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系统版本号排序-电脑系统版本号排序怎么设置
1.word排序没反应
2.Windows Server 2012 R2版本区别
3.什么是DOS?
4.DOS是什么
5.软件版本号命名规则
6.我是新手,请问什么是内核,干嘛用的?
word排序没反应
word排序没反应是由于系统版本不是最新、操作问题造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测试电脑:联想Y50,版本10.0.10240,word版本号:v13.28.0。
1、word软件系统版本不是最新版本,会导致无法排序,需要更新到最新版本即可正常使用。
2、个人操作问题,没有选择排序列表,需要打开排序菜单命令,在主要关键字选择下拉列表,类型选择为数字,点选降序单选框进行排序。
word是微软公司的文字处理应用程序,可以处理文字内容,进行版面编辑等操作。
Windows Server 2012 R2版本区别
Windows Server 2012有4种版本:Foundation, Essentials, Standard and Datacenter。
各版本之间区别如下:
CSDN-Windows2012R2版本区别
扩展资料:
2012 R2无法完成的8.1的功能(只是影响个人用户使用方面):
1、开始屏幕的背景,无论服务器启用了多少功能,你都会发现属性设置中的将桌面背景设置到开始屏幕一项是不可选择的,这个只能通过第三方软件来解决
2、Microsoft用户不可以在Server上使用,这也是以安全性和为服务器使用为前提设定的,这个无法修改,不过这个不影响APP在2012 R2上的下载和使用
3、内置账户无法修改锁屏界面,个人实验后发现,内置管理员怎么修改锁屏界面再次开机显示的还是成片的灰色……使用非内置管理员帐户则无此问题
4、蓝牙支持,包括前代的Server 2008 R2在内,这个功能也是不可用的,原因也是为了服务器的安全性,据说可以通过用8.1文件覆盖2012的方式来启用,这个个人没有进行试验
2012 R2特有的几项功能(8.1上没有的,只列举对个人用户适用的):
回写式高速缓存、REFS(虽然8.1进化版上也增加了REFS,但是实用性上并不如2012 R2)、Windows Server Essentials
参考资料:
什么是DOS?
1.1什么是DOS?
DOS(Disk Operation System)是一类操作系统的名称,它主要包括Shell(command.com), IO接口(io.sys)两个部分。
Shell是dos的外壳,负责将用户输入的命令翻译成操作系统能够理解的语言。
DOS的IO接口通常实现了一组基于int21h的中断。
目前常用的DOS有包括:MS-DOS PC-DOS,FreeDOS,ROM-DOS等
1.2MS-DOS简介
眼下流行的Windows9x系统是以MS-DOS为基础的。
自从DOS在1981年问世以来,版本就不断更新,从最初的DOS1.0升级到了最新的DOS8.0(Windows ME系统),纯DOS 的最高版本为DOS6.22,这以后的新版本DOS都是由Windows系统所提供的,并不单独存在。
DOS分为核心启动程序和命令程序两个部分。
DOS的核心启动程序有Boot系统引导程序、IO.SYS、MSDOS.SYS和COMMAND.COM。它们是构成DOS系统最基础的几个部分,有了它们系统就可以启动。
但光有启动程序还不行,DOS作为一个字符型的操作系统,一般的操作都是通过命令来完成。DOS命令分为内部命令和外部命令。内部命令是一些常用而所占空间不大的命令程序,如dir、cd等,它们存在于COMMAND.COM文件中,会在系统启动时加载到内存中,以方便调用。而其它的一些外部命令则以单独的可执行文件存在,在使用时才被调入内存。
DOS的优点是快捷。熟练的用户可以通过创建BAT或CMD批处理文件完成一些烦琐的任务,通过一些判断命令(IF、|)甚至可以编一些小程序。因此,即使在XP下CMD还是高手的最爱。
1.3 FAT(32)简介
FAT或FAT32文件系统是由文件分配表和数据区组成.文件分配表就像字典的目录,上面记录了数据区文件的物理地址.由于WINDOWS是多任务操作系统.在同一时间会有多个文件写入磁盘.因此,您的文件并不是一个一个整齐的存在磁盘上.而是像珍珠一样随机撒布的.串起这些珍珠的线就是文件分配表!
因此,当我们查询文件时,实际上是在查文件分配表,当我们删文件也是在文件分配表上删.这样被"彻底"删除的文件可以恢复就不奇怪了,删除文件或在同一个盘移动文件比复制文件快也是理所当然的.
FAT/FAT32在DOS中是以8.3的格式储存文件的.即最大8个字符的文件名,最大3个字符的扩展名.所谓的扩展名就是文件类型,如.TXT就是ASCII编码的文本文件.如果是这样的文件名:asdfghjk.lkj.hgfd,DOS要如何显示呢?答案是:asdf~1.gfd!聪明的你应该找到规律了吧.
提示一下:FAT(32)和NTFS都是不区分大小写的.
如何——磁盘操作系统
[编辑本段]
1.1 MS-DOS的常用命令:
1、磁盘操作
fdisk 参数 /mbr 重建主引导记录 EXP:fdisk /mbr 重建主引导记录 (可以洗掉还原精灵)
format 参数: /q 快速格式化 /u 不可恢复 /autotest 不提示 /s 创建 MS-DOS 引导盘 EXP:format c: /q /u /autotest
自动快速格式化C盘(危险!!!)
2、目录操作
DIR [目录名或文件名] [/S][/W][/P][/A] 列出目录 参数: /s 查找子目录 /w 只显示文件名 /p 分页 /a 显示隐藏文件 EXP: DIR format.exe /s查找该盘的format.exe文件并报告位置
CD [目录名] PS:可以使用相对目录或绝对目录 进入目录 exp:CD AA 进入当前文件夹下的AA目录,cd .. 进入上一个文件夹cd \返回根目录;cd c:\windows 进入c:\windows文件夹
MKDIR [目录名] 创建目录 EXP:MKDIR HELLOWORLD 创建HELLOWORLD目录
3、文件操作
del [目录名或文件名] [/f][/s][/q] 删除 参数:/f 删除只读文件 /s 删除该目录及其下的所有内容 /q 删除前不确认
exp: del c:\del /s /q 自动删除c盘的del目录
copy [源文件或目录] [目标目录] 复制文件 EXP:copy d:\pwin98\*.* c:\presetup 将d盘的pwin98的所有文件复制到c盘的presetup下
4、内存操作
debug 调试内存 参数 -w [文件名] 写入二进制文件 -o [地址1] [地址2] 输出内存 -q 退出 exp:o 70 10[return] o 71 01
[return] 01[return] q[return] 把70到71的内存都改成01,用以清除AWARDbios密码.debug 还可以破解硬盘保护卡等,但只可以在纯DOS下用.
