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脑诞生记:从研发到市场,每一步都精心打造!

2.怎么把自己电脑系统制成gho文件

3.电脑系统怎么重装系统 hp电脑系统怎么重装

4.电脑系统是如何制作的?

5.电脑系统是怎么做出来的?

电脑系统制造_中国制造的电脑系统

需要自备WIN10的安装盘U盘。

重启,出现开机LOGO时连续点击ESC选择启动项即可,产品线不同,启动项的进入快捷键不同,华硕笔记本是按ESC,台式机或主板是按F8

Windows10与Windows8一样,支持UEFI或非UEFI模式引导,Windows7不支持UEFI引导

本次安装Windows10我们推荐选择UEFI模式引导,这样后续分区格式是更先进的GPT格式,如果选择非UEFI模式引导),后续分区格式是MBR的,最多创建4个主分区

安装系统

启动项中选择启动U盘后,开始引导镜像了

选择语言、键盘等设置后,选择“下一步”

点击“现在安装”

安装程序正在启动

在验证秘钥的阶段,有秘钥就直接输入,也可以暂时选择跳过

同意许可条款

选择“自定义”

接下来进行分区,Windows7需要点选“驱动器选项”

点击新建分配C盘大小,这里1GB=1024M,根据需求来分配大小

如果需要分配C盘为100GB,则为100×1024=102400,为了防止变成99.9GB,可以多加5-10MB

这里把127GB硬盘分为一个分区,点击新建后点击应用

Windows会自动创建一个引导分区,这里选择确定

创建C盘后,其中系统保留盘会自动生成,不用管它。做完系统后会自动隐藏此分区,接下来选择C系统安装的路径,点击下一步

如果分了很多区的话,不要选错安装路径

正在复制文件和准备文件,接下来大部分阶段都是自动完成的

下图是个步骤都是自动完成的,接下来会自动重启

Windows将自动重启,这个时候可以将U盘拔掉

重启后Windows依然是自动加载进程的。期间会重启数次,正在准备设置

准备就绪后会重启,又到了验证产品秘钥的阶段,有秘钥可以直接输入,也可以暂时选择以后再说

快速上手的界面,选择使用快速设置即可

稍等片刻

到这里系统差不多已经安装完了,为这台计算机创建一个账户和密码,密码留空就是没有设置密码

接下来,Windows这种设置应用,等待最后配置准备

Windows安装完毕,请尽情使用吧

自动跳转到桌面

电脑诞生记:从研发到市场,每一步都精心打造!

电脑的生产过程如下:

研发→市场/产品规划→产品设计→零部件采购→制造→环境测试

具体的过程为:

一:产品设计和研发

(1)系统设计:该阶段分为总体设计、子系统设计、子系统原型和规格、部件设计、确定规格、制作部件/子系统原型等环节。

(2)部件开发:确认完相关开发事宜,由相关人员主导、跟踪部件开发,然后是部件测试及工程化,再提出测试方案,进行样品、批量测试,最后进行系统样品测试。

(3)系统工程化:接下来就进入了生产准备。先对系统进行批量评测,然后是产品培训,生产文档生效,物料采购完成。与此同时,软件功能开发部门也在紧锣密鼓地工作着,如联想安全中心、系统内核智能修复、一键杀毒等各种为商用客户量身定做的专业软件与功能也在同步开发当中。

二:生产制造

第一道工序:原材料准备。

第二道工序:IQC检验。

第三道工序:配餐。

第四道工序:装配。

第五道工序:基本功能检测。

第六道工序:常温和高温测试。

三:严格的环境测试

1、噪音测试。

2、散热测试。

3、抗干扰测试。

怎么把自己电脑系统制成gho文件

电脑的生产过程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它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道工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台你每天使用的电脑是如何诞生的吧!

