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经》对现代企业管理有什么启示

2.《易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3.计算机的二进制,人的身体部位是对称(如两只手),太极图,……这些有联系吗?

4.大学计算机的目录

5.如果人工智能掌握了周易,推演的结果还可信吗?

6.发明电脑者与《易经》有关吗

易经操作电脑系统,易经系统分析

整个《易经》是一个系统,简单,但却无所不包。人类再怎么努力,都逃不过《易经》的系统。我们把《易经》的系统看作一棵树,地气是由下而升,这样才会向上,才会成长,才会开花结果。但是,很多书上把太极摆在上面,然后一路下来,那是不对的。

太极太极叫宗,万变不离其宗,因为太极是一切一切的根本。西方的学问一直在寻找宇宙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到现在都没有找到,因为他们不敢说出太极。太极是谁先说的?有人说是伏羲,虽然伏羲时代还没有文字,可是伏羲确实把太极给我们标示了出来。太极,这两个字是孔子说的。孔子为什么用“太”?

大家看“太”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大”,下面的一点就叫“小”。太极是两个字合成的,就是大极了又小极了,都叫太极。其大无外,大到没有外面,够大了吧?其小无内,小到没有里面,够小了吧?因为这样很难说,所以就用这一点代表小,大跟小合在一起就叫太。比如,历史上凡是有“太”的都是这样。

太监大不大?不知道。皇帝相信他,他比谁都大;皇帝不相信他,他比谁都小。太上皇大不大?很难讲。皇帝不尊重他,太上皇就如同虚设;皇帝尊重他,太上皇就不得了。再比如,日本人学我们学到最后却没有学对,他们管自己叫大和民族,其实应该叫太和民族。大和民族就是大的跟小的不和,这不是很吃亏吗?

阴阳太极含有两仪,可以生出两仪(阴、阳),但是收回来还是太极,能放能收,能收能放。这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太极跟两仪是分不开的,叫作一分为二,二合为一。而且通常是阳先阴后,不会阴先阳后,这都是有道理的。

你要了解一个人懂不懂《易经》,问他阴阳是两个还是一个就好了。如果他说两个,你就知道他根本不懂。阴阳再往上分,变成四象。右边是阳,左边是阴,中间有阳有阴。如果不是这样,那就画错了,而且还经常被画错。西方人为什么少数要服从多数?因为他们的学问是摸索出来的,一个理论提出来,多数人都响应,就表示这个理论是对的。

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只有少数人是聪明的,多数人都是糊里糊涂的。如果叫这少数聪明的人去服从多数糊里糊涂的人,那这个社会还得了吗?闽南话讲得好,一个有智之士,比几百个饭桶还好。几百个都是饭桶,只有一个是有智之士。到底谁听谁的?答案很清楚。为什么中国古人讲要畏圣贤之言,就是这个道理。现在不是,大家都在热衷于新奇的理论、新奇的事物,好像新的就是好的。我们还是那句话,自作自受。其实,外国人也很不服气,他们认为我们只有孔子,只有伏羲,除此之外没有谁了。

《易经》对现代企业管理有什么启示

易经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易经》从本质上说是一部占筮之书,属于巫文化时代的产物。在中国社会的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就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帝或者神支配着世界上的一切。当人们屡遭意外的天灾人祸打击后,就萌发出借助于神意预知未来之事,从而达到趋利避害目的的想法。因此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易经》就是这样一本在龟卜、占筮基础上产生的书。并且在它产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仍用它进行占筮,为自己的行为提供指南。《左传》《国语》中就记载了二十二个运用《易经》占筮的例子。例如,《左传》中记载,齐棠公死,崔武子前往吊丧,看到齐棠公的遗孀美貌,想纳为妾,但心中没底,因此用《易经》占了一卦,遇到《困》卦六三爻变,而成为《大过》卦。解卦的人据卦象的变化以及《困》卦六三爻辞“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断定,此女人不吉利,不可娶。但崔武子不以为然,说:“一个寡妇能有什么危害!即使有危害,也已经应验在她前夫身上了。”最终还是纳她为妾。直到现在,以《易经》进行占筮、预测吉凶者仍然大有人在。

112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哥们,与其悬赏100分问,不如自己打个问问啦

DX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您好 我想你说的是DirectX吧

下面是它的作用和各个版本的区别

DirectX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图形API,它是由微软公司开发的用途广泛的API,它包含有Direct Graphics(Direct 3D+Direct Draw)、Direct Input、Direct Play、Direct Sound、Direct Show、Direct Setup、Direct Media Objects等多个组件,它提供了一整套的多媒体接口方案。只是其在3D图形方面的优秀表现,让它的其它方面显得暗淡无光。DirectX开发之初是为了弥补Windows 3.1系统对图形、声音处理能力的不足,而今已发展成为对整个多媒体系统的各个方面都有决定性影响的接口。

DirectX 1.0

第一代的DirectX很不成功,推出时众多的硬件均不支持,当时基本都采用专业图形API-OpenGL,缺乏硬件的支持成了其流行的最大障碍。

DirectX 1.0版本是第一个可以直接对硬件信息进行读取的程序。它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读取图形硬件的性能(比如:显示卡上的块移动功能)以及基本的声音和输入设备功能(函数),使开发的游戏能实现对二维(2D)图像进行加速。这时候的DirectX不包括现在所有的3D功能,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DirectX 2.0

DirectX 2.0在二维图形方面做了些改进,增加了一些动态效果,采用了Direct 3D的技术。这样DirectX 2.0与DirectX 1.0有了相当大的不同。在DirectX 2.0中,采用了“平滑模拟和RGB模拟”两种模拟方式对三维(3D)图像进行加速计算的。DirectX 2.0同时也采用了更加友好的用户设置程序并更正了应用程序接口的许多问题。从DirectX 2.0开始,整个DirectX的设计架构雏形就已基本完成。

DirectX 3.0

DirectX 3.0的推出是在1997年最后一个版本的Windows95发布后不久,此时3D游戏开始深入人心,DirectX也逐渐得到软硬件厂商的认可。97年时应用程序接口标准共有三个,分别是专业的OpenGL接口,微软的DirectX D接口和3DFX公司的Glide接口。而那时的3DFX公司是最为强大的显卡制造商,它的Glide接口自然也受到最广泛的应用,但随着3DFX公司的没落,Voodoo显卡的衰败,Glide接口才逐渐消失了。

DirectX 3.0是DirectX 2.0的简单升级版,它对DirectX 2.0的改动并不多。包括对DirectSound(针对3D声音功能)和DirectPlay(针对游戏/网络)的一些修改和升级。DirectX 3.0集成了较简单的3D效果,还不是很成熟。