DOS命令全集
[编辑本段]
(一)MD——建立子目录
1.功能:创建新的子目录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MD[盘符:][路径名]<子目录名>
4.使用说明:
(1)“盘符”:指定要建立子目录的磁盘驱动器字母,若省略,则为当前驱动器;
(2)“路径名”:要建立的子目录的上级目录名,若缺省则建在当前目录下。
例:(1)在C盘的根目录下创建名为FOX的子目录;(2)在FOX子目录下再创建USER子目录。
C:\>MD FOX (在当前驱动器C盘下创建子目录FOX)
C:\>MD FOX\USER (在FOX 子目录下再创建USER子目录)
(二)CD——改变当前目录
1.功能:显示当前目录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CD[盘符:][路径名][子目录名]
4.使用说明:
(1)如果省略路径和子目录名则显示当前目录;
(2)如采用“CD\”格式,则退回到根目录;
(3)如采用“CD..”格式则退回到上一级目录。
例:(1)进入到USER子目录;(2)从USER子目录退回到子目录;(3)返回到根目录。
C:\>CD FOX 、USER(进入FOX子目录下的USER子目录)
C:\FOX\USER>CD.. (退回上一级根目录)
C:\FOX>CD\ (返回到根目录)
C:\>
(三)RD——删除子目录命令
1.功能:从指定的磁盘删除了目录。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RD[盘符:][路径名][子目录名]
4.使用说明:
(1)子目录在删除前必须是空的,也就是说需要先进入该子目录,使用DEL(删除文件的命令)将其子目录下的文件删空,然后再退回到上一级目录,用RD命令删除该了目录本身;
(2)不能删除根目录和当前目录。
例:要求把C盘FOX子目录下的USER子目录删除,操作如下:
第一步:先将USER子目录下的文件删空;
C:\>DEL C:\FOX\USER\*.*
第二步,删除USER子目录。
C:\>RD C:\FOX\USER
(四)DIR——显示磁盘目录命令
1.功能:显示磁盘目录的内容。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DIR [盘符:][路径][文件名] [/A[[:]属性]] [/C] [/D] [/L] [/N] [/O[[:]分类属性]] [/P] [/Q] [/S] [/T[[:]时间]] [/W] [/X] [/4]
4. 使用说明:
/A 显示具有指定属性的文件。
属性 D 目录 R 只读文件
H 隐藏文件 A 准备存档的文件
S 系统文件 - 表示“否”的前缀
/B 使用空格式(没有标题信息或摘要)。
/C 在文件大小中显示千位数分隔符。这是默认值。用/-C来停用分隔符显示。
/D 跟宽式相同,但文件是按栏分类列出的。
/L 用小写。
/N 新的长列表格式,其中文件名在最右边。
/O 用分类顺序列出文件。
分类排序 N 按名称(字母顺序) S 按大小(从小到大)
E 按扩展名(字母顺序) D 按日期/时间(从先到后)
G 组目录优先 - 颠倒顺序的前缀
/P 在每个信息屏幕后暂停。
/Q 显示文件所有者。
/S 显示指定目录和所有子目录中的文件。
/T 控制显示或用来分类的时间字符域。
时间 C 创建时间
A 上次访问时间
W 上次写入的时间
/W 用宽列表格式。
/X 显示为非8.3文件名产生的短名称。格式是 /N 的格式,短名称插在长名称前面。如果没有短名称,在其位置则显示空白。
/4 用四位数字显示年
(五)PATH——路径设置命令
1.功能:设备可执行文件的搜索路径,只对文件有效。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PATH[盘符1]目录[路径名1]{[;[盘符2:]],<目录路径名2>…}
4.使用说明:
(1)当运行一个可执行文件时,DOS会先在当前目录中搜索该文件,若找到则运行之;若找不到该文件,则根据PATH命令所设置的路径,顺序逐条地到目录中搜索该文件;
(2)PATH命令中的路径,若有两条以上,各路径之间以一个分号“;”隔开;
(3)PATH命令有三种使用方法:
PATH[盘符1:][路径1][盘符2:][路径2]…(设定可执行文件的搜索路径)
PATH:(取消所有路径)
PATH:(显示目前所设的路径)
(六)TREE——显示磁盘目录结构命令
1.功能:显示指定驱动器上所有目录路径和这些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名。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TREE[盘符:][/F][>PRN]
4.使用说明:
(1)使用/F参数时显示所有目录及目录下的所有文件,省略时,只显示目录,不显示目录下的文件;
(2)选用>PRN参数时,则把所列目录及目录中的文件名打印输出。
(七)DELTREE——删除整个目录命令
1.功能:将整个目录及其下属子目录和文件删除。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DELTREE[盘符:]<路径名>
4.使用说明:该命令可以一步就将目录及其下的所有文件、子目录、更下层的子目录一并删除,而且不管文件的属性为隐藏、系统或只读,只要该文件位于删除的目录之下,DELTREE都一视同仁,照删不误。使用时务必小心!!!
五、磁盘操作类命令
(一)FORMAT——磁盘格式化命令
1.功能:对磁盘进行格式化,划分磁道和扇区;同时检查出整个磁盘上有无带缺陷的磁道,对坏道加注标记;建立目录区和文件分配表,使磁盘作好接收DOS的准备。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FORMAT <盘符:> [/S][/4][/Q]
4.使用说明:
(1)命令后的盘符不可缺省,若对硬盘进行格式化,则会如下列提示:WARNING:ALL DATA ON NON ——REMOVABLE DISK
DRIVE C:WILL BE LOST !
Proceed with Format (Y/N)?
(警告:所有数据在C盘上,将会丢失,确实要继续格式化吗?)
(2)若是对软盘进行格式化,则会如下提示:Insert mew diskette for drive A;
and press ENTER when ready…
(在A驱中插入新盘,准备好后按回车键)。
(3)选用[/S]参数,将把DOS系统文件IO.SYS、MSDOS.SYS及COMMAND.COM复制到磁盘上,使该磁盘可以做为DOS启动盘。若不选用/S参数,则格式化后的磙盘只能读写信息,而不能做为启动盘;
(4)选用[/4]参数,在1.2MB的高密度软驱中格式化360KB的低密度盘;
(5)选用[/Q]参数,快速格式化,这个参数并不会重新划分磁盘的磁道和扇区,只能将磁盘根目录、文件分配表以及引导扇区清成空白,因此,格式化的速度较快。
(6)选用[/U]参数,表示无条件格式化,即破坏原来磁盘上所有数据。不加/U,则为安全格式化,这时先建立一个镜象文件保存原来的FAT表和根目录,必要时可用UNFORRMAT恢复原来的数据。
(二)UNFORMAT恢复格式化命令
1.功能:对进行过格式化误操作丢失数据的磁盘进行恢复。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UNFORMAT<盘符>[/L][/U][/P][/TEST]
4.使用说明:用于将被“非破坏性”格式化的磁盘恢复。根目录下被删除的文件或子目录及磁盘的系统扇区(包括FAT、根目录、BOOT扇区及硬盘分区表)受损时,也可以用UNFORMAT来抢救。
(1)选用/L参数列出找到的子目录名称、文件名称、大孝日期等信息,但不会真的做FORMAT工作。
(2)选用/P参数将显示于屏幕的报告(包含/L参数所产生的信息)同时也送到打印机。运行时屏幕会显示:“Print out will be sent to LPT1”
(3)选用/TEST参数只做模拟试验(TEST)不做真正的写入动作。使用此参数屏幕会显示:“Simulation only”
(4)选用/U参数不使用MIRROR映像文件的数据,直接根据磁盘现状进行UNFORMAT。
(5)选用/PSRTN;修复硬盘分区表。
若在盘符之后加上/P、/L、/TEST之一,都相当于使用了/U参数,UNFORMAT会“假设”此时磁盘没有MIRROR映像文件。
注意:UNFORMAT对于刚FORMAT的磁盘,可以完全恢复,但FORMAT后若做了其它数据的写入,则UNFORMAT就不能完整的救回数据了。UNFORMAT并非是万能的,由于使用UNFORMAT会重建FAT与根目录,所以它也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操作不当可能会扩大损失,如果仅误删了几个文件或子目录,只需要利用UNDELETE就够了。
(三) CHKDSK——检查磁盘当前状态命令
1.功能:显示磁盘状态、内存状态和指定路径下指定文件的不连续数目。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CHKDSK [盘符:][路径][文件名][/F][/V]
4.使用说明:
(1)选用[文件名]参数,则显示该文件占用磁盘的情况;
(2)选[/F]参数,纠正在指定磁盘上发现的逻辑错误;
(3)选用[/V]参数,显示盘上的所有文件和路径。
(四)DISKCOPY——整盘复制命令
1.功能:复制格式和内容完全相同的软盘。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DISKCOPY [盘符1:][盘符2:]
4.使用说明:
(1)如果目标软盘没有格式化,则复制时系统自动选进行格式化。
(2)如果目标软盘上原有文件,则复制后将全部丢失。
(3)如果是单驱动器复制,系统会提示适时更换源盘和目标盘,请操作时注意分清源盘和目标盘。
(五)LABEL——建立磁盘卷标命令
1.功能:建立、更改、删除磁盘卷标。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LABEL [盘符:][卷标名]
4.使用说明:
(1)卷标名为要建立的卷标名,若缺省此参数,则系统提示键入卷标名或询问是否删除原有的卷标名;
(2)卷标名由1至11个字符组成。
(六)VOL——显示磁盘卷标命令
1.功能:查看磁盘卷标号。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VOL [盘符:]
4.使用说明:省略盘符,显示当前驱动器卷标。
(七)SCANDISK——检测、修复磁盘命令
1.功能:检测磁盘的FAT表、目录结构、文件系统等是否有问题,并可将检测出的问题加以修复。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SCANDISK [盘符1:]{[盘符2:]…}[/ALL]
4.使用说明:
(1)CCANDISK适用于硬盘和软盘,可以一次指定多个磁盘或选用[/ALL]参数指定所有的磁盘;
(2)可自动检测出磁盘中所发生的交叉连接、丢失簇和目录结构等逻辑上的错误,并加以修复。
(八)DEFRAG——重整磁盘命令
1.。功能:整理磁盘,消除磁盘碎块。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DEFRAG [盘符:][/F]
4.使用说明:选用/F参数,将文件中存在盘上的碎片消除,并调整磁盘文件的安排,确保文件之间毫无空隙。从而加快读盘速度和节省磁盘空间。
(九)SYS——系统复制命令
1.功能:将当前驱动器上的DOS系统文件IO.SYS,MSDOS.SYS和COMMAND.COM 传送到指定的驱动器上。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SYS [盘符:]
文件操作类命令
(一) COPY文件复制命令
1.功能:拷贝一个或多个文件到指定盘上。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COPY [源盘][路径]<源文件名> [目标盘][路径][目标文件名]
4.使用说明:
(1)COPY是文件对文件的方式复制数据,复制前目标盘必须已经格式化;
(2)复制过程中,目标盘上相同文件名称的旧文件会被源文件取代;
(3)复制文件时,必须先确定目标般有足够的空间,否则会出现;insufficient的错误信息,提示磁盘空间不够;
(4)文件名中允许使用通配举“*”“?”,可同时复制多个文件;
(5)COPY命令中源文件名必须指出,不可以省略。
(6)复制时,目标文件名可以与源文件名相同,称作“同名拷贝”此时目标文件名可以省略;
(7)复制时,目标文件名也可以与源文件名不相同,称作“异名拷贝”,此时,目标文件名不能省略;
(8)复制时,还可以将几个文件合并为一个文件,称为“合并拷贝”,格式如下:COPY [源盘][路径]<源文件名1>+<源文件名2>+…+<源文件名n> [目标盘][路径]<目标文件名>;
(9)利用COPY命令,还可以从键盘上输入数据建立文件,格式如下:COPY CON [盘符:][路径]<文件名>;
(10)注意:COPY命令的使用格式,源文件名与目标文件名之间必须有空格!