研发阶段

在研发阶段,工程师们进行系统设计和部件开发。他们要完成总体设计、子系统设计、子系统原型和规格制定,还要进行部件设计并确定规格。完成这些后,他们会对部件进行测试及工程化,确保每个部件都能完美地协同工作。

生产制造环节

接下来是生产制造环节。首先,准备好所需的原材料,然后进行严格的IQC检验,确保品质达标。接着,进行零部件的配餐和装配,这是电脑生产的核心环节。完成装配后,产品会进行基本功能检测,确保功能正常。最后,通过常温和高温测试,检验产品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严格的环境测试

最后,电脑还要经历一系列严格的环境测试,包括噪音测试、散热测试和抗干扰测试等。这些测试都是为了确保电脑在各种环境下都能表现出色,为用户提供稳定、高效的使用体验。

电脑系统怎么重装系统 hp电脑系统怎么重装

1. 怎么把自己现在用的系统做成GHO镜像文件

去下载个一键还原软件。

直接一键备份,下次要用再一键还原回来。

或者

手动运行GHOST了。。不过手动的和你一键备份出来的也是一样的。

手动的话在DOS运行ghost

选 Local→Partition→To Image

菜单,弹出硬盘选择窗口,开始分区备份操作。点击该窗口中白色的硬盘信息条,选择硬盘,进入窗口,选择要操作的分区(若没有鼠标,可用键盘进行操作:TAB键进行切换,回车键进行确认,方向键进行选择)。

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备份储存的目录路径并输入备份文件名称,注意备份文件的名称带有 GHO 的后缀名。

接下来,程序会询问是否压缩备份数据,并给出3个选择:No 表示不压缩,Fast表示压缩比例小而执行备份速度较快,High

就是压缩比例高但执行备份速度相当慢。最后选择 Yes 按钮即开始进行分区硬盘的备份。Ghost

备份的速度相当快,不用久等就可以完成,备份的文件以 GHO 后缀名储存在设定的目录中。

2. 如何将系统制作成GHO文件

你有DVD刻录机么?

没有DVD刻录机用CD刻录机也行

你用GHOST这个软件可以制作GHO镜像文件

用GHOST的时候,要重新进入系统,从光盘启动电脑。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利用市面上卖的盗版系统安装盘,那些系统盘

都做得比较专业。

你启动电脑的时候,从光盘启动,

然后进入那个系统盘的软件界面。

那些系统一般都附有GHOST8.3

你运行这个软件就可以了。

进入GHOST后,选择“1-2-2”,也就是

进入第一个菜单,再进入第二个菜单,再进入第二个菜单TO IMAGE

TO IMAGE 也就是制作GHO镜像文件。

然后再选择一下镜像文件存的位置就可以了。

注意在GHOST下,要注意识别你的盘符。

选择保存路径后,就可以进行制作了。

进行制作的时候,选择FAST就不用管它了。

制作完毕,重新启动电脑。

以后就可以用制作的那些GHO文件还原电脑了。

还原的时候是“1-2-3”,这个“3”就是FROM IMAGE

3. 如何制作自己电脑的GHO文件

制作自己电脑的GHO文件具体步骤:

第一步:我们首先打开ghost软件,选择OK。

第二步:我们想将系统备份到其他分区,需要选择:本地—分区—到镜像。

第三步:我们选择本zd地系统盘,然后选择确定。

第四步:我们然后选择需要备份的分区,默认都是第一项,如果没有特殊要求直接点击确定就可以。版

第五步:接着我们需要选择镜像存放的位置,我们这里要选择其他分区,然后名权字可以命名为backup.gho。

第六步:我们确认无误的话直接点击OK就可以开始备份了。第七步:最后,等读条走完,我们可以在刚才那个分区中找到我们备份好的backup.gho了。

4. 如何将系统制作成GHO文件

你有DVD刻录机么?没有DVD刻录机用CD刻录机也行你用GHOST这个软件可以制作GHO镜像文件用GHOST的时候,要重新进入系统,从光盘启动电脑。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利用市面上卖的盗版系统安装盘,那些系统盘都做得比较专业。你启动电脑的时候,从光盘启动,然后进入那个系统盘的软件界面。

那些系统一般都附有GHOST8.3你运行这个软件就可以了。进入GHOST后,选择“1-2-2”,也就是进入第一个菜单,再进入第二个菜单,再进入第二个菜单TO IMAGETO IMAGE 也就是制作GHO镜像文件。

