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脑系统上大获成功的微软,多次发力手机系统,为何都失败了?

2.电脑的操作系统有几种呀?最早是哪种?

3.在计算机运行时,把程序和数据一样存放在内存中是由谁提出的?图灵还是 冯诺依曼

4.计算机起源的哲学

5.操作系统发展历史是?

6.电脑系统有哪几种,目前最好的是哪一种

电脑系统上大获成功的微软,多次发力手机系统,为何都失败了?

电脑系统是谁研究的-电脑操作系统谁发明的

作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厂商之一,微软打造了全球市场份额最高的PC操作系统——windows,这个操作系统占据了近九成的电脑系统份额;不过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上,微软的份额早就不足1%了。

微软在诺基亚塞班时代就开发了WM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实际上基于电脑系统的内核,所以存在非常多的电脑代码;也是由于这个问题,搭载WM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软件运行效率不是很高。之后Android在智能手机上大受欢迎,微软发现WM不适合智能手机上的使用,因此很快放弃了对WM操作系统的支持,转而支持WP7系列的操作系统,这时候的Android和iOS,已经开始在智能手机市场攻城略地。

由于对硬件的支持不合理,微软很快放弃了WP7操作系统,转而采用WP8操作系统,这时候的Windows8开始在电脑上普及开来,微软想要通过WP8和Windows8的结合,打造手机电脑一体的操作系统。只是微软的愿望落空了,WP8在智能手机上没有成功,Windows8也没有被消费者接受;微软无奈只能推出更加先进的WP10操作系统,但是很少的WP8机器可以升级这个系统,并且升级了也不能完全支持新功能。

微软的每次手机系统升级,实际上都是在“换代”;WM和WP完全不同,因此WM的开发者需要为WP重新开发软件;为WP7和WP8也是不同的系统,因此开发者只能放弃WP7的软件,为WP8开发软件。微软的每次系统升级,都是在放弃开发者和用户的做法,所以到最后微软在智能手机系统上只能选择放弃;目前微软偶尔还会为WP10操作系统提供升级,只是由于软件的匮乏,很少有用户还在坚持这个操作系统。

电脑的操作系统有几种呀?最早是哪种?

最早的dos

后面苹果和微软一直在做系统

微软比较普及:win95 win98 win2000 win xp

后面的win vista 还有最新的 win7

那是恢复系统

在计算机运行时,把程序和数据一样存放在内存中是由谁提出的?图灵还是 冯诺依曼

在电脑运行时,把程序和数据一样存放在内存中,是冯·诺依曼提出的。

冯·诺依曼提出的电脑的硬件系统分为五种——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控制器和运算器统称中央处理器,也叫做CPU。中央处理器是电脑的心脏,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内部结构分为控制器、运算器和存储器,这三个部分相互协调,可以进行判断、运算和并控制电脑各部分协调工作。

图灵的贡献是建立了图灵机的理论模型,奠定了人工智能的基础,而冯-诺依曼则是首先提出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设想。

扩展资料:

冯-诺依曼早期以算子理论、量子理论、集合论等方面的研究闻名,开创了冯-诺依曼代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第一颗的研制作出了贡献。同时为研制电子数学计算机提供了基础性的方案。

1946年,冯-诺依曼提出存储程序原理,把程序本身当作数据来对待,程序和该程序处理的数据用同样的方式存储,并确定了存储程序计算机的五大组成部分和基本工作方法。

这便是著名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成为现代计算机的基础。半个多世纪以来,计算机制造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仍然沿用至今,人们习惯性地称冯-诺依曼为“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

图灵最大的贡献就是奠定了可计算的理论,并给出了自动计算模型。同时图灵也是人工智能的奠基者。他还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图灵试验,至今,每年都有试验的比赛。

百度百科-约翰·冯·诺依曼

百度百科-艾伦·麦席森·图灵

计算机起源的哲学

纵观人类历史,最接近计算机的是算盘,因为算盘需要人工操作,所以算盘实际上被认为是计算器。另一方面,计算机通过遵循一系列称为软件的内置命令自动执行计算。

在二十世纪,技术的突破使我们今天看到的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成为可能。但是,甚至在微处理器和超级计算机出现之前,就有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帮助为这种技术奠定了基础,这种技术后来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计算机执行处理器指令的通用语言,起源于17世纪,形式为二进制数字系统。这个系统由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哥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兹发明,它是一种只用两位数字,即零和数字1来表示十进制数的方法。他的系统部分灵感来自于中国古典文本《易经》的哲学解释,该书从光与暗、男女二元性角度理解宇宙。虽然在当时他的新编码系统没有实际用途,但莱布尼兹相信有一天机器有可能使用这些二进制数的长字符串。