(二)XCOPY——目录复制命令
1.功能:复制指定的目录和目录下的所有文件连同目录结构。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XCOPY [源盘:][源路径名]<源文件名> [目标盘符:][目标路径名]<源文件名> [/S][/V][/E]
4.使用说明:
(1)XCOPY是COPY的扩展,可以把指定的目录连文件和目录结构一并拷贝,但不能拷贝隐藏文件和系统文件;
(2)使用时源盘符、源目标路径名、源文件名至少指定一个;
(3)选用/S时对源目录下及其子目录下的所有文件进行COPY。除非指定/E参数,否则/S不会拷贝空目录,若不指定/S参数,则XCOPY只拷贝源目录本身的文件,而不涉及其下的子目录;
(4)选用/V参数时,对的拷贝的扇区都进行较验,但速度会降低。
(三)TYPE——显示文件内容命令
1.功能:显示ASCII码文件的内容。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TYPE [盘符:][路径]<文件名>
4.使用说明:
(1)显示由ASCII码组成的文本文件,对。EXE.COM等为扩展名的文件,其显示的内容是无法阅读的,没有实际意义2;
(2)该命令一次只可以显示一个文件的内容,不能使用通配符;
(3)如果文件有扩展名,则必须将扩展名写上;
(4)当文件较长,一屏显示不下时,可以按以下格式显示;TYPE[盘符:][路径]<文件名>|MORE,MORE为分屏显示命令,使用些参数后当满屏时会暂停,按任意键会继续显示。
(5)若需将文件内容打印出来,可用如下格式:
TYPE [盘符:][路径]<文件名> >PRN
此时,打印机应处于联机状态。
(四) REN——文件改名命令
1.功能:更改文件名称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REN [盘符:][路径]<旧文件名> <新文件名>
4.使用说明:
(1)新文件名前不可以加上盘符和路径,因为该命令只能对同一盘上的文件更换文件名;
(2)允许使用通配符更改一组文件名或扩展名。
(五)FC——文件比较命令
1.功能:比较文件的异同,并列出差异处。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FC [盘符:][路径名]<文件名> [盘符:][路径名][文件名][/A][/C][/N]
4.使用说明:
(1)选用/A参数,为ASCII码比较模式;
(2)选用/B参数,为二进制比较模式;
(3)选用/C参数,将大小写字符看成是相同的字符。
(4)选用/N参数,在ASCII码比较方式下,显示相异处的行号。
(六)ATTRIB——修改文件属性命令
1.功能:修改指定文件的属性。(文件属性参见2.5.4(二)文件属性一节)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ATTRIB [文件名] [+R|-R][+A|-A][+H|-H][+S|-S][/S]
4.使用说明:
(1)选用+R参数,将指定文件设为只读属性,使得该文件只能读取,无法写入数据或删除;选用-R参数,去除只读属性;
(2)选用+A参数,将文件设置为档案属性;选用-A参数,去除档案属性;
(3)选用+H参数,将文件调协为隐含属性;选用-H参数,去隐含属性;
(4)选用+S参数,将文件设置为系统属性;选用-S参数,去除系统属性;
(5)选用/S参数,对当前目录下的所有子目录及作设置。
(七) DEL——删除文件命令
1.功能:删除指定的文件。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DEL [盘符:][路径]<文件名>[/P]
4.使用说明:
(1)选用/P参数,系统在删除前询问是否真要删除该文件,若不使用这个参数,则自动删除;
(2)该命令不能删除属性为隐含或只读的文件;
(3)在文件名称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4)若要删除磁盘上的所有文件(DEL*.*或DEL.),则会提示:(Are you sure?)(你确定吗?)若回答Y,则进行删除,回答N,则取消此次删除作业。
(八) UNDELETE——恢复删除命令
1.功能:恢复被误删除命令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UNDELETE [盘符:][路径名]<文件名>[/DOS]/LIST][/ALL]
4.使用说明:使用UNDELETE可以使用“*”和“?”通配符。
(1)选用/DOS参数根据目录里残留的记录来恢复文件。由于文件被删除时,目录所记载斩文件名第一个字符会被改为E5,DOS即依据文件开头的E5和其后续的字符来找到欲恢复的文件,所以,UNDELETE会要求用户输入一个字符,以便将文件名字补齐。但此字符不必和原来的一样,只需符合DOS的文件名规则即可。
(2)选用/LIST只“列出”符合指定条件的文件而不做恢复,所以对磁盘内容完全不会有影响。
(3)选用/ALL自动将可完全恢复的文件完全恢复,而不一一地询问用户,使用此参数时,若UNDELTE利用目录里残留的记录来将文件恢复,则会自动选一个字符将文件名补齐,并且使其不与现存文件名相同,选用字符的优选顺序为:#%——0000123456789A~Z。
UNDELETE还具有建立文件的防护措施的功能,已超出本课程授课范围,请读者在使用些功能时查阅有关DOS手册。
七、其它命令
(一)CLS——清屏幕命令
1功能:清除屏幕上的所有显示,光标置于屏幕左上角。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CLS
(二) VER查看系统版本号命令
1功能:显示当前系统版本号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VER
(三) DATA日期设置命令
1功能:设置或显示系统日期。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DATE[mm-dd-yy]
4使用说明:
(1)省略[mm-dd-yy]显示系统日期并提示输入新的日期,不修改则可直接按回车键,[mm-dd-yy]为“月-日-年”格式;
(2)当机器开始启动时,有自动处理文件(AUTOEXEC.BAT)被执行,则系统不提示输入系统日期。否则,提示输入新日期和时间。
(四) TIME系统时钟设置命令
1功能:设置或显示系统时期。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TIME[hh:mm:ss:xx]
4使用说明:
(1)省略[hh:mm:ss:xx],显示系统时间并提示输入新的时间,不修改则可直接按回车键,[hh:mm:ss:xx]为“小时:分钟:秒:百分之几秒”格式;
(2)当机器开始启动时,有自动处理文件(AUTOEXEC.BAT)被执行,则系统不提示输入系统日期。否则,提示输入新日期和时间。
(五)MEM查看当前内存状况命令
1功能:显示当前内存使用的情况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MEM[/C][/F][/M][/P]
这个是抄袭的,不好意思,我技术水平有限,还望体谅。都不容易呀。
DOS是什么
DOS(Disk Operation System)是一类操作系统的名称,它主要包括Shell(command.com), IO接口(io.sys)两个部分。
Shell是dos的外壳,负责将用户输入的命令翻译成操作系统能够理解的语言。
DOS的IO接口通常实现了一组基于int21h的中断。
目前常用的DOS有包括:MS-DOS PC-DOS,FreeDOS,ROM-DOS等。
1.2MS-DOS简介
Windows9x、WindowsMe、WindowsXP、Windows Vista、Windows7系统等都是以MS-DOS为基础的。
