1.清华圆盘打手下降如何改智能

2.hp dv6 原来的系统坏了,在网上下了个win7重装了,隐藏分区D盘还在。怎么弄回原来的系统啊

3.我要重装XP系统但是一进入DOS 电脑就自动重启 就是进不去怎么回事 在系统之家下了好几个重装系统都无法进

4.圆盘脚手架系统搭建真的比碗扣脚手架更容易搭建吗?

5.硬盘是什么意思?

6.柏楚系统圆盘寻中以后怎样切割

怎样安装圆盘电脑系统_怎么启动圆盘

SMART FAILURE?bios参数设置中关于smart的选项是不是关闭了,可以看看相关参数是怎么设置的。还有一种可能是不是系统安装盘有问题,建议下载个经过验证的系统安装盘重装系统,用u盘或者硬盘重装系统,这些都是可以的,且安装速度奇快。但关键是:要有经过验证的(兼容ide、achi、Raid模式的安装)并能自动永久激活的系统安装文件。及方法如下:

1、推荐给你经过验证并在使用的自动激活版的系统安装盘下载地址已经发到你的"知道页面"右上角的“私信”箱里了,可以远程的(一七五二零五三一四),请查收;

2、图文版教程:有这方面的详细图文版安装教程怎么给你?不能附加的。会被系统判为违规的;

3、u盘安装:下载个经过验证的系统安装盘文件,用ultraiso软件做个安装系统的启动盘,即可顺利安装系统的;

4、硬盘安装:可以将下载的Iso文件解压缩,直接用硬盘的方式安装系统的。望纳!

清华圆盘打手下降如何改智能

硬盘概述

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硬盘发展

从第一块硬盘RAMAC的问世到现在单碟容量高达15GB多的硬盘,硬盘也经历了几代的发展,以下是其发展历史。

1.1956年9月,IBM的一个工程小组向世界展示了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其磁头可以直接移动到盘片上的任何一块存储区域,从而成功地实现了随机存储,这套系统的总容量只有5MB,共使用了50个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这些盘片表面涂有一层磁性物质,它们被叠起来固定在一起,绕着同一个轴旋转。此款RAMAC当时主要应用于飞机预约、自动银行、医学诊断及太空领域。

2.1968年IBM公司首次提出“/Winchester”技术,探讨对硬盘技术做重大改造的可能性。“”技术的精隋是:“密封、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这也是现代绝大多数硬盘的原型。

3.13年IBM公司制造出第一台用“温彻期特”技术的硬盘,从此硬盘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结构基础。它的容量为60MB,转速略低于3000RPM,用4张14英寸盘片,存储密度为每平方英寸1.7MB。

4.19年,IBM再次发明了薄膜磁头,为进一步减小硬盘体积、增大容量、提高读写速度提供了可能。

5.80年代末期IBM发明的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是对硬盘技术发展的又一项重大贡献,这种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使得盘片的存储密度比以往每英寸20MB提高了数十倍。

6.1991年IBM生产的3.5英寸的硬盘使用了MR磁头,使硬盘的容量首次达到了1GB,从此硬盘容量开始进入了GB数量级。

7.1999年9月7日,Maxtor宣布了首块单碟容量高达10.2GB的ATA硬盘,从而把硬盘的容量引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8.2000年2月23日,希捷发布了转速高达15,000RPM的Cheetah X15系列硬盘,其平均寻道时间仅3.9ms,它也是到目前为止转速最高的硬盘;其性能相当于阅读一整部Shakespeare只花.15秒。此系列产品的内部数据传输率高达48MB/s,数据缓存为4~16MB,支持Ultra160/m SCSI及Fibre Channel(光纤通道) ,这将硬盘外部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了160MB~200MB/s。总得来说,希捷的此款("捷豹")Cheetah X15系列将硬盘的性能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9.2000年3月16日,硬盘领域又有新突破,第一款“玻璃硬盘”问世,这就是IBM推出的Deskstar 75GXP及Deskstar 40GV,此两款硬盘均使用玻璃取代传统的铝作为盘片材料,这能为硬盘带来更大的平滑性及更高的坚固性。另外玻璃材料在高转速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此外Deskstar 75GXP系列产品的最高容量达75GB,这是目前最大容量的硬盘,而Deskstar 40GV的数据存储密度则高达14.3 十亿数据位/每平方英寸,这再次刷新数据存储密度世界记录。

10.以下是近年来关于硬盘价格的趣味数字

1995年 200MB~400MB 大于4000元/GB

1996年 1.2GB~2.1GB 1500元~2000/GB

1998年 1.2GB~2.1GB 200元~250元/GB

2000年 4.3GB~6.4GB 40元/GB

2002年 10GB~20GB 20元/GB

2004年 40GB~80GB 6.9元/GB

2005年 80GB~160GB 4.5元/GB

2006年 80GB~250GB 3.8元/GB

2008年 160GB~1TB 1.6元/GB

硬盘接口

IDE,俗称PATA并口

SATA(Serial ATA)接口,它作为一种新型硬盘接口技术于2000年初由intel公司率先提出。虽然与传统并行ata存储设备相比,sata硬盘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而磁盘系统的真正串行化是先从主板方面开始的,早在串行硬盘正式投放市场以前,主板的sata接口就已经就绪了。但在intel ich5、sis964以及via vt8237这些真正支持sata的南桥芯片出现以前,主板的sata接口是通过第三方芯片实现的。这些芯片主要是siliconimage的sil 3112和promise的pdc20375及pdc20376,它们基于pci总线,部分产品还做成专门的pci raid控制卡。