DirectX 5.0

微软公司并没有推出DirectX 4.0,而是直接推出了DirectX 5.0。此版本对Direct3D做出了很大的改动,加入了雾化效果、Alpha混合等3D特效,使3D游戏中的空间感和真实感得以增强,还加入了S3的纹理压缩技术。

同时,DirectX 5.0在其它各组件方面也有加强,在声卡、游戏控制器方面均做了改进,支持了更多的设备。因此,DirectX发展到DirectX 5.0才真正走向了成熟。此时的DirectX性能完全不逊色于其它3D API,而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DirectX 6.0

DirectX 6.0推出时,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Glide,已逐步走向了没落,而DirectX则得到了大多数厂商的认可。DirectX 6.0中加入了双线性过滤、三线性过滤等优化3D图像质量的技术,游戏中的3D技术逐渐走入成熟阶段。

DirectX 7.0

DirectX 7.0最大的特色就是支持T&L,中文名称是“坐标转换和光源”。3D游戏中的任何一个物体都有一个坐标,当此物体运动时,它的坐标发生变化,这指的就是坐标转换;3D游戏中除了场景+物体还需要灯光,没有灯光就没有3D物体的表现,无论是实时3D游戏还是3D影像渲染,加上灯光的3D渲染是最消耗资源的。虽然OpenGL中已有相关技术,但此前从未在民用级硬件中出现。

在T&L问世之前,位置转换和灯光都需要CPU来计算,CPU速度越快,游戏表现越流畅。使用了T&L功能后,这两种效果的计算用显示卡的GPU来计算,这样就可以把CPU从繁忙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换句话说,拥有T&L显示卡,使用DirectX 7.0,即使没有高速的CPU,同样能流畅的跑3D游戏。

DirectX 8.0

DirectX 8.0的推出引发了一场显卡革命,它首次引入了“像素渲染”概念,同时具备像素渲染引擎(Vertex Shader)与顶点渲染引擎(Pixel Shader),反映在特效上就是动态光影效果。同硬件T&L仅仅实现的固定光影转换相比,VS和PS单元的灵活性更大,它使GPU真正成为了可编程的处理器。这意味着程序员可通过它们实现3D场景构建的难度大大降低。通过VS和PS的渲染,可以很容易的宁造出真实的水面动态波纹光影效果。此时DirectX的权威地位终于建成。

DirectX 9.0

2002年底,微软发布DirectX9.0。DirectX 9中PS单元的渲染精度已达到浮点精度,传统的硬件T&L单元也被取消。全新的VertexShader(顶点着色引擎)编程将比以前复杂得多,新的VertexShader标准增加了流程控制,更多的常量,每个程序的着色指令增加到了1024条。

PS 2.0具备完全可编程的架构,能对纹理效果即时演算、动态纹理贴图,还不占用显存,理论上对材质贴图的分辨率的精度提高无限多;另外PS1.4只能支持28个硬件指令,同时操作6个材质,而PS2.0却可以支持160个硬件指令,同时操作16个材质数量,新的高精度浮点数据规格可以使用多重纹理贴图,可操作的指令数可以任意长,**级别的显示效果轻而易举的实现。

VS 2.0通过增加Vertex程序的灵活性,显著的提高了老版本(DirectX8)的VS性能,新的控制指令,可以用通用的程序代替以前专用的单独着色程序,效率提高许多倍;增加循环操作指令,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处理效率;扩展着色指令个数,从128个提升到256个。

增加对浮点数据的处理功能,以前只能对整数进行处理,这样提高渲染精度,使最终处理的色彩格式达到**级别。突破了以前限制PC图形图象质量在数学上的精度障碍,它的每条渲染流水线都升级为128位浮点颜色,让游戏程序设计师们更容易更轻松的创造出更漂亮的效果,让程序员编程更容易。

显卡所支持的DirectX版本已成为评价显卡性能的标准,从显卡支持什么版本的DirectX,用户就可以分辨出显卡的性能高低,从而选择出适合于自己的显卡产品。

谢谢

VFP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用来做浮点运算的.有这个单元,浮点运算就会非常快.

MSDN for vb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易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大家知道《易经》对现代企业管理有什么启示吗?下面我为大家解答一下,希望能帮到您!

 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的管理学,由于哲学上的局限性,已走到尽头,出现了危机。为了克服这种危机,求得发展,他们便回过头来,求助于东方文化。有人对日本进行研究之后,认为日本管理现代化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东方文化的应用;而日本东方文化的来源正是中国的儒家思想。

 日本在60年代学习研究《孙子兵法》,70年代学习研究《三国演义》,80年代学习《易经》,其核心就是学习中国的优秀文化,被誉为"经营之神"的著名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其管理哲学就是中国的《易经》。他把"生生之谓易"的哲理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使得松下电器工业公司在世界最大工业公司中排名上升到第15位(1987年),在日本仅次于丰田。在亚洲后起的"四小龙":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南朝鲜),同在儒家文化圈内,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易经》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韩国的国旗上,甚至标上象征《易经》的阴阳太极图和八卦中的四个卦:(乾)、 (坤)、 (坎)、 (离),可见其影响之深。当代许多外国人重视研究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出现了"易经热",并在研究《易经》与现代管理科学方面取得显著的成就。面对这一形势,我国的《易经》学者也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本文阐述海外学者的主要成果和本人的体会。

一、 共同的目标--"中国管理科学化,科学管理中国化"

 美国国际易经学会主席成中英先生,现任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美国远东高级研究院院长,是国际知名的哲学家。他多年来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弪扬,结合西方的现代管理技术和理性,创建了颇具特色的现代管理系统。1979年他运用易经思想,研究管理和管理论问题,提出了"中国管理科学化,科学管理中国化"的中国管理理论奋斗目标,并身体力行。1987年8月,他在台湾发表了:《C理论走出中国管理自己的天空》一文,创建了易经哲学为主体思想的C理论架构,并形成了一整套易经管理系统理论。1990年4月,他到北京在中美合办的决策管理科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班上讲学,题为:《易经管理哲学之理论和实践》,对易经管理系统的理论作了全面的介绍。该理论以层次问题、架构问题、C理论、人性分析与人力资源开发、易经管理模型以及决策分析为基本内容。

"C理论"的"C"有两层意义:

 (1)理论根源:C代表:China(中国)、Culture(文化)、Confucius(儒家)、The Book of Change(易经)、Cheng(成中英的姓)。意思是说:成中英根据中国儒家易经文化提出的易经管理理论。图示如下:

 (2)理论的五行循环结构--C理论循环大系统

 成中英认为:管理决策者要有一个动力,这动力一定是一个中心的力量,叫做中心土,黄土的土。这个中心力量要深厚、稳健、有旺盛的生发力,这就是决策的动力,管理的核心。决策工作是中心化的,中心化叫Centrality。

 决策确定计划,执行人员要有实现计划的决断力,这决断力能提升他对世界的认识,产生一种领导力,叫做Control。用中国五行观念讲,就是土生金。金表示果断,是一种力量。

 有了这种领导力量,你才能面对波涛万顷的世界而不惊;进而产生一种智慧,掌握市场的规律,灵活应变。这叫做金生水,因为水象征智慧,渗透力极强,应变力叫Contingency。

 企业的基础力量是生产力,包括创新能力。搞好市场调查,适应市场需要才能正确掌握生产,制订并调整生产计划。这计划就象树木一样茂盛地生长出来。"木"有很强的创造力,创造力叫:Creativity。对于市场的应变力刺激了创造力,这就是水生木。

 企业生产发展了,要迈向更高的层次,就需要吸纳更多的人才,激发人的积极性。高涨的积极性就象火一样。职工对企业有火一般的热情;企业对职工象火一般的温暖。火是文明的象征,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文化。生产的持续发展促进民企业文明。这就是木生火。要使众多人才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并能密切配合,形成最佳的整体效应,就需要一种协调人事的协和力,叫做Coordination。

 人事协调得好,企业上下都有热情高涨,就能充实决策者的信心和意志,形成新的决策动力。这就是火生土。于是Centrality-Control-Contingency-Creativity-Coordination-Centrality完成一个循环环。

 这就是C理论的循环(Circulation)系统采用中国哲学的五行相生原理,画出以上结构图。

二.变易、不易和简易是《易经》的三个法则

 (1)变易:宇宙万物、人类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市场信息更是变化多端。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是"变易"。"变易"的法则是自然法则、社会法则,也是企业管理的法则。

 (2)不易:变化不息的宇宙和社会,乃至人的生命运动,在变化中各自遵循一定的规律性,就象天体运行都有自己的轨道一样,井然有序,循环不已。动中有静,变中有不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这些相对不变的规律性是可以认知和掌握的,这就是不易的法则。管理也是如此,要从纷繁的变易中找出不易的规律和原则。

 (3)简易:由于熟悉和掌握了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就能进一步探索出驾驭这些规律的智慧和要领,运用时能得心应手。这就是简易法则。

把以上三个法则运用到经营管理上,可以提出三易原则:

 "不易原则":产品要受到欢迎,必须具备:A、安全可靠;B、性能先进;C、美观大方;D、使用舒适;E、经济实惠;F、经久耐用,以上是产品的"不易原则",必须坚持做到,决不动摇。

 "变易原则":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提高产品的功能和档次;不断革新技术,降低成本;品种多样化,款式新潮化;采用更受顾客欢迎的营销策略等等。这是"变易原则"。

 "简易原则":要使产品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维修容易,便于推广。这是"简易原则"。

  三、从对称和谐和宇宙结构模型到易经管理模型

 易经的初始结构是八卦。传说是我们的祖先伏羲氏在六千多年前创造出来的。八卦是指:乾为天、 坤为地、 兑为泽、 艮为山、 离为火、 坎为水、 震为雷、 巽为风。8个符号代表4对彼此具有某种对称性质而以和谐共存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构成宇宙自然系统。古代先哲舍去这些自然物(现象)的具体物质属性,而抽象出其中有那些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的属性,如阴阳、刚柔、动静、虚实、上下等,而以阴阳为总纲。阳的属性用"-"表示;阴的属性用"-"表示。阴和阳合称两仪。对"-"和"-"进行二元可重复组合,就得到四象"="叫老 " "叫少阴、" "叫少阳、" "叫老阴。对" "和" "进行三元可重复组合,就得到八卦。八卦中乾为纯阳,坤为纯阴;兑为先动后静,巽为先静后动。

 把八卦在八个方位上,就成"伏羲先天八卦图"。它是易经的宇宙结构模型。还有一种"文王后天八卦"图,把一年四季也排在最外圈,结合上时间因素,八卦的位置也有极大的差别。它是易经的宇宙时空结构模型。先天八卦图多用于哲理推演;后天八卦图多用于术数应用,在民间流传更广。

 根据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观念,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是息息相通的;天道即是人道,任何人或其群体都是一个小宇宙,因而都可以抽象出相应的八卦宇宙结构模型。建立模型的目的,在于考察其各对称依存的因素是否阴阳平衡;如果发现某方面阴阳不平衡,阴盛阳衰或阴衰阳盛,就要采取措施进行调和,使阴阳恢复平衡,使整体和谐发展,生生不息。按照易经的哲理,不论大宇宙、小宇宙,都应该是对称和谐的;否则,就要及时以调和。如果调和不了,这个小宇宙就只好消亡了。

 现在我们把企业看成一个小宇宙,画出它的八卦结构图。先从内部结构到外部环境,从物质条件到精神因素进行整体观察,找出四对具有关键作用的对称依存的因素,参照先天八卦的类比内涵排定位置,就是一个易经管理模型。

 乾为天,代表领导

 坤为地,代表职工

 离为火,代表生产

 坎为水,代表市场

 兑为泽,代表激励

 艮为山,代表法制

 巽为风,代表债权

 震为雷,代表债务

 《易经》认为:阴阳二气相反相成,相得益彰,阴阳的相依并存变通和合的关系,也是其他等价的观念如刚柔、动静、虚实、有无、上下、表里、新旧、损益、寒热、升降等的模型。由于阴阳关系的普遍性、多重性和互相转化性,任何整体事物或事件,均可析为重重叠叠、层层蕴含的对称依存关系。透过这种思维方式和模型,我们才能深入理解事物变化的契机,真正掌握管理之道。

四.易经管理的三个重要原理

 1、乾坤原理: 乾、 坤是易经64卦中的第一第二卦,是易经的总纲。乾卦六爻皆阳,象征旺盛的生命力不断进取的精神。正如孔子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多么强健啊!领导者要效法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增强自身和企业的生命力,永不停息;还要教育职工也这样做,使企业上下都能奋发有为,成不骄,败不馁,以坚强不屈意志和毅力摆脱困境,创造奇迹。坤卦六爻皆阴,象征柔顺包容、负重奉献的高尚品德。孔子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的本义为顺,一是顺从天道,生养万物;二是坤代表群众,群众顺从领导,个人要顺从组织,职工要遵纪守法,顺从企业的规章制度;三是大地承载万物,默默奉献,从不索取,从无怨言,这叫做厚德载物。在企业中从要讲奉献,职工奉献于企业,企业奉献于社会。

