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发展历史

2.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的应用

3.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

4.Windows系统发展简史的发展历程

5.跪求电脑的发展史

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发展历史

电脑系统的发展史怎么用-电脑系统的演变

Windows XP 于2001年8月24日正式发布(RTM,ReleasetoManufacturing)。它的零售版于2001年10月25日上市。

Windows XP的外部版本是2002,内部版本是5.1(即NT5.1),正式版的Build是5.1.2600。

微软最初发行了两个32位版本:专业版(Windows XP Professional Edition)和家庭版(Windows XP Home Edition),64位专业版于2003年3月28日发布。

后来在2005年又发行了媒体中心版(Windows XP Media Center Edition)和平板电脑版(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等。

Windows XP Home Edition 是面向家庭用户的版本。由于是面向家庭用户,因此家庭版在功能上有一定的缩水,主要表现为:没有组策略、远程桌面、EFS文件加密、多语言、连接Netware服务器的功能、只支持1个CPU和1个显示器(注意是物理上的1个CPU,可以支持单CPU多核心——如双核、四核,专业版支持2个CPU和9个显示器)、不具备访问控制和IIS服务以及不能归为域等。Windows XP Home Edition 只支持一个处理器。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Edition 是面向企业、开发人员的版本,与 Home Edition 相比提供更加全面的功能,是 Windows XP 的全功能版本。市面上所采用的盗版均以 Professional Edition 的 VOL 版本为基础进行修改,Windows XP Professional Edition支持双CPU系统。现donghai的电脑公司XP,洪磊的番茄花园XP等网上流传的XP都是这个版本。

Windows XP Media Center Edition 专门为个人电脑使用的 Windows XP Media Center Edition(媒体中心版本)。这些个人电脑包括HP Media Center 电脑,以及 Alienware Navigator 系列。这些电脑拥有遥控器,拥有开启 Windows XP Media Center 上的媒体的功能。Windows XP Media Center 版本必须捆绑在这些计算机上,并不单独销售。

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 为平板可旋转式的笔记本电脑(Tablet PC)设计的 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带有支持触屏手写的特性。同样它必须捆绑在这些平板笔记本电脑上,并不单独销售。

Windows XP Starter Edition 为了压制东南亚区高盗版率所带来的威胁,微软将在东南亚地区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发布了相关语言的入门版的 Windows XP,即 Windows XP Starter Edition。该版本将以非常低的价格来吸引一些买不起高价的 Windows XP(专业版与家庭版)的家庭用户或一些学校,政府机构。不过入门版的 Windows XP 有功能上限制,如只支持最高256MB内存,只能同时运行3个程序,最高800x600分辨率等等。Windows XP Starter Edition 无简体中文版本。

Windows XP Embedded(嵌入式) 为了在嵌入式系统市场的占有率,微软继前两代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Windows NT Embedded 与Windows 2000 SAK之后,发布了 Windows XP 嵌入式版本,即 Windows XP Embedded。比较前两代的微软的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XP Embedded 在功能上有很大的加强。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N和Windows XP Home Edition N,2005年夏, 微软公司根据欧盟的裁决在欧盟成员国发布的不带Windows Media Player的Windows XP版本。

Windows XP Service Pack 1,2002年9月25日发布,SP1 包含 Windows XP 在以下方面的功能更新: USB1.1升级至USB2.0;支持更多硬件;安全问题更新(包括 Windows XP Update Package);操作系统可靠性;多种应用程序兼容性;Windows XP 安装简化。

Windows XP Service Pack 2,2004年8月6日发布,Windows XP 服务包 Service Pack 2 (SP2) 着重于安全问题,它提供了对病毒、黑客和蠕虫病毒的更好保护,并且内置Windows 防火墙、Internet Explorer 弹出窗口拦截程序以及新的Windows 安全中心、新的Windows Media Player9和DirectX9.0C。此外,还增加了对Cool'n'Quiet的支持。

