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提高党办系统工作科学化水平

2.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

3.企业信息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4.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入口地址

5.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6.如何让社区与辖区单位实现共享共驻共建

办公室电脑怎么建立工作组,如何共建办公电脑系统

学校oa办公系统用蓝凌比较好,蓝凌软件全称深圳市蓝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在深圳科技园成立。2018年9月26日,蓝凌宣布获得来自阿里巴巴钉钉的数亿元战略投资,双方将联手共建钉钉企业服务大生态,推动中国企业智慧管理和高效办公落地。

蓝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原名蓝凌管理咨询支持系统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专注于知识管理领域的专业服务商,是国内少数以“管理+IT”理念构筑核心能力的企业,在国内率先提出完整的知识管理解决方案LKS,其产品统称EKP,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知识管理咨询、软件产品、项目实施、教育培训服务。

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管理咨询方法论、软件产品及系统实施方法论,汇集了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众多专业人才,包括国内知名的知识管理专家、资深技术专家、专业软件开发工程师、咨询顾问和项目管理专家。

以其专业人才和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为数百家客户成功实施知识管理,实现近100%的项目验收及客户满意度,并已成为中国知识管理专业服务第一品牌,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位(赛迪数据,2005、2006、2007、2008)。

如何提高党办系统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电子政务现状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

根据 《 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我国共建成各类网站 694 200 个, 上网计算机总数 4 950 万台, 上网用户总人数 11 100 万人,。

我国域名总数 ( 包括我国国家顶级域名 CN 和COM , NET ,ORG 等通用顶级域名) 为 2 592 410 个, 与同期相别增长了 3.8% , 18.1% , 19.0% 和 40.0% 。

虽然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总数很大, 增长速度较快, 但互联网络的普及程度目前还很低, 发展空间仍非常大。

2、各级职能部门的网站建设已初具规模。

根据 《 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我国 CN册的域名数为 1 096 924 个, 其中以 GOV.CN 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 23 752 个, 与同期调查的 16 326 个相比增长了 45.5% ; 以行政区域名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 37 167 个, 与同期调查的 15 765个相比增长了 135.8% 。

我国各级职能部门在 CN 册域名数增长势头强劲, 不同部门局域网已搭建完成, 有些地区城域网的雏形已基本形成。

3、部门内部的信息化和共享促使办公效率大幅提高。

许多地方, 如上海、 深圳、 天津等沿海城市都提出以电子政务为核心内容的数字化城市或数码港。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数量调查报告》 显示:日常办公事务与网站相关服务结合比较紧密和非常紧密的网站比例为 47.6% ; 一半及以上 ( 包括全部) 的信息通过网站进行发布的网站比例为 51.0% ; 新闻和统计数据 / 资料查询的更新频率最高, 每周 ( 含每周) 以内更新的网站比例分别为 62.6%和 42.0% ; 更新频率在 6 个月以上所占比例较高的有 “ 友情链接” 、 办事指南 / 说明” “ 表格下载” 等。

4、网站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 功能不断加强, 双向互动性有所提高。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数量调查报告》 显示: 在信息服务提供方面, 大多数的网站提供 “ 部门介绍 ( 66.3% ) ” “ 职能 / 业务介绍 ( 61.2% ) ” “ 法律法规 / 政策 / 文件 ( 60.4% ) ” “ 新闻 ( 59.4% ) ” 。

网站提供最多的交互有 “ 信箱” “ 留言板” “ 投诉 / 举报 / 信访”“民意调查 / 意见征集” , 比例分别为: 45.8% , 40.0% , 38.0% 和 30.2% 。

二、我国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 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

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部门的计算机化, 把工作与电子政务割裂开来, 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业务流程的整合, 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 结果很多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 或者成为一种摆设, 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上网,以为把的一些政策、 法规和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 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和网络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部分公务员担心发展电子政务会对自身的既得利益构成威胁, 对电子政务有抵触、 消极情绪;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机关已经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官僚主义思想与作风, 对公文旅行、 文山会海等现象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2、 电子政务发展缺乏整体性规划和统一性标准 :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 不同部门中零散进行的, 条块分割较为严重, 缺乏统一规划, 使得大部分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 彼此之间很难实现互联、 互通、 互利用、 互操作。

一味追求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 缺乏统一标准是主要原因。目前, 跨部门、 跨地区对数据互联共享的需求已十分迫切, 电子政务标准化已成焦点问题。

补充:

电子政务: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

在新形势下,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按照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使党的建设在科学化轨道上不断推进。 一、准确定位职能,明确党建工作科学化方向 准确定位党建工作职能,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是新形势下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要求。一是围绕发展大局,强化政治保障,提高党建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能力,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切实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二是围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强化组织保证,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机制,增强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 二、创新工作理念,把握党建工作科学化规律 当前,在党建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只务虚的陈旧思维、讲服从的定势思维、凭经验的惯性思维、靠权威的常态思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认识不够深、研究不够透、破解不够多。因此,要以新的工作理念引领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提升。一是树立服务理念。坚持“服务基层、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价值取向,以转变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为突破口,以提升服务质量、强化行动落实为着力点,在整合各种有效的基础上,为广大党员提供思想、生活等方面的人文关怀,精心打造覆盖范围广、服务功能强的党建工作新平台。二是树立开放理念。打破闭门搞党建的理念,以开放的思维、开放的视野、开放的形式推进党建工作,大力推进党建工作的民主化进程,大力推进“电子党建”、“数字党建”等现代化党建体系建设。三是树立创新理念。在继承和借鉴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大胆创新。针对本地区、本部门党建工作的难点问题,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机制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突破。 三、改进方式方法,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成效 党建工作方式方法的科学程度影响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高度。当前,一些地方、单位的党建工作存在简单化、随意性的倾向,必须以科学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成效。一是注重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难点。一方面统筹整合各方,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党建工作合力;另一方面,统筹兼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同时,善于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对一些具有全局性、关键性、战略性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和攻关。二是注重系统谋划,细化目标任务。一方面,系统谋划党建工作的横向发展,确保党的领导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统战工作、纪检工作和群众工作的平衡推进。另一方面,系统谋划党建工作的纵向深化。把当前工作同长远规划相结合,既要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又要做好近期党建工作安排,细化各项工作目标。三是注重分类指导,提高工作实效。针对社区、机关、学校、医院、“两新”组织等不同类型的单位,找准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善于培育不同类型的“试验田”,运用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使“点上之花”结出“面上之果”。 四、着力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科学化机制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全面、灵活、高效、规范的科学化机制,是新形势下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保障性措施。一是构建灵活的领导体制。进一步理顺党委内部治理结构,健全领导班子内部的沟通协调机制,明确与细化党委领导的权责范围;建立领导干部领衔破难机制,通过“行动学习”的方法,发挥领导干部在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的示范带头作用。二是健全高效的运行机制。党建工作是组织机构、队伍成员和各种制度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整体,各方面的配合与协调是高效运行机制的基础所在。为此,要建立完善的科学考评体系、透明的组织建设信息公开机制和规范的党建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三是建立规范的制度体系。规范和清理现有制度,干部任用、党内选举等关键性制度建设不仅要重视制度的操作实施和程序性建设,还要明确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同时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五、强化统筹,聚集党建工作科学化合力 当前党建工作存在封闭运行、体内循环、单兵推进的现象,整合的力度不够大,内外互动的大党建体系也有待于健全完善,尤其是城乡间、部门间、市内外的党建工作仍缺乏充分的共享与顺畅的流动。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必须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通盘考虑,整体谋划,优化配置,多方协同,着力形成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一是统筹城乡的党建工作。主动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形势和要求,从领导体制、组织设置、活动方式、干部配备和党员动态管理等方面加强创新,把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放到整体布局中进行统筹,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联建,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和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助机制。二是统筹部门之间的党建工作。对一些具有全局性、关键性、战略性的重点工作,要集中精力、集中力量、集中,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共建,研究重点突破的措施和办法。通盘考虑、全面推进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党员队伍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协调发展,整合及利用各种人才、教育、信息、场所等社会,为部门党建工作科学化提供服务。三是统筹市内外的党建工作。统筹市内外党建工作的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县市显得尤为必要。要发挥党组织对其他各类组织的领导与带动作用,加强市内外各种的协调配合,互通信息、共享,规范的管理职能与程序,积极把握区域发展的新契机,建立城际党建工作共享机制,形成推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强大合力。 (作者为贺州市委副书记)

企业信息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电子政务是国家实施职能转变,提高管理、公共服务和应急能力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初显。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较大进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的电子政务市场规模为550亿元,同比增长16.4%,2010年,其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2012年,其市场规模达到1390亿元,同比增长17.3%。电子政务软件与服务市场的规模有望突破1080亿元。

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事务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的国家行政管理形式。它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办公自动化、部门间的信息共建共享、实时信息发布、各级间的远程会议、公民网上查询信息、电子化民意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等。

在内部,各级领导可以在网上及时了解、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并向各部门做出各项指示。这将带来办公模式与行政观念上的一次革命。在内部,各部门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的共建共享联系,既提高办事效率、质量和标准,又节省开支、起到反腐倡廉作用。

作为国家管理部门,其本身上网开展电子政务,有助于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办公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通过互联网这种快捷、廉价的通信手段,可以让公众迅速了解机构的组成、职能和办事章程,以及各项政策法规,增加办事执法的透明度,并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

在电子政务中,机关的各种数据、文件、档案、社会经济数据都以数字形式存贮于网络服务器中,可通过计算机检索机制快速查询、即用即调。

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入口地址

收稿日期:2006—09—20

作者简介:侍 霞(1954—),女,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已发表论文数篇。

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创新研究

侍 霞

(淮阴师范学院,淮安223300)

〔摘 要〕 本文在介绍信息和网络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信息流和信息交流的概念,接着又在

网络信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从多层次对高校网络信息管理进行创新阐述。

〔关键词〕 高校管理;网络信息;信息流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and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 this paper pro-

posed the concept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stream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 exchange. Afterthat, based on the existence

of main questions of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carried on the innovation elaboration to the

universities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from multi-level.