SATA2,希捷在SATA的基础上加入NCQ本地命令阵列技术,并提高了磁盘速率。

SCSI,希捷在服务器上使用的接口,可以热插拔

SAS(Serial ATA SCSI)希捷在高端服务器上的接口。

硬盘品牌

希捷旗下的酷鱼Barracuda、迈拓金钻Maxtor Diamond

是硬盘的最佳选择,性能最稳定,技术最领先,速率最快,价格略高

西部数据,旗下的鱼子酱

是节能的选择,性能中规中矩,价格便宜

日立,原IBM硬盘部,价格便宜,但稳定性欠佳,且噪音大,建议不要选择

三星,主要提供笔记本硬盘

硬盘保养

硬盘作为电脑各配件中非常耐用的设备之一,保养好的话一般可以用上个6~7年,下面给大家说一说怎样正确保养硬盘。

硬盘的保养要分两个方面,首先从硬件的角度看,特别是那些超级电脑DIY的玩家要注意以下问题。他们通常是不用机箱的,把电脑都摆在桌面一方面有利于散热,一方面便于拆卸方便,而这样损坏硬件的几率大大提高,特别是硬盘,因为当硬盘开始工作时,一般都处于高速旋转之中,放在桌面上没有固定,不稳定是最容易导致磁头与盘片猛烈磨擦而损坏硬盘。还有就是要防止电脑使用时温度过高,过高的温度不仅会影响硬盘的正常工作,还可能会导致硬盘受到损伤。

温度过高将影响薄膜式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会使晶体振荡器的时钟主频发生改变,还会造成硬盘电路元件失灵,磁介质也会因热胀效应而造成记录错误。

温度过高不适宜,过低的温度也会影响硬盘的工作。所以在空调房内也应注意不要把空调的温度降得太多,这样会产生水蒸气,损毁硬盘。一般,室温保持在20~25℃为宜。接下来我们谈谈使用过程中硬盘的问题。

很多朋友在使用电脑是都没有养成好习惯,用完电脑,关机时还没有等电脑完全关机就拔掉了电源,还有人在用完电脑时直接关上开关,硬盘此时还没有复位,所以关机时一定要注意面板上的硬盘指示灯是否还在闪烁,只有当硬盘指示灯停止闪烁、硬盘结束读写后方可关闭计算机的电源开关,养成用电脑的好习惯。

有的朋友十分注意硬盘的保养,但是由于操作不得当,也会对硬盘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一些人看到报刊上讲要定期整理硬盘上的信息,而他就没有体会到定期二字,每天用完电脑后都整理一遍硬盘,认为这样可以提高速度,但他不知这样便加大了了硬盘的使用率,久而久之硬盘不但达不到效果,适得其反。

当然,如果您的硬盘长期不整理也是不行的,如果碎片积累了很多的话,那么我们日后在访问某个文件时,硬盘可能会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读取该文件,不但访问效率下降,而且还有可能损坏磁道。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还不止这些。

还有就是有些朋友复制文件的时候,总是一次复制好几个文件,而换来的是硬盘的惨叫。要“定期”对硬盘进行杀毒,比如CIH会破坏硬盘的分区表,导致你的宝贵“财富”丢失。不要使用系统工具中的硬盘压缩技术,现在的硬盘非常大了,没有必要去节省那点硬盘空间,何况这样带来的是硬盘的读写数据大大地减慢了,同时也不知不觉影响了硬盘的寿命。

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使用电脑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它会直接影响到电脑甚至硬盘的寿命。慢慢养成习惯,这样才能保证您的电脑长时间为您效力。

硬盘的物理结构

1、磁头

磁头是硬盘中最昂贵的部件,也是硬盘技术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环。传统的磁头是读写合一的电磁感应式磁头,但是,硬盘的读、写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为此,这种二合一磁头在设计时必须要同时兼顾到读/写两种特性,从而造成了硬盘设计上的局限。而MR磁头(Magnetoresistive heads),即磁阻磁头,用的是分离式的磁头结构:写入磁头仍用传统的磁感应磁头(MR磁头不能进行写操作),读取磁头则用新型的MR磁头,即所谓的感应写、磁阻读。这样,在设计时就可以针对两者的不同特性分别进行优化,以得到最好的读/写性能。另外,MR磁头是通过阻值变化而不是电流变化去感应信号幅度,因而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读取数据的准确性也相应提高。而且由于读取的信号幅度与磁道宽度无关,故磁道可以做得很窄,从而提高了盘片密度,达到200MB/英寸2,而使用传统的磁头只能达到20MB/英寸2,这也是MR磁头被广泛应用的最主要原因。目前,MR磁头已得到广泛应用,而用多层结构和磁阻效应更好的材料制作的GMR磁头(Giant Magnetoresistive heads)也逐渐普及。

2、磁道

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这些磁道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因为它们仅是盘面上以特殊方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区,磁盘上的信息便是沿着这样的轨道存放的。相邻磁道之间并不是紧挨着的,这是因为磁化单元相隔太近时磁性会相互产生影响,同时也为磁头的读写带来困难。一张1.44MB的3.5英寸软盘,一面有80个磁道,而硬盘上的磁道密度则远远大于此值,通常一面有成千上万个磁道。

3、扇区

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磁盘的扇区,每个扇区可以存放512个字节的信息,磁盘驱动器在向磁盘读取和写入数据时,要以扇区为单位。1.44MB3.5英寸的软盘,每个磁道分为18个扇区。

4、柱面

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磁盘的柱面。磁盘的柱面数与一个盘面上的磁道数是相等的。由于每个盘面都有自己的磁头,因此,盘面数等于总的磁头数。所谓硬盘的CHS,即Cylinder(柱面)、Head(磁头)、Sector(扇区),只要知道了硬盘的CHS的数目,即可确定硬盘的容量,硬盘的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512B。

硬盘的逻辑结构

1. 硬盘参数释疑

到目前为止, 人们常说的硬盘参数还是古老的 CHS(Cylinder/Head/Sector)参数。那么为什么要使用这些参数,它们的意义是什么?它们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很久以前, 硬盘的容量还非常小的时候,人们用与软盘类似的结构生产硬盘。也就是硬盘盘片的每一条磁道都具有相同的扇区数。由此产生了所谓的3D参数 (Disk Geometry). 既磁头数(Heads),柱面数(Cylinders),扇区数(Sectors),以及相应的寻址方式。

其中:

磁头数(Heads)表示硬盘总共有几个磁头,也就是有几面盘片, 最大为 255 (用 8 个二进制位存储);

柱面数(Cylinders) 表示硬盘每一面盘片上有几条磁道,最大为 1023(用 10 个二进制位存储);

扇区数(Sectors) 表示每一条磁道上有几个扇区, 最大为 63(用 6个二进制位存储);

每个扇区一般是 512个字节, 理论上讲这不是必须的,但好像没有取别的值的。

所以磁盘最大容量为:

255 * 1023 * 63 * 512 / 1048576 = 8024 GB ( 1M =1048576 Bytes )或硬盘厂商常用的单位:

255 * 1023 * 63 * 512 / 1000000 = 8414 GB ( 1M =1000000 Bytes )

在 CHS 寻址方式中,磁头,柱面,扇区的取值范围分别为 0到 Heads - 1。0 到 Cylinders - 1。 1 到 Sectors (注意是从 1 开始)。

2. 基本 Int 13H 调用简介

BIOS Int 13H 调用是 BIOS提供的磁盘基本输入输出中断调用,它可以完成磁盘(包括硬盘和软盘)的复位,读写,校验,定位,诊,格式化等功能。它使用的就是 CHS 寻址方式, 因此最大识能访问 8 GB 左右的硬盘 (本文中如不作特殊说明,均以 1M = 1048576 字节为单位)。

3. 现代硬盘结构简介

在老式硬盘中,由于每个磁道的扇区数相等,所以外道的记录密度要远低于内道, 因此会浪费很多磁盘空间 (与软盘一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提高硬盘容量,人们改用等密度结构生产硬盘。也就是说,外圈磁道的扇区比内圈磁道多,用这种结构后,硬盘不再具有实际的3D参数,寻址方式也改为线性寻址,即以扇区为单位进行寻址。

为了与使用3D寻址的老软件兼容 (如使用BIOSInt13H接口的软件), 在硬盘控制器内部安装了一个地址翻译器,由它负责将老式3D参数翻译成新的线性参数。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硬盘的3D参数可以有多种选择的原因(不同的工作模式,对应不同的3D参数, 如 LBA,LARGE,NORMAL)。

4. 扩展 Int 13H 简介

虽然现代硬盘都已经用了线性寻址,但是由于基本 Int13H 的制约,使用 BIOS Int 13H 接口的程序, 如 DOS 等还只能访问 8 G以内的硬盘空间。为了打破这一限制, Microsoft 等几家公司制定了扩展 Int 13H 标准(Extended Int13H),用线性寻址方式存取硬盘, 所以突破了 8 G的限制,而且还加入了对可拆卸介质 (如活动硬盘) 的支持。

硬盘的基本参数

一、容量

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

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1GB=MB。但硬盘厂商在标称硬盘容量时通常取1G=1000MB,因此我们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

硬盘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所谓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

对于用户而言,硬盘的容量就象内存一样,永远只会嫌少不会嫌多。Windows操作系统带给我们的除了更为简便的操作外,还带来了文件大小与数量的日益膨胀,一些应用程序动辄就要吃掉上百兆的硬盘空间,而且还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因此,在购买硬盘时适当的超前是明智的。近两年主流硬盘是80G,而160G以上的大容量硬盘亦已开始逐渐普及。

一般情况下硬盘容量越大,单位字节的价格就越便宜,但是超出主流容量的硬盘略微例外。时至2007年12月初,1TB(1000GB)的希捷硬盘中关村报价是¥2550元,500G的硬盘大概是¥965元。

二、转速

转速(Rotationa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指硬盘盘片每分钟转动的圈数,单位为rpm。

早期IDE硬盘的转速一般为5200rpm或5400rpm,曾经Seagate的“大灰熊”系列和Maxtor则达到了7200rpm,是IDE硬盘中转速最快的。如今的硬盘都是7200rpm的转速,而更高的则达到了10000rpm。

三、平均访问时间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磁道位置,并且从目标磁道上找到要读写的数据扇区所需的时间。

平均访问时间体现了硬盘的读写速度,它包括了硬盘的寻道时间和等待时间,即: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

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是指硬盘的磁头移动到盘面指定磁道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当然越小越好,目前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通常在8ms到12ms之间,而SCSI硬盘则应小于或等于8ms。

硬盘的等待时间,又叫潜伏期(Latency),是指磁头已处于要访问的磁道,等待所要访问的扇区旋转至磁头下方的时间。平均等待时间为盘片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的一半,一般应在4ms以下。

四、传输速率

传输速率(Data Transfer Rate) 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是指硬盘读写数据的速度,单位为兆字节每秒(MB/s)。硬盘数据传输率又包括了内部数据传输率和…………………………

参考资料:

://baike.baidu/view/4480.htm

hp dv6 原来的系统坏了,在网上下了个win7重装了,隐藏分区D盘还在。怎么弄回原来的系统啊

1、安装传感器:需要在清华圆盘打手的下方安装传感器,用于感知打手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2、连接电路:将传感器与电路板连接,确保传感器可以传输运动数据和指令。

3、安装控制系统:通过安装控制系统,将传感器感知到的数据转换为指令,并控制电机的转动,实现打手下降。

4、编程:根据传感器感知到的数据和控制系统的指令,进行编程,使打手的下降变得智能化,可以根据不同的物体形状和大小自动调节下降速度和高度。

5、测试:在进行智能改造后,需要对清华圆盘打手下降功能进行测试,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和自动调节高度和速度。

我要重装XP系统但是一进入DOS 电脑就自动重启 就是进不去怎么回事 在系统之家下了好几个重装系统都无法进

窗口没有开始。 一个最近的硬件或软件变化可能是因素。

固定问题:

1. 插入你的窗口安装圆盘而且重新开始计算机。

2.选择你的语言设定而且按下一个。

3. 点击 " 修理你的计算机 "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重起后按F12,选择DVD引导起动,点修复系统,应该可以OK了。(如果还不行就进DOS修复。)或进PE系统里面有修复工具修复或重装。

你下的系统是GHOST系统,还是安装版系统。

如果是引导坏了用GHOST可以直接修复的,如果是系统文件掉了,或破坏最好是进入PE后用安装盘重装。装好后不可直接双击打开硬盘,要从管理器里面打开,找到文件删除。再用瑞星杀两次后再重装系统,就OK了。否则直接格盘重装也行。

圆盘脚手架系统搭建真的比碗扣脚手架更容易搭建吗?

试试进入XP系统是否正常,如果正常,说明DOS部分有问题,或者说与你的电脑不匹配。现在一般安装操作系统不需要进入DOS系统,GHO版本的在WINPE模式下安装,接近圆盘模式的,安装盘有自带的启动模块。又看了一下你的问题,不知道你用什么介质安装?光盘?U盘?还是直接用硬盘?建议用U盘安装。

硬盘是什么意思?