然后再选择一下镜像文件存的位置就可以了。注意在GHOST下,要注意识别你的盘符。

选择保存路径后,就可以进行制作了。进行制作的时候,选择FAST就不用管它了。

制作完毕,重新启动电脑。以后就可以用制作的那些GHO文件还原电脑了。

还原的时候是“1-2-3”,这个“3”就是FROM IMAGE。

5. 怎么把自己电脑系统做成gho镜像呀

下一个onekey ghost Y5.5软件最好了

以下其他方法:

方法一

制作一个pe,(既然你能封装系统就用该知道pe是什么,怎么制作)通过pe进入电脑后,打开pe自带的ghost备份工具,记住如果你封装的xp就用ghost8.3,如果是win7就用ghost11。

方法二

买一个系统光盘(别人做好的ghost备份,比如深度的、雨林木风的、番茄的),光盘里一定要从pe自动这一选项,这样也可以进入pe,然后就和方法一样了。(如果你不会制作pe就用方法二吧)

6. 如何把自己电脑现有系统做成ghost盘

根据你的情况说以下几点,教程网上多的是,不必在这里问的! 一、使用环境(重点是分区操作了) 1、GHOST使用是发现机器有问题时应立即使用,尤其有病毒的情况下。

注意:在XP环境下,不要打开GHOST的有关文件,避免病毒侵入。 2、GHOST是一个MS-DOS程序,应在DOS环境中使用。

在XP、2000、98等操作系统下不要试图打开它,也打不开的。 3、GHOST主程序是不用安装的,只许将它复制到一个专用的文件包内即可,将来它产生的系统盘(一般是C:盘)映像文件会自动的也放在这个包里,后缀名为.gho的就是了。

看了下面的过程你自然会知道的。 4、GHOST已经发展到了10.0版本,8.0以下的版本不支持NTFS格式。

使用中感觉GHOST8.3是现在最好用的。以后的版本功能太多,对我们不实用,而且程序太大。

5、大家都知道DOS是不支持NTFS格式的,它支持FAT16和FAT32格式,因此,如果你的硬盘所有分区均为NTFS格式,那么你需要用无损分区软件(推荐使用PQ8)在后第二分区分出一个备份分区,格式为FAT32,大小5、6个G吧。你应该会吧?当然,如果原来有FAT32分区的话,这一 步可以省了! 二、如何进入DOS? 如果你有启动软盘、安装光盘都是可以进入的!这里不在给你说了啊。

我给你推荐一个软件,可以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使用,他就是 虚拟启动软盘1.0 这些软件我都有,只是不知道你邮箱,没法发给你。你上网下载吧。

软件在XP 安装即可,按完后要求重启的。重启后就多了一个启动菜单,按键盘向下的箭头,选中“由虚拟软盘启动”按回车后,就进入了DOS程序。

三、准备工作,我在重复一下:1、安装虚拟启动软盘1.0。 2、建立FAT32备份分区 3、在所建的备份分区内新建一个名为“GHOST”的文件包,当然其他名也可以,但必须英文并且少于8个字节,否则DOS下认不出来。

4、在GHOST文件包内复制放入GHOST8.3程序,并改名为GHOST 下面开始备份操作。 四、系统分区备份操作 重启计算机后,按向下键。

选中“由虚拟软盘启动”按回车后,进入DOS程序。出现A:/>后输入你选的备份的盘符,比如E:按回车。

出现E:/> 输入 CD GHOST 回车 出现e:/ghost> 输入 ghost 回车 进入GHOST 主程序 点OK,进入主菜单 选择Local->Partion->To Image, 回车 对分区进行备份。 备份分区的程序如下:选择硬盘->选择分区->设定镜像文件的位置->选择压缩比例 在选择压缩比例时,为了节省空间,一般选择High。

但是压缩比例越大,压缩就越慢。 等到完成100%就好了啊 五、将E:下的GHOST包,或者GHOST主程序和镜象文件以数据方式刻录。

其实你的想法可以,但实现起来有写问题。主要是镜象文件一般都在1G以上, 而用CD刻录,最大支持700M。

用DVD刻录,其刻录方式是UDF方式,DOS下是不认识这种格式的,也就是说,你的想办法将镜象文件拆成700M以下的文件,GHOST在恢复时才能认出来。办能办到,好麻烦的! 所以,建议你用硬盘保留镜象以及主程序,这样和虚拟启动软盘启动配合十分方便。

电脑系统是如何制作的?