 乾坤原理就是"自强--奉献"的原理。实施这一原理,必然使企业充满活力,并具有崇高品格。

 2、否泰原理: 否、 泰两卦讲的上下沟通之道。"泰"就是通畅,天地相交为"泰";"否"就是阻塞,天地不交为"否"。天在上而地在下;在企业中"天"代表领导、上层,"地"代表职工、下层。如果"地"之气上升于"天","天"之气下降于"地",这就是"泰",象征成功、吉利。否则,天地之气不相交,那就是"否",象征困难凶险。俗话所说"否极泰来",泛指坏运已经过去,迎来了好运;实际上应该是消除了阻塞的因素,加强了沟通;"否"转为"泰"。在企业管理上,领导与职工之间、上层与下层之间,要建立沟通的机制,不但在信息上互相沟通,而且在感情上互相融合,才能发挥企业的整体效应, 否泰原理就是"沟通--融合"的原理。实施这一原理,才能使企业上下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

 3、损益原理: 损--损下益上为损; 益--损上益下为益。易经认为:贤明的国君,宁肯自己少享受一些,也要让老百姓多得点实惠,这样国家就会兴旺;愚味的君主,不顾老百姓的疾苦,搜刮民间财富以供自己挥霍,这样国家就要衰亡。在企业管理上,要优先照顾下层职工的利益,尽量让他们在物质上、精神上多得实惠;上层领导少拿点报酬,老板少得点利润,归根到底企业会发展得更快。"损"就转化为"益"了。

 损益原理就是利益驱动原理。实施这一原理,就会使职工群众的向心力大大增加,自觉地信服领导,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五、人性理论和管理方式

 成中英先生认为:透过管理哲学来看,有四种人性理论产生:

 X理论:强调人基本上是懒惰的、被动的,所以管理上重视监督、强制,甚至惩罚。这种理论趋向是阴的;因为阴是静的、消极的。

 Y理论:强调人基本上下班向上的、主动的,所以管理上重视发挥主动精神,通过自我控制去实现目标。这种理论趋向是阳的,因为阳是动的、积极的。

 Z理论:日本企业的Z理论认为企业界领导和职工融为一体,

 精神、长期雇用、上下协商、共同决策。这是一种柔性理论。

 A理论:美国企业的A理论重视个人创发力和责任心,在管理上强化制度,重视效率,鼓励个人突出。这是一种刚性理论。

 把以上四种理论交叉结合起来,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的管理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对象:

 (1)AX方式:阴以刚制之。因为人性是阴的,就用刚来管理,提高他的责任感、积极性。

 (2)ZX方式:阴以柔容之。因为人性是阳的,就顺其向上之心,用刚来训练他,促使他成就。

 (3)ZX方式:阴以柔容之。因为人性是阴的,就用柔性的感情来涵容他。

 (4)ZY方式:阳以柔融之。因为人性是阳的,就用柔来融合他。

 用易经哲学来看管理方式,无非阴阳、刚柔、动静、虚实,可因时、因地、因人、因事的不同,灵活运用,以提高管理的功效,达到理想的境界。

  六、"安和乐利"的管理模式--易经管理系统的目标模式

 实施易经管理系统,最终是要使企业达到"安和乐利"的境界。

 安:就是安稳;使企业和团体员工安定平稳,持续发展,达到"安无倾"的境界。

 和:就是在变动中求得和谐,使大家沟通融合,内外协调,上下一致,和气才能生财。

 乐:使大家喜气洋洋、精神焕发,智慧才干得到充分的发挥。

 利:通过理性的观念去追求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计算机的二进制,人的身体部位是对称(如两只手),太极图,……这些有联系吗?

《易经》究竟有没有一个核心思想或内在精髓?清代易学大师惠栋认为是“时中”。他说:“易道深矣,一言以蔽之曰:时中。孔子作《彖传》,言时者二十四卦,言中者三十五卦。……子思作《中庸》,述孔子之意而曰‘君子而时中’。 ……知时中之义,其于《易》也,思过半矣。”

什么是“时中”?

“时”,一般指天时,指宇宙,指外部的环境、形势。指对宇宙万物、自然规律的研究、掌握,还可以延伸出文明的发展、 科技 的进步。与时偕行,与时俱进。英国科学家史蒂芬·霍金一本最畅销的关于“宇宙学”的科普读物就叫《时间简史》。象数派偏重于对“时”的研究,却走入旁门左道,没有在中国发展出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是十分可惜的。

“中”,指人的内在修养(学识)和遇事时的应对策略,即“中庸之道”。 《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儒家(义理派)偏重于对“中”的研究,而逐渐忽视了“时”的重要性。以致于儒家经典《大学》遗失了很重要的“格物致知”一章,宋代朱熹编纂《大学章句》时补之:“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基本符合《大学》原意,具备科学精神,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倡。到明代王阳明批判朱熹“格物致知”学说,提出“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等观点,否定客观存在,彻底摆脱“时”的限制,已违背儒家正统,背道而驰。“时中时中”,“时”是前提,明清以后,中国没有发展出与西方列强相匹的科学技术,落后于时代,落后就要挨打。

完整的“时中”概念首次出现在《蒙·彖》中:“蒙,亨,以亨行时中也。”这也是整部《易经》中唯一的一次。为何在《易经》“蒙”卦中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现“时中”,这是很有趣的,可以拓展我们对“时”与“中”意义的理解。“蒙”卦,既表示事物创生之初的蒙昧状态,也寓意教育要从童蒙抓起。人类正是靠着不断 探索 、积累知识,代代相传,学习成长,才逐步走出蒙昧,进入文明。

亨行时中!要求我们既要重“时”,也要重“中”,“时”“中”并重。既要主动顺应时代的发展,推动 社会 的进步,与时俱进;还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正确认清自己所处的形势,把握时机,采取合乎“中庸”的策略,勇于进取。

《易经》的思想实质揭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功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方是事,物是物。方与物是指世间万事万物,亦即事物。在客观的事物中有同有异,有聚有分,这是规律,不可违背。该聚的聚,该分的分,这是自然规律。如果违背天地万物同异聚散的规律,该同而不同,该异而不异,该聚而不聚,该分而不分,那就违背了自然规律。即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易经》从八个字,(八卦)混乱演变,看是有规律,用时又无规律,说它无规律,实是有规律,随用变化出64卦,几千年来,历代学者都是仁见仁,智见智的学说,难以得到统一学说。《易经》就象一盘散沙,如果你把盘中的沙聚起成堆,那看过去就是一个沙的小山。如果把沙扒开就是散乱无体,各自成形,各自而立。

