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亚迪or小鹏?

2.大盘点:长安、长城、比亚迪、马自达等上演动力技术“全武行”

3.新能源车维修为什么比常规油车贵?

4.新能源企业-储能前十

比亚迪or小鹏?

比亚迪新能源电控技术-新能源车电脑系统集成比亚迪

推荐比亚迪!

1. 品牌知名度:比亚迪汽车成立于 1995 年,是中国最早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公司之一,致力于汽车、电池、电子、新能源等领域。小鹏汽车成立于 2014 年,相较之下,品牌知名度上略逊于比亚迪。

2. 客户口碑:两个品牌车型口碑相差不大,不过比亚迪作为国内知名品牌,有着更为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更高的用户满意率。

3. 技术实力:两个品牌的车型,均用了新能源技术。比亚迪至今制造了多款电动车型,电池电芯技术、电机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三大核心技术也是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小鹏汽车的车型,也有着不俗的技术水平。

4. 售后服务:比亚迪现阶段在国内拥有更大的售后服务网络,小鹏汽车售后服务体验相对差一些。但是,随着小鹏汽车规模的逐渐扩大,未来将不断完善售后服务。

从以上方面比较,虽然两个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都有着不俗表现,但是在品牌知名度和售后服务上,比亚迪稍微占有一些优势。

大盘点:长安、长城、比亚迪、马自达等上演动力技术“全武行”

汽车发展,技术先行,动力系统是核心。

无论是历经百余年发展的内燃机,还是当前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的新能源技术,都直指汽车核心零部件——动力。而“掌握核心技术”正在成为那些已经全面摆脱“生存”阶段的中国品牌的主要诉求,同时,在动力技术领域有“先天优势”的国外品牌也不遗余力,纷纷将最新的研发成果亮相出来。尤其是今年,尽管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挑战,但中外车企技术研发势头不减,依旧都在不遗余力地深挖新一代的动力系统。

汽车需要强大的心脏。随着汽车“新四化”的到来,动力总成电气化转型也势在必行。未来30-50年内,内燃机不会消亡,但是需要不断改进,不断融合新技术,拥抱新理念。未来的发动机,是低碳的发动机,如果没有低碳的概念,那么发动机的未来就会受到更大挑战。

内燃机要进行颠覆性变革,实现热效率(BTE)45-50%的目标,高效内燃机压缩比向18:1发展。同时,变速器要进行深度机电耦合,使发动机从面工况工作,变成域工况或者线工况工作。而节能汽车要深度电动化,并在全面推动EV、PHEV的同时,对注重节能和成本可控、动力可用的HEV进行深入研发……

当然,以上这些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注定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必由之路。

内燃机依旧有潜力可挖,中外车企争相斗妍;新能源技术大有可为,中外品牌扎堆亮相,频频秀出自己最强的肌肉。而当这股“技术流”都汇集于中国这片汽车的热土上时,就更加有看头了。就在近几个月,车企们发布了很多新的动力技术,远的且不说,今天,我们不妨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即将“上车”的重点动力技术。

长城2.0T发动机+9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

长城这套全新动力总成已经“曝光”多次了,很多人对其也比较熟悉,发动机为4N20系列产品,变速箱为世界首台湿式横置9挡双离合变速箱,这套动力总成皆由蜂巢易创完成研发和生产。值得一提的是,这套动力系统并不是高端品牌独享,而是将大规模应用在长城各系列车型中,表现令人期待。

长城4N20系列发动机有高低两种功率版本,排量均为2.0L,排放满足国六b;其中,低功率版最大功率150kW,峰值扭矩320N·m,热效率达到38.3%。高功率版最大功率180kW,峰值扭矩385N·m,热效率超过38%。低功率版主要追求省油,但性能数据已经处于同排量中上游水准;高功率版更强调性能,但超过38%的热效率也能带来不错的燃油经济性。需要说明的是,低功率版将率先推出。