〔Key words〕 universities management;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 information resource stream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 (2007) 03-0052-03

信息时代的到来,将竞争推向新的高潮,高教改革、

高校扩招要求现代高校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专业方面的知

识,而且必须掌握相关以及相应交叉学科的基本知识,以

提高管理水平。作为高等院校高素质管理人员,需要具备

敏锐的鉴别力、果敢的创造力、协调的控制力。经过百余

年的发展,信息管理的过程已经经历了传统管理时期,技

术管理时期,信息管理时期,现在正逐渐向“网络信

息管理”阶段演进。这种演进和发展对信息管理工作

模式和服务模式势必造成巨大的变化,产生新的社会需求,

而网络信息管理正是这种新需求下的产物。

1 网络信息流

1·1 信息(IR)和网络信息(NIR)

在探讨网络信息流之前,我们首先应明确对信息

(IR)概念的理解。目前关于信息的含义有很多

种不同的解释,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狭义的理解,

认为信息就是指文献或者数据,或者各种媒

介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电子

信息、数据库等,这都是限于信息本身的。而广义的理解,

认为信息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这既包含恶

劣信息本身,也包含了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

金等各种。

随着互联网发展进程的加快,信息网络化成为一

大潮流,与传统的细细相比,网络信息在数量、

结构、分布和传播的范围、载体形态、内涵传递手段等方

面都显示出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赋予了网络信息

(NIR)新的内涵。网络信息指在互联网上以各种方式

存在并传播的信息集合。目前网络信息以因特网信息

为主,同时也包括其他没有连入因特网的信息。

与传统的文献信息相比,网络信息具有明显的不

同,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网络信息也称虚拟信

息,它是以数字化形式记录的,以多媒体形式表达的,

存储在网络计算机磁介质、光介质以及各类通讯介质上,

并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方式进行传递信息内容的集合。主

要表现在它以电子数据作为主要的承载形式,既可以是文

本信息、图像信息,又可以是、音频等多媒体形式。

此外网络信息无论是在规模上、分布上,还是更新速

度等方面都是传统的文献信息所无法比拟的,所以,

如何按照网络信息的特点和网络用户的信息需要对网络信

息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是网络信息建设过程中

十分迫切的重要问题。

1·2 信息流

信息流是有序运动的信息的集合。与河流水系

一样,信息流的形成也必须至少具备源头、渠道和目的

地三个要素。信息流的源头是拥有生产信息能力的

人或机构;流通渠道一般分为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这两

者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信息交流的通道,如图1所示。

目的地则是需要信息的人即用户。与河流水系不

同的是,信息流的源头与目的地常常可以互换,彼时

的源头此时可以是目的地,此地的源头在彼地可能是目的

地,一个人或一个组织也可以同时既充当目的地又充当源

头。因此,信息流的运行与控制比河流的运行和控制

复杂、艰难的多。

一般来说,任何正常的具有思维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

信息流的源头,同时又必然是信息流的目的地。

在实际生活中,信息流的源头多为那些善于发掘、创

造和积累信息的人,如科学家、教师、作家、记者、

律师、管理者、工程师、决策者等。一般大众更多的是充

当信息流的目的地角色,他们接受信息,将其转

化为物质、能量或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在信息流流动

—52—

的过程中,出于永久利用、反复利用和有效利用的目的,

人们也常常通过人工设施来“拦截”和“储蓄”信息

流,这样就形成了类似“水库或人工湖”的图书馆、档案

馆、情报中心、信息中心等形式的信息中心。信息资

源中心既可以改变信息流的流向和时间,在用户需要

时为其提供所需的信息,从而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又可以通过类似发电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开发,以改变

信息的结构和功能,提高信息的品位,实现信息

的增值。

1·3 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是人们为实

现共享而对信息流实施组织规范、引导和控制的

过程。从要素分析的角度认识,信息交流的出现和存

在需要具备交流者、交流对象、交流内容(信息)、交

流媒介和控制者等要素。这些要素依据一定的方式可整合

为特定的信息系统,如出版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

图书馆、档案馆、情报信息中心等,虽然它们的具体交流

内容、方式和任务各不相同,但究其实质都是对信息

流的管理与控制活动。

2 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网络信息分类组织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Internet是一个基于GDPP/IP协议连接的计算机网

