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宇航员差点留在月球上回不来,美国的第一次登月,到底有多危险?

2.航天员在空间站刷手机网速与5G相当,互联网是如何进入到太空站的?

3.宇航员的工作都有什么

4.F-22猛禽战斗机性能

5.美国首次载人登月遇重重危机,凭他冷静化解,迈出人类一大步

6.美国人到底有没有登上月球?

登月时使用的电脑系统_登月设备

在人类对宇宙不懈探索的历史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美国实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无疑是其中壮丽的一笔。这次登月活动从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正式宣布实施开始,一直持续到1972年12月底“阿波罗”计划结束,历时11年,总投资250亿美元,共实施了7次登月飞行,

除“阿波罗13”号飞船出现故障而失败外,其余6次都成功地实现了登月飞行,共有12名航天员实现了登月,他们在月面总共停留302小时20分钟,在月面活动共80小时32分钟,航天员在月面上累计活动行程逾90千米,共收集和带回月球土壤和岩石样品381千克。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首次实现了登月活动。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自登月舱扶梯走下来,踏上月球表面时,虽然只是一小步,却代表了人类在太空探险的领域上向前迈了一大步!

前苏联的载人登月计划其实不比美国晚,可是其运载火箭不可靠,接连发生了几次灾难性的失败。美国率先登上了月球后,结局已定,前苏联最终放弃了登月,转而研发空间站技术。

运载“阿波罗”飞船的火箭

航天活动一向是运载先行,在登月方案酝酿前,从1957年起,美国就在著名火箭专家冯·布劳恩的领导之下,开始了大型火箭的研制。“阿波罗”工程共研制了3种运载火箭:“土星1”号、“土星1”号B和“土星5”号。“土星1”号是初级火箭,仅用于试验,以便为巨型火箭的研制提供经验。这种火箭共制造了10枚,分为2组。第一组4枚,仪试验第一级,上面加配重;第二组6枚,试验第一、二级。它总共进行了10次飞行试验,均获得了成功。其中第6次和第7次试验了“阿波罗”号飞船的样件,最后3次用于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土星1”号火箭的第一级S—1由8个圆柱形贮箱段捆绑而成,长24.4米,用8台推力为833.5千牛的H—1发动机,推进剂为液氧和煤油,在尾段外面装有8个稳定尾翼。第二级S—4用6台RL—10液氧液氢发动机,每台推力为66.7千牛。第二级上面是过渡段,内装制导和控制系统。火箭全长38.5米(不包括有效载荷),直径6.55米,起飞质量约508吨,起飞推力6668千牛。

“土星1”号B也是两级火箭。第一级S—1B与“土星1”号火箭的第一级相同,但改进了制造方法,质量明显减轻,H—1发动机的性能也得到改善,总推力提高到7297千牛。第二级矗立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土星5”号火箭S—4B改用一台大推力的J—2液氧液氢发动机,推力高达1000千牛,工作时间约450秒。第二级上面

是仪器舱,高1米,直径6.55米,内装自主式制导系统、控制系统和各种仪表。火箭全长44米,直径6.55米,起飞质量约587吨。火箭的低轨道运载能力达18吨。“土星1”号B火箭曾用于“阿波罗”号飞船某些分系统的试验,如指挥舱再人防热试验、登月舱推进系统试验、指挥舱和服务舱的载人飞行试验等。

承担把“阿波罗”号飞船送上月球这一光荣而艰巨使命的是“土星5”号巨型运载火箭。它全长110.6米,约相当于40层楼那么高,起飞质量2930吨,是迄今为止飞离地球的最重的物体。这种火箭在今天看来仍然是“神力无敌”,它能把重127吨的有效载荷送上地球低轨道,或是把48.8吨重的飞船送上奔赴月球的逃逸轨道。“土星5”号是一种三级液体火箭,由S—1C第一级、S—2第二级、S—4B第三级、仪器舱和有效载荷组成。第一级长42米,直径10米,到尾段底部直径增大到13米。尾段上装有4个稳定尾翼,翼展约18米。采用5台F—1发动机,推进剂为液氧和煤油,总推力达33350千牛。第二级长25米,直径10米,采用液氧液氢推进剂,共用5台J—2发动机,真空总推力达5109千牛。第三级采用“土星1”号B火箭的第二级,仪器舱也和“土星1”号B的相同。

在完成登月任务后,“土星5”号火箭退役了,如今它的模型静静地躺在博物馆中,享受着世界第一的殊荣。

智慧的结晶——“阿波罗”号飞船美国的载人登月工程被称为“阿波罗”工程。在希腊神话中,“阿波罗”是太阳神的名字,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月亮女神的哥哥,哥哥去探望妹妹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让飞船拥有太阳神的智慧更是美国人最美好的愿望。而此后“阿波罗”号飞船的表现也证明了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阿波罗”号飞船身形高大,总高25米,直径10米,重约45吨,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3部分组成,最多能乘坐3名航天员。

指挥舱是航天员在飞行途中生活和工作的座舱,也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该舱为圆锥体,高3.2米,重约6吨。指挥舱壳体结构分为3层:内层为铝合金蜂窝夹层结构,中层为不锈钢蜂窝夹层隔热层,外层为环氧一酚醛树脂烧蚀防热层。舱内充以34.3千帕压强的纯氧,温度保持在21摄氏度~24摄氏度。整个指挥舱分前舱、乘员舱和后舱3部分。前舱内放置着陆部件、回收设备和姿态控制发动机等。乘员舱为密封舱,存有供航天员生活14天的必需品和救生设备。后舱内装有10台姿态控制发动机及各种仪器和燃料箱,还有姿态控制、制导导航系统以及船载计算机和无线电分系统。

服务舱的前端与指挥舱对接,后端有推进系统主发动机喷管。舱体为圆筒形,高6.7米,直径4米,重约25吨。服务舱采用轻金属蜂窝结构,周围分为6个隔舱,容纳主发动机、推进剂贮箱和增压、姿态控制、电气等系统。主发动机推力达95.6千牛,由计算机控制,用于轨道转移和变轨机动。姿态控制系统由16台火箭发动机组成,除用于姿态控制外,还用于飞船与第三级火箭分离、登月舱与指挥舱对接和指挥舱与服务舱分离等。

登月舱由下降级和上升级组成,从地面起飞时重14.7吨,宽4.3米,最大高度约7米。下降级由着陆发动机、4条着陆腿和4个仪器舱组成。着陆发动机推力可在4.67~46.7千牛内调节,发动机摆动范围为6度。着陆腿末端有底盘,上面装有触地传感器。下降级内还装有着陆交会雷达和4组容量为400安时的银锌蓄电池。上升级为登月舱主体。航天员完成月面活动后即驾驶上升级返回环月轨道与指挥舱会合。上升级由航天员座舱、返回发动机、推进剂贮箱、仪器舱和控制系统组成。座舱可容纳2名航天员,有导航、控制、通信、生命保障和电源等设备。座舱前方有舱门,门口小平台外接登月小梯。返回发动机推力为15.6千牛(不可调),可重复启动35次。姿态控制系统包括16台小推力发动机。仪器舱装有两组容量为296安时、互为备份的银锌蓄电池。

登月飞行包括4个步骤:①第一和第二级火箭将飞船送入环绕地球的中间轨道;②发动第三级火箭,进入向月球飞行的轨道,在第三级飞行末段。指挥舱和服务舱与第三级火箭分离,指挥舱和服务舱调转180°后与仍和第三级连在一起的登月舱对接,再与第三级分离;③服务舱的发动机启动,使飞船进入绕月飞行的轨道;④登月舱分离并转入下降轨道,最后在月球表面着陆。

返回时的第一步是登月舱的上升级分离并起飞;第二步是登月舱的上升级与在绕月轨道上飞行的指挥舱对接;第三步是登月航天员返回指挥舱并与登月舱上升级分离后进入向地球返回的轨道;第四步是指挥舱与服务舱分离并再入大气层。

登陆月球1966年底,在3次不载人飞船连续发射成功之后,美国决定在1967年2月21日进行“阿波罗”号飞船的首次载人试验飞行。这次发射代号为AS—204,即“阿波罗1”号。

将要在“阿波罗1”号飞行中出征的是格里索姆、怀特和查菲3人。其中指令长格里索姆曾在“水星”和“双子星座”计划中两度飞临太空,怀特曾乘“双子星座4”号飞船升空,并进行了美国的首次太空行走,查菲还从未进入过太空,此次他跃跃欲试,要一展身手。在地面准备和测试阶段,“阿波罗1”号总是出问题,迈向月球的这第一步充满了艰难与险阻。

1967年1月27日,星期五,下午1时,“阿波罗1”号的3名乘员进入指挥舱进行例行的地面试验。进入飞船后,格里索姆把他的航天服与舱内供氧系统相连时,闻到了一股“酸味”。于是航天员们停下手头的工作,抽取了空气样品。试验继续进行。紧接着,氧气流动异常主警报器发出了警告。飞船环境控制系统技术人员当时认为是舱内乘员的运动引发了警报器。不久,格里索姆又与地面控制部门失去了通信联系。通信恢复后格里索姆说:“如果现在就联系不上,等我们到了月球又怎么办?”

试验仍在进行。突然,舱内的查菲像是不经意地说:“火,我闻到了火的气味。”2秒后,怀特更加肯定地说:“舱里着火了!”然而,由于“阿波罗1”号采用了新的机械式舱门,在舱内不可能很快将门打开,3名航天员失去了逃生的机会。待技术人员赶到时,大火已横扫座舱,烈火和浓烟吞噬了舱内的一切。

美国失去了3名最优秀的航天员。事后调查表明,大火始于座舱左侧一束导线或其附近出现的一个小火花。因为当时飞船已做完了加压试验,舱内充满了纯氧,火花的出现无异于把3名航天员置于一颗炸弹的中心。

这次大火使“阿波罗”飞船的首次载人飞行试验推迟了一年半,但载人航天事业并没有因此停止前进的步伐。这正如格里索姆曾经说过的话:“如果我们牺牲了,希望人们能够接受。我们从事的是一项危险的工作,我们希望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不要影响登月计划的实施。征服太空值得我们冒生命危险。”在这段时间内,美国对“阿波罗”飞船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对航天员的安全问题给予了更多的考虑,包括使舱门能在2~3秒内自动打开,对防火、生命保障系统等进行不同程度的改进。航空航天局还决定再发射几次无人飞船,以对飞船各系统进行更广泛和细致的试验。1967年11月9日,“阿波罗4”号飞船升空,它的主要目的是检验火箭和指挥舱发动机。1968年1月22日发射的“阿波罗5”号飞船试验了登月舱下降和上升推进系统。同年4月4日,“阿波罗6”号飞船又对整个飞行器的所有功能进行了全面试验。

1968年10月11日,“阿波罗7”号飞船由“土星1”号B二级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是“阿波罗”计划中的首次载人飞行。3名航天员是指令长沃尔特—希拉、指挥舱驾驶员唐·艾西尔和登月舱驾驶员沃尔特·坎宁安。希拉曾在“水星”和“双子星座”计划中两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而另两人则是第一次进太空的新人。

与“阿波罗1”号相比,“阿波罗7”号的指挥舱与服务舱做了重大修改,采用了新的结构和试验方法,安装了新的测试设备。它此行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地球轨道上验证上述系统的功能,检验飞船的数据系统,演练交会对接,同时要在多种飞行方式的转换过程中测试辅助推进系统。