圆盘脚手架系统

是一种新型脚手架,该产品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从欧洲引进,是继碗扣式脚手架之后的升级换代产品。又称菊花盘式脚手架系统,插盘式脚手架系统,轮盘式脚手架系统,扣盘式脚手架,layher架( layer架、雷亚架,因为该脚手架的基本原理是由德国LAYHER(雷亚)公司发明,也被业内人士称为“雷亚架”。主要用于大型演唱会的灯光架、背景架。), 圆盘式多功能脚手架,是继碗扣式脚手架之后的升级换代产品。这种脚手架的插座为直径133mm、厚10mm的圆盘,圆盘上开设8个孔,用φ48*3.5mm、Q345B钢管做主构件,立杆是在一定长度的钢管上每隔0.60m焊接上一个圆盘,用这种新颖、美观的圆盘连接横杆,底部带连接套。横杆是在钢管两端焊接上带插销的插头制成。

广泛应用于: 一般高架桥等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厂房,高架水塔,发电厂,炼油厂…等以及特殊厂房的支撑设计,也适用于过街天桥,跨度棚架,仓储货架,烟囱、水塔和室内外装修,大型演唱会舞台、背景架、看台、观礼台、造型架、楼梯系统,晚会的舞台搭设、体育比赛看台等工程。

1.多功能。根据具体施工要求,能组成模数为0.6m的多种组架尺寸和荷载的单排、双排脚手架、支撑架、支撑柱、物料提升架等多种功能的施工装备,并能做曲线布置。脚手架能与可调下底托、可调上托、双可调早拆、挑梁、挑架等配件配合使用,可与各类钢管脚手架相互配合使用,实现各种多功能性。一是可在任何不平整斜坡及阶梯型地基上搭设;二是可支撑阶梯形模版,可实现模版早拆;三是可实现部分支撑架早期拆除,可搭设通行道,挑檐飞翼;四是可配合搭设爬架、活动工作台、外排架等,实现各种功能支护作用;五是可作为仓储货架,可用于搭设各种舞台,广告工程支架等。其立杆具有按600mm模数任意接长的功能,还具有倒头对接使用功能,为特别高度尺寸的使用提供了便利条件。轮盘式多功能钢管脚手架还为大型标准化模板的使用,为新型模板的挂接、安装、固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2.结构少,搭建及拆卸方便,基本结构及专用部件,可使该系统能适应用于各种结构建筑物;只由立杆、横杆、斜拉杆三类构件组成,立杆、横杆和斜拉杆全部在工厂内制成,一是最大限度地防止了传统脚手架活动零配件易丢失,易损坏的问题,减少施工单位的经济损失;二是无任何活动锁紧件,最大限度地防止了传统脚手架活动锁紧件造成的不安全隐患。

3. 产品有高度的经济性,使用更方便、更快捷:在使用中,只需要把横杆两端插头插入立杆上相对应的锥孔中,再敲紧即可,其搭拆的快捷性和搭接的质量是传统脚手架无法做到的。其搭拆速度是扣件钢管脚手架的4-8倍,是碗扣式脚手架的2倍以上。减少劳动时间与劳动报酬,减少运费使综合成本降低。接头构造合理,作业容易,轻巧简便。立杆重量比同等长度规格的碗扣立杆减少6-9%。

4.承载能力大。立杆轴向传力,使脚手架整体在三维空间、结构强度高、整体稳定性好、圆盘具有可靠的轴向抗剪力,且各种杆件轴线交于一点,连接横杆数量比碗扣接头多出1倍,整体稳定强度被碗扣和脚手架提高20%。

5.安全可靠。用独立楔子穿插自锁机构。由于互锁和重力作用,即使插销未被敲紧,横杆插头亦无法脱出。插件有自锁功能,可以按下插销进行锁定或拔下进行拆卸,加上扣件和支柱的接触面大,从而提高了了钢管的抗弯强度,并可确保两者相结合时,支柱不会出现歪斜。轮盘式多功能钢管脚手架的立杆轴心线与横杆轴心线的垂直交叉精度高,受力性质合理。因此承载能力大,整体钢度大,整体稳定性强。每根立杆允许承载3—4吨。斜拉杆的使用数量大大少于传统脚手架。

6.综合效益好。构件系列标准化,便于运输和管理。无零散易丢构件,损耗低,后期投入少。

安装时只需将横杆接头对准菊花盘位置,然后用手将插销插入菊花盘孔并穿出接头底部,再用手锤敲击插销顶部,使横杆接头上的圆弧面与立杆紧密结合。

碗扣式脚手架

碗扣型多功能脚手架是在吸取国外同类型脚手架的先进接头和配件工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研制的一种新型脚手架。 碗扣型多功能脚手架接头构造合理,制作工艺简单,作业容易,使用范围广,能充分满足房屋、桥涵、隧道、烟囱、水塔等多种建筑物的施工要求。与其它类型脚手架相比,碗扣型多功能脚手架是一种有广泛发展前景的新型脚手架。

碗扣式脚手架是一种新型承插式钢管脚手架。脚手架独创了带齿碗扣接头,具有拼拆迅速、省力,结构稳定可靠,配备完善,通用性强,承载力大,安全可靠,易于加工,不易丢失,便于管理,易于运输,应用广泛等特点。曾数次获国际及国内的各种嘉奖,是建设部2000年以前十项重点推广新技术之一。

1.碗扣节点结构合理,力杆轴向传力,使脚手架整体在三维空间、结构强度高、整体稳定性好、并具有可靠的自锁性能,能更好的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

2.脚手架组架形势灵活,适用范围广根据施工要求,能组成模数为0.6m的多种组架尺寸和载荷的单排、双排脚手架、支撑架、物料提升脚手架等多功能的施工装备、并能做曲线布置,又可在任意高差地面上使用,根据不同的负载要求,可灵活调整支架间距。