以下以惠普笔记本电脑U盘重装系统法为例。

惠普笔记本U盘重装系统演示

1、我们要准备一个8以上的U盘,去下载一个重装系统的应用程序然后把U盘插在电脑上。

2、下好后,我们打开程序选择制作系统

3、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种制作系统的方法,我们选择需要的制作U盘。点击开始制作

4、选择好需要的系统,然后点击制作

5、接下来进入了自动化的过程,我们不要去点击电脑或者触碰。以免出错。

6、系统U盘制作完成后,我们重启电脑,按下启动热键

7、打开后会出现一个蓝色方框,选择带USB的字样的按回车确定、

8、确定后,我们进入另一个页面,选择好我们需要的系统

9、选择把系统安装在U盘上面。

10、等待自动完成后,拔下U盘,点击重启电脑

11、重启完成后你会发现系统制作好啦!

以上就是惠普笔记本U盘重装系统的图文解说了,更多详情请到小白系统官网了解。

电脑系统是怎么做出来的?

在开始回答你的问题之前,先看看程序的发展历史,请留意有关储存器和数据的描述:

1834 年:Babbage 设想制造一台通用分析机,在只读存储器(穿孔卡片)中存储程序和数据 。Babbage在以后的时间里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并于1840 年将操作位数提高到了40 位,并基本实现了控制中心(CPU)和存储程序的设想,而且程序可以根据条件进行跳转,能在几秒内做出一般的加法,几分钟内做出乘、除法。

1890 年:美国人口普查部门希望能得到一台机器帮助提高普查效率。Herman Hollerith (后来他的公司发展成了IBM 公司)借鉴Babbage 的发明,用穿孔卡片存储数据,并设计了机器。结果仅用6 周就得出了准确的人口统计数据(如果用人工方法,大概要花10 年时间)。

1935 年:IBM 推出IBM 601 机。这是一台能在一秒钟内算出乘法的穿孔卡片计算机 。这台机器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商业应用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大约制造了1500 台。

1941 年夏季:Atanasoff 和学生Berry 完成了能解线性代数方程的计算机,取名叫"ABC "(Atanasoff-Berry Computer),用电容作存储器 ,用穿孔卡片作辅助存储器,那些孔实际上是"烧"上去的,时钟频率是60Hz,完成一次加法运算用时一秒。

1943 年1 月:Mark I 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在美国研制成功。整个机器有51 英尺长 、5 吨重 、75万个零部件。该机使用了3304 个继电器,60 个开关作为机械只读存储器。程序存储在纸带上 ,数据可以来自纸带或卡片阅读器。Mark I 被用来为美国海军计算弹道火力表。

1943 年9 月:Williams 和Stibitz 完成了"Relay Interpolator ",后来命名为"Model Ⅱ Re-

lay Calculator "的计算机。这是一台可编程计算机,同样使用纸带输入程序和数据。它运行更可靠,每个数用7 个继电器表示,可进行浮点运算。

真空管时代的计算机尽管已经步入了现代计算机的范畴,但因其体积大、能耗高、故障多、价格贵,从而制约了它的普及和应用。直到晶体管被发明出来,电子计算机才找到了腾飞的起点。

1947 年:Bell 实验室的William B.Shockley 、 John Bardeen 和Walter H.Brattain 发明了晶体

管,开辟了电子时代新纪元。

1949 年:剑桥大学的Wilkes 和他的小组制成了一台可以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仍是纸带。

1949 年: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第一台使用磁带的计算机。这是一个突破,可以多次在磁带上存储程序。这台机器是John von Neumann 提议建造的。