技术上,长城4N20系列发动机搭载顶置缸内直喷技术、350Bar喷射压力、米勒循环技术等,同时发动机还用了全铝合金缸体、静音正时链条、低摩擦正时系统、涂层活塞等。而9挡双离合变速箱结构紧凑,系统集成度更高、也更智能,可靠性强,工艺先进;并且还支持P2混动技术,即电机布置于发动机、变速箱中间,组成9HDCT插电混动;并可以搭配P4,满足多种混动车型使用。

比亚迪骁云1.5L发动机+全新DM-i混合动力平台

比亚迪于此前发布了其全新的骁云1.5L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是一款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主要追求高热效率、低成本和良好的NVH性能。其最大的亮点是实现了“43%全球量产汽油发动机最高热效率”,从而一举超过了丰田一直保持的量产最高热效率记录(41%)。该发动机身上有诸多追求燃油经济性的技术特点,包括15.5:1的高压缩比、阿特金森循环、水冷高EGE率、降摩擦技术等。

在这款发动机的背后是比亚迪全新的DM-i混合动力平台,相比以往追求动力性能的DM-p混合动力平台,DM-i核心目标是省油。目前,比亚迪还没有公布DM-i混动系统的原理和参数,但宣称其支持纯电续航60-80km,百公里油耗在4L以内(亏电状态下),且变速器结构类似“E-CVT”,我们猜测其与丰田混联系统比较相似。当然,具体情况还以官方公布为准。

比亚迪技术人员表示,该发动机在大多数工况下都能在热效率40%以上的状态运行,这已经超过当前市面上很多发动机的最高热率数值了。值得一提的是,新发动机将于2021年上半年实现量产,并率先搭载于比亚迪?秦PLUS和宋PLUS上。

长安全新1.5T混动系统

同样是围绕提升效率、减少排放的目标和趋势,长安没有在燃油发动机上继续深挖,而是选择换个思路与电机配合组成新的混合动力总成。发动机还是那个熟悉的蓝鲸1.5T涡轮增压发动机,但是但根据新系统需求,在部分硬件以及软件调校上有所区别;而与发动机搭档的是专为其开发的6速混动专用变速箱,有了它的完成国6b排放可谓轻而易举。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还加入了电机,形成P2架构。并且电机与发动机之间存在离合器,二者可以通过控制分离与结合,由此电机可以单独驱动车轮。

1.5T发动机搭载进排气门VVT技术,可以按照米勒循环,也就是膨胀比大于压缩比工作,虽然可能在性能参数上低于此前的纯燃油版本,但是对提升燃油经济性大有帮助。同时由于是混动系统,电机下也能弥补用米勒循环带来的动力不足感。

除了提升效率,长安这套全新混动系统还从源头上解决机油变质问题(机油增多、机油乳化等),这台发动机用了新的热管理系统和曲轴箱通风系统,后者为两个油气分离器,一个位于气门室罩盖,一个位于水冷中冷器后方,贴近缸体,只在需要时工作。另外,为减小噪音和振动,长安对这台发动机进行内部结构优化,从源头上控制工作声音。

顺带说一句,长安这套新的混动系统或将首先搭载于长安UNI-T上。

马自达的纵置6缸、混动、转子增程器

马自达这个“偏执”的技术狂从来都不走寻常路,比如如今人们都在玩大屏、玩智能互联,但马自达偏偏将屏幕越做越小;大家都在减缸、降排量,但马自达偏偏要推6缸机……这不,前段时间,马自达就公布了未来全新动力总成的规划,包括纵置直列6缸发动机,四缸轻混动力系统和单转子增程器。其中,纵置6缸走高端路线,混动兼顾动力与环保。

根据已知的消息,马自达这台纵置直列6缸发动机具有汽油/柴油两种燃料版本,并且发动机可能会搭载涡轮增压器。不仅如此,汽油版的直列6缸发动机还会有SPCCI“压燃”版本。除此之外,马自达也在致力于48V轻混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的开发,并且,为其“独家”拥有的转子技术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增程器。