络的网络,对整个互联网来说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管理机

构,任何、企业、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以任何方式发

布信息,所以即使用同一种组织方式来组织管理网络信

息,其信息描述语言、表达方式也有很大差别,这就

增加了网络信息组织管理的难度。目前网络信息

的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以下两

个方面。第一,网络信息的分类组织体系不完善。分

类法符合人们按类检索信息的习惯,虽然传统的文献分类

法的这种分类思想广泛应用于网络信息组织中,但目前只

有少数网站,如CERNET、超星数字图书馆用传统的分

类工具组织网络信息,大多数门户网站都用自编的分类

体系进行信息组织,网站的分类目录是以网络信息的主题

作为聚类的主要依据,是分类法与主题法的结合,其类目

的划分不是严格的等级列举式,类目的排列不局限于类目

之间的内容联系和逻辑关系,这些分类体系的设计主要从

网络信息的特点和网络用户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广大网络

用户利用网络信息提供了一定方便,但这些分类体系的设

置在分类标准的选择、一级类目设置的数量、分类体系展

开的层次、类目的排列等方面各自为政、自成体系,规范

化和标准化程度不高,给用户理解和使用不同网站的

带来困难,不利于网上信息的共建共享。

2·2 搜索引擎的搜索质量不高

利用搜索引擎来组织信息,对用户来说其最大缺

陷是查准率很低。这主要是由于在信息标引过程缺乏人工

干预,导致准确性较差,加之检索软件的智能化程度又不

很高,造成检索误差较大。人们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

索时,虽然一次检索输出的结果可能很多,但往往会包含

许多的重复、虚信息,即检索噪音较大。再者,不同的

搜索引擎有不同的检索项选择、检索界面,不同的句法要

求和对符号、标识符的处理,因此检索策略的构造输入方

式也会直接影响检索结构。许多搜索引擎并没有覆盖所有

网络信息,对用户来说也存在查全率较低问题。此外,

许多存储在各类数据库中的信息,搜索引擎无权访问。这

些都极大地影响搜索引擎的查全率。

3 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的理论核心

高校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服务学习和教学,也是高校

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拟定高校管理理念时,必

须以信息技术时代为背景,以学习和教学为指向,要着力

于学习时空的开放化,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教学手段现代

化。上个世纪90年代,卢泰宏教授提出: IRM (信息

的技术管理的英文缩写),它是三种基本信息管理模式的集

约化。信息的经济管理和信息的人文管理,它们

分别对应不同的背景,即信息技术,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

3·1 人文角度

人们试图通过政策,法规,道德的相互协调,将

行政手段、法制手段和精神文明的力量结合起来,实现高

速信息网络的规范化和有序化管理,形成有机体系和

健康的网络文化,以保证高速信息网络有序运行。这些手

段的综合运用改变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形成的单依靠

技术的单一模式,解决了许多技术手段无力解决的问题,

有助于客服网络迅速膨胀和无序扩张引发的种种弊端,创

造和谐、均衡、有序的信息环境,并使技术发挥更大的效

能,因此对应于信息网络文化的人文管理模式,其方向使

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等,在网络信息的

管理实践中,这三大模式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3·2 技术角度

人们除了利用信息科学的原理研究解决大系统的稳定

性,网络结构的有序性和高速率传输中的各种问题外,主

要是用情报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信息网络特点的信息系统,

信息媒介和利用方式。即对应于网络技术的技术管理模式,

其研究内容是新的网络信息系统,新的信息媒介和网络信

息环境中的信息分布、集、组织、存储、检索、传

播与服务。

3·3 经济学角度

经济信息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状态及变化的客观反映。

它本身具有一些特殊性:定量分析模型较难建立;生命周

期较短,不具备无偿共享性;目的性和有序性程度高;在

特定范围内会终止等。信息网络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经济系

统,这个系统将计算机、通讯网、信息网、信息生产

者(提供者)、信息消费者(用户)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信息生产、分配、流通和利用模式,

引起整个信息产业革命。以高速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活

动具有与经济活动相同的特征、过程和媒介,存在着供求

关系,投入产出关系和费用效益等方面的问题,有必要按

照经济规律,遵循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杠杆,对网络信息

活动进行经济管理,使网络信息的实现最优配置,获

得最大限度的利用,发挥最佳效益。对应于网络信息

的经济管理模式,其研究方向是网络信息服务业引发

的经济问题,研究内容是因特网产业结构与管理,网络环

境中的的合理配置,网络市场的运行与管理等。

4 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创新研究

4·1 管理人员角度

如何利用有限的经费和信息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

的信息需求,如何调动信息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以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效能,如何改进和完善信息

技术以期适应新的工作需要,如何促进和维持信息管

—53—

2007年3月第3期

March·2007No.3

■信息化与网络建设

理系统的有序运行和良性循环等,都属于管理功能的范畴。

网络信息管理是由信息管理人员(在高校,一般

指的是图书馆信息服务部、校信息中心等老师)控制和操

作的过程。如何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在多大程度上满足

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一个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达到什么样