1950 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Yoshiro Nakamats 发明了软磁盘 ,其销售权由IBM公司获得 。由此开创了存储时代的新纪元。

1951 年:Grace Murray Hopper 完成了高级语言编译器。

1951 年:UNIVAC-1 --第一台商用计算机系统诞生,设计者是J.Presper Eckert 和John Mauchly 。

被美国人口普查部门用于人口普查,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商业应用时代。

1953 年:磁芯存储器被开发出来。

1954 年:IBM 的John Backus 和他的研究小组开始开发FORTRAN(FORmula TRANslation) ,1957 年完成。这是一种适合科学研究使用的计算机高级语言。

1957 年:IBM 开发成功第一台点阵式打印机。

好了现在开始吧:

操作系统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一套计算机的指令集合,而计算机的指令就是'1010101'之类的机器码,说到底,‘1001010’也是数据,就是可以储存在介质之中的东东,比如纸质卡片,磁盘,芯片上。对于问题“第一个操作系统如何编写的呢”,可以归结为:第一个计算机软件如何编写(在这里,请改变对操作系统的神秘感,操作系统也是一个软件,一个特殊的程序),即是计算机的指令如何记录下来,并且被计算机执行。那么答案已经出来了~~,请再次看一下上面的例子,你会有所启发

这就是穿孔卡片,上面的是什么呢?你可以说它是一张很多孔的板,你也可以说它是计算机指令(如果被计算机执行),你还可以说它是程序(也要被计算机执行),你甚至可以说他操作系统(这段程序可以管理计算机上各个硬件)

这个可能很别扭:

如果说操作系统在下面的东西上,你可能会更易接受。但是,请注意,他们只是储存介质而已,关键上面是什么数据:

还有什么问题请问吧~~~

还有一个问题回答:“自带boot”虽然不知道你这是什么意思(boot程序),但是可以肯定告诉你,在硬件生产时,“可以”直接把’boot”生产在芯片上,为什么?如上说,程序就是10100数据,生产商只要在芯片上设置电路的通断,就可以表示10101001000101 (注意了,这里只是一个例子)

好吧,现在假设我们有电脑,要开发操作系统,但是知道计算机指令

那么下面的一段程序(示例)我不得不把他写在纸质笔记本上:

mov ax,0

..

...

这段程序人工翻译成机器码,到现在还没有操作系统:

101001001001010010010100101001001010001........

好了操作系统在我的纸上写好了,我就请求硬件开发商把我的程序刻录到软盘上,于是开发商就对照1001001010101011001001010010010.....把数据刻录到软盘上

于是,操作系统开发完毕,只要想办法被CPU执行就可以了

你用到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大量程序员,写出来的。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任何其他软件都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

操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同时也是计算机硬件和其他软件的接口。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让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提供各种形式的用户界面,使用户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为其它软件的开发提供必要的服务和相应的接口等。实际上,用户是不用接触操作系统的,操作系统管理着计算机硬件资源,同时按照应用程序的资源请求,分配资源,如:划分CPU时间,内存空间的开辟,调用打印机等。

现代操作系统通常都有一个使用的绘图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并附加如鼠标或触控面版等有别于键盘的输入设备。旧的OS或性能导向的服务器通常不会有如此亲切的界面,而是以命令行界面(CLI)加上键盘为输入设备。以上两种界面其实都是所谓的壳,其功能为接受并处理用户的指令(例如按下一按钮,或在命令提示列上键入指令)。

选择要安装的操作系统通常与其硬件架构有很大关系,只有Linux与BSD几乎可在所有硬件架构上运行,而Windows NT仅移植到了DEC Alpha与MIPS Magnum。在1990年代早期,个人计算机的选择就已被局限在Windows家族、类Unix家族以及Linux上,而以Linux及Mac OS X为最主要的另类选择,直至今日。

大型机与嵌入式系统使用很多样化的操作系统。在服务器方面Linux、UNIX和WindowsServer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在超级计算机方面,Linux取代Unix成为了第一大操作系统,截止2012年6月,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中基于Linux的超级计算机占据了462个席位,比率高达92%。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Android和iOS已经成为目前最流行的两大手机操作系统。[1]