Windows XP Service Pack 3,2008年5月6日发布,Windows XP SP3 包含以前发布的所有 Windows XP 更新,包括安全更新、修补程序以及选择带外版本。例如,此 Service Pack 包含以前作为更新发布的功能,如 Microsoft(R) 管理控制台 (MMC) 3.0 和 Microsoft Core XML Services 6.0 (MSXML6)。 一个明显的例外是 SP3 包含网络访问保护 (NAP),其目的是帮助使用 Windows XP 的组织利用 Windows Server(R) 2008 操作系统中的新功能。

WINDOWS VISTA

Windows Vista是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个版本。微软最初在2005年7月22日正式公布了这一名字,之前操作系统开发代号Longhorn。

Windows Vista的内部版本是6.0(即Windows NT 6.0),正式版的Build是6.0.6000。

在2006年11月8日,Windows Vista开发完成并正式进入批量生产。此后的两个月仅向MSDN用户、电脑软硬件制造商和企业客户提供。

在2007年1月30日,Windows Vista正式对普通用户出售,同时也可以从微软的网站下载。Windows Vista距离上一版本Windows XP已有超过五年的时间,这是Windows版本历史上间隔时间最久的一次发布。

值得一提的是,微软从Vista开始引用SKU概念,所谓SKU的实际意义就是:零售版本的Vista安装介质同时包含五大常见版本(Starter、Home Basic、Home Premium、Business、Ultimate),系统安装时根据用户输入的产品密钥来判断和选择版本,进行对应版本的组件安装。此举方便了用户在多个版本之间进行选择而无须新的安装介质,但同时也为盗版和破解升级提供了便利。自2010年10月22日起,不再销售Vista的零售盒装光盘,但在2011年10月22日前仍可以购买预装有Windows Vista的电脑,且主流支持将持续到2012年4月10日,付费支持将持续到2017年4月11日。

主要缺点:

1.兼容性差

2.消耗资源

3.UAC无用多余

4.Vista是过渡产品、微软急于开发Windows 7

5.Vista运行速度很慢

6.Vista的硬件要求过高

Windows Vista Starter (入门版)Windows Vista Starter是windows vista入门版(与Windows XP低价入门版相似,主要是为了压制东南亚区高盗版率所带来的威胁,只针对新兴市场而推出的版本,仅在亚洲的东南亚和南亚地方销售,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印度等地,以非常低的价格来吸引一些买不起高价Windows Vista的当地居民。但不会作出全球性的公开销售,因此在美国和欧洲等国不会推出Starter。)功能被大幅度限制,而且没有Windows Vista的商标,没有提供Aero用户接口和DVD Maker等家用功能,有Internet Explorer 7和Windows Media Player 11等一般Windows Vista最新功能。同时它亦设有多种的限制,例如用户只能同时运行3个程序、只支持最高256MB内存以及只能运行于32位模式,可以上网但不可以连接多部电脑。

Windows Vista Home Basic (家庭基础版)与Windows XP家庭版相似,家庭普通版是为具有基本电脑需求但不需要高级多媒体体验的家庭用户而设计的版本。此版本包括Windows防火墙、家长控制、安全中心、Windows Movie Maker、Windows库等功能,但不包括WindowsAero主题界面和多点触摸功能。

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 (家庭高级版) 包含了家庭普通版所有的功能,此版本亦专为具有高阶电脑需求的家庭用户而设计更多高阶功能,例如支持HDTV和DVD录制功能、更多高阶的游戏、支持手机和Tablet PC等行动装置。此版本与Windows XP Media Center Edition相似。  

Windows Vista Business (商业版)与Windows XP专业版和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相似,商用版是为商业用户而设计的。此版本包含了家庭进阶版所有的功能但没有Windows Media Center、家长监护功能、Windows DVD Maker 和 Movie Maker HD(只包含具有基本制片功能的Windows Movie Maker)等。 此版本包含了IIS网站服务器、Windows Fax and Scan、Windows Rights Management Services(RMS)用户端、档案加密、双处理器的支持、系统备份及修复、离线档案的支持、一个完整版本的远程桌面、ad-hoc P2P兼容性、Windows Shadow Copy及其他商用功能。