的运行状态,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信息管理人员的

整体结构、素质和能力。一个信息管理人员最好既了

解信息及其交流过程,又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并掌握

各种适用的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人员是信息管理

的主体,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追求也有惰性。一个具

体的信息管理系统必须灵活的运用管理理论、心理学

理论、社会学理论与其他相关理论及经验知识,才能最大

限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为信息用户提供

更高的信息服务。

4·2 信息角度

在现代信息环境中,信息技术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

信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将不再是从事具体的信息资

源的集、组织、存储、检索、开发和传播工作,而将主

要从事信息管理的研究,并设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信

息技术,然后由这些信息技术组成的自动化系统代替人来

完成上述这些具体工作。在网络信息管理活动中,数

据库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它是实现共享,

节省开支,提供系统的反映能力,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

重要手段和技术保证。世界提供的大型数据库有1万多个,

总记录数上百亿,这些数据库通过发达的网络向机关、团

体、学校、公司以及个人提供各类科技信息、金融信息、

商业信息、文化信息等。

从目前的状况看,我国可供服务的信息显得比较

匮乏,我国现在有可读的信息还是很少。虽然与发达

国家相比,我国的数据库建设还不太令人满意,但是我国

的网络信息的开发建设工作也有相当的成就,特别是

高校系统内的网络信息的开发建设已经达到相当水平。

如:国家科委西南信息中心,“超星数字图书馆”、重庆维

普资讯公司出版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集团

公司推出的“万方数据库”等,特别是中国学术期刊电子

杂志社开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数据库”等更是将我国

的网络信息开发与建设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4·3 构建系统角度

EMIS (“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英文缩写)的建立

涉及的技术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技术问题,还是一个

包括人和管理手段在内的管理系统问题。建立EMIS一般应

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教育管理信息化指导思想的确立;另

一个是教育信息化系统的总体模块设计。按照支持教育管

理的信息技术和系统特征与功能,一般可将其划分为以下

几个模块:信息通信支持模块;协调支持模块;过滤支持

模块;决策支持模块;监控和保障支持模块;智能信息处

理模块。将这些基本模块与学校管理的指导思想相结合,

配以相应的技术支持,使EMIS为高校的管理创新发挥出更

大的效能。

网络信息管理是信息交流过程和管理相契合

的产物,是围绕用户信息需求的产生和满足而形成的闭环

系统,即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它是高校EMIS的一个非

常重要的子系统,它是由信息、信息用户、信息技术、

管理信息、经费和信息管理人员等要素组成的整体。

它的运行有赖于、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功

能的实现。知识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同样高校网

络信息管理建设与发展也离不开网络信息管理系

统的建立,这是高校实施网络信息管理的先决条件,

也是构造网络信息交流网络的要求。高校应加强网络

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立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信息资

源管理系统能为高校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为知识共

享提供友好的界面。校园网及分布于不同物理位置的数字

化设备,是构建数字化校园的重要基础设施,既可面向校

内外开放,也可以将校园的专有成分纳入系统之中。为了

推进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的进程,必须建设一个宽带、

高速、可靠、安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遍布校园各个角

落的多媒体网络平台,将其作为沟通组织内部各个部门的

桥梁,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利而有效的获取信息的手段。

同时要做好接口功能,实现与校外网站的有效连接,以充

分利用国际、国内的信息,实现校内外的有效流

通,使信息流动起来,构建数字化校园,建立递增收

益网络。

该系统以对用户信息需求的分析为起点,通过信源分

析、信息集与转换、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信息检索、

信息开发和传递等环节,最终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其过程如图2所示。与纯粹的信息交流过程相比,网

络信息管理具有更为明确的目的、更为严密的组织和

更为强烈的服务特征。

图2 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张晓霞.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管理[J].教育

导刊, 2002, (10).

[2]钟守真,李月琳.信息含义探析[J].中国图书

馆学报, 2000, (1).

[3]朱先云.试论创新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J].教育

探索, 2002, (1).

[4]陈戈止.信息管理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

社, 2005.

[5]林莉,刘元芳.知识管理:世纪高等学校管理改革的

新范式[J].科技与管理, 2003, (2).

[6]沙勇忠.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J].情报资料工

作, 2002, (1).

[7]马费成.信息开发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

出版社, 2004.

[8]胡昌平,谷斌.网络信息的社会化组织与开发构

想[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 (4).

[9]黎晟.信息时代的高校管理创新[J].教育探索,

2003, (11).

—54—

2007年3月第3期

March·2007No.3

■信息化与网络建设

回答者:梁爽无处不在 - 经理 四级 12-10 13:21

您好,您需要的论文我们可以为您提供,请加345089562(QQ)联系.