2012年,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份额的变化情况相对稳定。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一直被几个手机制造商巨头所控制,而安卓的垄断地位主要得益于三星智能手机在世界范围内所取得的巨大成功。2012年第三季度,安卓的市场份额高达74.8%,2011年则为57.4%。2013年第一季度,它的市场份额继续增加,达到75%。虽然 Android 占据领先,但是苹果 iOS 用户在应用上花费的时间则比 Android 的长。虽然在这方面 Android 的数字一度接近苹果,但是像 iPad 3 这样的设备发布之后,苹果的数字还是会进一步增长。Windows Phone 系统在 8.1 版发布后市场份额稳步提高,应用生态正在改善,众多必需应用不断更新,但是速度还略嫌迟缓。微软收购了诺基亚,发展了许多OEM厂商,并不断发布新机型试图扭转WP的不利局面,小有成效。

组成部分

操作系统理论研究者有时把操作系统分成四大部分:

驱动程序:最底层的、直接控制和监视各类硬件的部分,它们的职责是隐藏硬件的具体细节,并向其他部分提供一个抽象的、通用的接口。

内核:操作系统内核部分,通常运行在最高特权级,负责提供基础性、结构性的功能。

接口库:是一系列特殊的程序库,它们职责在于把系统所提供的基本服务包装成应用程序所能够使用的编程接口(API),是最靠近应用程序的部分。例如,GNU C运行期库就属于此类,它把各种操作系统的内部编程接口包装成ANSI C和POSIX编程接口的形式。

外围:是指操作系统中除以上三类以外的所有其他部分,通常是用于提供特定高级服务的部件。例如,在微内核结构中,大部分系统服务,以及UNIX/Linux中各种守护进程都通常被划归此列。

并不是所有的操作系统都严格包括这四大部分。例如,在早期的微软视窗操作系统中,各部分耦合程度很深,难以区分彼此。而在使用外核结构的操作系统中,则根本没有驱动程序的概念。

操作系统中四大部分的不同布局,也就形成了几种整体结构的分野。常见的结构包括:简单结构、层结构、微内核结构、垂直结构、和虚拟机结构。

内核结构编辑

内核是操作系统最基础的构件,因而,内核结构往往对操作系统的外部特性以及应用领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尽管随着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演进,操作系统高层特性与内核结构之间的耦合有日趋缩小之势,但习惯上,内核结构仍然是操作系统分类之常用标准!

内核的结构可以分为单内核、微内核、混合内核、外内核等。

单内核(Monolithic kernel),又称为宏内核。单内核结构是操作系统中各内核部件杂然混居的形态,该结构于1960年代(亦有1950年代初之说,尚存争议),历史最长,是操作系统内核与外围分离时的最初形态。

微内核(Microkernel),又称为微核心。微内核结构是1980年代产生出来的较新的内核结构,强调结构性部件与功能性部件的分离。20世纪末,基于微内核结构,理论界中又发展出了超微内核与外内核等多种结构。尽管自1980年代起,大部分理论研究都集中在以微内核为首的“新兴”结构之上,然而,在应用领域之中,以单内核结构为基础的操作系统却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混合内核(Hybrid kernel)像微内核结构,只不过它的组件更多的在核心态中运行,以获得更快的执行速度。

外内核(Exokernel)的设计理念是尽可能的减少软件的抽象化,这使得开发者可以专注于硬件的抽象化。外核心的设计极为简化,它的目标是在于同时简化传统微内核的讯息传递机制,以及整块性核心的软件抽象层。

在众多常用操作系统之中,除了QNX和基于Mach的UNIX等个别系统外,几乎全部采用单内核结构,例如大部分的Unix、Linux,以及Windows(微软声称Windows NT是基于改良的微内核架构的,尽管理论界对此存有异议)。 微内核和超微内核结构主要用于研究性操作系统,还有一些嵌入式系统使用外核!