Windows Vista Enterprise (企业版) 为企业市场而设计的版本,并且是商用版的超集。更多进阶的商用功能包括多语言用户界面的支持、BitLocker硬盘加密功能、Virtual PC和UNIX程序的支持。此版本不会透过零售和OEM版发售,而是透过微软软件协议(OEM)发行。 

Windows Vista Ultimate (旗舰版)集合了所有Windows Vista版本功能的超级版本,适合高阶的电脑用户、玩家及电脑专业人员。

总之VISTA缺点比较多,属于XP向WIN7的过渡产品。

WINDOWS 7

Windows 7 Starter(简易版)可以加入家庭组(Home Group),任务栏有不小的变化,也有JumpLists菜单,但没有Aero。缺少的功能:玻璃特效功能;家庭组(HomeGroup)创建;完整的移动功能。可用范围:仅在新兴市场投放(发达国家中澳大利亚在部分上网本中有预装),仅安装在原始设备制造商的特定机器上,并限于某些特殊类型的硬件。忽略后台应用,比如文件备份实用程序,但是一旦打开该备份程序,后台应用就会被自动触发。Windows 7初级版将不允许用户和OEM厂商更换桌面壁纸。除了壁纸,主题颜色和声音方案也不得更改,OEM和其他合作伙伴也不允许对上述内容进行定制。微软称:“对于Windows 7初级版,OEM不得修改或更换Windows欢迎中心、登陆界面和桌面的背景。” Windows 7 简易版中已经去除了3个程序的限制,预计面向上网本市场.

Windows 7 Home Basic(家庭普通版)主要新特性有无限应用程序、增强视觉体验(仍无Aero)、高级网络支持(ad-hoc无线网络和互联网连接支持ICS)、移动中心(Mobility Center)。 缺少的功能:玻璃特效功能;实时缩略图预览、Internet连接共享,不支持应用主题。可用范围:仅在新兴市场投放(不包括发达国家)。大部分在笔记本电脑或品牌电脑上预装此版本。

Windows 7 Home Premium(家庭高级版)有Aero Glass高级界面、高级窗口导航、改进的媒体格式支持、媒体中心和媒体流增强(包括Play To)、多点触摸、更好的手写识别等。包含功能:玻璃特效;多点触控功能;多媒体功能;组建家庭网络组。可用范围:全球。

Windows 7 Professional(专业版)替代Vista下的商业版,支持加入管理网络(Domain Join)、高级网络备份等数据保护功能、位置感知打印技术(可在家庭或办公网络上自动选择合适的打印机)等。包含功能:加强网络的功能,比如域加入;高级备份功能;位置感知打印;脱机文件夹;移动中心(Mobility Center);演示模式(Presentation Mode)。可用范围:全球。

Windows 7 Enterprise(企业版)提供一系列企业级增强功能:BitLocker,内置和外置驱动器数据保护;AppLocker,锁定非授权软件运行;DirectAccess,无缝连接基于Windows Server 2008 R2的企业网络;BranchCache,Windows Server 2008 R2网络缓存;等等。包含功能:Branch缓存;DirectAccess;BitLocker;AppLocker;Virtualization Enhancements(增强虚拟化);Management (管理);Compatibility and Deployment(兼容性和部署);VHD引导支持。

Windows 7 Ultimate(旗舰版)拥有Windows 7 Home Premium和Windows 7 Professional的全部功能,当然硬件要求也是最高的。包含功能:以上版本的所有功能。可用范围:全球。