《易经》可以说是哲学,也可以说是玄学,变化无常。所以要能够真正撑握它的中心思想,还特后人多去研究和探讨。

《易经》的核心思想就是二进制的基本法则,一阴一阳谓之道,大道至易,宇宙的万物万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其主要原理是:阴阳对立、阴阳互动、阴阳叠加、阴阳统一。易经的核心思想价值在于使用象数理义对天文地理,宇宙人生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客观分析,给学者以无穷无尽的智慧人生。

为了透析易经的基本原理,首先以光子为例。对于一个光子来说,它是由一个阳物质基因子和一个阴物质基因子构建而成的,一阴一阳是物质极端自动化的体现,光子就是宇宙全自动化的开端!光子是可以自行复制的低级生命体,光子包含了计算机程序的最基本的二进制原理,如果把阳物质基因子用1来表示,阴物质基因子用0来表示,那么光线可用1010101010.......来表示,它的速度为每秒三十万千米,速度惊人。所以粒子性是光子的本质,波动性是光子运动的表象,因为不论大或小的粒子高速运动,都必有波动性的。当光遇着大部分的物质原子阻挡时,都会为之俘获,速度变慢且方向发生改变。既然粒子性是光的本质,那么运动的光子必是有能量的,光子也是有质量的,只是当物质基因子的质量还未确定之前,科学上还无法测定光子的质量。当光子在太空中的速度变慢而变为自旋粒子的时候,光子就变成了中微子即幽灵粒子!这就是暗物质。植物的叶子就能把光子还原为阳基因子和阴基因子,转化为植物内能并贮存起来。所以,光子是宇宙万物之源,更是生命的源泉。

中国的《易经》理论,很多人说是最荒谬的,也有很多人说是迷信的。其实该理论就是计算机二进制工作原理,也是宇宙自动化的最基本法则,是极端科学的理论;使用该理论就可以构建中国人的六十四种基本粒子的空间模型,并可以论证超弦理论;易经的八卦就是立体几何的八个卦限,易经的八八六十四卦象就是实三维空间和虚三维空间的有机结合,即易经揭示了六维空间的奥秘,这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重力物质的实三维空间与虚三维空间的相对运动的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爱因斯坦当年结合运用了中国的《易经》理论,那么他的广义相对论必然会取得重大的突破。(作者:微基因衍光子)

《易经》的核心思想价值可以用七个字来概括:一阴一阳之谓道。

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

阴阳是易家的宇宙观、是易家的认识论、也是易家启示后人的方法论。

有天就有地,天为阳,地为阴,天地合而万物生;

有日就有月,日为阳,地为阴,日月交互昼夜生;

有男就有女,男为阳,女为阴,男女交合子女生;

物质分子的内部,有正电子也有负电子。

有吉就有凶,有吉凶就有就有祸福,祸不一定就是祸,福也不见得就是福,因为祸之福所依,福之祸所托。

有好人就有坏人,坏人不见得一无是处,好人不见得完美无缺。

有相守就有分离,这一次相聚是下一次分离的开始,这次的分离是下一次相聚的开始。

有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认识论,就不会对啥事大惊小怪的了。有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方法论,就不会做事走极端。

《易经》的中心思想,就是一个“易”字,也就是变化,《易经》又叫《周易》,“周”有些解释为周文王,其实是“周而复始”的意思,“易”具体有这么几种。

一,阴阳周易,反应自然规律,从“剥卦”的上九阳爻,到“坤卦”六爻皆阴,阴极复阳,再到“复卦”初爻为阳,叫“一阳复生”,慢慢的阳气增加阴气衰退。

到了“夬卦”上六阴爻,余一息阴气,再变就到“乾卦”六爻皆阳,至刚至阳,再到“姤卦”初爻为阴爻,就是夬卦的上六,跑到姤卦的初六。又完成了极阳转阴的,这样极阴转阳,极阳转阴,完成阴阳周易!

二,卦象互易,《易经》中每个卦象,都不是唯一的断决,还要考虑“互挂”、“变卦”,像我们平时说的变卦就是从这里来的。如“既济卦”与“未济卦”互为互卦。

互卦,用来判断事物产生之后,尚未出现结果之前的中间过程。先天的因素和基础是主卦,属于内因;中间过程是互卦,属于外因;最后的结果或收获是变卦。内因和外因决定了事物的最终结果。

总之,“易经”是变化中的规律,由卦象,决断自然事态的发展走向,以及凶吉征兆,作为巫师的占卜依据,并非一成不变,“易”才是精髓!

《易经》形式之中心思想

①周:周而不止,源源不断(“周而复始”说法不严谨_涉嫌圆形运动回归圆点。周而不止_运动似电波传递-点-小圆-大圆-再大圆……无穷无尽、无边无际、无限永恒)。“周”源《易经》又名《周易》。

②易:变易,不易,简易。简易者,太极承载物质世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大道至简,简道,一也。不易者,太极包罗万象,人类智慧只能略知一二。变易者,变化万千。

③辞: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含义、释义。《彖辞》、《象辞》、《系辞》。

《易经》内容之中心思想

①辩证哲学:“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这是《易经》之为人、事、物、理定义、结论之道。乾坤之道,变通、变易之道……世间一切道归宗于宇宙之“道”-大道;大道至简,一是道,一是太极。哲学之简易_“一”是哲学,“太极”是哲学,“道”是哲学;哲学之不易_“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穷无尽;哲学之变易_生生不息。

②预测哲学:“阴阳不测之谓神”_人、事、物、理很难预测,难在神密、神通。“知幽明之故,以知生死;感而遂通天下;一叶知秋”_以知幽明而知死生之道、以心灵感应而验吉凶祸福;以落叶而知四季更替、 历史 更替、人事物理更替……至今只有诸葛亮、刘伯温少数几人。

③数理哲学:数分天数、气数、命数、定数、变数……;理有天理、地理、人理、物理、事理、卦理……。数分显数九、八、六;常数一、二、三;隐数四、五、七(以易经论)。数有极(九数为极限),理无穷。

④《易经》“道”之哲学:道观人、事、物、理:“道生一”,一即太极;“一生二”,二即阴阳;“二生三,三生万物”,即三生人、事、物、理。

易经的中心思想?是用它来顺和性命的道理,用阴:阳来阐明天道,用刚:柔来阐明地道,用仁与义来阐明人道。问占卦给万物万事指明方向,应天地的规律,万事按时施行,这样前景必然为享通,那么行为就不会与天时相违,刚健而不会阻滞,懂得变通,照耀万物而不会毁坏万物,能顺应天道就会做大做强,万事按照自然规律的发展进行行事,这样就会事事通顺如意。