当飞船按预定程序与火箭第二级分离并拉开一定距离后,航天员通过手动操作,将飞船调过头来,这样航天员们就可以通过指挥舱的窗口看到已分离的火箭第二级。“阿波罗7”号飞船没有装登月舱,但在二级火箭顶端安装了一个与未来登月舱的接口一模一样的装置,航天员们用它来试验接口的各种性能。航天员们还成功地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试验,其中第一次试验由对接雷达提供了距离和方位。

按计划,“阿波罗7”号还需要在飞行的第3天进行首次太空电视直播。到了这一天,航天员们先仔细检查了电视转播要用的设备,在确认一切无误后,通知地面人员开始直播。希拉对着镜头举起了几张卡片,上面写着“欢迎到‘阿波罗’号来做客”和“给大家问个好”等字样。他们还在镜头前演示了起居活动、飞船操纵、吃饭和在失重状态下飘浮等情景。说起这次直播,还有一段插曲。飞船升空的次日,地面人员提出把直播提前到这一天进行,但航天员们没有同意。为此双方发生了火药味颇浓的争吵。希拉后来解释说,他们之所以不同意提前直播是想仔细检查所用设备。他说:“我对因线路故障引起的那场大火记忆犹新。另外,我需要时间对首次电视直播进行完整构思,不能敷衍了事。”

飞行中,3名航天员制定了作息时间表,轮流值班,以便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的休息。但糟糕的是,起飞15小时后,希拉就患了重感冒,并传染给了另外2人。由于没有重力,感冒者要不断地用力擤鼻涕,震得耳鼓生疼。由于身体不舒服,3人都变得暴躁易怒,甚至将这一情绪带给了地面控制人员。而在太空飞行中,天上与地面之间的精诚配合非常重要,互相猜疑对飞行是十分不利的。飞行结束前几天,航天员们又开始担心,再入大气层时戴上头盔,会妨碍他们擤鼻涕,希拉甚至想不穿航天服返航。好在航天员们都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训练,能够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最终,在地面人员的说服下,他们还是全副武装地再入了大气层。

在绕地飞行了260小时后,10月22日,“阿波罗7”号飞船溅落在大西洋上,距预定着陆点只差2000米。“阿波罗7”号的成功,把“阿波罗”计划从火灾的阴影中解救了出来,确认了飞船的可靠性,为后续飞行铺平了道路,它的飞行称得上是重树信心之旅。

“阿波罗8”号是第一艘载人环月飞行的飞船,执行这次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是指令长弗兰克·博尔曼、指挥舱驾驶员詹姆斯·洛弗尔和登月舱驾驶员威廉·安德雷斯。

1968年的圣诞节前,12月21日7时51分,“土星5”号火箭在刺骨的寒风中开始点火,这是这种巨无霸型火箭的首次发射。约11分钟后,火箭的第三级和飞船进入地球轨道。10时17分,“阿波罗8”号进入向月球过渡的轨道,把人类的太空飞行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3日下午3时29分是历史性的一刻。此时飞船距地球326400千米,距月球62600千米。此前,由于受地球引力的影响,飞船的速度已降低。而从这一刻起,飞船进入了月球引力场,在月球的吸引下,开始慢慢加速。23日晚,航天员们点燃发动机,飞船进入月球轨道。之后,飞船飞到月球背面,中断了与地面的所有联络。当飞船到达环月轨道的近月点时,洛弗尔启动发动机为飞船加速。此时,飞船的近月点为84千米,在月球的背面;远月点为230千米,在近地一面。

绕月飞行10圈后,在月球背面的近月点处航天员将点燃发动机,为飞船加速,以便克服月球的引力返航。由于飞船与地面的联络已中断,此时的地面控制中心里气氛紧张,好像凝固了一般。如果点火失败,或是发动机工作时间太短,航天员们就将陷入困境。如不能及时补救,他们就可能永远留在月球轨道上。这是人类首次环月飞行,会不会出意外?人们的心几乎都提到了嗓子眼儿。等待中,时间似乎过得特别慢。突然,地面控制中心收到了飞船的遥测信号,几分钟后,传来洛弗尔激动的声音。这是最好的圣诞礼物了,欢呼声立刻响彻地面控制中心。收到信号就意味着点火成功,航天员们胜利踏上了返乡之路。

12月27日,“阿波罗8”号进入地球大气层。随后,服务舱被抛掉。洛弗尔利用手动装置调整了飞船的方向,飞船最后安全地溅落在太平洋上。“阿波罗8”号成功的载人环月飞行表明,美国朝着登月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阿波罗9”号是第一艘以登月配置发射的“阿波罗”号飞船,飞船上的3名航天员分别是指令长詹姆斯·麦克迪维特、指挥舱驾驶员大卫·斯科特、登月舱驾驶员拉塞尔·施韦格特。飞船原定于1969年2月28日发射,但由于3名航天员都患了感冒,鉴于“阿波罗7”号的情况,发射推迟了几天。

3月3日上午11时,“土星5”号火箭腾空而起,火箭的飞行非常平稳。起飞11分钟13秒后,S—4B第三级点火,把飞船送入距地面190千米的轨道。3名航天员开始了名副其实的太空生活。他们尽量缓慢地做着各种操纵飞船所必需的动作,尤其十分注意避免头部的突然转动,以免加重刚来到微重力环境时出现的眩晕。

起飞2小时43分钟后,斯科特把火箭和指挥舱分开。待两者离开一段距离后,他操纵飞船转了180度,与仍在火箭顶部的登月舱成功对接,并将其从火箭上拉出,首次在太空驾驶着完整的“阿波罗”号飞船离开了火箭。接下来的一天,航天员们开始为将要进行的各项试验做准备。

第3天早晨,麦克迪维特和施韦格特为航天服加了压,准备进入登月舱。就在这时,施韦格特突然呕吐起来。处理完这件麻烦事后,两人相继从指挥舱进入登月舱,然后关闭了通往指挥舱的舱门。登月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部署着陆装置。施韦格特按动按钮后,登月舱的着陆支架优雅地伸展开来。然后,他们又对登月舱的操纵系统等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在登月舱中,两人还试用了将要在月面上使用的电视摄像机,不定期地向地面进行了短时直播。9小时后,两人返回了指挥舱。

人类登月七大步骤1959年,前苏联发射的“月球1”号飞到月球附近,进行绕月飞行,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考察。1961年5月,美国提出“阿波罗”月球探测计划。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登月舱降落到月面,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登月活动。

美国宇航员登月七大步骤第一步,先将分离的“货船”和“宇航员探险车”。分别通过火箭发射到地球轨道上。

第二步,“宇航员探险车”将在地球轨道上和“货船”上的登月车、“离开地球推进器”进行对接。

第三步,“离开地球推进器”点火,将“宇航员探险车”和“货船”送往月球。

第四步,飞船抵达月球轨道后,4名宇航员将乘坐“登月车”一起登陆月球表面,而“宇航员探险车”则仍然停留在月球轨道上。

第五步,宇航员利用“货船”带去的23吨重地球原料,在月球表面建设“月球基地”,4名宇航员将在月球待上1周时间,然后乘坐“登月车”的上升器飞离月球表面。

第六步,宇航员重新进入月球轨道上的“宇航员探险车”,飞回地球。

第七步,返回太空舱将在美国西部的3个地点之一通过降落伞降落地面。

鲜为人知的“阿波罗”事故“阿波罗13”号登月飞行,是一次险象环生的自救飞行。

“阿波罗11”号和“阿波罗12”号成功登月后,“阿波罗13”号奉命载人再次登月,但是这次登月飞行由于发生了一次大事故而失败。

1970年4月13日晚9时17分,“阿波罗13”号载着罗威尔、史威格和海斯三名航天员飞行离地球已达30万千米,就在这时飞船一个液氧箱发生爆炸,爆炸引发一系列危险:燃料即将耗尽,电池组不能正常供电,飞船不能按正常轨道飞行,舱内温度和压力下降,航天员生命危在旦夕。

在危急时刻,航天员根据地面指令沉着应对,从指令舱爬到登月舱内,利用登月舱发动机将飞船推到返回轨道。在这条轨道上地球引力可将飞船拉回来,使之飞向地球。

4月17日,“阿波罗13”号接近地球,罗威尔在登月舱里启动4台姿态控制火箭校正轨道。史威格操纵指令舱,将服务舱分离,然后他们都回到指令舱,下午12时07分,“阿波罗13”号指令舱安全降落在太平洋海域里。“阿波罗”技术试验阶段及登月试验阶段情况表

日期探测器名称运载火箭任务类型说明11966年2月26日“阿波罗-201”21966年7月15日“阿波罗-203”31966年8月25日“阿波罗-202”41967年1月27日“阿波罗1”51967年11月9日“阿波罗4”61968年1月22日“阿波罗5”71968年4月4日“阿波罗6”“土星1B”“土星5”入地球轨道试验成功成功成功射前座舱失火,3人牺牲成功成功失败81968年10月11日“阿波罗7”“土星1B”载人地球轨道试验3人成功环地球续表日期探测器名称运载火箭任务类型说明91968年12月21日“阿波罗8”101969年3月3日“阿波罗9”111969年5月8日“阿波罗10”12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131969年11月14日“阿波罗12”141970年4月11日“阿波罗13”151971年1月31日“阿波罗14”161971年7月26日“阿波罗15”171972年4月16日“阿波罗16”181972年12月7日“阿波罗17”“土星”载人环月登月舱载人地球轨道试验载人环月载人环月试验3人成功环地球3人成功环月3人成功环地球3人成功环月2人成功登月,1人环月2人成功登月,1人环月液氧箱爆炸3名航天员环月2人成功登月,1人环月2人成功登月,1人环月。

知识点

登月第一人

阿姆斯特朗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试飞员、海军飞行员,以在执行第一艘载人登月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任务时成为第一名踏上月球的人类而闻名。尼尔·阿姆斯特朗的第一次太空任务是1966年执行的“双子星8”号的指令长。在这次任务中,他和大卫·斯科特一道完成了第一次航天器的对接。阿姆斯特朗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太空任务就是著名的1969年7月的“阿波罗11”号。阿姆斯特朗跨出“鹰”号登月舱,将左脚踏到月球表面上,留下那著名的脚印,成为人类历史上登陆月球第一人。在这次“人类的一大步”中,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月表行走(迈克尔·科林斯在指令舱中环绕月球)。

宇航员差点留在月球上回不来,美国的第一次登月,到底有多危险?

楼上的几位太看高老美了,直到286时代,内存才刚刚达到16k,已经算高的了,我1992年刚上班时使用的康柏386内存是16k,硬盘是40M,当时叫大硬盘。老美登月时(1969年)电子计算机还是晶体管的,超级计算机的运算能力相当于后来的486,不过内存的确比台式机的大多了,达到了200K,因为在当时压根就没有硬盘等存储设备,用的是穿孔纸带,一旦开始计算,就不能停下来,直到算完。“摩尔定律”说的是集成电路,在更早的晶体管时代是不适用的。

航天员在空间站刷手机网速与5G相当,互联网是如何进入到太空站的?

不论是鲁滨逊还是贝爷,抑或是月球上的这两名宇航员,在最后都平安回到了人类世界,但相比鲁滨逊和贝爷本身就位于地球的近水楼台,远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上两名宇航员,是真有可能再也回不来的。因为在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后来的回忆中,“鹰”号登月舱上升级,在最后关头其实是出了故障的,如果不是一根笔救了他们,这两位宇航员就得永远留在月球了。

燃料泄漏

在火箭起飞前,运载火箭竟发生了燃料泄漏!而此时三位宇航员在吃饭,对此事竟一无所知!你想一下,要是当时他们就已经知道了燃料泄露这事,还有多少个人有勇气继续登月啊!要知道,一个小小的火苗就可以毁掉整个火箭!登月途中电脑竟死机!要知道,在登月途中,电脑可是不可或缺的,但在这次登月途中,危险出现了!电脑死机了!不过幸运的是,最后这问题都被完美解决了!