1847,英国数学家乔治·布尔介绍了一种新设计的代数语言,建立在莱布尼茨作品上。他的“布尔代数”实际上是一个逻辑系统,数学公式用来表示逻辑中的陈述。同样重要的是,它采用了二进制方法,其中不同数学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真或假,0或1。虽然当时布尔代数没有明显的应用,但另一位数学家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对这个系统进行扩展,最终在1886年发现可以用电子开关电路进行计算。及时,布尔逻辑将成为电子计算机设计的工具。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被誉为装配了第一台机械计算机——至少从技术上讲。他十九世纪初的机器以输入数字、内存、处理器和输出结果的方式为特色。他称之为“差异引擎”的首次尝试是建造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但花费超过17000英镑开发后,这项努力几乎被放弃了。设计要求一台机器计算值并自动打印结果到一张表格上。这是用手摇曲柄,重四吨。1842英国政府切断了巴贝奇的资助后,这个项目最终被砍掉了。

这迫使发明人转向另一个想法,他称之为分析引擎,一种更雄心勃勃的通用计算机器,而不仅仅是算术。虽然巴贝奇的设计不能贯穿并构建一个工作装置,但他的设计基本上具有与20世纪开始使用的电子计算机相同的逻辑结构。分析引擎,例如,集成内存,一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所有的计算机中找到。它还允许计算机执行一组偏离默认序列顺序的指令以及循环,这些指令是连续重复执行的指令序列。 尽管巴贝奇未能制造出一台功能齐全的计算机,但他仍然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想法。在1847和1849之间,他绘制了一个新的和改进的第二版本的差异引擎的设计。这次它计算十进制数多达三十位数,计算更快,并且由于需要更少的部分而更简单。不过,英国政府并没有发现它值得投资。最后,巴贝奇在原型上取得的最大进步就是完成了他的第一个差分引擎的七分之一。

在这个早期的计算时代,有一些显著的成就。1872年,由苏格兰-爱尔兰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威廉·汤姆逊爵士发明的潮汐预报机被认为是第一台现代模拟计算机。四年后,他的哥哥詹姆斯·汤姆森提出了一个计算机的概念,用来解决数学问题,也就是微分方程。他把他的装置称为“积分机”,在以后的几年里,它将作为称为差分分析仪的系统的基础。1927年,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sh开始研制第一台这样命名的机器,并在1931年的科学期刊上发表了他的新发明的描述。直到二十世纪初,演化计算不过是科学家涉足能够有效地执行各种计算各种用途的机械设计。直到1936,一个统一的理论,对什么是通用计算机和它如何作用终于提出。那一年,英国数学家艾伦图灵发表的一篇论文称为“论可计算数与申请判定问题,”概述了理论的装置称为“图灵机”可以进行各种数学计算的执行指令。理论上,机器将具有无限的内存、读取数据、写入结果和存储指令程序。

而图灵的计算机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一个德国工程师叫克兰德·楚泽的人,会去建造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计算机。他的第一次尝试开发电子计算机,Z1,是一个二进制驱动计算机读取指令从穿孔35毫米**。问题是,技术是不可靠的,所以他随后与Z2,一个类似的装置,采用机电式继电器电路。然而,正是在他的第三个模型的装配中,一切都汇集在一起。Z3在1941推出,速度更快,更可靠,并能够更好地执行复杂的计算。但最大的不同是,指令被存储在外部磁带,允许它作为一个全面运作的程控系统。也许最值得注意的是,楚泽在孤立中做了很多工作。他一直不知道Z3是图灵完备的,或者换句话说,能够解决任何可计算的数学问题,至少在理论上。他也不知道在世界其他地区同时发生的其他类似项目。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IBM资助的哈佛大学马克I,它于1944推出。更有前途,虽然,是如大不列颠的1943计算原型巨像,计算机电子系统的发展,第一个全面运作的电子通用计算机是投入服务于宾夕法尼亚大学1946。