自从DOS在1981年问世以来,版本就不断更新,从最初的DOS1.0升级到了最新的DOS8.0(Windows ME系统),纯DOS 的最高版本为DOS7.10,这以后的新版本DOS都是由Windows系统所提供的,并不单独存在。
DOS分为核心启动程序和命令程序两个部分。
DOS的核心启动程序有Boot系统引导程序、IO.SYS、MSDOS.SYS和COMMAND.COM。它们是构成DOS系统最基础的几个部分,有了它们系统就可以启动。
但光有启动程序还不行,DOS作为一个字符型的操作系统,一般的操作都是通过命令来完成。DOS命令分为内部命令和外部命令。内部命令是一些常用而所占空间不大的命令程序,如dir、cd等,它们存在于COMMAND.COM文件中,会在系统启动时加载到内存中,以方便调用。而其它的一些外部命令则以单独的可执行文件存在,在使用时才被调入内存。
DOS的优点是快捷。熟练的用户可以通过创建BAT或CMD批处理文件完成一些烦琐的任务,通过一些判断命令(IF、|)甚至可以编一些小程序。因此,即使在XP下CMD还是高手的最爱。
[1]MS-DOS大事记
DOS1.0 微软买下 86-DOS(QDOS)版权,1981年7月,成为 IBM PC上 第一个作业系统。同时微软有为IBM PC开发专用版本 PC-DOS,但与泛用版本DOS相比,除了系统档名以及部份针对 IBM 机器设计的核心,外部命令与公用程式之外,其余程式码其实差异不大。
DOS 1.25 1982年6月,支援双面 软盘并开始修改错误
不仅IBM,许多OEM也广泛使用
DOS2.0 1983年3月,加入UNIX式的树状档案系统与及硬盘支援,以低阶的观点视之,这是第一次的 DOS 重大改版。这个版本除了相容于 CP/M 的 FCB 档案系统之外,正式采用了 FAT 格式,并大量使用具有 UNIX 特征的 Handle 式档案操作方式。
DOS 2.11 1984年3月,为主要的OEM版本,修正了2.01版的错误,增加了对非英语语言及其文件格式的国际性支援
MS-DOS 2.25 1985年10月,支援额外扩充的字符组(日文与韩文),还修正了旧版的错误
MS-DOS 3.0 1984年8月,引入PC/AT,它能支援1.2MB的软盘,并加入较高容量的硬盘
MS-DOS 3.1 1984年11月,加入对微软网络支援
MS-DOS 3.2 1986年1月,加入了3.5吋软盘的强化支援,并开始可以透过驱动程式使用硬件 EMS。台湾的宏碁电脑在资策会与公会的支持下,与微软在DOS3.2 的基础上开发了符合 CMEX 标准的全中文
MS-DOS 3.3 1987年8月,修正部份内部错误、增加了许多关于档案处理的外部命令、开始支援软盘之后,DOS3.3 成为当时最稳定、畅销的版本,可以说是DOS第二次的重大改版,一年后发行的4.0甚至还不如3.3普及。内部的 BASIC 直译器在 3.x之后逐渐由 BASICA 改为增强绘图能力的 GW-BASIC。此际倚天公司在前几版本的 BASICA 基础上开发了支援中文绘图模式的 ETBASIC,几乎成为当时台湾地区学习 BASIC 语言的标准配备。外部命令部分最重要的则是增加了 XCOPY 与 APPEND,增强了早就该有的档案管理能力。
MS-DOS 4.0 电脑MS-DOS 4.0 1988年6月,主要基于IBM的代码库,而不是微软自己的代码库。加入了最大2GB容量硬盘机支援,引入 EMM(软件模拟 EMS)以及新规格 XMS 内存技术,令DOS操作系统可以使用1MB以上的内存。开始有 DOSSHELL 的使用。DOSSHELL 可以被视为 DOS的GUI 界面,并有切换程式作业的能力。
MS-DOS 4.01 1988年12月,对于旧版所存在的一系列错误进行修正
MS-DOS 5.0 1991年6月,第三次重大改版,可能也是DOS史上最重要的改版。这个版本继承 4.0 对于内存管理的改进,是 EMM 规格最为稳定、普及的版本,也加入了许多内存管理的程式,如 EMM386、MEM 等等,为的就是与 Windows 好好搭配,连带也使得DOS 内存管理成为当时许多软件亟欲配合增强的方向,如何设定DOS内存配置成为热门话题。BASIC 直译器改为 QuickBASIC 的简易版本 QBASIC,内建文字编辑器则由原来的行编辑 EDLIN 改为全屏幕编辑的 EDIT(其实只是对 QBASIC.EXE 多下一道参数而已)。减少外部命令对于版本的需求,而在千呼万唤中,终于加入 DOSKEY、UNDELETE、Quick Format、UNFORMAT 等能力。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版本的 CONFIG.SYS 允许有多重选项。
MS-DOS 6.0 1993年3月,加入了许多花俏的外部命令。系统检测程式 MSD 被加入。DoubleSpace 压缩磁盘技术开始被使用,亦开始附上微软自家的解毒软件 VSAFE 以及 MSAV。网络方面开始加入对 LL5 传输线的支援。对于磁盘,开始加入磁区整理软件 DEFRAG以及磁盘快取程式 SMARTDRV。档案管理方面,以豪华的 MSBACKUP 取代了阳春的 BACKUP,另外,终于加入了 DELTREE 与 MOVE 公用程式。开始正式支援光驱。内存管理方面则加入了 MEMMAKER 组态最佳化程式。
MS-DOS 6.2 1993年11月,DoubleSpace 更名为 DrvSpace。
MS-DOS 6.21 1994年2月
MS-DOS 6.22 1994年6月,最后一个销售版本。国乔(KC)取得微软与IBM授权,搭配国乔中文系统发表自己的 DOS 7.0。
MS-DOS 7.0 1995年8月,Windows 95 所带的版本,支持长文件名。
MS-DOS 7.1 1996年8月,加入对大硬盘和FAT32分区的支持等。
MS-DOS 8.0 2000年9月,DOS的最后一个版本,取消了部分功能,例如不再支持SYS命令、打印机操作。
[2]在DOS上面运行的软件
由于 DOS 是 PC 兼容机的主要平台,有许多为 DOS 撰写的知名软件。其中包括了:
Lotus 1-2-3;一套在企业市场中被广泛运用的试算表软件。被许多人视为 IBM PC 成功的主因
WordPerfect;一套目前出在 Windows 平台的文本编辑器
dBase;最早的数据库软件之一
Telix; 调制解调器通信软件
Arachne;一套 DOS 版的网络浏览器
DJGPP, gcc 的 DOS 移植版
4DOS,取代原本的命令行界面的软件
Borland 的 集成开发环境,包括了 Turbo Pascal、Turbo BASIC、Turbo C,以及 Turbo Assembler
拨接式电子布告栏 (BBS) 架站软件 RemoteAccess、Spitfire、Maximus、McBBS,以及TAG
BASIC 语言工具程序 BASICA 以及 GW-BASIC
许多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由 Id Software 以及 Apogee Software(后来改名为 3D Realms)合资开发的 德军总部3D;Id Software 的 Doom 以及 Quake;3D Realms 的 Duke Nukem 3D、Shadow Warrior,以及 Rise of the Triad。3D Realms 开发的这 3 套游戏使用的都是 DOS 上的“Build 引擎”。Build 引擎的作者是 Ken Silverman,这个引擎也被用于 Silverman 的 Ken's Labyrinth 这个游戏上。
[编辑本段]如何——磁盘操作系统
1.1 MS-DOS的常用命令:
1、磁盘操作
fdisk 参数 /mbr 重建主引导记录 EXP:fdisk /mbr 重建主引导记录 (可以洗掉还原精灵)
format 参数: /q 快速格式化 /u 不可恢复 /autotest 不提示 /s 创建 MS-DOS 引导盘 EXP:format c: /q /u /autotest
自动快速格式化C盘(危险!!!)