关键时刻,舱门竟然开不了!到达月球后,宇航员竟迟迟没有出来!怎么回事?而事实竟是,太空舱的门无法打开!那么宇航员该如何应对呢?有人说也许是因为某些部件出了故障,所幸的是,门最终还是被勉强打开了!但出了太空舱的门之后,门并没有被修复好,只能被靠着,还是关不上!因为关上之后,就很难在外面再次打开了。

宇航员

在登月时,宇航员所在的登月舱要准备足够的氧气供给宇航员往返地球与月球之间。如果在月球上氧气耗尽,那么宇航员会在瞬息之间无法呼吸,进而可能呼吸衰竭,人体器官也将会停止运转。除了氧气以外,宇航员登月舱中所带的物资能不能支撑到救援也是一个问题。一般来说,每一艘登月飞船的准备都要经历1-4个月之间,最短也需要1个月的时间。登月舱所携带的物资并不足以支撑宇航员的正常所需。

据研究,月球土壤其实具有栽培农作物的基本条件。但月球土壤并未带有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农作物难以存活。只有在密闭的生态圈中才能够生根发芽,且需要在月球背面才有此希望。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与生长时间对时间紧迫的宇航员来说都不足以拿来应急,因此,如果宇航员滞留在月球上无法回来,那么结果就只有一个,等待死亡。

在成功返回地球之后,宇航员们也会被隔离一段时间,因为科学家担心月球可能存在的微生物会污染地球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预知的灾难。而且,即使成功登月,在月球表面不小心摔一跤就很可能损坏宇航服,使宇航员陷入危险的境地。

宇航员的工作都有什么

空间站与地面通信主要依靠地面测控站、数传接收站和天链中继卫星。

中国、俄罗斯和其他国家正在计划登月任务:据估计,到2030年,大约100艘宇宙飞船或宇宙飞船将抵达月球。当然不是全部都会实现,但这只会推迟几乎不可避免的最终结果:在地球这颗天然卫星上建立有人居住的基地和永久的人类存在。这项任务并不容易:工作人员将需要一个可靠和舒适的住所,以及所有应有的文明福利。

他们之间的交流远不是最后一次。在我国,空间站与地面的通信主要依靠地面测控站、数传接收站和天空链中继卫星,其中天空链中继卫星可以保证通信不间断。简单来说,要实现空间站与地面的网络互联,就需要依靠人造卫星和其他辅助设备。不过,SpaceX的创始人马斯克曾经提到过一个计划,发射大约4万颗人造卫星,通过人造卫星,地球上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都可以随时在WiFi上相互交流,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流量费用。

虽然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可以造福人类,但遗憾的是有一些缺陷,那就是这么多卫星围着地球转,会阻碍对星空的观测。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航天员配备了智能手机,可以正常打电话、视频交流。数据传输速率和地面差不多,用的是华为的p30。事后官方消息证实是一部华为P30手机,真的是我们的航天员带到中国空间站升级到鸿蒙系统系统的。

此外,根据官方文件,空间站的无线网络技术采用华为的5G技术,空间站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与华为的鸿蒙系统系统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一样,都是通过鸿蒙系统的平台实现的?万物互联?。宇航员只能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调节舱内照明和其他设备。事实上,中国宇航员不仅配备了华为的智能手机,华为还提供了多种技术支持,包括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F-22猛禽战斗机性能

谢谢你的关注

载人航天是为了探索宇宙空间,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独有的资源为人类服务。宇航员上天当然也离不开这些目的,宇航员在太空飞行期间要按照预先在地面上编好的工作程序一步步去工作。如果一项工作没完成,就会影响到下一项工作;所以,宇航员在天上的工作是相当紧张的。

那么,宇航员在天上到底有哪些工作要做呢?由于宇航员在太空中的任务很多,不可能在一次飞行中完成所有的任务,所以每一次飞行都有自己的侧重点。每次飞行的任务量与宇航员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有很大关系,飞行时间少的,工作内容就少。下面以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为例,来说明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工作。

航天飞机宇航员在飞行中的主要工作

其实,研究人员在设计航天飞机时,便已确定它在太空中一次飞行时间不超过两个半星期。航天飞机宇航员在这时期的主要工作是:

(1)保证航天飞机的正常运行

宇航员在太空的首要任务是要保证航天飞机的正常运行,这样才能执行其他的任务。例如,要进行航天器控制的常规操作,维修航天飞机生活舱或工作舱内的仪器、仪表系统,定期向地面通报航天器运行状况和自身的身体状况等。

(2)释放卫星和回收卫星

宇航员在太空可以释放卫星或利用航天器上的机械臂将有故障的卫星“抓”回来,并进行维修。也许航天飞机有史以来发射的最有名的卫星要算“哈勃”太空望远镜了。航天飞机后来曾经三次回到太空为“哈勃”更换部件。在更换部件前,一名宇航员必须用航天飞机上的机械手将它捕获,运送到有效载荷舱内。宇航员进入有效载荷舱,爬上“哈勃”太空望远镜,安装新部件。当地面控制人员确信“哈勃”望远镜运行状态良好后,再由机械臂将它释放回太空。

(3)进行科学试验

宇航员在太空可以利用空间的特殊环境进行很多科学实验,具体地说,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①空间生命科学试验。观察宇航员在失重环境下机体出现的生理、生化变化,探讨其机理和验证防护措施的有效性;研究动物和植物在太空环境中的生长、发育和变异等。

②空间科学的研究。宇航员在航天器上可以操作各种观察和测量设备,对地球环境、太阳、月球面、地球磁场、电离层、大气层等进行深层次的观察与研究,通过载人航天器上的天文望远镜,进一步揭示天体的真实面貌。

③对地球进行观察。宇航员利用远离地球的有利条件,可对地球表面进行全面的观察、摄影和光谱测定。通过这些工作,收集有关地球自然资源、地质地貌、大气层状态、耕地季节变化、世界海洋变化、水生生物状态、沙漠植被作物覆盖、森林的覆盖与储量等信息。

(4)太空生产

在太空中还可以利用太空独特的失重环境,研究、加工和生产在地球上不能生产的、性能优良的新材料和新产品。宇航员在天上操纵“合金”和“结晶”的电加热炉,便可制取非常纯的半导体材料砷化锢和砷化镓。它们的经济价值很高,估计每千克价值可达100万美元。空间制药和生物制品可以大大提高药品的纯度和产量。据推测,目前能在天上生产的药品多达三四十种。在天上生产药物一个月的产量可相当于地球上同样设备20年的产量。

(5)组装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人造天宫”。据资料显示,国际空间站总质量可达400多吨,大致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这个庞然大物是不可能在地面组装好发射到太空的,它采用的是桁架挂舱式结构,即以桁架为基本结构,增压舱和其他各种服务设施挂靠在桁架上,形成桁架挂舱式空间站。而组装国际空间站的任务则落到美国航天飞机和俄罗斯“联盟”号宇航员身上。他们必须将组装的部件送上太空,并进行舱外活动,将它们组装起来。通过宇航员的工作,国际空间站建成了“曙光”、“星辰”等6个舱以及机械臂和太阳能电池等外部设施。在2000年11月2日,首批三名宇航员进驻空间站,现在在国际空间站的是第九批长期考察组。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的任务

国际空间站与航天飞机的最大不同点是,它可以长时间地环绕着地球运行。按照设计,国际空间站的寿命是15年。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可以长时间地生活在太空,地面将不断地派遣长期考察组进入国际空间站,并停留较长时间。他们在太空的工作内容基本上类似于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不同考察组的工作有其侧重面。例如,国际空间站第一长期考察组的任务是:

(1)安装和调试空间站上的现有设备和陆续到达的新设备,将目前对接在一起的“恒星”号服务舱、“曙光”号功能货舱和“团结”号节点舱的电脑连成统一的电脑系统,并对这些设备和系统进行测试;负责搬运“进步”号货运飞船和航天飞机运来的仪器等货物,并将它们安置在相关舱室的相应位置。

(2)完成涉及医学、生物学和工艺技术等方面的23项科研项目。

(3)进行出舱活动,完成一些组装工作及国际空间站各部分之间电力和通信线路的连接工作等。

由于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停留的时间长,他们可以进行更长时间、更深入的科学研究。例如,在进行失重对人体影响的研究时,在航天飞机中,只能观察短期失重对人体的影响,而在国际空间站上可以观察长期失重对人体的影响,并且由于空间站上实验设备齐全,宇航员们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到开放空间作业

宇宙空间的环境极其恶劣,人到开放空间活动是很危险的。但这是研究和探索空间必不可少的部分。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公民阿·列昂诺夫穿着宇宙服第一个出舱来到开放空间时,用绳子和飞船连接在一起,空间自由漂浮结束时,借助这根绳子才回到飞船,否则他可能成为宇宙的俘虏而回不了飞船。

事实证明,宇航员需要到开放空间去,就像海员必须学会游泳一样。开始,人离开飞船到开放空间是想弄清楚是否可能在舱外作业。人进入开放空间的计划是小心翼翼的,在舱外停留时间也是缓慢增加的。从1965年列昂诺夫第一次来到开放空间起,直到1968年,前苏联宇航员进入开放空间的总计时间不超过8小时,其后在开放空间逗留时间迅速增加。由于在开放空间逗留时间增长以及在工作上积累了经验,宇航员在开放空间可以检查飞船、更换有毛病的设备以及试验各种系统。从1980年开始,宇航员已开始在开放空间进行复杂的装配工作了。例如宇航员列沃尼特·坎什和弗拉基米尔·索洛伏夫曾在开放空间修复“礼炮7”号空间站的推进系统并安装附加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现在这类帆板的安装已经变成规范化的操作过程了。类似的工作,其他宇航员在“和平”号空间站也进行过。

1984到1986年两次航天飞行期间,前述两位宇航员进入外层空间的时间也增长了8倍,在航天站外工作共达32小时。1984年7月之前,开放空间的工作只有男人承担;在这之后情况改变了,妇女也大胆进入开放空间。斯维特拉诺·萨维茨可娃是第一个进入开放空间的女性宇航员。当时她和另一名宇航员在舱外试验一种新的能切割、锡焊、熔焊金属板曩及镀膜的多用途工具,共工作3小时35分钟。

2007年11月3日,美国宇航员帕拉金斯基完成历时7个多小时的外层空间活动,成功修补了一块太阳能电池板。由于电池板依然带电,而且破损点距离工作舱足有半个足球场远,帕拉金斯基要“走”上近一个小时。

人在开放空间活动对未来航天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为在宇宙空间装配所有各类轨道结构物奠定了基础,为建设空间工厂和开拓人类太空居住地铺平了道路。

知识点

“和平”号空间站

“和平”号是前苏联/俄罗斯的第三代空间站,亦为世界上第一个长久性空间站。设计成在轨多模块组装,站上长期有人工作。世界上第一个非长久性空间站是前苏联于1969年1月用弗拉基米尔·沙塔洛夫驾驶的“联盟4”号飞船同“联盟5”号飞船实行接近和对接建成的。“联盟5”号上的宇航员阿列克谢·叶利谢耶夫和叶夫根尼·赫鲁诺夫穿上宇宙服进入了“联盟4”号。前苏联人把对接后的组合飞船称为“世界上第一个宇宙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的轨道倾角为51.6度,轨道高度300~400千米。自发射后除三次短期无人外,站上一直有航天员生活和工作。

详情

该链接由问题回答方推荐

8

分享评论

完成点赞任务,奖励10财富值

加入战队答题,平均奖励翻1.5倍

赚财富值

空乘有什么要求_为什么空乘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

根据文中提到的航天飞机为您推荐

由传媒资深教授创建,浙江艺考倡导品牌,荣膺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荣获中国“品牌价值十大机构”,连续4年获得省统考状元,11年18冠,1466张名校校考合格证

txwhyk.cn广告

恩知艺考_空姐空少的要求_专注艺考「老品牌」

根据文中提到的航天飞机为您推荐

②空姐空少的要求就选恩知教育!线上线下名师辅导,钻研应试,通过率高!担心空姐空少的要求?名校名师1对1,圆重点大学梦!全国连锁艺考培训,就近入学,家长放心!

enzhiedu.com广告

宇航员的工作都有...

