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导航改windows电脑

2.智能车机就是为了“车内吃鸡”? 细数那些汽车伪科技

3.比亚迪宋 pro车机系统:这就是一个平板电脑啊

4.车机简直卡到不行,为什么汽车制造商们就不能用旗舰处理器?

汽车导航改windows电脑

车机连接电脑教程-电脑系统的车机

1、安装适合的导航软件:要将汽车导航系统移植到Windows电脑上,需要先选择一款适合的导航软件,如高德地图、百度地图、Nicat等,并在Windows电脑上安装和配置相关的驱动。

2、连接硬件设备:连接车载导航设备和Windows电脑,可以使用USB数据线或者蓝牙连接,具体取决于你的导航设备。

3、取出导航设备的存储卡:将导航设备中的存储卡取出,并使用读卡器将其插入到Windows电脑中。如果存储卡没有读卡器,可以使用USB线连接设备并将其作为可移动磁盘挂载到Windows电脑中。

4、安装硬件驱动程序:在Windows电脑系统上安装导航设备的硬件驱动程序,这将允许Windows电脑识别设备并将其连接到计算机。

5、通过软件进行导航:开启地图软件,选择导航功能,即可在Windows电脑上浏览和使用汽车导航系统。需要注意的是,由于Windows电脑不是车载设备,所以无法使用GPS卫星定位功能,需要借助外部设备进行卫星定位。

智能车机就是为了“车内吃鸡”? 细数那些汽车伪科技

作者:李开宇/来自网络

“车联网”、“新四化”在近两年是汽车圈的热门关键词,在“新四化”中,“智能化”因为看起来实现门槛最低,成为了很多汽车制造商和互联网巨头追逐的热点。但是在试过很多国内的?“智能汽车”之后,我们发现所谓“智能科技”不过是用于营销的噱头罢了。

在自动驾驶技术短时间内无法落地的大前提下,汽车的机械结构层面可以被“智能”的部分其实非常有限。无论整车制造商还是互联网企业都心知肚明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无法被打破。但激烈的市场竞争给它们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压力,于是基于伪需求进行的伪创新就成为了很多厂商的首选。

互联网公司方面,百度首先推出了CarLife车载映射,这套系统的实用性其实还不错,但是由于它并非是基于手机系统的底层架构深度开发,所以应用的范围比较有限,使用时还得保证手机端的APP在前台运行;并且想要用全CarLife的功能,你就必须在手机里下一个百度“全家桶”,思路与苹果公司的CarPlay类似,但是体验差了很多。

如果说百度推出的CarLife还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那么腾讯推出的车载微信就可以算是非常鸡肋了。在功能方面,这个车载微信跟电脑版的微信客户端有一拼,只能支持基础的聊天功能,增加了个通过聊天中收到的位置设置导航,借助方向盘按键语音控制的逻辑也缺乏亮点。

更为尴尬的是,车载微信的产品逻辑是把你的所有微信消息都通过语音念出来,这就基本决定了这是一款只有你一个人在车里时才能用的软件。但凡车里再多一个人,那您那点隐私就等于被广播出来了。

这种简单粗暴移植APP的产品逻辑就像是放最后一天小学生赶作业:甭管好不好用、能不能用,反正是做出来了。想要在车上用微信?那就把手机屏幕挪到车机上去,用车上的按键控制,车载微信就这么诞生了!?

接下来再说说主机厂,基于安卓平台开发的车机可以算是自主品牌们最为青睐的产品。殊不知安卓系统早就被Google官方承认不适合在汽车上使用。正统的Google车载系统其实是基于手机映射实现的Android?Auto和专为大屏车机打造的Android?Automotive?OS。

那么国内厂商是怎么把安卓挪腾到车机上的呢?以比亚迪DiLink系统为例,在2019款的宋上,这套系统的软件基于Android?7.0打造,硬件载体是一块12.8英寸、分辨率为1920x1080的可旋转大屏,处理器却选用了老旧的高通骁龙625——比这款车早两年上市的、售价仅为899元的红米4高配版手机用的也是这款处理器。

很多媒体在试驾了比亚迪宋之后都表示对于车机能玩“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等游戏印象深刻,可试想一下有哪个正常人会放着手机不用,扭着身子用搭载着中低端CPU的大屏车机去玩游戏?

体验层面来看,可以说这套UI的开发者缺乏基本的车机开发思维,整套车机界面就是传统的安卓平板逻辑,菜单层级很多而且逻辑不清晰,按键普遍偏小,功能实现起来步骤多且繁杂,在驾驶过程中使用会严重影响安全。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BMW?7系后排中央扶手里那个三星安卓平板(真的是个平板电脑),通过安装一个APP的方式就实现了类似原装iDrive系统车机的操作体验,让人不得不承认姜还是老的辣。在汽车电子系统的开发上,中国品牌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与那些深耕车机研发的国际巨头相比,移植安卓平台基本算是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解决方案,在产品宣传的时候还能打出高开放性、支持随时升级的噱头,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用车机取代手机是很多品牌宣传时强调的重点,但取代手机真的是车机的使命吗?如果以取代手机为终极目标,所有厂商只需要适配CarPlay和Android?Auto就行了,还有深度开发车机的必要吗?