基于单内核的操作系统通常有着较长的历史渊源。例如,绝大部分UNIX的家族史都可上溯至1960年代。该类操作系统多数有着相对古老的设计和实现(例如某些UNIX中存在着大量1970年代、1980年代的代码)。另外,往往在性能方面略优于同一应用领域中采用其他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但通常认为此种性能优势不能完全归功于单内核结构)!

主要功能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资源管理,程序控制和人机交互等。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可分为设备资源和信息资源两大类。设备资源指的是组成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如中央处理器,主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打印机,磁带存储器,显示器,键盘输入设备和鼠标等。信息资源指的是存放于计算机内的各种数据,如文件,程序库,知识库,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

操作系统位于底层硬件与用户之间,是两者沟通的桥梁。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输入命令。操作系统则对命令进行解释,驱动硬件设备,实现用户要求。以现代观点而言,一个标准个人电脑的OS应该提供以下的功能:

进程管理(Processing management)

内存管理(Memory management)

文件系统(File system)

网络通讯(Networking)

安全机制(Security)

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

驱动程序(Device drivers)

资源管理

系统的设备资源和信息资源都是操作系统根据用户需求按一定的策略来进行分配和调度的。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就负责把内存单元分配给需要内存的程序以便让它执行,在程序执行结束后将它占用的内存单元收回以便再使用。对于提供虚拟存储的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还要与硬件配合做好页面调度工作,根据执行程序的要求分配页面,在执行中将页面调入和调出内存以及回收页面等。

处理器管理或称处理器调度,是操作系统资源管理功能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在一个允许多道程序同时执行的系统里,操作系统会根据一定的策略将处理器交替地分配给系统内等待运行的程序。一道等待运行的程序只有在获得了处理器后才能运行。一道程序在运行中若遇到某个事件,例如启动外部设备而暂时不能继续运行下去,或一个外部事件的发生等等,操作系统就要来处理相应的事件,然后将处理器重新分配。

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功能主要是分配和回收外部设备以及控制外部设备按用户程序的要求进行操作等。对于非存储型外部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等,它们可以直接作为一个设备分配给一个用户程序,在使用完毕后回收以便给另一个需求的用户使用。对于存储型的外部设备,如磁盘、磁带等,则是提供存储空间给用户,用来存放文件和数据。存储性外部设备的管理与信息管理是密切结合的。

信息管理是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功能,主要是向用户提供一个文件系统。一般说,一个文件系统向用户提供创建文件,撤销文件,读写文件,打开和关闭文件等功能。有了文件系统后,用户可按文件名存取数据而无需知道这些数据存放在哪里。这种做法不仅便于用户使用而且还有利于用户共享公共数据。此外,由于文件建立时允许创建者规定使用权限,这就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程序控制

一个用户程序的执行自始至终是在操作系统控制下进行的。一个用户将他要解决的问题用某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了一个程序后就将该程序连同对它执行的要求输入到计算机内,操作系统就根据要求控制这个用户程序的执行直到结束。操作系统控制用户的执行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调入相应的编译程序,将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编译成计算机可执行的目标程序,分配内存储等资源将程序调入内存并启动,按用户指定的要求处理执行中出现的各种事件以及与操作员联系请示有关意外事件的处理等。

人机交互

操作系统的人机交互功能是决定计算机系统“友善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机交互功能主要靠可输入输出的外部设备和相应的软件来完成。可供人机交互使用的设备主要有键盘显示、鼠标、各种模式识别设备等。与这些设备相应的软件就是操作系统提供人机交互功能的部分。人机交互部分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有关设备的运行和理解并执行通过人机交互设备传来的有关的各种命令和要求。

进程管理

不管是常驻程序或者应用程序,他们都以进程为标准执行单位。当年运用冯纽曼架构建造电脑时,每个中央处理器最多只能同时执行一个进程。早期的OS(例如DOS)也不允许任何程序打破这个限制,且DOS同时只有执行一个进程(虽然DOS自己宣称他们拥有终止并等待驻留(TSR)能力,可以部分且艰难地解决这问题)。现代的操作系统,即使只拥有一个CPU,也可以利用多进程(multitask)功能同时执行复数进程。进程管理指的是操作系统调整复数进程的功能。