马自达新的混合动力总成可将使用增程式电动方案,增程器用单转子设计,转子输出端连接发动机,转子本身应该只负责发电而不参与驱动。或许这样的发动机不是真正的“转子”发动机,但对于转子迷们来讲,也是个好消息,毕竟这也是用了转子技术。只不过,马自达一贯喜欢“跳票”,或许我们还需要耐心等待一些时日。

东风岚图的纯电+增程新玩法

岚图作为东风汽车的高端品牌,走的是专注新能源车的道路,目前已经发布了iLand和iFree两款概念车型。但作为后来者,面对新时代的残酷竞争,没有“思路清奇”的技术路线和出类拔萃的实力恐怕难以立足。后者还不得知,但是前者,岚图的确打出了满足不同需求的牌,其首款车将同时支持电动和增程式混动两种动力,这显然与传统车企甚至在造车新势力“非此即彼”的思路有所不同。

这与当年宝马i3的思路非常相似,岚图的核心理念是“MVP”(Multi-choice?Valuable?Power),即“多场景新能源动力解决方案”,既要给用户电动驱动的感受,又要解决续航里程焦虑。所不同的是,岚图同时为一款车提供EV和增程式混动两种动力是给用户更多的选择权。所以,车身基本结构就要同时满足供纯电车和燃油车,岚图称其为“ESSA原生智能电动架构”。

从目前已透出的信息来看,岚图这款新车足够“硬核”,尤其是在车身刚性上,底盘用大量的铝合金部件,车身B柱还运用了名为TRB+Patch的工艺,即一次成型变截面的钢材;同时,车身1500MPa以上的强度钢材用量占比超过31%,足见其对安全性的重视程度。而且,悬架结构为前双叉臂+后多连杆+配空气悬架,预计新车在操控性以及舒适性上表现出色。

路虎1.5T三缸+插电混动系统

三缸发动机并不是普通品牌的专利,如今豪华品牌也加入“三缸机”大军,宝马、奔驰、沃尔沃已经习以为常,如今路虎也要紧跟其后,其实早在去年,奇瑞捷豹路虎就给自家的英杰力Ingenium系列发动机中添上了一台1.5T三缸发动机,并与之匹配48V混动,要搭载于路虎揽胜极光、捷豹XEL/E-PACE上;如今,捷豹路虎又进一步带来了以这款1.5T三缸发动机组成的插电混动系统,并将搭载于奇瑞捷豹路虎发现运动版(P300e)上。

路虎发现运动版P300e插混系统用的是P0+P4技术结构,即前轴靠发动机驱动、后轴电机驱动,发动机上还集成了BSG启发电一体式48V电机,电池组和油箱分别布置于后排的脚底和座椅之下。别看发动机排量不大,但是在混合动力的下,系统综合最大输出功率达到309马力,最大扭矩540牛·米,使得路虎发现运动版百公里加速仅为6.6秒。而且,即使是单靠电机进行纯电模式行驶,车辆仍然可以达到135公里/时的最高时速。

这套插混系统电池组由宁德时代提代,容量为15kWh,NEDC工况续航里程为62公里,一般的城市通勤是可以实现0油耗的。

写在最后:如今,汽车动力的发展已经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新能源大潮以及出于低碳节能环保和能源安全的考虑,全面拥抱电气化是唯一的出路。内燃机必须朝着清洁高效的方向完成升级换代,同时与电气化技术实现高度融合,才是未来动力总成的发展方向;而油电混动、插电混动以及增程式混动同样具备足够大的发展空间。而从国内近期中外车企发布的这些动力系统来看,正是印证了这一点。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到乘用车动力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无论对于行业发展还是对于消费者都是一种喜讯。

关注车业杂谈,一起聊车、玩车、侃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车维修为什么比常规油车贵?