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搞噱头而创新,这种做法可能在短期内获得较高关注度和话题热度,却无法将研发投入真正转化为用户体验的提升。伪科技和伪智能似乎让汽车变得离未来更进一步,但这种产品能否真的被未来所接受?相信产品的制造者们心里比谁都清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比亚迪宋 pro车机系统:这就是一个平板电脑啊

比亚迪宋?pro相信大家也不陌生了,毕竟这是一款大热的紧凑型SUV,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其实谈到比亚迪宋?pro来说,确实不得不说起他的DiLink?2.0车机系统,这个系统来说确实整体的可玩性非常高。

现在比亚迪的DiLink系统已升级到了DiLink?2.0版本,整体的智能化会更强,而比亚迪宋?pro搭载的就是DiLink?2.0系统。当我们来到车内可以看到一块非常大的中控屏,达到了10.1英寸(可升级为12.8英寸),这块中控屏来说,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平板电脑。

平板电脑,普通消费者较常用来干什么?我想就是看电视、**,玩游戏,听歌,刷小,以及搜索,浏览网页,有时还会购物等等。而比亚迪宋?pro的车机就完全可实现,毕竟他本身就可下载众多的应用,想玩的自己下载就可以了,就如同平板一样。

本身来说这块车机就内置了如爱奇艺,美团,快手,今日头条,抖音,吃鸡等在内的一些常用的APP。可以这样说:手机可实现的功能,比亚迪宋?pro的这块屏幕一样可以实现,若没有应用可以自己去应用商店里下载,若应用商店没有,还可以去浏览器下载,便捷性十分高。再联想到10.1英寸的大屏,这不就是平板电脑吗?

平板电脑是可竖立也可平放,而比亚迪宋?pro的中控屏来说一样是可旋转的,这也带来了更好的可玩性。加上现在的DiLink系统也升级到了DiLink?2.0版本,整体的流畅性也更高,基本上不会说什么卡顿之类的,比亚迪整体的优化还是非常不错的,玩吃鸡、王者等确实感觉不到卡顿。

至于便宜中控屏支持的倒车影像来说,这块中控屏自然也是支持的,这完全不用担心。整体来说,比亚迪宋?pro这个车机系统整体的可玩性确实十分的高,呆在车上都一点都不会觉得无聊,毕竟“平板”就一直在车上。

整体来说指导价8.98万-11.98万的比亚迪宋?pro他的车机系统确实是他的优势,加上本身亲民的价格,宋?pro也确实是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机简直卡到不行,为什么汽车制造商们就不能用旗舰处理器?

今年2月,小米手机在国内首发了高通年度移动端旗舰处理器-骁65,这款处理器用7nm制程工艺、规格参数上主频2.42GHz、最大可支持16G?RAM,从各方面来看都是今年的最强移动芯片,但在全球车企都忙着“电动化”转型的当口上,车机芯片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却好像慢了一拍。

1968年大众汽车首次在旗下车型搭载电脑控制系统,一直到50年后的今天,汽车车机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目前在电动车领域,除特斯拉和蔚来之外,大部分厂商均用骁20A处理芯片,从规格参数方面来看:14nm的制程工艺、2.1Ghz主频频率,配合8G?RAM的运存相较于移动端芯片有着巨大的差距,不难得知车机反应迟钝,操作卡顿的原因。

骁20A上市时间是2016年第一季度,但真正搭载运行却推迟了三年之久,其原因就在于,选择搭载它的车企一直都在试验这款芯片的稳定性与可行性,同时提高装车后的匹配成熟度。相较于手机的换代周期和单品成本而言,汽车厂商的试错成本太高,也无法实现快速纠错,所以当车企在大面积商用一款芯片前,必须确保其装车后的效果。

但仅仅保证装车成熟度就够了吗?显然还忽视了另外一个问题。在一台车长达5-10年的使用周期里,芯片面对车辆不断更新的功能,对于计算需求不断增长以及自身元件的老化,卡顿延迟几乎是无法避免的问题,即使在当下车企用现阶段性能最好的芯片,仍然无法满足产品交付后的几年时间内不断功能升级,这导致车机发展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今年3月,特斯拉针对旗下车型信息系统的车机芯片推出了官方升级方案,即将驱动中控大屏的车机芯片由英伟达的Tegra?3型号升级为英特尔Atom?A3950,价格高达2500美金。更新成功将得到的与目前在售车型model?3搭载的车机拥有相同的流畅体验。这种怪异且无可奈何方案放在特斯拉身上不足为奇。

不可否认特斯拉提供直接升级服务是目前车技升级的唯一途径,但芯片升级过程中带来的成本累计不可忽视,而根源上芯片本质无法突破技术“瓶颈”的情况下,特斯拉的DLC购买模式究竟会有多少用户会选择买单呢?

车机芯片的发展也许在不久后会迎来质的飞跃,诺基亚的失败告诉我们,每一代技术的更迭,都会催生无数时代英雄。除了高通、英特尔、英伟达等传统芯片巨头外,还有包括各大汽车主机厂商在内以及互联网等企业都在开始着手布局车机芯片的研发。

现在来看,汽车芯片未来发展的形式一片大好,各路人马齐头并进。但是在当下而言,车机交互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技术厂商面临的技术瓶颈仍旧是影响用户消费体验的头号难关,在这个阶段如果有厂商提出能够规模化商用的解决方案,在汽车芯片以及未来智能座舱的发展上将占据绝对话语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