回答者:匿名 12-10 16:39

生活工作的各个层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回顾我国政务信息化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以桌面字处理工具为典型的个人办公工具软件阶段,计算机应用提高了个人工作效率。(2)基于关系型数据库技术,以C/S体系结构应用为特征阶段,这一阶段基本实现了部门级的数据处理、公文处理等的自动化。(3)基于符合Internet/Intranet技术标准的平台应用阶段,这一阶段,不仅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而且应用范围已从部门内部、部门之间扩展到行业/系统内部,乃至跨部委跨系统。

在Internet应用方面,部门已陆续建立了自己的Web服务器和网站,有的还实现了一些简单的网上业务。但由于各相关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技术差异和经验欠缺,电子政务并未在真正意义上得以实现,相反,不少站点在规划建设、管理维护以及安全性方面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各级部门还有待建立和完善从页面制作、审批、更新,流程管理,应用开发,安全性保证,与后台应用系统(如OA和业务系统)集成的以及客互支持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运营方法和技术平台。

电子政务应用与一般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既紧密相关,又在应用侧重点、用户群体以及用的技术等方面都有所差异,总的来说,前者在用户的范畴上包含后者,电子政务是更广义上的办公自动化或者理解为“面向社会的办公自动化”。 转载请注明来自文档中国doctxt.net

实施原则:

实用性原则;先进性及成熟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开放性及安全性原则;标准化原则;可扩充性原则;可维护性、可管理性原则;节约性原则

实施步骤

首先,在组织内部构建通信平台(如电子邮件系统、电子论坛等),工作人员之间建立网上信息交流和初步的网上协同工作。

第二,在组织内部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得以普遍提高,基本建立起网上协同办公的意识之后,考虑在办公网络内进行一些日常工作流程如公文审批、常用申请 、会议管理、档案管理、信息集审批与查询,以及各部门的日常业务等。在这一阶段,基本实现组织内部办公自动化。

第三,在Internet上建立公用网站,进行信息集、发布,部门间公文交换乃至简单的电子贸易等,将办公自动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跨行业、跨部委。此时,基本实现电子政务。

在以上过程中,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自始至终都是十分重要的。是否建立起强健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第一部分 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

功能需求:

一般来说,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应以公文处理和机关事务管理(尤其以领导办公)为核心,同时提供信息通讯与服务等重要功能,因此,典型的办公自动化应用包括公文管理、督查管理、政务信息集与发布、内部请示报告管理、档案管理、会议管理、领导活动管理、政策法规库、内部论坛等应用,另外鉴于Internet在日常办公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办公自动化系统应该与Internet留有平滑的接口。

文档中国doctxt.net

一、提供电子邮件功能是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本需求

在一个办公自动化系统中通常包含了多个应用子系统,如发文、收文、信息服务、档案管理、活动安排、会议管理等等,可以将电子邮件信箱作为所有这些办公应用子系统的统一接口,每一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电子邮件信箱就可以了解到需要处理的工作,而不必经常性地来回检查不同的应用系统,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以电子邮件作为统一入口的设计思想,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用户的友好性和易用性,减少培训的工作量。

二、处理大量的复合文档型的数据信息

办公自动化所处理信息的载体大多是以文件、报表、信函、传真等形式出现,因此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典型的文档处理系统。这些区别于传统数据类型的信息,就是“非结构化数据”、“复合文档数据”或“对象数据”。

一般认为,关系数据库系统(如Oracle、DB/2、SQL Server、Foxpro等)适合传统数据类型(结构化信息)的表示和存储,但是对复合文档数据的处理并非能够完全表达信息和存储效率最高。因此,“文档数据库”或“对象存储”的概念就被引入数据库领域,其目标就是针对新出现的需求,高效率地表达和存储管理“复合文档数据”。 当然,传统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也是办公自动化系统经常不可或缺的。 文档中国doctxt.net

办公自动化系统由于其对复合文档数据的处理要求,必须以文档数据库为核心建立,同时选择性地结合关系数据库。

三、包含大量的工作流应用

所谓的工作流就是一组人员为完成某一项业务所进行的所有工作与工作转交(交互)过程。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的大多数应用如公文审批、各类申请等。每一项工作以流程的形式,由发起者(如文件起草人)发起流程,经过本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处理(如签署、会签),最终到达流程的终点(如发出文件、归档入库)。

工作流程可以是互相连接、交叉或循环进行的,如一个工作流的终点可能就是另一个工作流的起点,如上级部门的发文处理过程结束后引发了下级部门的收文处理过程。工作流程也可是打破单位界限的,发生于机关与机关的相关单位之间。

在相当程度上工作流自动化有三种实现模式。即:基于邮件的、基于共享数据库的、基于邮件和共享数据库结合模式(即“群件模式”)的。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群件模式结合了“推”、“拉”技术,充分发挥了不同技术的优点,克服了其缺点,是理想的办公自动化流程处理模式,也使办公自动化人员拥有了完整的信息技术工具。