《易经》的核心思想是变易,讲宇宙自然变化的规律,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这是伏羲先天八卦,经文王演义形成后天六十四卦。《易经》和《圣经》一样是古圣人日观地理,夜观天象,观察人间万事万物,利阴阳两爻推断人事,记录 历史 事件的伟大作品,其二进制推演预测宇宙万事万物的八卦奇术堪称天下一绝。《易经》自问世以来形成《连山》,《周易》,《归藏》,人称三易。可惜只有《周易》流传下来了,其它两都失传了。

古老《易经》蕴含着伟大的哲学思想,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发现了《易经》八卦,阴阳二爻与现代计算机二进制0和1有着异曲同共的相似之处。都是 探索 研究宇宙的一种方法。 《易经》告诉我们,宇宙万事万物,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定数,足数则生,增数则长,减数则衰,尽数则亡。《易经》深刻揭示了宇宙运动变化奥秘。诞生了神奇伟大的预测学。避凶趋吉,逢凶化吉,人生福祸相依,穷富变化无定通。《易经》朴素的辨证思想有其科学的价值。

《周易》是随着人类 社会 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带有玄学性质的学问。易学有一个发展脉络:在夏朝的时候,叫连山,在商朝的时候叫归藏,在周代才称为周易。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不是刚开始就是这个样子,而是经过了历代研究周易的人不懈完善的结果。当然,即便是现代,其实周易也仍然是处于发展之中,并没有定型,这与一些哲学体系是一样的,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需要不断地随着人类 社会 的发展变化而进行不停的更新改造。

周易的核心价值,山人也进行过研究,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其哲学价值。周易虽然不是一门单纯的哲学,但是其中的理论和方法充满了哲学思辨,它很大程度上来讲,就是一门古老的哲学,而且经过历代发展,其体系已相当完善。比如其阴阳理论,其实就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论基本是一样的。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量变与质变的理论,其实与周易中阴阳互相转化的理论也是不谋而合。因此,学会了周易的一些理论,再来学马克思主义,你就会感觉十分简单,不再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多么高深。我们的传统文化其实已经足够强大,只是有的时候我们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以为只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有些舍本逐末了。

二是其文学价值。周易的一些卦辞爻辞,其实是非常精美的文学作品,这对我们提升文学修养,具有相当的促进作用。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首先就是一幅很好的对联,至今会唱不息,影响深远。易经作为群经之首,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些语言,很多都是出自其中。由于周易经过了历代先贤,如孔子等人的不断整理与完善,其中的卦辞爻辞非常精警深刻,即便是对现代人而言,也是具有很高的参考借鉴意义。

三是其实用价值。周易中的很多思想,非常具有实用价值,对我们为人处世,具有非常强大的指导意义。比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从治国理政,到做人做事,几乎无所不包,可以说周易就是中华民族祖先留给我们后世子孙的一座宏大的宝库。难怪美国顶级科学家都要感叹:研究透彻中国的周易,世界上的一切难题将不再是难题。可见,其实用价值是多么的巨大。我们都知道, 美国人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成立了周易研究协会,开始对中国的周易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和应用 。 而且,其驻华大使馆新馆的建设,就是采用了由周易衍生出来的风水学原理。 但反观我们自己,却往往把它作为迷信来看待,目前只有少量的民间人士在从事周易的研究和应用,这是对传统文化多么的无知和无聊。

四是其预测价值。说起预测,人们往往以为这是迷信。因为看不见摸不着,没法掌握。其实,人类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世间万事万物的预测。周易,不过是这些预测术中的其中之一。按照现代数学模型的原理,周易的预测价值就不难理解:周易本质上也是一个数学模型。而按照数学模型理论,世间凡是能够建立数学模型的理论,都是科学的。我们来看周易是如何建立数学模型的:它首先提出了八卦理论,以我们自身为太极点,向外延伸,分为八个方位,每个方位按照太阳与月亮的运转规律确定了不同的属性,然后再加入天地(也就是上下方位,也是阴阳二气),一共是十个方位。这就形成了一个数学模型,模拟的就是天体的运转对我们存在的这个世间产生的影响。根据这个数学模型,我们就能预测人类及个体的一些发展方向和质与量的的变化。因此,预测实际上是非常现实的一门学问,并非我们认为的一概是迷信。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精华凝集的产物,代表着古代先哲智慧的结晶。

《易经》思想的智慧,历经几千年的 历史 至今经久不衰。己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孔孟之道,老庄学说,《孙子兵法》,《黄帝内经》,还有其他诸子百家,都和《易经》有着密切的关系。

《易经》的中心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易经》是一部研究宇宙自然规律的著作。宇宙万事万物的生成与发展都存在生生不息的运动之中,先有天,后有地,天地造万物,人类与万物共生。人类有了思想,就会有更高的需求。周而复始,往复循环,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由低级到高级逐步递进的。

《易经》所研究的对立与统一的规律,是阴阳对立统一论的核心思想。在阴阳的相互作用下产生运动,运动产生万物,生命在于运动。“一阴阳之谓道”的哲学基本原理,构成六十四卦的基本原则。从而揭示阴阳两气的变化,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易经》的中心思想在于它所研究的如何做人做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要有所追求,有所理想,有所创造,有所作为。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海纳百川。要居安思危,勇于创新。既要独善齐身,又要兼济天下。人人以仁爱之心,去建立大同 社会 ,去实现天下为公。

《易经》所讲的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就是以天地为准则,确定人生规范。这就是天人合一,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以宇宙的恒久无穷而又秩序井然的精神,劝勉人生刚柔并济,以和为贵,处事中庸。尽量做到修身养德,稳健忍耐,平衡和谐,持续发展。

《易经》是儒家经典,是六经之首,是儒家学派的核心部份。孔子对《周易》的全面注释,吸收了《周易》全部的精华,又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形成了儒家的《易传》。《易经》历经两千多年各个学派的深入研究,随着 社会 的进步而与时俱进。它又有着新的内涵,又有着新的中心思想。

大学计算机的目录

二进制来源于中国古老的《易经》吗?

一、一般认为莱布尼茨提出二进制的经过

按照一般的叙述,莱布尼茨提出二进制的经过大致如下。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莱布尼茨在17世纪后半期保持了和在华的法国传教士白晋的通信往来。1703年,莱布尼茨收到白晋寄自中国的信笺,其中有中国宋代画家邵雍绘制的一件易图。莱布尼茨发现,如果将八卦中的阴爻和阳爻分别换成0和1,那么易图中排列的六十四卦与二进制中0到63这六十四个数字的计法完全一致。在这幅图的启发下,莱布尼茨提出了二进制的设想。而在二百多年后,二进制成为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础。因此,有人认为《易经》成为了计算机的源头,并感叹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没有好好地发展《易经》八卦的思想。那么,事实的背后究竟如何呢?