2、目录操作
DIR [目录名或文件名] [/S][/W][/P][/A] 列出目录 参数: /s 查找子目录 /w 只显示文件名 /p 分页 /a 显示隐藏文件 EXP: DIR format.exe /s查找该盘的format.exe文件并报告位置
CD [目录名] PS:可以使用相对目录或绝对目录 进入目录 exp:CD AA 进入当前文件夹下的AA目录,cd .. 进入上一个文件夹cd \返回根目录;cd c:\windows 进入c:\windows文件夹
MKDIR [目录名] 创建目录 EXP:MKDIR HELLOWORLD 创建HELLOWORLD目录
3、文件操作
del [目录名或文件名] [/f][/s][/q] 删除 参数:/f 删除只读文件 /s 删除该目录及其下的所有内容 /q 删除前不确认
exp: del c:\del /s /q 自动删除c盘的del目录
copy [源文件或目录] [目标目录] 复制文件 EXP:copy d:\pwin98\*.* c:\presetup 将d盘的pwin98的所有文件复制到c盘的presetup下
4、内存操作
debug 调试内存 参数 -w [文件名] 写入二进制文件 -o [地址1] [地址2] 输出内存 -q 退出 exp:o 70 10[return] o 71 01
[return] 01[return] q[return] 把70到71的内存都改成01,用以清除AWARDbios密码.debug 还可以破解硬盘保护卡等,但只可以在纯DOS下用.
[编辑本段]DOS命令行
[3](一)MD——建立子目录
1.功能:创建新的子目录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MD[盘符:][路径名]<子目录名>
4.使用说明:
(1)“盘符”:指定要建立子目录的磁盘驱动器字母,若省略,则为当前驱动器;
(2)“路径名”:要建立的子目录的上级目录名,若缺省则建在当前目录下。
例:(1)在C盘的根目录下创建名为FOX的子目录;(2)在FOX子目录下再创建USER子目录。
C:\>MD FOX (在当前驱动器C盘下创建子目录FOX)
C:\>MD FOX\USER (在FOX 子目录下再创建USER子目录)
(二)CD——改变当前目录
1.功能:显示当前目录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CD[盘符:][路径名][子目录名]
4.使用说明:
(1)如果省略路径和子目录名则显示当前目录;
(2)如采用“CD\”格式,则退回到根目录;
(3)如采用“CD..”格式则退回到上一级目录。
例:(1)进入到USER子目录;(2)从USER子目录退回到子目录;(3)返回到根目录。
C:\>CD FOX \USER(进入FOX子目录下的USER子目录)
C:\FOX\USER>CD.. (退回上一级根目录)
C:\FOX>CD\ (返回到根目录)
C:\>
(三)RD——删除子目录命令
1.功能:从指定的磁盘删除了目录。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RD[盘符:][路径名][子目录名]
4.使用说明:
(1)子目录在删除前必须是空的,也就是说需要先进入该子目录,使用DEL(删除文件的命令)将其子目录下的文件删空,然后再退回到上一级目录,用RD命令删除该子目录本身;
(2)不能删除根目录和当前目录。
例:要求把C盘FOX子目录下的USER子目录删除,操作如下:
第一步:先将USER子目录下的文件删空;
C:\>DEL C:\FOX\USER\*.*
第二步,删除USER子目录。
C:\>RD C:\FOX\USER
(四)DIR——显示磁盘目录命令
1.功能:显示磁盘目录的内容。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DIR [盘符:][路径][文件名] [/A[[:]属性]] [/C] [/D] [/L] [/N] [/O[[:]分类属性]] [/P] [/Q] [/S] [/T[[:]时间]] [/W] [/X] [/4]
4. 使用说明:
/A 显示具有指定属性的文件。
属性 D 目录 R 只读文件
H 隐藏文件 A 准备存档的文件
S 系统文件 - 表示“否”的前缀
/B 使用空格式(没有标题信息或摘要)。
/C 在文件大小中显示千位数分隔符。这是默认值。用/-C来停用分隔符显示。
/D 跟宽式相同,但文件是按栏分类列出的。
/L 用小写。
/N 新的长列表格式,其中文件名在最右边。
/O 用分类顺序列出文件。
分类排序 N 按名称(字母顺序) S 按大小(从小到大)
E 按扩展名(字母顺序) D 按日期/时间(从先到后)
G 组目录优先 - 颠倒顺序的前缀
/P 在每个信息屏幕后暂停。
/Q 显示文件所有者。
/S 显示指定目录和所有子目录中的文件。
/T 控制显示或用来分类的时间字符域。
时间 C 创建时间
A 上次访问时间
W 上次写入的时间
/W 用宽列表格式。
/X 显示为非8.3文件名产生的短名称。格式是 /N 的格式,短名称插在长名称前面。如果没有短名称,在其位置则显示空白。
/4 用四位数字显示年
(五)PATH——路径设置命令
1.功能:设备可执行文件的搜索路径,只对文件有效。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PATH[盘符1]目录[路径名1]{[;[盘符2:]],<目录路径名2>…}
4.使用说明:
(1)当运行一个可执行文件时,DOS会先在当前目录中搜索该文件,若找到则运行之;若找不到该文件,则根据PATH命令所设置的路径,顺序逐条地到目录中搜索该文件;
(2)PATH命令中的路径,若有两条以上,各路径之间以一个分号“;”隔开;
(3)PATH命令有三种使用方法:
PATH[盘符1:][路径1][盘符2:][路径2]…(设定可执行文件的搜索路径)
PATH:(取消所有路径)
PATH:(显示目前所设的路径)
(六)TREE——显示磁盘目录结构命令
1.功能:显示指定驱动器上所有目录路径和这些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名。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TREE[盘符:][/F][>PRN]
4.使用说明:
(1)使用/F参数时显示所有目录及目录下的所有文件,省略时,只显示目录,不显示目录下的文件;
(2)选用>PRN参数时,则把所列目录及目录中的文件名打印输出。
(七)DELTREE——删除整个目录命令
1.功能:将整个目录及其下属子目录和文件删除。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DELTREE[盘符:]<路径名>
4.使用说明:该命令可以一步就将目录及其下的所有文件、子目录、更下层的子目录一并删除,而且不管文件的属性为隐藏、系统或只读,只要该文件位于删除的目录之下,DELTREE都一视同仁,照删不误。使用时务必小心!!!
五、磁盘操作类命令
(一)FORMAT——磁盘格式化命令
1.功能:对磁盘进行格式化,划分磁道和扇区;同时检查出整个磁盘上有无带缺陷的磁道,对坏道加注标记;建立目录区和文件分配表,使磁盘作好接收DOS的准备。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FORMAT <盘符:> [/S][/4][/Q]
4.使用说明:
(1)命令后的盘符不可缺省,若对硬盘进行格式化,则会如下列提示:WARNING:ALL DATA ON NON ——REMOVABLE DISK
DRIVE C:WILL BE LOST !
Proceed with Format (Y/N)?
(警告:所有数据在C盘上,将会丢失,确实要继续格式化吗?)