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的应用

电脑的学名为电子计算机,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

通常说到“世界公认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大多数人都认为是1946年面世的“ENIAC”,它主要是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4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这个说法被计算机基础教科书上普遍采用,事实上在1973年根据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定,最早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应该是美国爱何华大学的物理系副教授约翰·阿坦那索夫和其研究生助手克利夫·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于1939年10月制造的"ABC"(Atanasoff- Berry-Computer)。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会,是因为“ENIAC”的研究小组中的一个叫莫克利的人于1941年剽窃了约翰·阿坦那索夫的研究成果,并在1946年时,申请了专利。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73年这个错误才被扭转过来。(具体情况参阅百度百科----“约翰·阿坦那索夫”词条,希望大家记住ABC和约翰·阿坦那索夫,希望以后的教科书能够修改这个错误)。后来为了表彰和纪念约翰·阿坦那索夫在计算机领域内作出的伟大贡献,1990年美国前总统布什授予约翰·阿坦那索夫全美最高科技奖项----“国家科技奖”。

1956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这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只要几个大一点的柜子就可将它容下,运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现的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最初的计算机由约翰·冯·诺依曼发明(那时电脑的计算能力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有三间库房那么大,后逐步发展而成。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是电脑发展的最新阶段。到1976年,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克雷一号”,使电脑进入了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计算机不断向着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更新换代。

20世纪90年代,电脑向“智能”方向发展,制造出与人脑相似的电脑,可以进行思维、学习、记忆、网络通信等工作。

进入21世纪,电脑更是笔记本化、微型化和专业化,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万次,不但操作简易、价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们的部分脑力劳动,甚至在某些方面扩展了人的智能。于是,今天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就被形象地称做电脑了。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由IBM于1980年推出。IBM推出以英特尔的x86的硬体架构及微软公司的MS-DOS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并制定以PC/AT为PC的规格。之后由英特尔所推出的微处理器以及微软所推出的操作系统发展几乎等同于个人电脑的发展历史。Wintel架构全面取代了IBM在个人电脑主导的地位。

从计算机的类型、运行方式、构成器件、操作原理、应用状况等划分,计算机有多种分类。

从数据表示来说,计算机可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以及混合计算机三类;

数字计算机按构成的器件划分,曾有机械计算机和机电计算机,现用的电子计算机,正在研究的光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神经计算机等等。

电子计算机就其规模或系统功能而言,可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计算机和单片机。

综合起来说,计算机的分类是这样的:

(1)按照性能指标分类

① 巨型机: 高速度、大容量

② 大型机: 速度快、应用于军事技术科研领域

③ 小型机: 结构简单、造价低、性能价格比突出

④ 微型机: 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

(2)按照用途分类

① 专用机: 针对性强、特定服务、专门设计

② 通用机: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解决各类问题

(3)按照原理分类

① 数字机: 速度快、精度高、自动化、通用性强

② 模拟机: 用模拟量作为运算量,速度快、精度差

③ 混合机: 集中前两者优点、避免其缺点,处于发展阶段

不论何种计算机,它们都是由硬件和软件所组成,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人们把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硬件

计算机系统中所使用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设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如中央处理器( CPU )、存储器、外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I/O设备)及总线等。

①存储器。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数据,程序是计算机操作的依据,数据是计算机操作的对象。存储器是由存储体、地址译码器 、读写控制电路、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组成。能由中央处理器直接随机存取指令和数据的存储器称为主存储器,磁盘、磁带、光盘等大容量存储器称为外存储器(或辅助存储器) 。由主存储器、外部存储器和相应的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存储系统。

②中央处理器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存储器内的程序 ,逐条地执行程序所指定的操作。中央处理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数据寄存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算术逻辑部件、操作控制器、程序计数器(指令地址计数器 )、地址寄存器等。

③外部设备是用户与机器之间的桥梁。输入设备的任务是把用户要求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字符、文字、图形和程序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转换为计算机所能接受的编码形式存入到计算机内。输出设备的任务是把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以用户需要的形式(如屏幕显示、文字打印、图形图表、语言音响等)输出。输入输出接口是外部设备与中央处理器之间的缓冲装置,负责电气性能的匹配和信息格式的转换。

软件

对能使计算机硬件系统顺利和有效工作的程序集合的总称。程序总是要通过某种物理介质来存储和表示的 ,它们是磁盘、磁带、程序纸、穿孔卡等,但软件并不是指这些物理介质,而是指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程序本身。可靠的计算机硬件如同一个人的强壮体魄,有效的软件如同一个人的聪颖思维。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系统软件是负责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调度、监视和服务。应用软件是指各个不同领域的用户为各自的需要而开发的各种应用程序。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