3.碗扣脚手架各构件尺寸统一、搭设的脚手架具有规范化、标准化的特点,适合于现场文明施工;由于碗扣与杆件为一整体,避免了散件的丢失磨损费用,便于现场管理。

4.减轻了劳动强度装拆功效高,作业强高低,接头装拆速度比常规脚手架块2-3倍,工人仅需一把小铁锤便可完成全部作业,可降低劳动强度0.5倍。

5.维护简单,由于碗扣式脚手架完全避免了螺栓作业,无意丢失散件、构件轻便、牢固、经碰经磕、一般锈蚀不影响装拆作业,维护简单,运输方便。

6.降低成本,可利用现有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进行装备改造,大大降低更新成本。

优点介绍

1)多功能:能根据具体施工要求,组成不同组架尺寸、形状和承载能力的单、双排脚手架,支撑架,支撑柱,物料提升架,爬升脚手架,悬挑架等多种功能的施工装备。也可用于搭设施工棚、料棚、灯塔等构筑物。特别适合于搭设曲面脚手架和重载支撑架。

(2)功效:常用杆件中最长为3130MM,重17.07KG。整架拼拆速度比常规~5倍,拼拆快速省力,工人用一把铁锤即可完成全部作业,避免了螺栓操作带来的诸多不便;

(3)用性强:主构件均用普通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之钢管,可用扣件同普通钢管连接,通用性强。

(4)承载力大:立杆连接是同轴心承插,横杆同立杆靠碗扣接头连接,接头具有可靠的抗弯、抗剪、抗扭力学性能。而且各杆件轴心线交于一点,节点在框架平面内,因此,结构稳固可靠,承载力大。(整架承载力提高,约比同等清况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提高15%以上,)

(5)安全可靠:接头设计时,考虑到上碗扣螺旋摩擦力和自重力作用,使接头具有可靠的自锁能力。作用于横杆上的荷载通过下碗扣传递给立杆,下碗扣具有很强的抗剪能力(最大为199KN)。上碗扣即使没被压紧,横杆接头也不致脱出而造成事故。同时配备有安全网支架,间横杆,脚手板,挡脚板,架梯。挑粱.连墙撑等杆配件,使用安全可靠。

(6)主构件用Φ48×3.5、Q235焊接钢管,制造工艺简单,成本适中,可直接对现有扣件式脚手架进行加工改造.不需要复杂的加工设备。

(7)不易丢失:该脚手架无零散易丢失扣件,把构件丢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8)维修少:该脚手架构件消除了螺栓连接.构件经碰耐磕.一般锈蚀不影响拼拆作业,不需特殊养护、维修;

(9)管理方便:构件系列标准化,构件外表涂以橘**。美观大方,构件堆放整齐,便于现场材料管理,满足文明施工要求。

(10)便于运输:该脚手架最长构件3130MTM,最重构件40.53KG,便于搬运和运输。

柏楚系统圆盘寻中以后怎样切割

硬盘(港台称之为硬碟,英文名:Hard Disk Drive 简称HDD 全名 式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查看精彩图册

目录硬盘硬盘种类硬盘技术机械硬盘接口ATAIDESATASATA ⅡSATA ⅢSCSI光纤通道SAS接口尺寸制造厂商物理结构1.磁头2.磁道3.扇区4.柱面逻辑结构3D参数基本Int 13H 调用现代硬盘结构扩展Int 13H基本参数一、容量二、转速三、平均访问时间四、传输速率五、缓存数据保护扩展分区相关名词磁头数薄膜感应(TFI)磁头网络硬盘固态硬盘DNA硬盘故障表现维护保养1.读写过程中且忌断电2.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3.防止受震动4.减少频繁操作5.恰当的使用时间6.定期整理碎片7.使用稳定的电源供电8、不要强制性关机虚拟硬盘展开硬盘硬盘种类硬盘技术机械硬盘接口ATAIDESATASATA ⅡSATA ⅢSCSI光纤通道SAS接口尺寸制造厂商物理结构1.磁头2.磁道3.扇区4.柱面逻辑结构3D参数基本Int 13H 调用现代硬盘结构扩展Int 13H基本参数一、容量二、转速三、平均访问时间四、传输速率五、缓存数据保护扩展分区相关名词磁头数薄膜感应(TFI)磁头网络硬盘固态硬盘DNA硬盘故障表现维护保养1.读写过程中且忌断电2.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3.防止受震动4.减少频繁操作5.恰当的使用时间6.定期整理碎片7.使用稳定的电源供电8、不要强制性关机虚拟硬盘展开

编辑本段硬盘硬盘种类  硬盘分为固态硬盘(SSD)和机械硬盘(HDD);SSD用闪存颗粒来存储,HDD用磁性碟片来存储。硬盘技术  磁头复位节能技术:通过在闲时对磁头的复位来节能。

西部数据在最新的硬盘上用了该技术来减少空闲时功耗。

多磁头技术:通过在同一碟片增加多个磁头同时的读或写来为硬盘提速,或同时在多碟片同时利用磁头来读或写来为磁盘提速。目前希捷和日立数据的部分型号用了该技术。多用于服务器和数据库中心。

机械硬盘  1.1956年,IBM的IBM 350 RAMAC是现代硬盘的雏形,它相当于两个冰箱的体积,不过其储存容量只有5MB。13年IBM 3340问世,它拥有“”这个绰号,来源于他两个30MB的储存单元,恰是当时出名的“来福枪”的口径和填弹量。至此,硬盘的基本架构被确立。

2.1980年,两位前IBM员工创立的公司开发出5.25英寸规格的5MB硬盘,这是首款面向台式机的产品,而该公司正是希捷(SEATE)公司。

3.80年代末,IBM公司推出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技术令磁头灵敏度大大提升,使盘片的储存密度较之前的20Mbpsi(bit/每平方英寸)提高了数十倍,该技术为硬盘容量的巨大提升奠定了基础。1991年,IBM应用该技术推出了首款3.5英寸的1GB硬盘。

4.10年到1991年,硬盘盘片的储存密度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长;从1991年开始增长到60%~80%;至今,速度提升到100%甚至是200%,从19年开始的惊人速度提升得益于IBM的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技术,它使磁头灵敏度进一步提升,进而提高了储存密度。

5.1995年,为了配合Intel的LX芯片组,昆腾(Quantum)与Intel携手发布UDMA 33接口——EIDE标准将原来接口数据传输率从16.6MB/s提升到了33MB/s 同年,希捷开发出液态轴承(FDB,Fluid