二、莱布尼茨提出二进制的实际过程

按照上面的说法,莱布尼茨在1703年收到白晋寄自中国的易图,并据此提出了二进制,同年发表了《论二进制算术》一文。而实际上莱布尼茨见到易图以及提出二进制的时间都要早很多。首先,莱布尼茨早在1679年就撰写了《二进制算术》的论文草稿,文中对二进制算术作了相当详细的讨论,不但给出了由0和1表示一切数据的规则,还规定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并与十进制进行了比较。这表明此时的莱布尼茨已经建立了二进制,虽然尚未公开发表。其次,在莱布尼茨提出二进制之前,他也确实看到并了解了中国古老的《易经》及八卦,但却并不是白晋给出的邵雍的易图。对欧洲现存17世纪中西交流文献的考证表明,早在1658年,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就在德国出版了《中国上考古》,里面详细介绍了《易经》及太极八卦的演化过程。此外,当时还有一些其他在欧洲出版的有关中国的书籍中都有《易经》的莱布尼茨在与友人的通信中也涉及了这些内容的讨论。可见,莱布尼茨见到邵雍的易图之前已经了解了《易经》及八卦。

笔者认为,莱布尼茨提出二进制在白晋寄来邵雍的易图之前,但是在莱布尼茨思考并建立二进制的过程中,他了解并且从中国古老的《易经》及八卦中摄取了灵感。但这些都不是问题的本质,问题的本质是莱布尼茨建立的二进制与现代计算机有联系吗?

三、莱布尼茨提出的二进制与现代计算机有联系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莱布尼茨提出二进制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知道,莱布尼茨终身致力于寻找一种真正的符号系统,来包含人类的全部思想。而二进制能用两个数字推导出整个算术系统,莱布尼茨相信二进制进而也可以产生出整个宇宙。正如他自己在《通向一种普遍文字》中所说的:“我这里不打算论述这种体系(二进制)的巨大用处,只要指出所有的数通过一和无的方式加以表述是何等美妙就足够了。”

归根结底,莱布尼茨提出二进制的主要目的还是在哲学,甚至是神学上的,因为它说明了整个宇宙如何可以看成是由数所构成的。我国学者刘钢认为二进制对莱布尼茨而言更像是个游戏,没有任何实用价值,更和现代计算机没有任何联系。至于现代计算机问世以后,由于莱布尼茨提出的二进制成为了基础,莱布尼茨本人也被认为是计算机的主要奠基人,则属于“事后追认先驱”的典范。

四、将二进制与现代计算机联系起来的关键人物是谁

在20世纪现代计算机诞生的过程中,有两位科学家为将二进制作为计算机的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是美国科学家香农(1916-2001)和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的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1903-1957)。

1938年,香农在其硕士论文《继电器与开关电路的符号分析》中,比较了开关电路与二进制数码之间的相似性,提出了把二进制符号中的“1”和“0”与电路系统的“开”和“关”对应起来的设计方向。这奠定了数字电路的理论基础,哈佛大学的Howard Gardner教授说:“这可能是20世纪最重要、最著名的一篇硕士论文。”

1945年,冯·诺依曼在其主持的EDVAC计算机方案中首次将二进制作为计算机的设计思想(第一台计算机ENIAC采用的是十进制),大大简化了机器的逻辑线路,奠定了计算机的重要基础,一直沿用至今。

由上可知,二进制的正式提出者确实是莱布尼茨,并且在此过程中受到了来自中国古老的《易经》的启示,但并非直接由易图演化成二进制,并且莱布尼茨提出二进制也与现代计算机毫无关系。而真正为现代计算机中二进制思想奠基的则是20世纪的香农和冯·诺依曼。

如果人工智能掌握了周易,推演的结果还可信吗?

第1章 引论

1.1 计算机发展简史

1.1.1 早期计算工具

1.1.2 电子计算机

1.1.3 计算机网络

1.2 计算机软件发展简史

1.2.1 软件发展的几个阶段

1.2.2 程序设计语言

1.2.3 操作系统

1.3 计算机应用

1.4 计算机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习题1

第2章 计算原理

2.1 理解0和1

2.1.1 0和1与《易经》

2.1.2 0和1与逻辑

2.1.3 0和1与进位制

2.1.4 0和1与编码

2.1.5 0和1与电子元器件

2.2 图灵机——计算机的理论模型

2.2.1 图灵与图灵机

2.2.2 图灵机的思想

2.2.3 图灵机模型

2.3 冯·诺依曼计算机

2.3.1 冯·诺依曼计算机

2.3.2 计算机系统

2.4 计算机语言与虚拟机

2.4.1 计算机语言

2.4.2 机器语言及微程序语言

2.4.3 汇编语言

2.4.4 高级语言

2.4.5 虚拟机

2.5 信息表示与处理

2.5.1 非数值型信息的表示与处理

2.5.2 多媒体信息的表示与处理

2.5.3 信息表示与处理的基本思想

本章小结

习题2

第3章 问题求解

3.1 算法类问题求解

3.1.1 基本概念

3.1.2 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

3.1.3 建立数据结构

3.1.4 控制结构及流程图

3.1.5 利用算法求解问题

3.1.6 程序设计语言

3.1.7 算法的程序实现

3.1.8 算法的模拟与分析

3.1.9 算法的复杂性

3.2 系统类问题求解

3.2.1 基本概念

3.2.2 建立问题域/业务模型

3.2.3 建立软件模型

3.2.4 软件模块的实现

3.2.5 软件系统的实现

3.2.6 软件系统的部署与运行

3.2.7 软件模式与软件体系结构

3.2.8 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

本章小结

习题3

第4章 操作系统

4.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4.1.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4.1.2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4.1.3 操作系统的分类

4.2 文件与磁盘的管理

4.2.1 文件

4.2.2 磁盘管理

4.2.3 文件目录与磁盘的存取特性

4.2.4 操作系统对文件及磁盘的基本操作

4.3 操作系统对外部设备的管理

4.3.1 计算机设备的管理模型

4.3.2 计算机外部设备的接口

4.4 操作系统的启动、运行和关闭

4.4.1 操作系统工作的基本过程

4.4.2 进程与线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4.4.3 应用程序的安装与卸载过程