四、支持协同工作和移动办公

文档中国doctxt.net

在日常办公中,办公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意见,才能作出某种决策。而这种在群体中互相沟通、合作的工作方式就是所谓的“协同工作”。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异步协作方式如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等,以及同步协作方式如网络实时会议正在逐渐成为除了人们面对面开会之外的新的工作方式,它们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参加到协同工作中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谓的“移动办公”就是提供办公人员在办公室以外的办公手段,他可以远程拨号或登录到出差地的网络,通过电话线或广域网络,随时可以访问到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费用,办公人员还可以选择“离线”工作方式,即将需要处理的信息先下载到本地便携机上,然后切断连接,“离线地”处理信息(例如他可以在旅途中批阅公文,起草电子邮件等),工作完毕才再次接通连接将自己的工作结果发出以及再次下载新的待办信息。 办公自动化系统作为网络应用系统应提供用户协同工作支持和移动办公支持。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入口地址: ://tongji.rmtj.org.cn/login.php

根据司法部基层司和信息中心委托,云南省司法厅负责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工作,前期招投标工作已完成,现进入项目实施阶段。根据赵副厅长指示,项目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厅基层工作处、财务装备处、审计处、科技信息处于2017年2月16日下午在厅13楼1303指挥决策室召开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系统项目启动会。

会议听取了承建单位北京华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对项目组织实施的准备情况汇报,就有关工作进行研究和安排。

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系统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志刚处长对承建单位和监理公司提出工作要求:一是该项目是司法部在全国司法行政基层业务统一规范上做的一次重要尝试,是满足中央对省级以下司法行政单位的管理需要,厅党委对此高度重视,要求要将此项目打造成国家部级行业标准,切实把司法部安排的建设目标落实到位;二是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系统建设一定要结合云南省司法厅与云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共建司法行政大数据协同共享系统项目统筹实施,并有所创新;三是要做好前期业务调研工作,充分体现厅基层处的工作目标和业务需求,做好中央和云南省的顶层设计调研;四是要求云南金质监理公司工程师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做好监理工作和成果审核工作。

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系统项目正式启动。

如何让社区与辖区单位实现共享共驻共建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根据中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渝委办发〔XX〕号)、《关于成立xx市“五个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及责任分工的通知》(xxx〔XX〕号)和xx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关于印发xx市“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xx〔XX〕)号精神,为了加快推进武隆县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和服务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

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享数据”的建设原则,秉承“理念先行、以应用服务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条件、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原则。在建设中考虑高性能、易维护、易管理、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地发展原则。

(一)统筹规划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难、周期长、涉及学校多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必须站在整个教育的层面,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筹规划,确保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二)分步实施

“数字校园”建设周期长,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三)加强应用

“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使县教委与各个学校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教学数字化,实现县教委与学校之间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数据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四)整合

“数字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县教委经过多的信息化建设,购买和开发了部分应用系统(如远教应用管理系统、oa政务办公系统、教委网站系统、学校网站系统等),沉淀了大量的信息(如远程教育、国、教育等)。“数字校园”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因此,“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开发新的,建设集中的信息管理机制。

(五)享数据

县教委原有的多个应用系统与学校的应用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不能享数据(如教委网站与学校网站的数据、信息目前就无法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重复建设、重复工作,严重影响了县教委与学校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因此,“数字校园”建设必须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享与实时交换。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力争用时间,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构建以现代化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核心,以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基础,建立公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数据享。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提高全县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办学品位。,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二)分段目标

----XX完善中心校的光纤接入,%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XX完善完校的光纤接入,%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完善村校的无线网络覆盖, %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强化应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与应用, %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完成%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应用,强化管理、应用及各种平台的整合。

-----,使%的达到市级数字校园标准。

四、创建规划

五、建设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

.“校校通”建设:光纤接入全县所有完校及以上学校,并建立规范的校园网。

.无线网络建设:完善所有村校的无线网络,并建立村校校园网。

.校园一卡通建设:建设先进实用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各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校园内的各个环节,如考勤、门禁、校内小额消费、图书借阅等方面,都通过一卡通进行高效管理。

.“班班通”改进与建设:以中学“计算机+数字投影仪”、中心校“计算机+平板电视”的配置方式改进XX所建的“班班通”,并新建未建设的中心校以上学校。

.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更新或新增计算机教室,使全县生机比达到:。

.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全县中心校以上学校建立数字化实验室--间。

.校园电视系统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电视闭路系统。

.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多媒体教室-间(用于学校示范课、公开课教学活动开展)。

.校园广播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校园广播系统。

(二)应用系统建设

.网站建设:全县中小学校全部建设规范的校级网站,使学校网站与教委网站达到“数据、信息、管理”之间的分级享。

.数据中心建设:在全县中小学校建设一套完善的为教师、学生、校舍、资产、财务、组织人事、教学机构和科研而建立的数据中心。

.电子政务建设:建立一套教委与学校能够联动的,涉及方方面面办公需求的oa办公系统。

.库建设:建立县级库和校级库。库可通过四种方式获得,一是通过远程教育卫星接收、下载的免费;二是通过国家基础教育网站的免费、三是通过市技装中心联合高校和区县同开发的教学、四是充分调动我县全体教师的力量,开发校级优秀。