Dynamic Bearing)马达。所谓的FDB就是指将陀螺仪上的技术引进到硬盘生产中,用厚度相当于头发直径十分之一的油膜取代金属轴承,减轻了硬盘噪音与发热量。

6.1996年,希捷收购康诺(Conner Peripherals)。

7.1998年2月,UDMA66规格面世。

8.1999年,容量高达10GB的ATA硬盘面世。

9.2000年2月23日,希捷发布了转速高达15,000RPM的Cheetah X15系列硬盘。

3月16日,硬盘领域又有新突破,第一款"玻璃硬盘"问世。

10月,迈拓(Maxtor)收购昆腾。

10.2001年:新的磁头技术,此时的全部硬盘几乎均用GMR,该技术目前最新的为第四代GMR磁头技术。

11.2003年1月,日立宣布完成20.5亿美元的收购IBM硬盘事业部,并成立日立环球储存科技公司(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Hitachi GST)。

12.2005年日立环储和希捷都宣布了将开始大量用磁盘垂直写入技术(perpendicular recording),该原理是将平行于盘片的磁场方向改变为垂直(90度),更充分地利用的储存空间。

13.2005年12月21日,硬盘制造商希捷宣布收购迈拓(Maxtor)。

14.2007年1月,日立环球储存科技宣布将会发售全球首只1Terabyte的硬盘,比原先的预定时间迟了一年多。硬盘的售价为399美元,平均每美元可以购得2.75GB硬盘空间。

15.2007年11月,Maxtor硬盘出厂的预先格式化的硬盘,被发现已植入会**在线游戏的帐号与密码的木马。

16.2010年12月,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日前同时宣布,将向全球OEM厂商和部分分销合作伙伴推出3T

硬盘(15张)B、2TB和1.5TB Deskstar

7K3000硬盘系列。

17.2011年3月8日凌晨,WD西部数据公司宣布,将以现金加股票的形式,出资43亿美元收购日立全资子公司,同为世界级硬盘大厂的日立环球存储技术公司(HGST)。

编辑本段接口ATA  全称Advanced

Technol

ogy Attachment,是用传统的40-pin 并口数据线连接主板与硬盘的,外部接口速度最大为133MB/s,因为并口线的抗干扰性太差,且排线占空间,不利计算机散热,将逐渐被SATA 所取代。

IDE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俗称PATA并口。

SATA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Serial

ATA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SATA Ⅱ  SATA

Ⅱ是芯片巨头Intel英特尔与硬盘巨头Seagate希捷在SAT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特征是外部传输率从SATA的150MB/s进一步提高到了300MB/s,此外还包括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原生命令队列)、端口多路器(Port

Multiplier)、交错启动(Staggered Spin-up)等一系列的技术特征。但是并非所有的SATA硬盘都可以使用NCQ技术,除了硬盘本身要支持NCQ之外,也要求主板芯片组的SATA控制器支持NCQ。

SATA

Ⅲ  正式名称为“SATARevision3.0”,是串行ATA国际组织(SATA-IO)在2009年5月份发布的新版规范,主要是传输速度翻番达到6Gbps,同时向下兼容旧版规范“SATARevision2.6”(也就是现在俗称的SATA3Gbps),接口、数据线都没有变动。SATA3.0接口技术标准是2007上半年英特尔公司提出的,由英特尔公司的存储产品架构设计部技术总监Knut Grimsrud负责,Knut Grimsrud表示,SATA3.0的传输速率将达到6Gbps,将在SATA2.0的基础上增加1倍。

SCSI  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

光纤通道  光纤通道的英文拼写是Fibre Channel,和SCIS接口一样光纤通道最初也不是为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光纤通道硬盘是为提高多硬盘存储系统的速度和灵活性才开发的,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多硬盘系统的通信速度。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等。

光纤通道是为在像服务器这样的多硬盘系统环境而设计,能满足高端工作站、服务器、海量存储子网络、外设间通过集线器、交换机和点对点连接进行双向、串行数据通讯等系统对高数据传输率的要求。

SAS接口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连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现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盘相同,都是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并通过缩短连结线改善内部空间等。SAS是并行SCSI接口之后开发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设计是为了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并且提供与SATA硬盘的兼容性。

编辑本段尺寸  ⒊5英寸台式机硬盘;风头正劲,广泛用于各种台式计算机。

硬盘内部  ⒉5英寸笔记本硬盘;广泛用于笔记本电脑,桌面一体机,移动硬盘及便携式硬盘播放器。

⒈8英寸微型硬盘;广泛用于超薄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及苹果播放器。

⒈3英寸微型硬盘;产品单一,三星独有技术,仅用于三星的移动硬盘。

⒈0英寸微型硬盘;最早由IBM公司开发,MicroDrive微硬盘(简称MD)。因符合CFⅡ标准,所以广泛用于单反数码相机。

0.85英寸微型硬盘;产品单一,日立独有技术,已知用于日立的一款硬盘手机,前Rio公司的几款MP3播放器也用了这种硬盘。

制造厂商  希捷(Seagate)

希捷 logo

希捷公司成立于19年,现为全球第二大的硬盘、磁盘和读写磁头制造商,希捷在设计、制造和销售硬盘领域居全球领先地位,提供用于企业、台式电脑、移动设备和消费电子的产品。2005年并购迈拓(Maxtor)2011年4月收购三星(Samsung)旗下的硬盘业务。

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

全球知名的硬盘厂商,现为全球第一大硬盘制造商,成立于19年,目前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在世界各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为全球五大洲用户提供存储器产品,2011年3月收购日立之后,市场份额达到将近百分之50,取代希捷成为名副其实的硬盘老大。

日立(HITACHI)

HITACHI日立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综合跨国集团之一. 台式电脑硬盘,笔记本硬盘都有生产。于2002年并购IBM硬盘生产事业部门。于2011年3月被西部数据收购。

东芝(TOSHIBA)

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亦是第二大综合电机制造商,隶属于三井集团旗下。 主要生产移动存储产品。

三星(Samsung)

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三星集团的简称。生产的硬盘提供用于台式电脑、移动设备和消费电子的产品。2011年4月19日,希捷正式宣布以13.75亿美元(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购三星硬盘业务。2011年12月20日,希捷宣布已完成对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旗下硬盘业务的收购交易。