在计算机项目中,下一个重大的飞跃是计算技术。约翰·冯·诺依曼,匈牙利数学家曾征询计算机项目,将奠定一个存储程序计算机基础。在这一点上,电脑的固定程序,改变它们的功能操作,比如说执行计算,文字处理,需要手动重新调整。例如,楚泽公司花了几天时间重新编程。理想情况下,图灵已经提出将程序存储在存储器中,这将允许它被计算机修改。冯诺依曼的概念,1945起草了一份详细的存储程序的计算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架构,提供了。他发表的论文将广泛流传在研究各种计算机设计的研究团队中。1948年,英国的一个小组引进了曼彻斯特小型实验机,这是第一台运行基于冯·诺伊曼结构的存储程序的计算机。曼彻斯特机器被昵称为“宝贝”,是一台实验计算机,是曼彻斯克一世的前身。电子数据计算机,冯·诺伊曼的报告最初是为电子数据计算机设计的,直到1949年才完成。

第一批现代计算机与今天消费者所使用的商业产品完全不同。他们是精心设计的笨拙的装置,经常占据整个房间的空间。他们也吸了大量的能量,臭名昭著的马车。由于这些早期的计算机用笨重的真空管,科学家希望能提高处理速度,要么必须找到更大的房间或想出了一个替代方案。幸运的是,这项急需的突破已经在工程中进行了。1947,贝尔实验室的一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叫做点接触晶体管的新技术。像真空管一样,晶体管放大电流并可用作开关。但更重要的是,它们小得多(大约是药丸的大小),更可靠,而且使用的功率大大降低。共同发明人约翰·巴丁,沃尔特-布兰登和威廉·肖克利最终会在1956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虽然巴丁和布拉顿继续做研究工作,肖克利搬到了进一步开发和商业化的晶体管技术。在他新成立的公司的第一个员工是一个电气工程师,名叫罗伯特·诺伊斯,谁最终分裂,形成了他自己的公司,飞兆半导体费尔柴尔德相机和仪器分。当时,诺伊斯正在为无缝结合的晶体管和其他元件到集成电路消除的过程中,他们用手的方式拼凑在一起。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工程师杰克·基尔比也有同样的想法,最终申请了专利。然而,诺伊斯的设计将被广泛采用。

其中集成电路最重要的影响在于为个人计算的新时代铺平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开辟了可能性的运行过程–所有电路芯片上的邮票大小的数以百万计的动力。本质上,它使我们无处不在的手持设备比最早的计算机强大得多。

操作系统发展历史是?

操作系统发展历史 下面我们结合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来回顾一下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计算机(1945-1955):真空管和插件板 40年代中期,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些人使用数万个真空管,构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开启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这个时期的机器需要一个小组专门设计、制造、编程、操作、维护每台机器。程序设计使用机器语言,通过插板上的硬连线来控制其基本功能。 这个时候处于计算机发展的最初阶段,连程序设计语言都还没有出现,操作系统更是闻所未闻! 2.第二代计算机(1955-1965):晶体管和批处理系统 这个时期计算机越来越可靠,已从研究院中走出来,走进了商业应用。但这个时期的计算机主要完成各种科学计算,需要专门的操作人员维护,并且需要针对每次的计算任务进行编程。 第二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与工程计算。使用FORTRAN与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在后期出现了操作系统的雏形:FMS(FORTRAN监控系统)和IBMSYS(IBM为7094机配备的操作系统) 3.第三代计算机(1965-1980):集成电路芯片和多道程序 60年代初,计算机厂商根据不同的应用分成了两个计算机系列,一个针对科学计算,一个针对商业应用。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对统一两种应用的计算机需求出现了。这时IBM公司试图通过引入System/360来解决这个问题。与这个计划配套,IBM公司组织了OS/360操作系统的开发,然后复杂的需求,以及当时软件工程水平低下使得OS/360的开发工作陷入了历史以来最可怕的“软件开发泥潭”,诞生了最著名的失败论著----《神秘的人月》。虽然这个开发计划失败了,但是这个愿望却成为了计算机厂商的目标。此时,MIT、Bell Lab(贝尔实验室)和通用电气公司决定开发一种“公用计算机服务系统”----MULTICS,希望其能同时支持数百名分时用户的一种机器。结果这个计划的研制难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最后这个系统也以失败结束。不过,MULTICS的思想却为后来的操作系统很多提示。60年代未,一位贝尔实验室曾参加过MULTICS研制工作的计算机科学家Ken Thompson,在一台无人使用的PDP-7机器上开发出了一套简化的、单用户版的MULTICS。后来导致了UNIX操作系统的诞生。目前UNIX操作系统主导了小型机、工作站以及其他市场。也是至今最有影响力的操作系统之一,而Linux也是UNIX系统的一种衍生,下一讲我们将专门介绍一下UNIX的发展历史。 4.第四代计算机(1980-今):个人计算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计算机神奇般地闯入了人们的生活,现在以低廉的价格就可以获得强大计算能力的计算机。价格不再是阻拦计算机普及的门槛时,降低计算机的易用性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UNIX系统的本身特点,使得其不太适合于在运行在个人计算机上,这时就需要一种新的操作系统。在这一历史关键时候,IBM公司由于低估了PC机的市场,并未使用最大的力量角逐这一市场,这时Intel公司趁机进入,成为了当今微处理器的老大。同时善于抓住时机的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适时地进入了这一领域,用购买来的CP/M摇身一变成为MS-DOS,并凭借其成为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的霸主。虽然是苹果公司在GUI方面先拔头筹,但由于苹果公司的不兼容、不开放的市场策略,未能扩大战果,这时微软又适时地进入了GUI方面,凭借WINDOWS系统再次称雄!