4.5 图形界面方式的操作系统——Windows XP

4.5.1 Windows概述

4.5.2 Windows XP界面

4.5.3 Windows XP文件管理系统

4.6 命令行式交互界面操作系统

4.6.1 DOS操作系统的命令行式交互界面

4.6.2 Linux操作系统的命令行式交互界面

本章小结

习题4

第5章 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

5.1 程序设计过程及程序开发环境

5.1.1 程序设计过程

5.1.2 程序开发环境

5.2 程序设计语言

5.2.1 基本构成要素

5.2.2 程序结构及常用控制语句

5.2.3 常用系统函数

5.3 算法描述与程序设计

5.3.1 搜索算法及其程序设计

5.3.2 排序算法及其程序设计

5.3.3 递归算法及其程序设计

5.3.4 其他算法

5.4 事件驱动程序与可视化编程

5.4.1 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

5.4.2 图形用户界面及事件驱动程序

5.5 利用Visual Basic进行可视化编程

5.5.1 Visual Basic介绍

5.5.2 Visual Basic开发环境

5.5.3 Visual Basic典型控件

5.5.4 Visual Basic编程过程

5.5.5 成绩排名程序的实现

5.5.6 汉诺塔程序的实现

本章小结

习题5

第6章 科技文章的电子化制作与编排

6.1 科技文章的电子化编排要求

6.1.1 科技期刊文章的编排要求

6.1.2 科技专著的编排要求

6.1.3 科技讲演稿的编排要求

6.1.4 电子文档及其制作、输出与发布过程

6.1.5 电子文档的快速编辑手段

6.2 电子文档的排版

6.2.1 格式编排命令的3种基本操作单位:文字、段落与版面

6.2.2 保证文档排版一致性的3个手段:格式编排命令、样式和模板

6.2.3 典型文字排版方式

6.2.4 典型段落排版方式

6.2.5 典型版面排版方式

6.2.6 典型标题/目录的排版方式

6.2.7 典型公式排版方式

6.2.8 典型表格制作方式

6.2.9 典型插图制作方式

6.3 典型电子文档编排软件

6.3.1 WPS和Word的基本排版命令及快速编辑命令

本章小结

习题6

第7章 信息获取、交换与发布

7.1 计算机网络基础

7.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7.1.2 计算机组网

7.1.3 计算机网络软件连接

7.2 Internet及基本信息服务

7.2.1 Internet及其服务

7.2.2 Internet的邮件服务

7.2.3 Internet的文件传输服务

7.2.4 Internet的远程调用服务

7.3 Internet信息检索与信息发布服务

7.3.1 www简介

7.3.2 浏览器与信息搜索服务

7.3.3 HTML网页

7.3.4 XML与信息交换服务

7.4 Internet上的新兴服务

本章小结

习题7

第8章 信息管理与数据库

8.1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8.1.1 数据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8.1.2 数据库系统

8.1.3 数据库管理系统

8.1.4 数据库语言

8.1.5 数据库控制

8.2 关系模型与关系数据库

8.2.1 关系的通俗解释

8.2.2 关系模型

8.3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8.3.1 利用SQL定义数据库的结构

8.3.2 利用SQL进行数据库内容的插入、修改与删除

8.3.3 利用SQL进行数据库内容的查询

8.3.4 利用SQL进行数据库统计操作——集函数

8.4 关系数据库设计初步

8.4.1 现实世界到数据世界的转换桥梁:数据模型

8.4.2 概念模型

8.4.3 用E-R图描述信息世界

8.5 典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

8.5.1 典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

8.5.2 SQL Server数据库使用简介

本章小结

习题8

第9章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

9.1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问题

9.2 常见的安全威胁

9.2.1 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

9.2.2 网络入侵与攻击

9.3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防护

9.4 网络行为规范

本章小结

习题9

附录 计算机及相关硬件设备介绍

1 硬件配置

1.1 主机

1.2 外部设备

1.3 计算机的性能

2 计算机中的信息单位

3 中央处理器

4 内存储器

5 外存储器

5.1 硬磁盘存储器

5.2 光盘存储器

5.3 U盘存储器

5.4 移动硬盘存储器

6 显示器

7 键盘及其使用

8 打印机

9 扫描仪

10 鼠标

11 触摸屏

参考文献

发明电脑者与《易经》有关吗

人工智能 - 人类认知 - 周易之间,有几条无法逾越,非常巨大的思维认知鸿沟。周易的三大原则和要素是:简易,变易和不易,人工智能只是模拟不易部分,但其中最精彩的是变易。《易》本身就是一套巨大,无比复杂的操作系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六十四卦,五行相生相克,反生反克,是代码的运行规律和过程。

其中三生万物,揭谛了两条非常重要的原则:1,世界不仅仅只是存在着,它还在不断的生成,并消逝着;2,三生万物的这个万物里面,有大量的不但是人工智能,而且也是人类,所不可计算,不可预测,甚至是无法直接感官认知的图像。《易》告诉我们的“道”,这个世界是相对人类独立存在的,不断的产生,不停的消亡,毫不考虑人类的感受,以万物为刍狗。人生所研究和获取的,是对自己有益的。

人工智能就好比微信的小程序,终究还是依托在这台硕大无比的计算机之上。人工智能,只能出现在弱人工智能领域,如图灵遗传,人工神经网络,蚁群算法,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机器学习,推理技术,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

这里介绍历史著名的哥德尔完备定律的概念:系统要是一致的,那么他就是不完备的;

如果是完备的,那么他就是不一致的;

任意一个包含算术系统的形式系统自身不能证明它本身的无矛盾性。举例说明何为完备性和一致性:创造,定义,模拟一个人工系统,它与我们的现实世界一一映射,对应。现实中的一切,都能在这个系统中找到解释,这为一致性。系统中推演的结果,在现实中都是真的,这为完备性。

一旦有能定义这样一个完美的系统,那么我们不必在现实世界中苦苦摸索,一切只需用人工智能进行推理论证,其得出的结论,就能“映射”到现实世界中。哥德尔完备定律证明,以上系统是不可能存在。《易》的兼容并包,包罗万象,能将这个系统发挥到极致,它是一种“强人工智能”,用最简洁,最高效,最底层,最切合的代码,以最贴近自然真相的的方式,去描述万事万物的运行过程。它本身是不完美的,但能将缺陷降低至最低。

《易经》是科学。现代科学技术是无法解释《易经》的,因为现代科学技术还不能完全解释自然界中的事情。《易经》的道理博大精深。有哲学道理(其实它高于哲学)、可以预测、可以启迪人的智慧。现代计算机的二进制就是莱布尼茨受〈周易〉的启发而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