专家1对1在线解答疑惑

去提问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天猫双11狂欢预售」-航天员-每满300减40!

航天员-「天猫双11狂欢预售」钜惠来袭,每满300减40,爆款超低价,折扣享不停!

广告2020-11-01

航天员的工作都有些什么?

在载人航天初期,航天员仅仅是载人航天器中的一名乘员或单纯的飞船驾驶员,在飞行中的主要任务是监视飞船仪表,控制和管理飞船上的各种仪器和设备,以便让地面控制中心接收数据进行改造升级,制作更好的航天器。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航天员的工作任务中增加了新的内容,即舱外活动和空间交会对接。 航天员舱外维修 70年代以后,随着载人空间站和航天飞机的出现,航天员又增加了科学实验任务。航天技术不断发展,空间实验内容也在不断增加,航天员既要完成对天对地观察、地球资源勘察、特殊材料空间制备,记录实验数据,拍摄实验现场物质反应视频,与地面科研人员实时通讯进行实验操作等特定任务,还要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天文学、气象学、航天科学技术,配合人工智能科技产品进行测验等各种科学研究和实验,需要更多的太空数据来推动科技的发展,创造高科技产物。 航天员与地面工作人员通话 如今,航天员已由载人航天器中的乘客和驾驶员,发展成为月球探险家、空间科学家、航天器工程师、军事观察员和太空教师,太空实验者,太空数据观测者等,在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事务必须由航天员来进行协调控制,航天员已经成为航天飞行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往后还会见到他们在太空中更多的身影。 神十一航天员向地面中国敬礼

7赞·101浏览2019-08-29

宇航员都需要做什么工作?

1、航天器出现硬件方面的故障时,宇航员需要检查和维修,能保持宇航器正常运转。 2、当航天器的自动系统失去效果时,宇航员需要通过手动操作成功返回地面。宇航员能够独自清楚认识航天器上各种各样仪表反馈的信息,并对信息有着准确的判定,同时作出正确反应。 3、当航天器与地面联系受到影响的时候,宇航员可以独自完成任务并自主操作航天器返回地面。宇航员可以主动参与航天器的某项改造,可以让航天器驾驶起来更加合理舒服。

扩展资料:

世界各航天部门对航天员都进行了精心的选拔。航天员选拔的具体内容根据航天器的装备、航天任务等确定,一般分为4个方面。 1、基本条件:与飞行员选拔相同,但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要求更高。 2、医学选拔:除沿用飞行员的医学选拔条件外,还在既往史上注意有无隐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紊乱。在体检中须全面而细致地检查心血管系统、前庭功能和视觉系统等。 3、心理选拔:心里素质选拔是航天员选拔的重要方面,要查明受检者的性格、情绪稳定性、精神状态、与人共事的适应性和协调性等。 4、航天特殊环境耐力选拔:在载人航天初期,人们十分重视特殊环境耐力选拔,但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载人航天器内环境的逐步改善,一些特殊环境因素测试,如噪声、振动、温度已经不再作为选拔的主要内容。特殊环境耐力选拔主要进行的是失重适应能力和返回后再适应能力的测试,如前庭功能检查、低压缺氧耐力检查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宇航员

30赞·1,917浏览2019-06-07

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工作有哪些?

宇航员穿上宇航服后,可以进入太空,从事复杂的太空作业。虽然利用机器人也可以代替人进行科学考察和科学实验,而且它们比人更能适应恶劣的太空环境。但是,机器人无法从根本上代替人的作用。人具有创造力、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有预见性,能够处理各种意外事件。 步入太空,要干和想干的事太多太多——从事科学研究,组装空间站,建设太空城,施放、回收、修理及捕捉航天器,开发宇宙资源等等。进入太空作业,只是人类了解宇宙,探知宇宙奥秘的第一步。经过不断的探索,人类可以扩大视野,增长知识,跨入整个宇宙空间。

14赞·189浏览2020-01-02

宇航员的工作都有什么?

载人航天是为了探索宇宙空间,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独有的资源为人类服务。宇航员上天当然也离不开这些目的,宇航员在太空飞行期间要按照预先在地面上编好的工作程序一步步去工作。如果一项工作没完成,就会影响到下一项工作;所以,宇航员在天上的工作是相当紧张的。 那么,宇航员在天上到底有哪些工作要做呢?由于宇航员在太空中的任务很多,不可能在一次飞行中完成所有的任务,所以每一次飞行都有自己的侧重点。每次飞行的任务量与宇航员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有很大关系,飞行时间少的,工作内容就少。下面以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为例,来说明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工作。 航天飞机宇航员在飞行中的主要工作 其实,研究人员在设计航天飞机时,便已确定它在太空中一次飞行时间不超过两个半星期。航天飞机宇航员在这时期的主要工作是: (1)保证航天飞机的正常运行 宇航员在太空的首要任务是要保证航天飞机的正常运行,这样才能执行其他的任务。例如,要进行航天器控制的常规操作,维修航天飞机生活舱或工作舱内的仪器、仪表系统,定期向地面通报航天器运行状况和自身的身体状况等。 (2)释放卫星和回收卫星 宇航员在太空可以释放卫星或利用航天器上的机械臂将有故障的卫星“抓”回来,并进行维修。也许航天飞机有史以来发射的最有名的卫星要算“哈勃”太空望远镜了。航天飞机后来曾经三次回到太空为“哈勃”更换部件。在更换部件前,一名宇航员必须用航天飞机上的机械手将它捕获,运送到有效载荷舱内。宇航员进入有效载荷舱,爬上“哈勃”太空望远镜,安装新部件。当地面控制人员确信“哈勃”望远镜运行状态良好后,再由机械臂将它释放回太空。 (3)进行科学试验 宇航员在太空可以利用空间的特殊环境进行很多科学实验,具体地说,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①空间生命科学试验。观察宇航员在失重环境下机体出现的生理、生化变化,探讨其机理和验证防护措施的有效性;研究动物和植物在太空环境中的生长、发育和变异等。 ②空间科学的研究。宇航员在航天器上可以操作各种观察和测量设备,对地球环境、太阳、月球面、地球磁场、电离层、大气层等进行深层次的观察与研究,通过载人航天器上的天文望远镜,进一步揭示天体的真实面貌。 ③对地球进行观察。宇航员利用远离地球的有利条件,可对地球表面进行全面的观察、摄影和光谱测定。通过这些工作,收集有关地球自然资源、地质地貌、大气层状态、耕地季节变化、世界海洋变化、水生生物状态、沙漠植被作物覆盖、森林的覆盖与储量等信息。 (4)太空生产 在太空中还可以利用太空独特的失重环境,研究、加工和生产在地球上不能生产的、性能优良的新材料和新产品。宇航员在天上操纵“合金”和“结晶”的电加热炉,便可制取非常纯的半导体材料砷化锢和砷化镓。它们的经济价值很高,估计每千克价值可达100万美元。空间制药和生物制品可以大大提高药品的纯度和产量。据推测,目前能在天上生产的药品多达三四十种。在天上生产药物一个月的产量可相当于地球上同样设备20年的产量。 (5)组装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人造天宫”。据资料显示,国际空间站总质量可达400多吨,大致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这个庞然大物是不可能在地面组装好发射到太空的,它采用的是桁架挂舱式结构,即以桁架为基本结构,增压舱和其他各种服务设施挂靠在桁架上,形成桁架挂舱式空间站。而组装国际空间站的任务则落到美国航天飞机和俄罗斯“联盟”号宇航员身上。他们必须将组装的部件送上太空,并进行舱外活动,将它们组装起来。通过宇航员的工作,国际空间站建成了“曙光”、“星辰”等6个舱以及机械臂和太阳能电池等外部设施。在2000年11月2日,首批三名宇航员进驻空间站,现在在国际空间站的是第九批长期考察组。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的任务 国际空间站与航天飞机的最大不同点是,它可以长时间地环绕着地球运行。按照设计,国际空间站的寿命是15年。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可以长时间地生活在太空,地面将不断地派遣长期考察组进入国际空间站,并停留较长时间。他们在太空的工作内容基本上类似于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不同考察组的工作有其侧重面。例如,国际空间站第一长期考察组的任务是: (1)安装和调试空间站上的现有设备和陆续到达的新设备,将目前对接在一起的“恒星”号服务舱、“曙光”号功能货舱和“团结”号节点舱的电脑连成统一的电脑系统,并对这些设备和系统进行测试;负责搬运“进步”号货运飞船和航天飞机运来的仪器等货物,并将它们安置在相关舱室的相应位置。 (2)完成涉及医学、生物学和工艺技术等方面的23项科研项目。 (3)进行出舱活动,完成一些组装工作及国际空间站各部分之间电力和通信线路的连接工作等。 由于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停留的时间长,他们可以进行更长时间、更深入的科学研究。例如,在进行失重对人体影响的研究时,在航天飞机中,只能观察短期失重对人体的影响,而在国际空间站上可以观察长期失重对人体的影响,并且由于空间站上实验设备齐全,宇航员们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到开放空间作业 宇宙空间的环境极其恶劣,人到开放空间活动是很危险的。但这是研究和探索空间必不可少的部分。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公民阿·列昂诺夫穿着宇宙服第一个出舱来到开放空间时,用绳子和飞船连接在一起,空间自由漂浮结束时,借助这根绳子才回到飞船,否则他可能成为宇宙的俘虏而回不了飞船。 事实证明,宇航员需要到开放空间去,就像海员必须学会游泳一样。开始,人离开飞船到开放空间是想弄清楚是否可能在舱外作业。人进入开放空间的计划是小心翼翼的,在舱外停留时间也是缓慢增加的。从1965年列昂诺夫第一次来到开放空间起,直到1968年,前苏联宇航员进入开放空间的总计时间不超过8小时,其后在开放空间逗留时间迅速增加。由于在开放空间逗留时间增长以及在工作上积累了经验,宇航员在开放空间可以检查飞船、更换有毛病的设备以及试验各种系统。从1980年开始,宇航员已开始在开放空间进行复杂的装配工作了。例如宇航员列沃尼特·坎什和弗拉基米尔·索洛伏夫曾在开放空间修复“礼炮7”号空间站的推进系统并安装附加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现在这类帆板的安装已经变成规范化的操作过程了。类似的工作,其他宇航员在“和平”号空间站也进行过。 1984到1986年两次航天飞行期间,前述两位宇航员进入外层空间的时间也增长了8倍,在航天站外工作共达32小时。1984年7月之前,开放空间的工作只有男人承担;在这之后情况改变了,妇女也大胆进入开放空间。斯维特拉诺·萨维茨可娃是第一个进入开放空间的女性宇航员。当时她和另一名宇航员在舱外试验一种新的能切割、锡焊、熔焊金属板曩及镀膜的多用途工具,共工作3小时35分钟。 2007年11月3日,美国宇航员帕拉金斯基完成历时7个多小时的外层空间活动,成功修补了一块太阳能电池板。由于电池板依然带电,而且破损点距离工作舱足有半个足球场远,帕拉金斯基要“走”上近一个小时。 人在开放空间活动对未来航天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为在宇宙空间装配所有各类轨道结构物奠定了基础,为建设空间工厂和开拓人类太空居住地铺平了道路。 知识点 “和平”号空间站 “和平”号是前苏联/俄罗斯的第三代空间站,亦为世界上第一个长久性空间站。设计成在轨多模块组装,站上长期有人工作。世界上第一个非长久性空间站是前苏联于1969年1月用弗拉基米尔·沙塔洛夫驾驶的“联盟4”号飞船同“联盟5”号飞船实行接近和对接建成的。“联盟5”号上的宇航员阿列克谢·叶利谢耶夫和叶夫根尼·赫鲁诺夫穿上宇宙服进入了“联盟4”号。前苏联人把对接后的组合飞船称为“世界上第一个宇宙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的轨道倾角为51.6度,轨道高度300~400千米。自发射后除三次短期无人外,站上一直有航天员生活和工作。