①操作系统 :系统软件的核心,它负责对计算机系统内各种软、硬资源的管理、控制和监视。

②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对计算机系统内全部文件、资料和数据的管理和共享。

③编译系统:负责把用户用高级语言所编写的源程序编译成机器所能理解和执行的机器语言。

④网络系统:负责对计算机系统的网络资源进行组织和管理,使得在多立的计算机间能进行相互的资源共享和通信。

⑤标准程序库:按标准格式所编写的一些程序的集合,这些标准程序包括求解初等函数、线性方程组、常微分方程、数值积分等计算程序。

⑥服务性程序:也称实用程序。为增强计算机系统的服务功能而提供的各种程序 ,包括对用户程序的装置、连接、编辑、查错、纠错、诊断等功能。为了使计算机能算得快和准、记得多和牢,数十年来,对提高单机中的中央处理器的处理速度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

四个发展阶段接特点:

1、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占地170平方,150KW。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第二个发展阶段:1956-1964年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操作系统。

3、第三个发展阶段:1964-1970年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1964-1965)(1965-1970)

4、第四个发展阶段:1970-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分类:

计算机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元器件来划分的。分别为:

1、第一代:电子管。

2、第二代:晶本管。

3、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4、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5、第五代:智能计算机(未来)。

三、电子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巨型化、微型网、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扩展资料:

巨型化是为了适应尖端科学技术的需要,发展高速度、大存储容量和功能强大的超级计算机。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特别是在军事和科研教育方面对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和运行速度等要求会越来越高。此外计算机的功能更加多元化。

多媒体化:传统的计算机处理的信息主要是字符和数字。事实上,人们更习惯的是、文字、声音、像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信息。多媒体技术可以集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文字为一体,使信息处理的对象和内容更加接近真实世界。

网络化: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从此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化彻底改变了人类世界,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交流(OICQ、微博等),教育资源共享(文献查阅、远程教育等)、信息查阅共享(百度、谷歌)等。

特别是无线网络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人们使用网络的便捷性,未来计算机将会进一步向网络化方面发展。

计算机人工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功能和运行速度,但与人脑相比,其智能化和逻辑能力仍有待提高。

人类不断在探索如何让计算机能够更好的反应人类思维,使计算机能够具有人类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可以通过思考与人类沟通交流,抛弃以往的依靠通过编码程序来运行计算机的方法,直接对计算机发出指令。

随着微型处理器(CPU)的出现,计算机中开始使用微型处理器,使计算机体积缩小了,成本降低了。另一方面,软件行业的飞速发展提高了计算机内部操作系统的便捷度,计算机外部设备也趋于完善。

计算机理论和技术上的不断完善促使微型计算机很快渗透到全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部门中,并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必须品。计算机的体积不断的缩小,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平板电脑体积逐步微型化,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服务。因此,未来计算机仍会不断趋于微型化,体积将越来越小。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发展中的产物,它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比如用户键入一条简单的命令就能自动完成复杂的功能,这就是操作系统帮助的结果。

二是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便充分、合理地发挥计算机的效率。操作系统通常应包括下列五大功能模块:

(1)处理器管理:当多个程序同时运行时,解决处理器(CPU)时间的分配问题。

(2)作业管理:完成某个独立任务的程序及其所需的数据组成一个作业。作业管理的任务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一个使用计算机的界面使其方便地运行自己的作业,并对所有进入系统的作业进行调度和控制,尽可能高效地利用整个系统的资源。

(3)存储器管理:为各个程序及其使用的数据分配存储空间,并保证它们互不干扰。

(4)设备管理:根据用户提出使用设备的请求进行设备分配,同时还能随时接收设备的请求(称为中断),如要求输入信息。

(5)文件管理:主要负责文件的存储、检索、共享和保护,为用户提供文件操作的方便。

操作系统的种类繁多,依其功能和特性分为分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等;依同时管理用户数的多少分为单用户操作系统和多用户操作系统;适合管理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网络操作系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计算机