编辑本段物理结构1.磁头

硬盘内部结构

磁头是硬盘中最昂贵的部件,也是硬盘技术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环。传统的磁头是读写合一的电磁感应式磁头,但是,硬盘的读、写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为此,这种二合一磁头在设计时必须要同时兼顾到读/写两种特性,从而造成了硬盘设计上的局限。而MR磁头(Magnetoresistive

heads),即磁阻磁头,用的是分离式的磁头结构:写入磁头仍用传统的磁感应磁头(MR磁头不能进行写操作),读取磁头则用新型的MR磁头,即所谓的感应写、磁阻读。这样,在设计时就可以针对两者的不同特性分别进行优化,以得到最好的读/写性能。另外,MR磁头是通过阻值变化而不是电流变化去感应信号幅度,因而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读取数据的准确性也相应提高。而且由于读取的信号幅度与磁道宽度无关,故磁道可以做得很窄,从而提高了盘片密度,达到200MB/英寸2,而使用传统的磁头只能达到20MB/英寸2,这也是MR磁头被广泛应用的最主要原因。目前,MR磁头已得到广泛应用,而用多层结构和磁阻效应更好的材料制作的GMR磁头(Giant

Magnetoresistive heads)也逐渐普及。

2.磁道  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这些磁道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因为它们仅是盘面上以特殊方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区,磁盘上的信息便是沿着这样的轨道存放的。相邻磁道之间并不是紧挨着的,这是因为磁化单元相隔太近时磁性会相互产生影响,同时也为磁头的读写带来困难。一张1.44MB的3.5英寸软盘,一面有80个磁道,而硬盘上的磁道密度则远远大于此值,通常一面有成千上万个磁道。

3.扇区  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磁盘的扇区,每个扇区可以存放512个字节的信息,磁盘驱动器在向磁盘读取和写入数据时,要以扇区为单位。1.44MB3.5英寸的软盘,每个磁道分为18个扇区。

4.柱面  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磁盘的柱面。磁盘的柱面数与一个盘单面上的磁道数是相等的。无论是双盘面还是单盘面,由于每个盘面都有自己的磁头,因此,盘面数等于总的磁头数。所谓硬盘的CHS,即Cylinder(柱面)、Head(磁头)、Sector(扇区),只要知道了硬盘的CHS的数目,即可确定硬盘的容量,硬盘的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512B。

编辑本段逻辑结构3D参数  很久以前,硬盘的容量还非常小的时候,人们用与软盘类似的结构生产硬盘。也就是硬盘盘片的每一条磁道都具有相同的扇区数。由此产生了所谓的3D参数(Disk Geometry). 即磁头数(Heads),柱面数(Cylinders),扇区数(Sectors),以及相应的寻址方式。

其中:

磁头数(Heads)表示硬盘总共有几个磁头,也就是有几面盘片, 最大为255 (用8 个二进制位存储)

柱面数(Cylinders) 表示硬盘每一面盘片上有几条磁道,最大为1023(用 10 个二进制位存储)

扇区数(Sectors) 表示每一条磁道上有几个扇区,最大为63(用 6个二进制位存储)

每个扇区一般是512个字节, 理论上讲这不是必须的,但好像没有取别的值的。

所以磁盘最大容量为:

255 * 1023 * 63 * 512 / 1048576 = 7.837 GB (1M

=1048576 Bytes)

或硬盘厂商常用的单位:

255 * 1023 * 63 * 512 / 1000000 = 8.414 GB (1M

=1000000 Bytes)

在CHS 寻址方式中,磁头,柱面,扇区的取值范围分别为0到 Heads - 1。0 到Cylinders - 1。1 到Sectors

(注意是从1 开始)。

基本Int 13H 调用  BIOS

Int 13H 调用是BIOS提供的磁盘基本输入输出中断调用,它可以完成磁盘(包括硬盘和软盘)的复位,读写,校验,定位,诊,格式化等功能。它使用的就是CHS 寻址方式,因此最大识能访问 8 GB 左右的硬盘(本文中如不作特殊说明,均以 1M = 1048576 字节为单位)。

现代硬盘结构  在老式硬盘中,由于每个磁道的扇区数相等,所以外道的记录密度要远低于内道,因此会浪费很多磁盘空间

(与软盘一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提高硬盘容量,人们改用等密度结构生产硬盘。也就是说,外圈磁道的扇区比内圈磁道多,用这种结构后,硬盘不再具有实际的3D参数,寻址方式也改为线性寻址,即以扇区为单位进行寻址。

为了与使用3D寻址的老软件兼容(如使用BIOSInt13H接口的软件), 在硬盘控制器内部安装了一个地址翻译器,由它负责将老式3D参数翻译成新的线性参数。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硬盘的3D参数可以有多种选择的原因(不同的工作模式,对应不同的3D参数,如 LBA,LARGE,NORMAL)。

扩展Int 13H  虽然现代硬盘都已经用了线性寻址,但是由于基本Int13H 的制约,使用BIOS Int

13H 接口的程序,如 DOS 等还只能访问8

G以内的硬盘空间。为了打破这一限制,Microsoft 等几家公司制定了扩展Int 13H 标准(Extended Int13H),用线性寻址方式存取硬盘,所以突破了 8 G的限制,而且还加入了对可拆卸介质(如活动硬盘) 的支持。

编辑本段基本参数一、容量  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

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MiB)或千兆字节(GB/GiB)为单位,1GB=1000MB而1GiB=MiB。但硬盘厂商通常使用的是GB,也就是1G=1000MB,而Windows系统,就依旧以“GB”字样来表示“GiB”单位(换算的),因此我们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

硬盘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所谓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

一般情况下硬盘容量越大,单位字节的价格就越便宜,但是超出主流容量的硬盘略微例外。

二、转速  转速(Rotationa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转速的快慢是标示硬盘档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硬盘的速度。硬盘的转速越快,硬盘寻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对的硬盘的传输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单位表示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缩写,是转/每分钟。RPM值越大,内部传输率就越快,访问时间就越短,硬盘的整体性能也就越好。