(2)若是对软盘进行格式化,则会如下提示:Insert mew diskette for drive A;
and press ENTER when ready…
(在A驱中插入新盘,准备好后按回车键)。
(3)选用[/S]参数,将把DOS系统文件IO.SYS、MSDOS.SYS及COMMAND.COM复制到磁盘上,使该磁盘可以做为DOS启动盘。若不选用/S参数,则格式化后的磙盘只能读写信息,而不能做为启动盘;
(4)选用[/4]参数,在1.2MB的高密度软驱中格式化360KB的低密度盘;
(5)选用[/Q]参数,快速格式化,这个参数并不会重新划分磁盘的磁道和扇区,只能将磁盘根目录、文件分配表以及引导扇区清成空白,因此,格式化的速度较快。
(6)选用[/U]参数,表示无条件格式化,即破坏原来磁盘上所有数据。不加/U,则为安全格式化,这时先建立一个镜象文件保存原来的FAT表和根目录,必要时可用UNFORRMAT恢复原来的数据。
(二)UNFORMAT恢复格式化命令
1.功能:对进行过格式化误操作丢失数据的磁盘进行恢复。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UNFORMAT<盘符>[/L][/U][/P][/TEST]
4.使用说明:用于将被“非破坏性”格式化的磁盘恢复。根目录下被删除的文件或子目录及磁盘的系统扇区(包括FAT、根目录、BOOT扇区及硬盘分区表)受损时,也可以用UNFORMAT来抢救。
(1)选用/L参数列出找到的子目录名称、文件名称、大孝日期等信息,但不会真的做FORMAT工作。
(2)选用/P参数将显示于屏幕的报告(包含/L参数所产生的信息)同时也送到打印机。运行时屏幕会显示:“Print out will be sent to LPT1”
(3)选用/TEST参数只做模拟试验(TEST)不做真正的写入动作。使用此参数屏幕会显示:“Simulation only”
(4)选用/U参数不使用MIRROR映像文件的数据,直接根据磁盘现状进行UNFORMAT。
(5)选用/PSRTN;修复硬盘分区表。
若在盘符之后加上/P、/L、/TEST之一,都相当于使用了/U参数,UNFORMAT会“假设”此时磁盘没有MIRROR映像文件。
注意:UNFORMAT对于刚FORMAT的磁盘,可以完全恢复,但FORMAT后若做了其它数据的写入,则UNFORMAT就不能完整的救回数据了。UNFORMAT并非是万能的,由于使用UNFORMAT会重建FAT与根目录,所以它也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操作不当可能会扩大损失,如果仅误删了几个文件或子目录,只需要利用UNDELETE就够了。
(三) CHKDSK——检查磁盘当前状态命令
1.功能:显示磁盘状态、内存状态和指定路径下指定文件的不连续数目。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CHKDSK [盘符:][路径][文件名][/F][/V]
4.使用说明:
(1)选用[文件名]参数,则显示该文件占用磁盘的情况;
(2)选[/F]参数,纠正在指定磁盘上发现的逻辑错误;
(3)选用[/V]参数,显示盘上的所有文件和路径。
(四)DISKCOPY——整盘复制命令
1.功能:复制格式和内容完全相同的软盘。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DISKCOPY [盘符1:][盘符2:]
4.使用说明:
(1)如果目标软盘没有格式化,则复制时系统自动选进行格式化。
(2)如果目标软盘上原有文件,则复制后将全部丢失。
(3)如果是单驱动器复制,系统会提示适时更换源盘和目标盘,请操作时注意分清源盘和目标盘。
(五)LABEL——建立磁盘卷标命令
1.功能:建立、更改、删除磁盘卷标。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LABEL [盘符:][卷标名]
4.使用说明:
(1)卷标名为要建立的卷标名,若缺省此参数,则系统提示键入卷标名或询问是否删除原有的卷标名;
(2)卷标名由1至11个字符组成。
(四) REN——文件改名命令
1.功能:更改文件名称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REN [盘符:][路径]<旧文件名> <新文件名>
4.使用说明:
(1)新文件名前不可以加上盘符和路径,因为该命令只能对同一盘上的文件更换文件名;
(2)允许使用通配符更改一组文件名或扩展名。
(五)FC——文件比较命令
1.功能:比较文件的异同,并列出差异处。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FC [盘符:][路径名]<文件名> [盘符:][路径名][文件名][/A][/C][/N]
4.使用说明:
(1)选用/A参数,为ASCII码比较模式;
(2)选用/B参数,为二进制比较模式;
(3)选用/C参数,将大小写字符看成是相同的字符。
(4)选用/N参数,在ASCII码比较方式下,显示相异处的行号。
(六)ATTRIB——修改文件属性命令
1.功能:修改指定文件的属性。(文件属性参见2.5.4(二)文件属性一节)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ATTRIB [文件名] [+R|-R][+A|-A][+H|-H][+S|-S][/S]
4.使用说明:
(1)选用+R参数,将指定文件设为只读属性,使得该文件只能读取,无法写入数据或删除;选用-R参数,去除只读属性;
(2)选用+A参数,将文件设置为档案属性;选用-A参数,去除档案属性;
(3)选用+H参数,将文件调协为隐含属性;选用-H参数,去隐含属性;
(4)选用+S参数,将文件设置为系统属性;选用-S参数,去除系统属性;
(5)选用/S参数,对当前目录下的所有子目录及作设置。
(七) DEL——删除文件命令
1.功能:删除指定的文件。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DEL [盘符:][路径]<文件名>[/P]
4.使用说明:
(1)选用/P参数,系统在删除前询问是否真要删除该文件,若不使用这个参数,则自动删除;
(2)该命令不能删除属性为隐含或只读的文件;
(3)在文件名称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4)若要删除磁盘上的所有文件(DEL*.*或DEL.),则会提示:(Are you sure?)(你确定吗?)若回答Y,则进行删除,回答N,则取消此次删除作业。
(八) UNDELETE——恢复删除命令
1.功能:恢复被误删除命令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UNDELETE [盘符:][路径名]<文件名>[/DOS]/LIST][/ALL]
4.使用说明:使用UNDELETE可以使用“*”和“?”通配符。
(1)选用/DOS参数根据目录里残留的记录来恢复文件。由于文件被删除时,目录所记载斩文件名第一个字符会被改为E5,DOS即依据文件开头的E5和其后续的字符来找到欲恢复的文件,所以,UNDELETE会要求用户输入一个字符,以便将文件名字补齐。但此字符不必和原来的一样,只需符合DOS的文件名规则即可。
(2)选用/LIST只“列出”符合指定条件的文件而不做恢复,所以对磁盘内容完全不会有影响。
(3)选用/ALL自动将可完全恢复的文件完全恢复,而不一一地询问用户,使用此参数时,若UNDELTE利用目录里残留的记录来将文件恢复,则会自动选一个字符将文件名补齐,并且使其不与现存文件名相同,选用字符的优选顺序为:#%——0000123456789A~Z。
UNDELETE还具有建立文件的防护措施的功能,已超出本课程授课范围,请读者在使用些功能时查阅有关DOS手册。
七、其它命令
(一)CLS——清屏幕命令
1功能:清除屏幕上的所有显示,光标置于屏幕左上角。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CLS
(二) VER查看系统版本号命令
1功能:显示当前系统版本号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VER
(三) DATE日期设置命令
1功能:设置或显示系统日期。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DATE[mm-dd-yy]
4使用说明:
(1)省略[mm-dd-yy]显示系统日期并提示输入新的日期,不修改则可直接按回车键,[mm-dd-yy]为“月-日-年”格式;
(2)当机器开始启动时,有自动处理文件(AUTOEXEC.BAT)被执行,则系统不提示输入系统日期。否则,提示输入新日期和时间。
(四) TIME系统时钟设置命令
1功能:设置或显示系统时期。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TIME[hh:mm:ss:xx]
4使用说明:
(1)省略[hh:mm:ss:xx],显示系统时间并提示输入新的时间,不修改则可直接按回车键,[hh:mm:ss:xx]为“小时:分钟:秒:百分之几秒”格式;
(2)当机器开始启动时,有自动处理文件(AUTOEXEC.BAT)被执行,则系统不提示输入系统日期。否则,提示输入新日期和时间。
(五)MEM查看当前内存状况命令
1功能:显示当前内存使用的情况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MEM[/C][/F][/M][/P]
4使用说明:
(1)选用/C参数列出装入常规内存和CMB的各文件的长度,同时也显示内存空间的使用状况和最大的可用空间;
(2)选用/F参数分别列出当前常规内存剩余的字节大小和UMB可用的区域及大小;
(3)选用/M参数显示该模块使用内存地地址、大小及模块性质;
(4)选用/P参数指定当输出超过一屏时,暂停供用户查看。
(六) MSD显示系统信息命令
1功能:显示系统的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状况。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MSD[/S]
4使用说明:
(1)选用/I参数时,不检测硬件;
(2)选用/B参数时,以黑白方式启动MSD;
(3)选用/S参数时,显示出简明的系统报告。
软件版本号命名规则
X: 表示主版本号 ,当 API 的兼容性变化时,X 需递增。
Y: 表示次版本号 ,当增加功能时(不影响 API 的兼容性),Y 需递增。
Z: 表示修订号 ,当做 Bug 修复时(不影响 API 的兼容性),Z 需递增。
(1) X, Y, Z 必须为非负整数,且不得包含前导零,必须按数值递增, 如: 1.9.0 -> 1.10.0 -> 1.11.0
(2) 0.Y.Z 的版本号表明软件处于初始开发阶段,意味着 API 可能不稳定; 1.0.0 表明版本已有稳定的 API
(3) 当 API 的兼容性变化时,X 必须递增,Y 和 Z 同时设置为 0 ;当新增功能(不影响 API 的兼容性)或者 API 被标记为 Deprecated 时,Y 必须递增,同时 Z 设置为 0 ;当进行 bug fix 时,Z 必须递增
(4) 先行版本号(Pre-release)意味该版本不稳定,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其格式为:X.Y.Z.[a-c][正整数], 如 1.0.0.a1,1.0.0.b99,1.0.0.c1000
(5) 开发版本号常用于 CI-CD,格式为 X.Y.Z.dev[正整数], 如1.0.1.dev4
(6) 版本号的排序规则为依次比较主版本号、次版本号和修订号的数值, 如 1.0.0 < 1.0.1 < 1.1.1 < 2.0.0 ;对于先行版本号和开发版本号,有: 1.0.0.a100 < 1.0.0,2.1.0.dev3 < 2.1.0 ;当存在字母时,以 ASCII 的排序来比较, 如 1.0.0.a1 < 1.0.0.b1
(7) 注意:版本一经发布,不得修改其内容,任何修改必须在新版本发布!