电脑系统有哪几种,目前最好的是哪一种

UNIX

UNIX 是一个强大的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支持多种处理器架构,按照操作系统的分类,属于分时操作系统。UNIX 最早由Ken Thompson和Dennis Ritchie于1969年在美国AT&T的贝尔实验室开发。

Unix和类Unix家族树

类Unix(Unix-like)操作系统指各种传统的Unix(比如System V、BSD、FreeBSD、OpenBSD、SUN公司的Solaris)以及各种与传统Unix类似的系统(例如Minix、Linux、QNX等)。它们虽然有的是自由软件,有的是商业软件,但都相当程度地继承了原始UNIX的特性,有许多相似处,并且都在一定程度上遵守POSIX规范。由于Unix是The Open Group的注册商标,特指遵守此公司定义的行为的操作系统。而类Unix通常指的是比原先的Unix包含更多特征的操作系统。类Unix系统可在非常多的处理器架构下运行,在服务器系统上有很高的使用率,例如大专院校或工程应用的工作站。

某些Unix变种,例如HP的HP-UX以及IBM的AIX仅设计用于自家的硬件产品上,而SUN的Solaris可安装于自家的硬件或x86计算机上。苹果计算机的 Mac OS X 是一个从NeXTSTEP、Mach以及FreeBSD共同派生出来的微内核BSD系统,此OS取代了苹果计算机早期非Unix家族的Mac OS。

Linux

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是20世纪1991年推出的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它与UNIX完全兼容。Linux最初是由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计算机系学生Linus Torvalds在基于UNIX的基础上开发的一个操作系统的内核程序,Linux的设计是为了在Intel微处理器上更有效的运用。其后在理查德·斯托曼的建议下以GNU通用公共许可证发布,成为自由软件Unix变种。它的最大的特点在于他是一个源代码公开的自由及开放源码的操作系统,其内核源代码可以自由传播。[7]

一个流行Linux发行版——Ubuntu桌面

经历数年的披荆斩棘,自由开源的Linux系统逐渐蚕食以往专利软件的专业领域,例如以往计算机动画运算巨擘──SGI的IRIX系统已被Linux家族及贝尔实验室研发小组设计的九号计划与Inferno系统取代,皆用于分散表达式环境。它们并不像其他Unix系统,而是选择自带图形用户界面。九号计划原先并不普及,因为它刚推出时并非自由软件。后来改在自由及开源软件许可证Lucent Public License发布后,便开始拥有广大的用户及社区。Inferno已被售予Vita Nuova并以GPL/MIT许可证发布。

Linux有各类发行版,通常为GNU/Linux,如Debian(及其衍生系统Ubuntu、Linux Mint)、Fedora、openSUSE等。Linux发行版作为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或服务器操作系统,在服务器上已成为主流的操作系统。Linux在嵌入式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基于Linux内核的Android操作系统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最流行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Mac OS X

Mac OS X桌面

Mac OS X是苹果麦金塔电脑之操作系统软件的Mac OS最新版本。Mac OS是一套运行于苹果Macintosh系列电脑上的操作系统。Mac OS是首个在商用领域成功的图形用户界面。Macintosh组包括比尔·阿特金森(Bill Atkinson)、杰夫·拉斯金(Jef Raskin)和安迪·赫茨菲尔德(Andy Hertzfeld)。Mac OS X 于 2001年 首次在商场上推出。它包含两个主要的部分:Darwin,是以 BSD 原始代码和 Mach 微核心 为基础,类似 Unix 的开放原始码环境,由苹果电脑采用和与独立开发者协同作进一步的开发;及一个由苹果电脑开发,命名为 Aqua 之有版权的 GUI。