硬盘的主轴马达带动盘片高速旋转,产生浮力使磁头飘浮在盘片上方。要将所要存取资料的扇区带到磁头下方,转速越快,则等待时间也就越短。因此转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

家用的普通硬盘的转速一般有5400rpm、7200rpm几种,高转速硬盘也是现在台式机用户的首选;而对于笔记本用户则是4200rpm、5400rpm为主,虽然已经有公司发布了10000rpm的笔记本硬盘,但在市场中还较为少见;服务器用户对硬盘性能要求最高,服务器中使用的SCSI硬盘转速基本都用10000rpm,甚至还有15000rpm的,性能要超出家用产品很多。较高的转速可缩短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和实际读写时间,但随着硬盘转速的不断提高也带来了温度升高、电机主轴磨损加大、工作噪音增大等负面影响。

三、平均访问时间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磁道位置,并且从目标磁道上找到要读写的数据扇区所需的时间。

平均访问时间体现了硬盘的读写速度,它包括了硬盘的寻道时间和等待时间,即: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

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是指硬盘的磁头移动到盘面指定磁道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当然越小越好,目前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通常在8ms到12ms之间,而SCSI硬盘则应小于或等于8ms。

硬盘的等待时间,又叫潜伏期(Latency),是指磁头已处于要访问的磁道,等待所要访问的扇区旋转至磁头下方的时间。平均等待时间为盘片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的一半,一般应在4ms以下。

四、传输速率  传输速率(Data

Transfer Rate) 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是指硬盘读写数据的速度,单位为兆字节每秒(MB/s)。硬盘数据传输率又包括了内部数据传输率和外部数据传输率。

内部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 也称为持续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它反映了硬盘缓冲区未用时的性能。内部传输率主要依赖于硬盘的旋转速度。

外部传输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也称为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或接口传输率,它标称的是系统总线与硬盘缓冲区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外部数据传输率与硬盘接口类型和硬盘缓存的大小有关。

目前Fast ATA接口硬盘的最大外部传输率为16.6MB/s,而Ultra

ATA接口的硬盘则达到33.3MB/s。2012年12月,两80后研制出传输速度每秒1.5GB的固态硬盘。[1]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Serial ATA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五、缓存  缓存(Cache memory)是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内存芯片,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由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界介面传输速度不同,缓存在其中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硬盘整体性能。当硬盘存取零碎数据时需要不断地在硬盘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有大缓存,则可以将那些零碎数据暂存在缓存中,减小外系统的负荷,也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编辑本段数据保护  1.S.M.A.R.T.技术

S.M.A.R.T.技术的全称是Self-Monitoring,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即“自监测、分析及报告技术”。在ATA-3标准中,S.M.A.R.T.技术被正式确立。S.M.A.R.T.监测的对象包括磁头、磁盘、马达、电路等,由硬盘的监测电路和主机上的监测软件对被监测对象的运行情况与历史记录及预设的安全值进行分析、比较,当出现安全值范围以外的情况时,会自动向用户发出警告,而更先进的技术还可以提醒网络管理员的注意,自动降低硬盘的运行速度,把重要数据文件转存到其它安全扇区,甚至把文件备份到其它硬盘或存储设备。通过S.M.A.R.T.技术,确实可以对硬盘潜在故障进行有效预测,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但我们也应该看到,S.M.A.R.T.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对渐发性的故障进行监测,而对于一些突发性的故障,如盘片突然断裂等,硬盘再怎么smart也无能为力了。因此不管怎样,备份仍然是必须的。

2.DFT技术

DFT(Drive Fitness Test,驱动器健康检测)技术是IBM公司为其PC硬盘开发的数据保护技术,它通过使用DFT程序访问IBM硬盘里的DFT微代码对硬盘进行检测,可以让用户方便快捷地检测硬盘的运转状况。

据研究表明,在用户送回返修的硬盘中,大部分的硬盘本身是好的。DFT能够减少这种情形的发生,为用户节省时间和精力,避免因误判造成数据丢失。它在硬盘上分割出一个单独的空间给DFT程序,即使在系统软件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也能调用。

DFT微代码可以自动对错误进行登记,并将登记数据保存到硬盘上的保留区域中。DFT微代码还可以实时对硬盘进行物理分析,如通过读取伺服位置错误信号来计算出盘片交换、伺服稳定性、重复移动等参数,并给出图形供用户或技术人员参考。这是一个全新的观念,硬盘子系统的控制信号可以被用来分析硬盘本身的机械状况。

而DFT软件是一个独立的不依赖操作系统的软件,它可以在用户其他任何软件失效的情况下运行。

3.加密技术

现代社会人们对隐私的保护欲越来越强烈,硬盘加密技术开始发展。文字、图形、数字密码保护是最基本的形式,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识别技术开始应用到硬盘技术当中。

编辑本段扩展分区  由于主分区表中只能分四个分区,无法满足需求,因此设计了一种扩展分区格式。基本上说,扩展分区的信息是以链表形式存放的,但也有一些特别的地方。首先, 主分区表中要有一个基本扩展分区项,所有扩展分区都隶属于它,也就是说其他所有扩展分区的空间都必须包括在这个基本扩展分区中。对于DOS

/ Windows 来说,扩展分区的类型为0x05。除基本扩展分区以外的其他所有扩展分区则以链表的形式级联存放, 后一个扩展分区的数据项记录在前一个扩展分区的分区表中,但两个扩展分区的空间并不重叠。

扩展分区类似于一个完整的硬盘,必须进一步分区才能使用。但每个扩展分区中只能存在一个其他分区。此分区在

DOS/Windows环境中即为逻辑盘。因此每一个扩展分区的分区表(同样存储在扩展分区的第一个扇区中)中最多只能有两个分区数据项(包括下一个扩展分区的数据项)。

柏楚系统圆盘寻中以后切割的方法如下:

1、将待切割的圆盘放置在切割台上,并确保圆盘被牢固夹紧,以防止在切割过程中移动。

2、根据切割要求和圆盘的特性,设置切割机的切割参数,包括切割深度、切割速度等。使用柏楚系统的软件或相关控制器,在电脑上进行切割路径规划,确认切割参数和路径规划后,启动柏楚系统进行切割。

3、在切割过程中,持续监控切割质量和状态,切割完成后,关闭柏楚系统,将切割的圆盘取下,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