1赞·5浏览2019-03-22

航天员在太空中有哪些工作

在载人航天初期,航天员仅仅是载人航天器中的一名乘员或单纯的飞船驾驶员,在飞行中的主要任务是监视飞船仪表,控制和管理飞船上的各种仪器和设备。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航天员的工作任务中增加了新的内容,即舱外活动和空间交会对接。70年代以后,随着载人空间站和航天飞机的出现,航天员又增加了科学实验任务。航天技术不断发展,空间实验内容也在不断增加,航天员既要完成对天对地观察、地球资源勘察、特殊材料空间制备等特定任务,还要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天文学、气象学、航天科学技术等各种科学研究和实验。如今,航天员已由载人航天器中的乘客和驾驶员,发展成为月球探险家、空间科学家、航天器工程师、军事观察员和太空教师等,在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航天员参与航天飞行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航天器飞行得更安全,更可靠,使用寿命更长,完成任务的成功率更高。训练有素的航天员,可以在太空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高度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及时发现、处理和解决问题。 1)载人航天器硬件出现故障时,航天员能实施在轨检查和维修,使其恢复正常工作。 2)载人航天器自动控制系统失灵时,航天员能用人工控制的方法使其安全返回地面。 3)航天员能独立地接受载人航天器上各类仪表显示的信息,对其进行判断和决策,并作出快速反应。 4)在载人航天器与地面失去联系时,航天员能独立完成任务并安全返回。 5)当航天器上出现意外和紧急情况时,航天员能对形势进行快速判断和评价,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航天员的主动参与,可以简化航天器上某些仪器设备的自动化设计。 概括起来,航天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航天员可以在太空完成很多在地面无法完成的任务,包括技术应用和科学实验研究;另一方面,航天员能对航天器实施有效的监督、控制、操作和管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航天飞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出色地完成飞行任务。 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航天活动的不断深化,未来,航天员在载人航天中将承担越来越多且日趋复杂的任务,在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航天员参与航天飞行有有利的一面,但还应看到事物的另一面。航天飞行中,航天特殊环境会对航天员生理和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引发健康问题。面对复杂的航天器系统,航天员也可能出现监督、判断、决策和操作上的失误,从而影响到航天飞行任务的实施。 1966年3月16日,美国双子星座8号飞船在轨道运行时,由于航天员操作失误,飞船姿态失去控制,不久发动机电路又出现短路。双子星座8号原计划在轨道上运行3天,由于上述故障,只飞行10.5小时就提前返回。 1969年3月3日,美国阿波罗9号飞船携带登月舱在地球轨道进行登月演练时,航天员J·麦克迪维特在穿航天服的过程中出现严重呕吐。呕吐是一种航天员多发的航天运动病。因为这次呕吐,迫使阿波罗9号修改演练活动计划,浪费掉了昂贵的几个小时。直到麦克迪维特身体恢复后,才完成登月舱的模拟登月活动。 1997年6月25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的两名航天员——指令长瓦西里·齐布利耶夫和飞行工程师亚历山大·拉祖特金,对进步M-34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速度判断失误,致使飞船与空间站发生碰撞。这次碰撞使和平号空间站密封性遭到破坏,光谱舱受损,空气不断外泄,空间站上航天员2/3的工作时间被迫用于进行设备的保养和维修,科研时间只有1/3。这是和平号空间站在轨运行11年中发生的最严重的事故。 这些因航天员身体不适或操作、判断失误对载人航天任务带来的不利影响,一方面反证了航天员作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的能力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必须加强航天器设计和航天员技术训练、心理训练、医学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以保证航天员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顺利完成各项航天飞行任务。

62赞·3,169浏览2017-11-23

苏联解体后分裂成了多少个国家?

三多堂视频

美国首次载人登月遇重重危机,凭他冷静化解,迈出人类一大步

F-22猛禽(Raptor)是美国研制的还未装备部队就引起世界轰动的一种新型战斗机。美国空军希望凭借少量的F-22抗击一切敌机,取得制空权。美国方面称其为制空(AirDominance)战机。 早在1981年,美国空军就决定研制更先进的战术战斗机取代F-15。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第1架F—22(编号4001)在1997年4月9日首次亮相,被赋予官方名称猛禽(Raptor)。该机在1997年9月7日首次试飞成功。` F—22战机乘员1名,全长18.92m,全宽13.56m,全高5m,空重13636Kg,最大起飞重量27273Kg;超音速巡航时飞行速度1590km/h,高空最大飞行233速率5km/h,海平面最大飞行速率1482km/h,升限为15240m。 武器系统:1门M61A220mm火神5管机炮,备弹480发。主武器舱可携带6枚AIM-120C主动雷达导引的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或者以2枚430Kg级的GBU-32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取代4枚AIM-120C导弹;侧方武器舱左右各携1枚AIM-9响尾蛇导弹。外部另有4个挂点,可携带其他的武器或副油箱。 使用的材料:F—22是美国战斗机中使用钛合金与复合材料最多的机型。其中钛—64合金约36%、热定型复合材料约24%、铝合金约16%、钢约6%、钛—52222合金约3%、热塑复合材料1%多些、其它约15%。F—22机身蒙皮全都是高强度、耐高温的BMI复合材料。新研究开发的高强度钴—62222合金,初问世就用在F—22上。主起落架使用Airmet100钢材。武器舱门与起落架舱门使用热塑复合材料。除了新材料之外,还有新的制作流程和环保工艺,以提高复合材料制品尺寸精确度与齐一性,并减轻这些制品的重量电脑。许多零组件甚至还考虑到制造过程与使用期间的环保问题。 主要战术性能:一是由于通信雷达设备先进,它能抢先发现敌机;二是由于有较强的隐蔽性和电子干扰能力,能偷偷接近敌方而不被发觉;三是由于武器装备精良,射击精度高、弹药杀伤力大,具有压倒式的杀伤力。

优越的整体战术性能,首先主要当归功于电脑的运用。以1969年的登月小艇为例,它的电脑只有37KB记忆,每秒10万次运算。F—22的主任务电脑“通用整合处理机”(CIPCOmmonInte?gratedProcessor)记忆300MB、每秒运算105亿次。两者相比,记忆增加约1万倍、运算速率增加约10万倍。

F—22电脑系统最重要的是它的软件设计能够把大量复杂的资料整理成简单、易懂、明确的信息。飞行员不必读取许多仪表、显示器的数据与文字显示,来决定战术行动。这些都是由电脑软件取代了 其次是隐形手段的综合使用。有几种基本方式可以达成“偷偷接近”敌方而不被发现。一是传统的利用视线死角、云层、阳光等等;另外是借重隐形技术;第三当然是综合使用两者。F—22显然是要采取第三种方式。所谓隐形就是要在雷达、肉眼、红外线与声音四方面都使敌人极难以观察到F—22。 第三是使用新型的发动机。F—22使用2个F119—PW—100涡轮扇发动机,在使用后燃器时每个推力可达156Kn(350001b),即使不用后燃器推力也在F-15与F-16战斗机发动机有后燃的111.2-129Kn(25000-29000Ib)推力范围之上。装备这种发动机可作无后燃超音速巡航,F—22维持在Mach1.4以上的巡航速率,这有助于增加作战航程、缩短前往交战空域的时间,也有助于迅速撤离战场。 第四是F—22内载与外挂武器具有巨大的杀伤力 。

F—22无疑是目前美国空战的王牌,但也有2个主要方面的潜在问题值得研究。首先,少量精确制导武器的威力是颇为局限的,而且也是有懈可击的。其次,不论F—22如何先进,它与任何其它飞机具有一样的弱点,当它停在地面上的时候,一颗手榴弹就能够摧毁它。如果机场安全不保,它就会随之毁灭.

F22是美军最新一代战斗机,虽说现在还没有成建制服役,但引来的动静不小。有人把F22归结为低可见度、超音速巡航、战场信息技术和高机动性。有人争论说,F22的机动性不好,不如SU27/37,甚至J10。正好5.1放假,本人也就来聊聊,纯粹的技术探讨。

首先澄清一个误区,很多人以为现代空战还是类似于越南上空的“狗斗”。相互咬尾,然后在2000米内用cannon解决问题。实际上,这种战斗在假定的台湾海峡空战中很少真正出现,因为中距空空导弹的出现,加上全向红外导弹,使得双方真的冲到面对面的机会不多,大多会被导弹击毁。只有双方对头过后,才谈的上进入缠斗。但是由于双方都是多层次的多机,冲过头的飞机会被另外的战机用导弹击落。所以说,在正面冲突中进入缠斗的飞机会有,但是数量上不是起到对争夺制空权的绝对作用。

F22正好是在上述情形下有最大的优势,就是利中距饱和攻击,之后,做个超音速转弯,在后面的飞机掩护下迅速脱离。回家。

大机群作战,协调和对战场的感知问题很重要,作为作战体系,SA(situation awareness)就是F22的另外一个重点。F22的SA是另外一个优势。F22利用小区广播技术,可以实时和其他F22、预警机,在F22上自动集成所收集到的信息。并且机上电脑会对目标进行智能评估,谁是已经被同伴锁定、攻击,谁是最有威胁,总之老美在这方面的越南经验使得他们研究的很细致。有的网友说,打掉预警机,是个好主意是这些空中老大们斗躲在战斗机的后面,而且一般会有一架战斗机护航。所以,我们的飞机冲过去打,根本不现实。你能冲过去,就说明你已经消灭了几乎所有的战斗机,这样等于没有起到使敌机群制盲的作用。还有一种方法是远程空空导弹,400公里的射程,会导致制导方面比较容易被干扰,这种技术很不成熟,况且应对这种威胁,老美使用的是高能激光进行自卫,这就是为什么在747机头上安装激光的本质原因了。没有预警机的情况下,F22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和系统上的优势,分享来自其他F22(主要是后面,在我方射程之外的)和其他基站的,比如F18的,军舰的,地面雷达的等等信息。至于说全波段干扰,我只能说出这个主意的网友没有学过物理学吧。