Windows

Windows是有微软公司成功开发的操作系统.Windows是一个多任务的操作系统,他采用图形窗口界面,用户对计算机的各种复杂操作只需通过点击鼠标就可以实现。[7]

Microsoft 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是在微软给IBM机器设计的MS-DOS的基础上设计的图形操作系统。Windows系统,如Windows 2000、Windows XP皆是创建于现代的Windows NT内核。NT内核是由OS/2和OpenVMS等系统上借用来的。Windows可以在32位和64位的Intel和AMD的处理器上运行,但是早期的版

Windows 8 Metro

本也可以在DEC Alpha、MIPS与PowerPC架构上运行。 虽然由于人们对于开放源代码作业系统兴趣的提升,Windows的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但是到2004年据库服务等一些功能。微软花费了很大研究与开发的经费用于使Windows拥有能运行企业的大型程序的能力。

Windows 8桌面

Windows XP在2001年10月25日发布,2004年8月24日发布服务包2,2008年4月21日发布最新的服务包3。 微软上一款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开发代码为Longhorn)于2007年1月30日发售[4]。Windows Vista增加了许多功能,尤其是系统的安全性和网络管理功能,并且其拥有界面华丽的Aero Glass。但是整体而言,其在全球市场上的口碑却并不是很好。而最新的Windows 8微软于2012年10月正式推出,微软自称触摸革命将开始。

iOS

iOS 6用户界面

iOS操作系统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手持设备操作系统。苹果公司最早于2007年1月9日的Macworld大会上公布这个系统,最初是设计给iPhone使用的,后来陆续套用到iPod touch、iPad以及Apple TV等苹果产品上。iOS与苹果的Mac OS X操作系统一样,它也是以Darwin为基础的,因此同样属于类Unix的商业操作系统。原本这个系统名为iPhone OS,直到2010年6月7日WWDC大会上宣布改名为iOS。截止至2011年11月,根据Canalys的数据显示,iOS已经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系统市场份额的30%,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为43%。

Android

Android 4.2 用户界面

Android是一种以Linux为基础的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便携设备。[8] 尚未有统一中文名称,中国大陆地区较多人使用“安卓”或“安致”。Android操作系统最初由Andy Rubin开发,最初主要支持手机。2005年由Google收购注资,并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开发改良,逐渐扩展到平板电脑及其他领域上。2011年第一季度,Android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塞班系统,跃居全球第一。 2012年11月数据显示,Android占据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76%的份额,中国市场占有率为90%。[9]

Windows Phone

Windows Phone(简称:WP)是微软发布的一款手机操作系统,它将微软旗下的Xbox Live游戏、Xbox Music音乐与独特的视频体验集成至手机中。微软公司于2010年10月11日晚上9点30分正式发布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并将其使用接口称为“Modern”接口。2011年2月,“诺基亚”与微软达成全球战略同盟并深度合作共同研发。2011年9月27日,微软发布Windows Phone 7.5。2012年6月21日,微软正式发布Windows Phone 8,采用和Windows 8相同的Windows NT内核,同时也针对市场的Windows Phone 7.5发布Windows Phone 7.8。现有Windows Phone 7手机都将无法升级至Windows Phone 8。

Chrome OS

Chrome OS桌面

Chrome OS是由谷歌开发的一款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发展出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云操作系统,工作时运行Web应用程序。谷歌在2009年7月7日发布该操作系统,并在2009年11月19日以Chromium OS之名推出相应的开源项目,并将Chromium OS代码开源。[10] 与开源的Chromium OS不同的是,已编译好的Chrome OS只能用在与谷歌的合作制造商的特定的硬件上。

Chrome OS同时支持Intel x86以及ARM处理器,软件结构极其简单,可以理解为在Linux的内核上运行一个使用新的窗口系统的Chrome浏览器。对于开发人员来说,web就是平台,所有现有的web应用可以完美的在Chrome OS中运行,开发者也可以用不同的开发语言为其开发新的web应用。

就目前来说windows系统是目前的领头羊,最全最好用的系统,比如windows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