Windows系统发展简史的发展历程

1.Windows是由微软在1983年11月宣布,并在两年后(1985年11月)发行的。

2.Windows版本2.0是在1987.11正式在市场上推出的。该版本对使用者界面做了一些改进。2.0版本还增强了键盘和鼠标界面,特别是加入了功能表和对话框。

3.Windows3.0是在1990年5月22日发布的,它将Win/286和Win/386结合到同一种产品中。Windows是第一个在家用和办公室市场上取得立足点的版本。

4. 3.1版本是1992.4发布的,跟OS/2一样,Windows3.1只能在保护模式下运行,并且要求至少配置了1MB内存的286或386处理器的PC。

5.在1993年7月发布的Windows NT是第一个支持intel386、486和Pentium CPU的32位保护模式的版本。同时,NT还可以移植到非intel平台上,并在几种使用RISC晶片的工作站上工作。

6.Windows95是在1995.8月发布的。虽然缺少了NT中某些功能,诸如高安全性和对RISC机器的可携性等,但是95具有需要较少硬件资源的优点。

7.Windows98在1998年6月发布,具有许多加强功能,包括执行效能的提高、更好的硬件支持以及一国际网络和全球资讯网(WWW)更紧密的结合。

8.WindowsME是介于98SE和2000的一个操作系统,其出生目的是为了让那些无法符合2000硬件标准同样享受到类似的功能,但事实上这个版本的

Windows问题非常多,既失去了2000的稳定性,又无法达到98的低配置要求,因此很快被大众遗弃。

9.Windows2000的诞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2000年2月17日发布的2000被誉为迄今最稳定的操作系统,其由NT发展而来,同时从2000开始,正式抛弃了9X的内核。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电脑是用这一操作系统。

10.在2000的基础上,增强了安全特性,同时加大了验证盗版的技术,2001.10.25,“激活”一词成为电脑中最重要的词汇。并且,XP的命名方式也广为散播,各种不同类型的软件“XP”颁布开始出现。某种角度看,Windows XP是最为易用的操作系统之一。

11.2006年11月,具有跨时代意义的Vista系统发布,它引发了一场硬件革命,是PC正式进入双核、大(内存、硬盘)世代。不过因为Vista的使用习惯与XP有一定差异,软硬件的兼容问题导致它的普及率差强人意,但它华丽的界面和炫目的特效还是值得赞赏的。

12.Windows 7于2009年10月22日在美国发布,于2009年10月23日下午在中国正式发布。Windows 7 的设计主要围绕五个重点——针对笔记本电脑的特有设计;基于应用服务的设计;用户的个性化;视听娱乐的优化;用户易用性的新引擎。

13.2012年10月26日,Windows8在美国正式推出。Windows 8支持来自Intel、AMD和ARM的芯片架构,被应用于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上,尤其是移动触控电子设备,如触屏手机、平板电脑等。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续航能力,且启动速度更快、占用内存更少,并兼容Windows 7所支持的软件和硬件。另外在界面设计上,采用平面化设计。

14.

Windows 10是微软发布的最后一个Windows版本,Windows 10大幅减少了开发阶段。自2014年10月1日开始公测,Windows 10经历了Technical Preview(技术预览版)以及Insider Preview(内测者预览版),下一代Windows将作为Update形式出现。Windows10将发布7个发行版本,分别面向不同用户和设备。2015年7月29日12点起,Windows 10推送全面开启,Windows7、Windows8.1用户可以升级到Windows 10,用户也可以通过系统升级等方式升级到Win10。Windows 10大幅减少了开发阶段。自2014年10月1日开始公测,Windows 10经历了Technical Preview(技术预览版)以及Insider Preview(内测者预览版)