进入缠斗,是F22最不希望的一种情形。并非F22不适合缠斗,只是因为它的最大优势不在这里。实际上,由于老美在矢量推力(老美在90年代中期就给以色列的F15/16装上了轴对称矢量推力,来验证效果)、推进机体的一体化、自适应控制系统使得F22的机动性,敏捷性(简单的说敏捷性是机动性的导数)有了飞跃。F22的60度仰角是在可以控制的情况下,可以横滚,可以用来机头指向,更重要的是那是在典型对空作战的挂载下。而SU27的所谓110度,是在没有挂载、油箱半油,而且是不可控制的眼镜蛇机动中表现出来的,几乎不能说明任何实际意义。因为眼镜蛇是SU27的一种气动外形带来固有反应,一旦动作开始不能中途退出、改变。实际上SU27的仰角仅仅在27度左右,它的确是一种机动性比较好的大型战斗机,但是也仅仅是在第三代中比较好而已。至于三面翼,有人说它可以构成一个类似的柔性面,估计这也只是一种想象。这种布局加上矢量推力,看上去操纵面多,实际上对高度静不安定飞机而言是一种浪费,对于老式战斗机也许还有用处。

实际上美国也承认即便是F22,在进距离对抗装有全向红外导弹和瞄准头盔的J7的时候,不会有太大优势。不是机动性不好,只是因为对于可以做40G的导弹而言,任何有人驾驶的飞机的机动性都是枉然。老美正在积极研制无人战斗机,到时候,进入缠斗的仅仅是一个会飞的服务器。

另外F22的电传有智能重构的自适应的功能,加上关键部位的装甲,使得系统有足够的冗余。有很大的被弹强度,相比之下,SU系列就差远了。不是说我们的飞机不能带伤返回,只是说美国人的更好。实际上美国人正是研究了那些带伤返回的现象,才开发的自适应控制。你命中它,可能只是系统性能下降,但会让飞行员向往常一样驾驶,而不是一下掉下来。

说到各种气动技术,各种可能性,老美其实都早于苏联人进行了验证,X29验证了前掠翼技术、F15MST验证了三面翼和推进控制一体化技术,以及矢量推力。X31验证了鸭翼技术和矢量推力整合。早在90年代中期,以色列的F15就有轴对称矢量推力,实际上很多技术只是老美作为技术储备,并以此位基础,进一步成熟化,并非是俄罗斯领先。

说到J10,确实是一大飞跃,是我们走向自主设计、研制战斗机的飞跃。这种飞跃是自己比自己,实际上J10和只是比台湾的F16略强,基本上和mirage2000差不太多。实际上,战斗机的技术涉及到很多分支领域,是国家综合技术实力的体现,设计是一回事,制造是另外一回事。比如发动机一直是弱项,其实上主要是自动控制和材料工艺。早在90年代早期,美国GE的E88节能核心机的涡轮前温度就达到1550K,这是俄罗斯现在的发动机都做不到的。这涉及到C/C复合材料,陶瓷材料,金属间化合物,气膜冷却等技术,而目前。俄罗斯还停留在使用高温合金

美国人到底有没有登上月球?

上文书讲到了苏联发射的月球 15 号,这个探测器和美国人的阿波罗 11 号飞船一前一后奔向了月球,一个是无人的,一个是有人的。美国人还对苏联表达了担忧,那就是月球 15 号会不会对阿波罗11号的飞行造成干扰呢?为此,美国人还动用两国之间的联系渠道进行了沟通。苏联人是拍胸脯打包票,没关系,月球15号是不会和阿波罗 11 号撞上的。

其实美国人也不担心航天器直接相撞,毕竟这是极小概率事件。但是,如果月球 15 号在太空里使坏,干扰阿波罗 11 号的通信,那可就麻烦了。双方反正协调了一下,无线电干扰的事情,苏联人是不会干的,毕竟苏联还没那么下作。再说了,释放电子干扰是会留痕迹的。地面上不知道多少大天线都在紧盯着这二位啊。

就这样, 月球 15 号先出发,阿波罗 11 号紧随其后 。但是质子号火箭不如土星 5 号给力,所以月球 15 号走的慢,再加上苏联人此前对月球表面的勘察不够细致,临了地面测控人员发现原定的着陆场没有想象的那么平整,他们必须花额外的时间去考察地形,这一下要耽误不少时间。这时候的阿波罗 11 号飞船已经开始准备登月行动了。

7 月 20 号的中午 12:52 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进入了登月舱,在里面还有一大堆的事儿要做。一直准备到了下午的 17:44 分,鹰号登月舱和指令舱哥伦比亚号分离。柯林斯留守指令舱,登月舱脱离以后,就地翻了几个跟头,打了几个滚。指令舱里的柯林斯眼珠不错的盯着登月舱,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着陆的支架全伸开了。各种天线也都在工作,应该是没问题了。柯林斯挥了挥手,告诉阿姆斯特朗没问题,祝愿他们一路顺利。阿姆斯特朗和奥德德林这才放下心来,开始完成全套登月的流程。

登月舱上的发动机点火减速,登月舱开始进入下降轨道。很快,登月舱的报警器就响了,他们下降的有点快,降落的地点有可能会偏上几英里。可能是他们在和指令舱分离的时候,获得了一个额外的力,轨道上偏一点,下边就差出去好远,要不就是月球的密度不均匀造成的,这种可能性也存在。好在呢,问题也不是特别大,毕竟登月舱是有人驾驶的飞行器,人还可以最后调整。

但是,就在登月舱离月球表面只有 1800 米的时候,计算机突然开始报错,1202 号错误,这是什么鬼啊?两个宇航员压根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意思,马上就开始问地面的控制人员,1202 到底是什么问题?地面的人也没碰到过这个代号,着急忙慌的开始翻手册,那手册都跟砖头一样厚啊,一时半会儿也翻不到。你这儿慢慢查资料不要紧啊,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受得了吗?他们的燃料可是在一分一秒的减少啊。地面监控人员发现,两个宇航员的心率急剧上升,说白了,心都快跳到嗓子眼儿了。这是玩儿真格的,不是模拟训练,换谁谁紧张啊。

负责决策的贝尔斯也是压力山大,到底是不理会这个警告继续执行登月,还是放弃登月,让他们开上升段的发动机回去,决策就在这个瞬间。

实际上呢,1201 或者 1202 的代号表示这是计算机程序崩了。现在我们知道,当初登月舱的导航计算机的内存只有可怜的 2K,这对如今动辄就是几十 GB 的计算机内存来讲,简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好吧。可就是这么个内存只有 2K 的玩意儿要负责处理很多的数据。比如说,登月舱一直在用雷达测量到月球表面的距离。因为一个开关的问题,导致这个计算机花了大量的计算资源去处理雷达数据,登陆程序被完全阻塞了。好在计算机系统的设计者知道存在这个问题。于是系统自动崩溃重启,这就等于杀掉阻塞程序,保证登陆程序的执行,1202 就是这个含义。

当时玩儿程序设计的有不少是女性,因为当时的计算机编程是非常枯燥的,可不是现在在键盘上敲代码这么简单。早期的计算机需要插拔一大堆插头,连接密如蜘蛛网的电线。这种事儿,还是女性适合,电线也是线,跟女孩儿缝缝补补是一码事。再说了,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恰好在二战时代,男人全上战场了,女性也能顶半边天嘛。什么事儿女的不干啊,玛丽莲·梦露早年还是飞机工厂的装配工呢。

2016 年,有两位在计算机行业从业的女性获得了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一个叫格蕾丝·哈珀,另一个叫玛格丽特·汉密尔顿。早年间,格蕾丝·哈珀在为哈佛马克 2 代计算机编写程序。但是程序总是出错,整个团队都懵了。倒是细心的哈珀发现有一只蛾子被电子管的灯光吸引,飞进了机器里边,被电死了,虫子导致了电线短路,计算总是出错。

从此排除计算机程序的错误就被称为“DEBUG”,据说这个词就是哈珀发明的。哈珀最先提出了开发高级编译语言的想法,搞出了第一个编译器,这个思想改变了计算机的编程方式。程序员不再需要直接跟 0 和 1 打交道,只要写高级语言,然后再编译就可以了。

COBOL 语言大量采用了哈珀的想法,所以哈珀也被称为 COBOL 语言之母。老太太退休以后,一再被美国军方返聘,成了退役年龄最高的军人,80 岁才真正退休。

第二个就是玛格丽特·汉密尔顿了,阿波罗飞船的电脑系统程序就是她领导设计的。她提出了一种思想,那就是异步执行,计算机可以执行不同的任务,但是优先级高的可以打断优先级低的程序。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登月舱的降落导航系统的内存只有 2K,不这么干不行。而且她设计的系统第一次包含了崩溃恢复能力,系统崩了,重启以后才能继续执行原有的任务。这一点可以说是救了阿姆斯特朗他们的命。玛格丽特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软件工程的概念。她是第一个使用这个词的人。

如今,程序员多半是男的,女的很少。一开始计算机还很少,编程很麻烦,女性最先进入计算机编程这个领域,后来计算机越来越多,人才供不应求,男生就逐渐进入这个领域了。80 年代,个人电脑开始普及,电脑成了男孩儿们的大玩具。男性才在程序领域占到了压倒性的局面,说到底还是环境和教育的结果。

扯远了,反正当时的登月舱的电子计算机的水平不及现在的智能洗衣机。你要说宇航员们开着洗衣机上月球是夸张了点,但是也不算是太过分。没办法,这就是在冒险,这就是在挑战未知的领域。

NASA 的工程师加曼告诉地面指挥官史蒂夫·贝尔斯,没关系,如果后面还是出现 1202 或者是 1201 之类的代码,不用管它。所以,贝尔斯当机立断,他告诉阿姆斯特朗,继续登月行动,不用去管 1202 报错代码。

就这一来一回,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了,燃料消耗了不少了。下降到了 1500 米的高度上,计算机再次报告 1201 错误,阿姆斯特朗都没工夫理会了。随着登月舱进一步下降,阿姆斯特朗越看越不对劲,怎么下边这么多大石头啊,一个个都有小轿车那么大。他手动操控登月舱的行进路线,找没有石头的地方下去呗。

奥尔德林负责报告仪器的读数,阿姆斯特朗透过舷窗看着外边的月球表面。这时候他们离月球表面只有 33 米了。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就在一片比较平坦的平地上落了下去,此时的燃料只够再烧 30 秒了,发动机激起了月球上的烟尘。UTC 时间 7 月 20 号晚上 8:17'43'',鹰号登月舱终于稳稳当当的停在了月球的表面上。阿姆斯特朗手动关掉了发推发动机,本来是应该自动完成的。

地面上的监控人员已经监视到了鹰号登月舱着陆的信息。大家大气儿都不敢出,就等着听阿姆斯特朗报告,终于,他们听到了阿姆斯特朗的声音:“休斯顿,这里是静海基地。‘鹰’着陆成功。”飞行控制中心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在登月舱里,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把手伸过仪表盘,默默地握了一下。 他们已经创造了 历史 ,人类第一次降落到了地球以外的地方 。

两个人在登月舱还有一大堆的事儿要做准备,可不是开门下去这么简单。奥尔德林对着地面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这里是登月舱驾驶员。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让所有正在听的人,不论他们是谁或在哪里,静下来,回顾一下过去几小时所发生的一切,并以自己的方式表示感恩。”