.数字图书库系统建设:在全县中小学建设一套数字图书库系统,方便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查阅本校图书,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

.仿真实验系统建设:建设一套仿真实验系统,供全县所有学校使用。

(三)教师培训建设

技术人员骨干培训、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教师应用培训是整个“数字校园”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县、校培训,逐步提高我县教育系统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

六、建设措施

在创建“数字校园”工作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培训、重实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其具体的措施如下:,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建立长期培训制度

为了满足“数字校园”的建设要求,应建立长期培训制度,加强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全县教职员工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促使他们观念更新,提高认识。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强各类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决策和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以满足“数字校园”建设中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二)注重教学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要通过“校长重视骨干引领 全员参与”的方式,逐步提高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等各方面的数字化水平。一是各学校在网上开辟主题网站或论坛等,通过音频、等形式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二是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三是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的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和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以便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四是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信息素养的中学生。

(三)加强考核管理,保证发挥效益

加强管理,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一是学校要建立“数字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和指导“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在“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财、物的投入、奖惩、晋职考核等方面的政策;三是完善“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四是完善各种激励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有、有步骤地建设“数字校园”。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了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全县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成立县“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教委、财政、发改委、纪委等部门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委,由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具体办公,教育科、人事科、计财科负责人为办公噬员。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数字校园”工程规划、工程实施方案、培训方案、管理应用方案。通过相应组织机构的建立,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确保“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

(二)制度保障

县教委出台“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各级各类学校也应出台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为“数字校园”工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有、有步骤地建设数字化校园。

(三)经费保障

为保证“数字校园”工程能够顺利实施,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项目以投入为主,认真落实信息技术费的使用,并多渠道筹集经费。

(四)技术保障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因此拥有一支善于学习、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是建成“数字校园”的根本保证。而学习培训则是促进观念升级、素质提升、技术提高的唯一途径。县教委应举办“数字校园”纯技术方面的培训和管理应用方面的培训;学校应举办多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活动,探索改进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以理念、技术的不断升级促进教学的效率提升和质量提高。

第一,引导功能。企事业单位所营造的文化氛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是社会文化传播的主导力量和“文化示范者”,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深广度。这些对于其所在社区而言,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的榜样力量,是一种强大的“文化定势”和“文化航标”。 企事业单位文化发展和活动过程中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把社区文化发展引导到企事业单位文化所蕴含的主流目标上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社区文化建设产生引导作用。置身企事业单位文化环境中的员工,同时也是社区的成员,生活、学习、工作在社区居民之中,他们通过家庭、亲属、同学、朋友,与社会各个层面保持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他们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生活方式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周围居民产生示范效应。

第二,创造功能。企事业单位文化是在其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的一种浓缩,具有民主、开放、创新、进取的特性,具有更新和再创造文化的活力和条件,它既是社会潮流的追逐者,又是时代潮流的开创者。这是因为企事业单位的重要主体是最富活力的中青年, 企事业单位文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系统,具有相对敏感的特性,对于社会文化变迁的反应十分迅速。企事业单位对这种变迁进行筛选、过滤、扬弃乃至超越之后,实现自身的创造和更新,同时传导给所处社区,促使社区文化实现发展。

第三,传承功能。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它既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特定产物,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积累过程。每一个社区特别是历史悠久的社区,居民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经过祖祖辈辈的创造、筛选、加工、充实和发展,形成了社区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由于社区对环境的作用传给企事业单位,使他们继承下来(当然,这不是继承社区文化传统的唯一途径),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

第四,整合功能。由于文化的渗透性,不同文化既可能交相融合,又可能产生相互冲突。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社区文化趋于多样化,文化碰撞现象日益增多,尤其是人们面临的价值冲突与适应问题十分尖锐。所有这些也必然反映到企事业单位中来。企事业单位文化因其突出的引导性、性、整合性等特点,对文化冲突的协调、平衡、化解、融合相对社区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企事业单位将上述“整合成果”辐射、传达到社区,能够促进社区多样性文化的发展趋向同社会主流文化保持良性关系,从而对社区文化发挥整合作用。企事业单位与所在社区是互为环境的, 企事业单位文化的氛围及其内涵必然对社区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时刻辐射、影响着社区居民。正因为如此, 企事业单位往往成为社区文化的亮点乃至制高点之一。

第五,补充功能。作为现代化产物的企业文化具有天然的先锋性、敏感性、叛逆性、开放性,有些新的文化因子特别是属于青年亚文化范畴的文化因子,原来并不存在于社区之中,往往是由企事业单位的主体 (中青年)首先接纳和吸收的,然后传达、输送到整个社区范围,这就对社区文化起到了补充作用。充分认识城市社区与区内企事业单位的文化互动对于加强相关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加速社区的共享,优化企事业单位的社区环境,促进区、单位精神文明共建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