跪求电脑的发展史

ENIAC是电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本来,计算机的英文原词“computer”是指从事数据计算的人。而他们往往都需要借助某些机械计算设备或模拟计算机。这些早期计算设备的祖先包括有算盘,以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7年的被古希腊人用于计算行星移动的安提基特拉机制。随着中世纪末期欧洲数学与工程学的再次繁荣,1623年由Wilhelm Schickard率先研制出了欧洲第一台计算设备,这是一个能进行六位以内数加减法,并能通过铃声输出答案的“计算钟”。使用转动齿轮来进行操作。

1642年法国数学家Pascal 在WILLIAM Oughtred计算尺的基础上,将计算尺加以改进,能进行八位计算。还卖出了许多制品,成为当时一种时髦的商品。

1801年,Joseph Marie Jacquard对织布机的设计进行了改进,其中他使用了一系列打孔的纸卡片来作为编织复杂图案的程序。Jacquard式织布机,尽管并不被认为是一台真正的计算机,但是它的出现确实是现代计算机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步。

19世纪前期,巴比奇.查尔斯(Babbage Charles )1792-1871英国数学家和分析仪发明者,他依据的原理与现代数字计算器的原理相似。是构想和设计一台完全可编程计算机的第一人,当时是1820年。但由于技术条件,经费限制,以及无法忍耐对设计不停的修补,这台计算机在他有生之年始终未能问世。约到19世纪晚期,许多后来被证明对计算机科学有着重大意义的技术相继出现,包括打孔卡片以及真空管。Hermann Hollerith设计了一台制表用的机器,就实现了应用打孔卡片的大规模自动数据处理。

在20世纪前半叶,为了迎合科学计算的需要,许许多多单一用途的并不断深化复杂的模拟计算机被研制出来。这些计算机都是用它们所针对的特定问题的机械或电子模型作为计算基础。20世纪三四十年代,计算机的性能逐渐强大并且通用性得到提升,现代计算机的关键特色被不断地加入进来。

1937年由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Shannon)发表了他的伟大论文《对继电器和开关电路中的符号分析》,文中首次提及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他向人们展示了如何使用开关来实现逻辑和数学运算。此后,他通过研究Vannevar Bush的微分模拟器进一步巩固了他的想法。这是一个标志着二进制电子电路设计和逻辑门应用开始的重要时刻,而作为这些关键思想诞生的先驱,应当包括:Almon Strowger,他为一个含有逻辑门电路的设备申请了专利;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他早在1898年就曾申请含有逻辑门的电路设备;Lee De Forest,于1907年他用真空管代替了继电器。

Commodore公司在20世纪八十年代生产的Amiga 500电脑沿着这样一条上下求索的漫漫长途去定义所谓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可谓相当困难。1941年5月12日,Konrad Zuse完成了他的机电共享设备“Z3”,这是第一台具有自动二进制数学计算特色以及可行的编程功能的计算机,但还不是“电子”计算机。此外,其他值得注意的成就主要有:1941年夏天诞生的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使用了真空管计算器,二进制数值,可复用内存;在英国于1943年被展示的神秘的巨像计算机(Colossus computer),尽管编程能力极其有限,但是它的的确确告诉了人们使用真空管既值得信赖又能实现电气化的再编程;哈佛大学的Harvard Mark I;以及基于二进制的“埃尼阿克”(ENIAC,1944年),这是第一台通用意图的计算机,但由于其结构设计不够弹性化,导致对它的每一次再编程都意味着电气物理线路的再连接。

开发埃尼阿克的小组针对其缺陷又进一步完善了设计,并最终呈现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冯·诺伊曼结构(程序存储体系结构)。这个体系是当今所有计算机的基础。20世纪40年代中晚期,大批基于此一体系的计算机开始被研制,其中以英国最早。尽管第一台研制完成并投入运转的是“小规模实验机”(Small-Scale Experimental Machine,SSEM),但真正被开发出来的实用机很可能是EDSAC。

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真空管计算机居于统治地位。1958年 9月12日 在Robert Noyce(INTEL公司的创始人)的领导下,发明了集成电路。不久又推出了微处理器。1959年到1964年间设计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二代计算机。