这话啥意思?奥尔德林太激动了吧,在这儿发感慨?要知道,奥尔德林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上了月球能不感谢上帝吗?但是这话又不能明说。上次阿波罗 8 号的宇航员在环绕月球的轨道上念《创世纪》不就让人给告了嘛。所以 NASA 不允许宇航员掺杂宗教内容的。

所以,奥尔德林自己悄悄地在登月舱完成了圣餐礼,这是基督教的宗教仪式。就是拿出一小块面包和一小杯葡萄酒,然后翻开《圣经》念了一段,吃下去就算完事儿。奥尔德林就是要保证,在月球上人类的第一顿饭就是圣餐。他自己也是韦伯斯特长老会的长老。长老会是基督教加尔文宗的一个教派,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兰。

当然,奥尔德林还有另一个身份,你要往前追溯,还是可以追溯到英伦三岛。那就是“石匠行会”的会员。你可能怎么都想不通,奥尔德林跟石匠有半毛钱关系啊。

这个石匠行会可不一般哦,它还有个别名倒是人人都知道,那就是“共济会”。没错,奥尔德林是共济会的会员。共济会最开始就是英国的一个石匠行会。共济会里的名人多了去了,会员有 600 多万,当然是什么人都有嘛。正因为有些事儿被他们自己搞的神神秘秘的。所有关共济会的各种阴谋论就一直没有断过,共济会自己还在媒体上做各种广告试图扭转自己的形象,但是基本上属于越描越黑的那种。这种比较隐秘的组织,其实世界各国也都不少,只是不被媒体关注罢了。

扯远了,我们还是扯回来。奥尔德林按照基督教的习惯圣餐礼,阿姆斯特朗就在一边傻看着,他算是旁观者。奥尔德林喝酒的杯子如今也成了文物,被韦伯斯特长老会收藏。这事儿呢,谁也没透露,奥尔德林就连他的妻子他都没有告诉,主要还是他不想惹麻烦。

按照原计划,他们要在月球上先睡 5 个小时,但是他们根本也不可能入睡,一来事儿多,二来兴奋。在降落到月球表面 6 小时 39 分以后,他们穿戴好了登月宇航服,开始给鹰号登月舱减压。这个过程进行了两个钟头,一直到 UTC 时间 21 号的凌晨 2 点,他们才走出了登月舱。地面监控人员发现他们的心跳急剧加速,达到了最高峰。这是令人激动的一刻。

因为登月航天服比较臃肿,有全套的维生装置,阿姆斯特朗出门还有点障碍。下梯子的时候,他也看不到自己的脚,所以,他必须小心翼翼的。等他站稳了,双脚踏在了月球的表面,他说出了那句流芳百世的话。

是啊, 这是他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苏联人呢?苏联人简直快急疯了。为了进一步勘查地形,他们打算让月球 15 号绕着月亮再转几圈,大概需要推迟 18 个小时才能开始着陆。即便是按照原定计划,他们也落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 2 个小时。当然啦,月球 15 号是个无人的飞船,不需要睡觉休息。也没有多少可准备的事儿,大约可以抓起一把月壤就走。即便如此,还是没办法抢在美国人之前回到地球,现在更是彻底没戏了。

苏联人推迟 18 个小时开始着陆进程就是为了再多研究研究地形地貌。美国人派了阿波罗 10 号到月球上转了好多圈,把静海这个降落地点研究的比较透。即便如此,还出现了鹰号登月舱差点降到石头堆里的状况,好在是有人驾驶的,可以人工干预。苏联人显然没有这个条件,在延迟了 18 个小时以后。苏联人开始下调轨道高度,开始为着陆月球做准备。

苏联人当时对月球 15 号到底执行什么任务,一个字也没有透露,就是为了万一不成,面子上不至于下不来。但是你不说,别人就不知道吗?起码英国人就知道得一清二楚。我们前面提到过,英国乔德雷尔河岸天文台当时拥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射电望远镜叫洛弗尔望远镜。不管是阿波罗 11 号飞船,还是苏联的月球 15 号探测器,人家一直在地面进行监听呢。阿波罗 11 号的宇航员和地面之间的通话,英国人听的一清二楚。正是他们发现了苏联月球 15 号的无线电信号出现了异常,去问苏联人,苏联人是打死也不说。这些异常到底代表什么呢?我们下次再说。

登月难度被低估,苏联为赶进度与美同时奔月,究竟谁能更胜一筹?

飞船燃料不够?竟然是NASA故意为之!揭露背后动机,耐人寻味

阿波罗9号有多惊险?宇航员透露:一身冷汗,差点撞上太空陨石

美国登月是20世纪的最大政治骗局

周群点评:多年前我曾经说过:“只要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政府就一定是尽全力消灭人民群众最不要的黑社会、娼妓、毒品、贫民窟和高犯罪率,并尽全力提升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医疗、教育、就业、住房、养老和安宁的社会环境!那么,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还需要靠着欺骗人民来过日子吗?!而资产阶级当家作主的兽主国家,政府就一定是恶意扶持人民群众最不要的黑社会、娼妓、毒品、贫民窟和高犯罪率,并刻意无视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医疗、教育、就业、住房、养老和安宁的社会环境!那么,这样全心全意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政府假如不靠着欺骗人民还能过日子吗?!”

所以说,像美国那种垃圾的资本主义国家靠着欺骗世人来混日子是很正常的事情。所谓的1969年“阿波罗”登月同样也是把世界上所有的人全都当成了傻瓜白痴,以其惯用的卑鄙手段搞出了又一个政治骗局而已,目的无非还是要骗倒世界上所有的人类:资本主义国家尽管恶意扶持人民群众最不要的黑社会、娼妓、毒品、贫民窟和高犯罪率,但能够首先登上月球呢!

原文转载:《美国登月,20世纪的最大科学骗局》

泰山夜雨己丑年于泰山听雨轩

明天(7月21)就是美国所谓的“登月成功”40周年纪念,然而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发达,却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是美国的一次大骗局!甚至包括今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都在怀疑这是一次骗局。据英国媒体今年2月15日报道,在美国宇航局(NASA)今年夏天即将迎来“阿波罗11号”飞船载人登月40周年纪念日之际,关于“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纯属骗局的阴谋论也越来越甚嚣尘上。据悉,相信“阿波罗11号”登月事件纯属弥天大谎的美国人的比例已从1979年的6%猛增到了现在的22%以上。另外还有40%以上的人半信半疑,也就是说确信美国登月成功的人仅占美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大部分人认为是骗局!最令人震惊的是,连一名曾经参与设计“阿波罗”飞船火箭的前工程师和一名前NASA宇航员都相信美国人并未登上过月球。 很多人认为这是20世纪最大的科学骗局!当然人们的怀疑主要集中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如通过登月照片和录像暴露的很多不合情理的地方而发出的质疑!而我的质疑则不仅仅在这些细节上,还有更重要更关键的问题证明这就是一次骗局!笔者的疑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最主要的疑问就是:“阿波罗”飞船是如何脱离月球飞回地球的?须知月球也是有引力的,脱离月球飞回地球,并不是想飞就飞回来的,他需要摆脱月球的引力,并且要朝着地球的方向飞回,而这需要强大的推力让飞船离开月球飞向地球,而这就需要发射架,需要运载火箭,就如同在地球上发射飞船需要发射架和火箭一样!美国人能在月球上降落就不错了,还能那么轻松地回来?当时的科技根本无法再将宇航员安全带回地球,月球上起飞更要需要很多燃料,当然还要发射架,而且根本无法解决地球上起飞时候的发射架降温问题。问题太多了。登月的登陆舱需要有返回火箭,且也不是一个小东西,而且应有发射架。但美国的登月舱看不到返回火箭,那样子的返回舱不仅不可能返回太空,就是飞起来也飞不高,而且根本没有返回火箭升空镜头。现在真相大白,不仅发射架,连个毛都没有,要知道,直到今天包括我们的嫦娥一号,日本的探月卫星以及其他国家的探月卫星都是有去无回,最后撞击月球从而永远留在月球上的,因为我们现在根本无力把探月卫星回收到地球上来,难代美国那时就很成熟的达到了这个水平,而现在美国却不如以前了?关于“阿波罗”飞船是如何脱离月球飞回地球的问题,截至目前没有一个科学家给出充分的有力的解释!现在的很多科学家只是就细节问题做一些狡辩式的解释。而且,最大的问题是飞船在月球上如何降落和升空返回的问题。月球上虽然引力较地球小,但对于太空中的飞船来说是不小的。如果能做到平稳降落已属不易,还要保证它有足够的燃料能再次起飞,摆脱月球的引力。我很奇怪外形象蜘蛛的小小登月仓是如何摆脱月球引力升空的,又是如何在没有空气不能使用降落伞的前提下安全降落的!

2、登月舱返回月球轨道后,必须和在轨的航天飞船对接,直播没有任何人员对接返回母船的片段。人员返回母船后,需要较大推力的火箭再次点燃脱离月球轨道返回地球轨道,也没有相关的影像资料。登月舱返回月球轨道需要和母船一起不断调整轨道、速度,登月舱返回发射又是一个时间、方向、速度都比较随机的过程,因此对接将是很困难漫长的事情,至少要环绕月球很多圈才行,可直播中没有这一过程。

3、美国最近才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实现了空间站地球轨道对接,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根本不可能在地球轨道对接都没实现的情况下去进行更为困难的月球轨道对接,而不能实现月球轨道对接,登月人员就无法返回。地球轨道对接是在无死角地面监测网的精密监测计算下才能实现,显然月球轨道对接难度要大得多,美国现在的技术也无把握短期实现。

4、美国标榜自己是一个人权至上的国家,其载人绕地球航天前要经过很多次无人、动植物航天试验后,才敢把人送上地球轨道。因此在载人登月前,一定会有相当多次的无人、动植物登月试验才行,否则美国政府及航天局就是草菅人命。然而美国的登月试验却没有无人、动植物登月试验,直接就一次性的把两个人送到月球了。这岂不是不合常理,匪夷所思,草菅人命?

5、关于美国电视直播登陆月球的问题。美国早在大约40年前就搞了登月的彩色电视实况转播如果想在月球上进行实况转播需要多大的速度?假设是最差的黑白电视效果,分辨率是320×200,每秒10个画面,每个象素16级灰度,那么需要2,560,000bps的速度。目前的技术只有快上将近1万倍才有希望,而这根本是不可能的!现在的科技,不论是天线技术,还是通信技术上(这次为了保证通信效果,使用了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还是图像技术,根本不是40年前能够想象的。现在的中国要达到这样的科技根本没有任何可能,也没有听说世界上任何国家能够做得到,40年前的比现在落后无数的技术条件更不用提了。须知直到今天我们的嫦娥一号和日本的月亮女神都无法做到到达月球轨道时的电视实况直播。而美国在40年前就做到了,而今天的美国就做不到了,岂不令人费解!就是让今天的美国重新登一次月球。他都无法做到。美国称现在连当时的发射火箭的图纸都没有了,这可能吗?

6、所有几次登月都是在尼克松总统任内完成的,尽管40年来人类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却没有美国其他任何一位***能在任内完成登月的壮举。按说,这40年科技迅猛发展,现在登月应当和随便发个卫星一样易如反掌的,然而,一直到今天,美国的登月计划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规划难道现在的科技竟然还不如四十年前么?