新能源车维修比常规油车贵,是有许多原因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新能源车技术本身比较复杂,系统集成度高。

它需要电池、电机、车载计算机等等一大堆高端设备才能工作。比如电池嘛,那是新能源车的心脏,几万块钱一块,还分很多组,搞不好就要换。电机也是高科技产品,不是普通电动机那么简单。还有各种传感器,帮助车辆判断路况和运动状态,精度非常高,一般司机朋友们肯定不懂是怎么工作的。

车载计算机更厉害了,像个小型的人工智能,控制着整车的动力和电力,还能自动驾驶。这些科技含量太高,要是出了问题,普通维修店真的不一定能修好。必须要有专业设备,比如电池检测仪,电机信号分析仪之类的。还需要维修人员掌握复杂的原理和诊断流程,经验丰富才行。所以新能源车的维修难度确实大,也需要更多的人力和财力投入,这就是比传统车费用高的原因之一啦。

第二,新能源车的关键零部件价格高昂。

尤其是电池包,那可是新能源车的心脏,一般需要花费几万块钱。像特斯拉Model 3,仅仅电池包的价值就相当于一辆丰田佳美了。电机和电控器的价格也不便宜,毕竟都是高新科技产品。这些东西一旦出问题,换新的话费用可不低。我有个朋友他家的电动车电控器坏了,修理的报价就快两万了,最后他只能找朋友帮忙修了一下,勉强能用但不太稳定。

电池和电控系统还需要专业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如果出现故障要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能大意。普通人想随便修电池什么的,后果很严重的。所以新能源车的维修成本高,主要就是核心部件价值太高,一旦出问题维修费用很可观,这对普通消费者还是个挺大的经济负担的。

第三,新能源车的配套设施不完善,也增加了维修难度。

新能源车最大的问题就是充电不方便。充电设施还很不完善,许多地方要找到充电站很困难,这给出行和维修带来很大不便。充电桩的建设和维护也很麻烦,需要大量投资,还要电工人员定期保养,避免故障。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充电接口也不统一,像我家的特斯拉充电口和我朋友家的比亚迪就不一样,不能互充。这样的话,如果充电口故障了,找备用也很难。充电站也面临同样问题,很难完全兼容各种车型。这方面的配套如果不改善,新能源车的推广会受到很大影响,因为消费者会担心出门会突然没电没地方充电。

第四,从维修人员来说,新能源车技术对人员的要求更高。

新能源车对维修人员的要求确实更高。理想的状况是,维修人员既要有电工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处理好车上的高压电路系统,避免安全事故。同时还需要对不同品牌车型的技术特点非常熟悉,才能快速定位故障并排除。但是现实是,真正兼具这些知识与经验的人员非常少,大多数维修店很难自己培养这样的人才。

目前主要还是依靠车企的培训和支持,但也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即使接受过培训,很多维修人员也需要长期实践积累经验,才能独立工作。对于普通维修店来说,完全掌握新能源车维修确实很困难。所以,专业人才的短缺也是新能源车维修成本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能源企业-储能前十

新能源企业-储能前十。

2022年储能电池前10强(MWh)。行业概要: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

1.宁德时代。2.比亚迪。3.鹏辉能源。4.国轩高科。5.亿纬锂能。6.双登集团。7.派能科技。8.瑞普兰钧。9.圣阳电源。10.中天科技。

2022年全球储能系统集成10强。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重点方向。1.多元化技术 。2.-全过程安全技术。3.智慧调控技术。

1.阳光电源。2.比亚迪。3.海博思创。4.南都电源。5.科华数据。6.日能源。7.中天科技。8.南瑞继宝。9.电气国轩。10.远景能源。提示:因22年数据均未披露完整所谓排名仅供参考。

储能综合实力前10强。1.宁德时代。2.国轩高科。3.比亚迪。4.上海电气。5.双登能源。6.阳光电源。7.赣锋锂业。8.派能科技。9.鹏辉能源。10.亿纬锂能。

发展电源侧新型储能。1.推动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建设。2.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基地外送。3.促进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消纳。4.促进大规模海上风电开发消纳。5.提升常规电源调节能力。

其它储能企业,上游领域:电芯的原材料相关企业有德方纳米、贵州安达、贝特瑞、天赐材料、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等公司电池生产设备商有杭可科技、先导智能、北方华创、赢合科技等企业。

中游领域:储能系统安装部分企业有永福股份、特变电工、正泰电器、电建和能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