到了60年代,晶体管计算机将其取而代之。晶体管体积更小,速度更快,价格更加低廉,性能更加可靠,这使得它们可以被商品化生产。1964年到1972年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三代计算机。大量使用集成电路,典型的机型是IBM360系列。

到了70年代,集成电路技术的引入极大地降低了计算机生产成本,计算机也从此开始走向千家万户。1972年以后的计算机习惯上被称为第四代计算机。基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后来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972年4月1日 INTEL推出8008微处理器。1976年Stephen Wozinak(史提芬 沃兹奈克)和Stephen Jobs(史蒂夫 乔布斯)创办苹果计算机公司。并推出其Apple I 计算机。1977年5月 Apple II 型计算机发布。1979年6月1日 INTEL发布了8位元的8088微处理器。

1982年,微型电脑开始普及,大量进入学校和家庭。1982年1月Commodore 64计算机发布,价格:595美元。 1982 年2月80286发布。时钟频率提高到20MHz,并增加了保护模式,可访问16M内存。支持1GB以上的虚拟内存。每秒执行270万条指令,集成了134000个晶体管。

1990年11月: 第一代MPC (多媒体个人电脑标准)发布。处理器至少80286/12MHz,后来增加到80386SX/16 MHz ,及一个光驱,至少150 KB/sec的传输率。

1994年10月10日 Intel 发布75 MHz Pentium处理器。1995年11月1日Pentium Pro发布。主频可达200 MHz ,每秒钟完成4.4亿条指令,集成了550万个晶体管。1997年1月8日Intel发布Pentium MMX。对游戏和多媒体功能进行了增强。

此后计算机的变化日新月异,1965年发表的摩尔定律发表不断被应证,预测在未来10~15年仍依然适用。

编辑本段发展阶段

历史上,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五个重要阶段。

⒈大型机阶段

大型机(Mainframe)经历了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过程,是计算机技术逐步走向成熟。

⒉小型机阶段

小型机(Minicomputer)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一次“缩小化”。它能满足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处理要求,而且成本较低,使其价格可为中小部门接受。

⒊微型机阶段

微型机(Microcompuer)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二次“缩小化”。1976年苹果计算机公司成立,1977年推出AppleⅡ微型机大获成功,成为个人及家庭能买的起的计算机。1981年IBM公司瑞出个人计算机IBM-PC,此后它又经历了若干代的演变,计算机得到空前的普及,逐渐形成了庞大的个人电脑市场。

⒋客户机/服务器阶段

早在1964年,IBM就与美国航空公司建立了第一个联机订票系统,把全美2000个订票终端用电话线连在一起。订票中心的IBM大型机处理订票事务,用今天的术语它就是今天的服务器,而分散在各地的订票终端则成为客户机,于是它们在逻辑上就构成一个早期的客户机/副武器系统。

随着微型机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在局部范围(例如在一座大楼)内把计算机连在一起的技术,称为局域网。在局域网中,如果每台计算机在逻辑上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主从关系,就称为对等(peer to peer)网络。但是,大多数局域网都不是对等网络,而是非对等网络。在非对等网络中,存在主从关系,即某些计算机是扮演主角的服务器,其余计算机则是充当配角的客户机。早期的服务器主要是为其客户机提供资源共享的磁盘服务器,文件服务器,后来的服务器主要是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

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模式是对大型主机结构模式的一次挑战。由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灵活,适应面广,成本较低,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⒌互联网阶段

自1969年美国国防部的阿帕网(ARPANET)运行以来,计算机广域网开始发展起来。1983年TCP/IP传输控制协议与网际互联协议正式成为阿帕网的协议标准,这使网际互联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它为主干发展起来的因特网(Internet)到1990年已经连接了3000多个网络和20万台计算机。进入20世纪90年代,因特网继续以指数方式迅猛发展。进入21世纪,全球约有1亿因特网用户。

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到1994年我国实现了采用TCP/IP协议的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可以通过主干网接入因特网。

现在,计算机将向高速、大量化、数字化、综合化、个人化的趋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