7、日本发射的“月亮女神”探测器在经过“阿波罗”15号和17号月球着陆区上空拍摄时没有发现“阿波罗”登月和人为活动的痕迹。这也证明了美国根本没有登上月球。

8、从月球带回来的岩石,与科学家从南极洲采集的岩石是完全一样的。这也是很多科学家尽管想狡辩但却不敢否认的事实。

9、再从人们通过登月照片和录像等细节能看到的破绽说一下这次骗局:

登月骗局证据(一):登月照片中的天空没有星星

登月骗局证据(二):登月舱降落时没有在月面撞击出一个坑洞.

登月骗局证据(三):登月舱的降落时产生的强劲气体会吹走附近的尘土,所以不可能在登月舱附近出现太空人的脚印

登月骗局证据(四):既然在月球上,太阳是唯一的光源,登月照片内所有物体的影子应是平行的,但不少照片内的影子方向不一,显示光源不只一个或者光源离被摄物很近.

登月骗局证据(五):为甚么有些照片虽然在不同地点拍摄,竟出现一模一样的背景,就好像用了相同的布景版一样.

登月骗局证据(六):在登月任务完成后,登月舱的上升级在飞离月面时,看不到火箭发动机喷射出的火焰,证明这是假的,上升级也是用钢缆吊起的模型.

登月骗局证据(七):只要把所谓的登月影片用快镜播放,便会发觉太空人和登月车的动作和在地球上的一模一样,证明这些影片是假的.

登月骗局证据(八):月球上是没有空气的,当太空人在插国旗时,可以看到旗帜在风中飘扬,证明影片是地球拍摄的.

登月骗局证据(九):太空人用所用的照相机的玻璃上皆刻了数个十字线(Crosshairs),用以方便量度所拍摄的物件,为甚么有些照片,这些十字线竟不是叠在物件之上,而是在其背后,证明这些所谓十字线是事后加上的,这些照片也是假的.

登月骗局证据(十)美国没有任何理由将那面展示的旗子带回。美国应当把旗子留在月球做个纪念啊,而且这也是美国率先登上月球占领月球的有力证据啊。然而没过却没有这么做,这也不符合美国的一贯习惯啊。

10、俄罗斯航天研究专家亚历山大。戈尔多夫指出:更露马脚的是,从**纪录片中看到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行走犹如在地面行走一样,实际上月球上的重力要比地球上的重力小6倍,因而人在月球上每迈一步就相当于人在地面上跨跃了5至6米长的一步;登月仪器在“月球表面移动”时,从登月仪器轮子底下弹出的小石块的的落地速度也同地球发生同一现象的速度一样,而在月球上这种速度应该比在地球上快6倍。美国著名工程师拉尔夫。勒内、英国科学家戴维。佩里和马里。贝尔特都对他的这一质疑表示赞同。美国著名物理学教授哈姆雷特为代表的人士肯定“骗局论”

11、美国著名物理学教授哈姆雷特为代表的人士肯定“骗局论”他认为:对土星五号火箭和登月舱的质疑。现代航天飞机只能把20吨载荷送上低轨,而当年的土星五号却能轻而易举地把100吨以上载荷送上地球轨道,将几十吨物体推出地球重力圈,为什么后来却弃而不用,据说连图纸都没有保存下来?而且温度对摄影器材的影响,月面白天可达到121°C,据看,相机是露在宇航服外而没有采用保温措施的。胶卷在66°C就会受热卷曲失效,怎么拍得了照片?

12、另外,如果登月仓是靠火箭反作用力实现软着陆,那么登月仓周围如同直升飞机那样将周围的浮土吹走,所以更不可能踩出脚印来!但是美国所谓的登月照片上我们看不到浮土吹散的痕迹,反而被宇航员踩下的所谓脚印!真是自相矛盾的赤裸裸的谎言!2003年9月27日欧洲航天局成功发射了其第一个月球探测器——Smart-1号,这也是21世纪人类发射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它于2004年11月15日顺利进入绕月轨道,欧洲航天局的月球探测器飞行一年二个月才进入月球轨道,美国连去38万公里的月球带返回一共才用了10天,这可能吗?

自从70年代末,美国航空航天局前雇员和新闻记者首次揭发登月骗局,认为登月是一个谎言。美国在摄影棚内拍摄了登月画面,欺骗世人以来。认为登月是骗局的各国科学家和人们越来越多。有“登月骗局之父”之称的BillKaysing与英国一位摄影师DavidPercy一起撰写了《我们从未曾登陆月球》(WeNeverWenttotheMoon)。BillKaysing来头可不小,他曾是登月舱制造商Rocketdyne公司的“设计员”之一,自称熟知“登月”骗局的“底细”。他为加强著作的可信性,声称邀请了多位“匿名”专家协助。让美国NASA深感困窘的是,连一名曾经参与过设计“阿波罗”飞船火箭的前工程师比尔·凯辛和一名前NASA宇航员都相信美国人并未登上过月球。比尔·凯辛称,登月车着陆的场面,看起来就好像是**拍摄棚中的一个道具被几根钢绳慢慢垂吊“着陆”似的。事实上,连美国NASA前宇航员布赖恩·奥利尔也怀疑美国人是否真的登过月。布赖恩是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宇航员,在“阿波罗“登月计划时期是一个顾问。但布赖恩含蓄地说:“我不敢100%确定人类是否真的曾在月球上行走过。”前宇航员布赖恩的怀疑对NASA堪称是一枚重磅炸弹,让NASA大有措手不及之感。

现在包括美国科学家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对美国的登月表示怀疑,而且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怀疑的人却越来越多!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迄今为止未看到美国官方对此有任何正式反应。而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尼尔·阿姆斯特朗依然健在,为何不让他出来澄清事实?是美国对此根本不屑一顾,还是确有难言之隐?或许他们已认识到:他们的美国前辈撒谎已属不对,如果再对谎言进行辩护,岂不把自己也送上道德的审判台?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人家美国的官方都质疑都不予澄清,面对质疑倒把中国的一些亲美的崇美的所谓的专家教授和精英们急坏了,他们急着蹦出来力挺登月成功,就如同是他当年亲自登上月球一般深信不疑,人家当事者尼尔·阿姆斯特朗依然健在,人家都没出来澄清,你急的啥啊?无外乎向美国主子邀宠而已!他们不容许人们对他们的主子进行任何质疑,哪怕你的质疑多有证据!因为他们太崇拜他们的主子了,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的主子就是完美的!真给中国人丢人!

那么,美国当时为什么要制造登月骗局呢?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当然很多专家也这么认为):

美国之所以炮制这种“载人登月”超级骗局,拥有5个明显的动机。

第一个动机是因为自肯尼迪1961年宣布美国人要首先登上月球后,美苏太空争霸就进入了白热化状态,美国人一心想在太空竞赛中击败苏联。

第二个动机是1969年夏天,苏联只差一个月就要发射自己的载人飞船,当时美国政府正陷入越战泥潭,并面临国人的抗议潮,美国政府炮制“阿波罗11号”登月骗局,就可以转移美国人的注意力。

第三个动机是,在科技远比现在落后的上世纪60年代,NASA根本不可能成功载人登月,所以只能伪造“登月”。1969年“阿波罗”登月计划所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现在的家庭电脑相比堪称是“小儿科”;如今汽车使用的卫星导航系统,也远比引导“阿波罗”飞船飞往月球的导航设备先进复杂许多倍。阴谋论者相信,载人登月远非那么简单,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几年前曾雄心勃勃地宣布美国人要重返月球,但他却被NASA告知,NASA至少需要11年时间才能重新实现载人登月的计划。

第四个造假动机是,NASA当时总共获得了400亿美元的国家预算,它必须做一些事情让人们相信,这些钱并没有白花。

第五个动机是,当时全世界都在关注美国的载人登月进展,失败显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那么这些登月假象又是如何炮制出来的呢?

怀疑者者称,美国NASA提供的登月录像早在“阿波罗11号”登月以前几个月就提前拍好了,当美国宣布阿波罗宇航员正式登月那天,美国电视台就开始播放这部录像,就好像真的在实况直播登月场景一样。阴谋论者相信,美军的绝密禁区“51区”,是NASA拍摄模拟登月骗局的最佳场所。“51区”位于遥远的内华达沙漠,它也被称做“梦幻之地”。而缓缓着陆的登月车则是像一个**道具那样,被几根钢绳慢慢垂吊到沙漠地面上的!

作科学要有怀疑的精神,就如同当年哥白尼怀疑“地球中心说”,布鲁诺怀疑“太阳中心说”一样,凭现有的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等科学常识,我们对美国40年前的登月成功表示怀疑,我们希望美国当局能给大家个合理可信的解释,否则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是20世纪,美国奉献给世界的最大的科学骗局。 谎言止于事实。美国人40年前的登月壮举已经让很多人嗤之以鼻,真正揭穿谎言的那一天就是美国人登月失败或者成功的那一天。美国人计划最早2015年登月,还有六年的时间可以准备,不过,如果在2020年前能够登陆月球,那已经是惊天的壮举了。希望看到的不是美利坚的笑话,更希望看到的是人类科技的再次突飞猛进。

美国,有种的现在就再登一次月让大家看看,也让你的那些中国专家教授精英粉丝们昂首挺胸一次。

1、从国际空间站传回的照片可以发现,在真空中太空服会鼓起,但登月照片中的太空服却没有。

2、图像上物品留下影子的朝向是多方向的,而太阳光照射物品所形成的阴影应是一个方向的。

3、录像显示,当宇航员从那面星条旗旁经过时,旗子也跟着抖动,而月球上没有空气。

4、登月飞船降落时,应有大量粉尘被吹起,可照片上的飞船降落点附近却平静如常,说明减速火箭根本就没有工作过。

5、在一些登月照片上,近景与远景之间有一条不易察觉的线,使人 联想到**特技中的“褪光描画”法,即画出远景再运用光与影来遮掩。

6、月面温度白天可达一百多摄氏度,据看,相机是露在宇航服外而没有采用保温措施。胶卷在66°C就会受热卷曲失效,怎么拍得了照片?

7 、从录像上看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行走犹如在地面行走一样,实际上月球上的重力要比地球上的重力小得多。登月 车轮子底下弹出的小石块的落地速度也同在地球上的一样。

8、根据美国宇航局公布的资料计算,当时太阳光与月面间的入射角只有6-7度,但那张星条旗的照片显示,阳光入射角大约30度。

9、六七十年代以至今天,没有任何技术条件可以实现从月球上发回来的电视实况转播。即使是现在,美国火星探测车传一张照片回来都要花近二十分钟时间,而视频信号的信息量远超过普通数据,当年美国又是如何实现电视实况转播的?

10、美国直到1967年1月才研制出第一个土星五号,1月27日做首次发射试验,不幸失火导致三名宇航员被烧死。随后登月舱重新设计,硬件研制推迟18个月,怎么可能到1969年7月就一次登月成功呢?

11、现代航天飞机只能把20吨载荷送上低轨,美国直到今天都没有合适的运载工具把空间 站送上地球轨道。而当年的土星五号却能轻而易举地把100吨以上载荷送上地球轨道,而且成功率高达100% 。如此高效的运载火箭为什么后来却弃而不用,甚至连图纸都没有保存下来?

12.对于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之 声,迄今为止美国官方没有任何正式回应。阿姆斯特朗依然拒绝参加任何记者招待会、签名或合影,“首个踏上月球”的航天英雄三十多年来为何选择了沉默?

13、正当质疑之声越来越大的时候,美国宇航局却宣布丢失了全部共计1.3万盘登月原始录像带。如此庞大数量的珍贵资料怎会轻易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