我是新手,请问什么是内核,干嘛用的?
内核是操作系统最基本的部分。它是为众多应用程序提供对计算机硬件的安全访问的一部分软件,这种访问是有限的,并且内核决定一个程序在什么时候对某部分硬件操作多长时间。直接对硬件操作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内核通常提供一种硬件抽象的方法来完成这些操作。硬件抽象隐藏了复杂性,为应用软件和硬件提供了一套简洁,统一的接口,使程序设计更为简单。
严格地说,内核并不是计算机系统中必要的组成部分。程序可以直接地被调入计算机中执行,这样的设计说明了设计者不希望提供任何硬件抽象和操作系统的支持,它常见于早期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中。最终,一些辅助性程序,例如程序加载器和调试器,被设计到机器核心当中,或者固化在只读存储器里。这些变化发生时,操作系统内核的概念就渐渐明晰起来了。
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什么人才要了解内核。或者说,对内核的了解程度,会怎样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毕竟,它是复杂的。
[编辑本段]内核分类
单内核 它为潜在的硬件提供了大量完善的硬件抽象操作。
微内核 只提供了很小一部分的硬件抽象,大部分功能由一种特殊的用户态程序:服务器来完成。
混合内核 它很像微内核结构,只不过它的的组件更多的在核心态中运行,以获得更快的执行速度。
外内核 这种内核不提供任何硬件抽象操作,但是允许为内核增加额外的运行库,通过这些运行库应用程序可以直接地或者接近直接地对硬件进行操作。
单内核
单内核结构在硬件之上定义了一个高阶的抽象界面,应用一组原语(或者叫系统调用)来实现操作系统的功能,例如进程管理,文件系统,和存储管理等等,这些功能由多个运行在核心态的模块来完成。
尽管每一个模块都是单独地服务这些操作,内核代码是高度集成的,而且难以编写正确。因为所有的模块都在同一个内核空间上运行,一个很小的bug都会使整个系统崩溃。然而,如果开发顺利,单内核结构就可以从运行效率上得到好处。
很多现代的单内核结构内核,如Linux和FreeBSD内核,能够在运行时将模块调入执行,这就可以使扩充内核的功能变得更简单,也可以使内核的核心部分变得更简洁。
单内核结构的例子:
1.传统的UNIX内核,例如伯克利大学发行的版本
2.Linux内核
微内核
微内核结构由一个非常简单的硬件抽象层和一组比较关键的原语或系统调用组成,这些原语仅仅包括了建立一个系统必需的几个部分,如 线程管理,地址空间和进程间通信等。
微核的目标是将系统服务的实现和系统的基本操作规则分离开来。例如,进程的输入/输出锁定服务可以由运行在微核之外的一个服务组件来提供。这些非常模块化的用户态服务器用于完成操作系统中比较高级的操作,这样的设计使内核中最核心的部分的设计更简单。一个服务组件的失效并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内核需要做的,仅仅是重新启动这个组件,而不必影响其它的部分
微内核将许多OS服务放入分离的进程,如文件系统,设备驱动程序,而进程通过消息传递调用OS服务.微内核结构必然是多线程的,第一代微内核,在核心提供了较多的服务,因此被称为'胖微内核',它的典型代表是MACH,它既是GNU HURD也是APPLE SERVER OS 的核心,可以说,蒸蒸日上.第二代为微内核只提供最基本的OS服务,典型的OS是QNX,QNX在理论界很有名,被认为是一种先进的OS.
微内核的例子:
1.AIX
2.BeOS
3.L4微内核系列
4.Mach, 用于GNU Hurd和Mac OS X
5.Minix
6.MorphOS
7.QNX
8.RadiOS
9.VSTa
单内核与微内核的比较
单内核结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种设计,由于在同一个地址空间上实现所有低级操作的系统控制代码的复杂性的效率会比在不同地址空间上实现更高些。
20世纪90年代初,单内核结构被认为是过时的。把Linux设计成为单内核结构而不是微内核引起了无数的争议。
现在,单核结构正趋向于容易被正确设计,所以它的发展会比微内核结构更迅速些。两个阵营中都有成功的案例。微核经常被用于机器人和医疗器械的嵌入式设计中,因为它的系统的关键部分都处在相互分开的,被保护的存储空间中。这对于单核设计来说是不可能的,就算它采用了运行时加载模块的方式。
尽管Mach是众所周知的多用途的微内核,人们还是开发了除此之外的几个微内核。L3是一个演示性的内核,只是为了证明微内核设计并不总是低运行速度。它的后续版本L4甚至可以将Linux内核在单独的地址空间作为它的一个进程来运行。
QNX是一个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设计的微内核系统。它比Mach更接近微内核的理念。它被用于一些特殊的领域,在这些情况下由于软件错误导致系统失效是不允许的。例如航天飞机上的机械手,还有研磨望远镜镜片的机器,一点点失误就会导致上千美元的损失。
很多人相信,由于Mach不能够解决一些提出微内核理论时针对的问题,所以微内核技术毫无用处。Mach的爱好者表明这是非常狭隘的观点,遗憾的是似乎所有人都开始接受这种观点。
混合内核
混合内核实质上是微内核,只不过它让一些微核结构运行在用户空间的代码运行在内核空间,这样让内核的运行效率更高些。这是一种妥协做法,设计者参考了微内核结构的系统运行速度不佳的理论。然而后来的实验证明,纯微内核的系统实际上也可以是高效率的。大多数现代操作系统遵循这种设计范畴,微软视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还有XNU,运行在苹果Mac OS X上的内核,也是一个混合内核。
混合内核的例子:
BeOS 内核
DragonFly BSD
ReactOS 内核
Windows NT、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以及Windows Vista等基于NT技术的操作系统
XNU
一些人认为可以在运行时加载模块的单核系统和混合内核系统没有区别。这是不正确的。混合意味着它从单核和微核系统中都吸取了一定的设计模式,例如一些非关键的代码在用户空间运行,另一些在内核空间运行,单纯是为了效率的原因。
外内核
外内核系统,也被称为纵向结构操作系统,使一种比较极端的设计方法。
它的设计理念是让用户程序的设计者来决定硬件接口的设计。外内核本身非常的小,它通常只负责系统保护和系统资源复用相关的服务。
传统的内核设计(包括单核和微核)都对硬件作了抽象,把硬件资源或设备驱动程序都隐藏在硬件抽象层下。比方说,在这些系统中,如果分配一段物理存储,应用程序并不知道它的实际位置。
而外核的目标就是让应用程序直接请求一块特定的物理空间,一块特定的磁盘块等等。系统本身只保证被请求的资源当前是空闲的,应用程序就允许直接存取它。既然外核系统只提供了比较低级的硬件操作,而没有像其他系统一样提供高级的硬件抽象,那么就需要增加额外的运行库支持。这些运行库运行在外核之上,给用户程序提供了完整的功能。
理论上,这种设计可以让各种操作系统运行在一个外核之上,如Windows和Unix。并且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运行效率调整系统的各部分功能。
现在,外核设计还停留在研究阶段,没有任何一个商业系统采用了这种设计。几种概念上的操作系统正在被开发,如剑桥大学的Nemesis,格拉斯哥大学的Citrix系统和瑞士计算机科学院的一套系统。麻省理工学院也在进行着这类研究。
[编辑本段]无核
TUNES Project和UnununiumOS都进行无内核的尝试. 无内核的系统is not limited to a single centralizing entry point.