由于大部分的电脑只包含一颗中央处理器,在单内核(Core)的情况下多进程只是简单迅速地切换各进程,让每个进程都能够执行,在多内核或多处理器的情况下,所有进程通过许多协同技术在各处理器或内核上转换。越多进程同时执行,每个进程能分配到的时间比率就越小。很多OS在遇到此问题时会出现诸如音效断续或鼠标跳格的情况(称做崩溃(Thrashing),一种OS只能不停执行自己的管理程序并耗尽系统资源的状态,其他使用者或硬件的程序皆无法执行)。进程管理通常实现了分时的概念,大部分的OS可以利用指定不同的特权等级(priority),为每个进程改变所占的分时比例。特权越高的进程,执行优先级越高,单位时间内占的比例也越高。交互式OS也提供某种程度的回馈机制,让直接与使用者交互的进程拥有较高的特权值。

内存管理

根据帕金森定律:“你给程序再多内存,程序也会想尽办法耗光”,因此程序员通常希望系统给他无限量且无限快的存储器。大部分的现代计算机存储器架构都是层次结构式的,最快且数量最少的暂存器为首,然后是高速缓存、存储器以及最慢的磁盘存储设备。而操作系统的存储器管理提供查找可用的记忆空间、配置与释放记忆空间以及交换存储器和低速存储设备的内含物……等功能。此类又被称做虚拟内存管理的功能大幅增加每个进程可获得的记忆空间(通常是4GB,即使实际上RAM的数量远少于这数目)。然而这也带来了微幅降低运行效率的缺点,严重时甚至也会导致进程崩溃。

存储器管理的另一个重点活动就是借由CPU的帮助来管理虚拟位置。如果同时有许多进程存储于记忆设备上,操作系统必须防止它们互相干扰对方的存储器内容(除非通过某些协定在可控制的范围下操作,并限制可访问的存储器范围)。分区存储器空间可以达成目标。每个进程只会看到整个存储器空间(从0到存储器空间的最大上限)被配置给它自己(当然,有些位置被操作系统保留而禁止访问)。CPU事先存了几个表以比对虚拟位置与实际存储器位置,这种方法称为标签页(paging)配置。

借由对每个进程产生分开独立的位置空间,操作系统也可以轻易地一次释放某进程所占据的所有存储器。如果这个进程不释放存储器,操作系统可以退出进程并将存储器自动释放。

虚拟内存

虚拟内存是计算机系统内存管理的一种技术。它使得应用程序认为它拥有连续的可用的内存(一个连续完整的地址空间),而实际上,它通常是被分隔成多个物理内存碎片,还有部分暂时存储在外部磁盘存储器上,在需要时进行数据交换。

用户接口

用户接口包括作业一级接口和程序一级接口。作业一级接口为了便于用户直接或间接地控制自己的作业而设置。它通常包括联机用户接口与脱机用户接口。程序一级接口是为用户程序在执行中访问系统资源而设置的,通常由一组系统调用组成。

在早期的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如DOS)中,每台计算机只有一个用户,每次运行一个程序,且次序不是很大,单个程序完全可以存放在实际内存中。这时虚拟内存并没有太大的用处。但随着程序占用存储器容量的增长和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的出现,在程序设计时,在程序所需要的存储量与计算机系统实际配备的主存储器的容量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例如,在某些低档的计算机中,物理内存的容量较小,而某些程序却需要很大的内存才能运行;而在多用户多任务系统中,多个用户或多个任务更新全部主存,要求同时执行独断程序。这些同时运行的程序到底占用实际内存中的哪一部分,在编写程序时是无法确定的,必须等到程序运行时才动态分配。[3]

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简称 UI,亦称使用者界面[1])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

用户界面是介于用户与硬件而设计彼此之间交互沟通相关软件,目的在使得用户能够方便有效率地去操作硬件以达成双向之交互,完成所希望借助硬件完成之工作,用户界面定义广泛,包含了人机交互与图形用户接口,凡参与人类与机械的信息交流的领域都存在着用户界面。用户和系统之间一般用面向问题的受限自然语言进行交互。目前有系统开始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新一代的用户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