[编辑本段]参考
操作系统
[编辑本段]内核发展中的改进
红旗5就是2.6内核了,期待中
转:期待已久的2.6内核终于到来了。IBMLinuxTechnologyCenter的PaulLarson暗中关注那些让2.6成为有史以来最好内核的工具、测试和技术——从修正控制和回归测试到缺陷追踪和列表保持。
经过为期三年的积极开发,新2.6Linux内核最近已经发布了,在这期间,Linux内核的开发和测试方法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当前,开发内核的方法在很多方面与三年前没什么不同。不过,一些关键变化已经使整体的稳定性和质量得到了提高。
源代码管理
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用于Linux内核的正式的源代码管理或修正控制系统。实际上,很多开发者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修正控制器,但是并没有官方的LinuxCVS档案库,让LinusTorvalds检查加入代码,并让其他人可以由此获得代码。修正控制器的缺乏,常常会使发行版本之间存在“代沟”,没有人真正知道加入了哪些改变,这些改变是否能很好地融合,或者在即将发行的版本中哪些新内容是值得期待的。通常,如果更多的开发者可以像了解他们自己所做的改变一样了解到那些变化,某些问题就可以得到避免。
由于缺乏正式的修正控制器和源代码管理工具,使得很多人提议使用一个名为BitKeeper的产品。BitKeeper是一个源代码控制管理系统,很多内核开发者已经成功地将其应用于他们自己的内核开发工作中。最初的2.5内核发布后不久,LinusTorvalds开始试用BitKeeper,以确定它是否能满足他的需要。现在,主要的2.4和2.5内核的Linux内核源代码都是用BitKeeper来管理的。对大部分可能很少或者根本不关心内核开发的用户来说,这一点看起来可能无关紧要。不过,在一些情况下,用户可以受益于那些由于使用BitKeeper而带来的开发Linux内核的方法的改变。
使用BitKeeper的最大好处之一是补丁的融合。当多个补丁应用于同一基础的代码之上,并且其中一些补丁会对同一部分产生影响时,就可能会出现融合问题。一个好的源代码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地完成其中一些更为复杂的部分工作,这样可以更快地融合补丁,并使更多的补丁加入到内核中。随着Linux内核开发者社区的扩大,非常需要修正控制器来帮助保持对所有改变的追踪。由于每个人都可以将这些改变集成到主要的Linux内核中,为保证补丁不会被遗忘并可以方便地融合和管理,BitKeeper等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非常有必要使用一个实时的、集中的档案库来保存对Linux内核的最新更新。每一个被内核接受的改变或者补丁都被作为一个改变集被追踪。终端用户和开发者可以保存他们自己的源文件档案库,并根据需要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命令用最新的改变集进行更新。对开发者来说,这意味着可以始终使用最新的代码拷贝。测试人员可以使用这些逻辑的改变集合来确定哪些变化导致了问题的产生,缩短调试所需要的时间。甚至那些希望使用最新内核的用户也可以直接利用实时的、集中的档案库,因为现在一旦他们所需要的部件或缺陷修复加入到内核中,他们就可以马上进行更新。当代码融合到内核时,任何用户都可以提供关于这些代码的即时反馈和缺陷报告。
并行开发
随着Linux内核的成长,变得更加复杂,而且吸引更多开发者将注意力集中到内核的特定方面的专门开发上来,出现了另一个开发Linux方法的有趣改变。在2.3内核版本的开发期间,除了由LinusTorvalds发行的主要的一个内核树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内核树。
在2.5的开发期间,内核树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由于使用源代码管理工具可以保持开发的同步并行进行,这样就可能实现开发的部分并行化。为了让其他人在他们所做的改变被接受之前可以进行测试,有一些开发需要并行化。那些保持自己的树的内核维护者致力于特定的组件和目标,比如内存管理、NUMA部件、改进扩展性和用于特定体系结构的代码,还有一些树收集并追踪对许多小缺陷的纠正。
图1.Linux2.5开发树
这种并行开发模型的优点是,它使得需要进行重大改变的开发者,或者针对一个特定的目标进行大量类似改变的那些开发者可以自由地在一个受控环境中开发,而并不影响其他人所用内核的稳定性。当开发者完成工作后,他们可以发布针对Linux内核当前版本的补丁,以实现到此为止他们所完成的改变。这样,社区中的测试人员就可以方便地测试这些改变并提供反馈。当每一部分都被证明是稳定的之后,那些部分可以单独地,或者甚至同时全部地,融合到主要Linux内核中。
在实际应用中测试
过去,Linux内核测试方法围绕开放源代码开发模型进行。由于代码一经发布后就公开给其他开发者进行审查,因此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与其他形式的软件开发类似的正式的验证周期。这种方法背后的理论依据是“TheCathedralandtheBazaar”中所谓的“Linus法则”(请查阅参考资料以获得相关的参考),这一法则的内容为“众人的眼光是雪亮的”。换句话说,高力度的审查可以找出大部分真正的大问题。
然而实际上,内核有很多复杂的相互联系。即使进行了足够力度的审查,还是会漏过很多严重的缺陷。此外,最新的内核一经发布,终端用户可以(也经常是)下载并使用。2.4.0发布时,社区中很多人都提议进行更有组织的测试,以保证特定测试和代码审查的强度。有组织的测试包括运用测试计划、测试过程中的可重复性等等。使用所有的三种方法比最初只使用两种方法会带来更高的代码质量。
Linux测试项目
最早对Linux开始进行有组织测试的贡献者是Linux测试项目(LinuxTestProject,LTP)。这个项目的目的是通过更有组织的测试方法提高Linux的质量。这个测试项目的一部分是自动测试套件的开发。LTP开发的主要测试套件也叫做Linux测试项目。2.4.0内核发布时,LTP测试套件只有大约100个测试。随着2.4和2.5版本Linux的发展与成熟,LTP测试套件也正在发展和成熟。当前,Linux测试项目包括超过2000个测试,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
代码覆盖分析
现在所使用的新工具为内核提供了代码覆盖分析的功能。覆盖分析告诉我们,在一个给定的测试运行时,内核中哪些行代码被执行。更重要的是,覆盖分析提示了内核的哪些部分还根本没有被测试到。这个数据是重要的,因为它指出了需要再编写哪些新测试来测试内核的那些部分,以使内核可以得到更完备的测试。
持续多日的内核回归测试
在2.5的开发周期中,Linux测试项目所采用的另一个项目是,用LTP测试套件对Linux内核执行持续多日的回归测试。人们用BitKeeper创建了一个实时的、集中的档案库,以随时可以获得Linux内核的快照。在没有使用BitKeeper和快照时,测试人员不得不等到内核发布后才可以开始测试。现在,内核只要发生了改变,测试人员就可以进行测试。
使用自动化工具来执行持续多日的回归测试的另一个优点是,和上一次测试相比变化较小。如果发现了一个新的回归缺陷,通常会容易地检测出这个缺陷可能是哪个改变导致的。
同样,由于是最新的改变,因此它在开发者的脑海中印象还比较深——希望这能让他们更容易地记起并修订相应的代码。或许Linus法则应该有这样一个结论,有一些缺陷比其他缺陷更容易被发现,因为那些正是持续多日的内核回归测试所发现并处理的那些。在开发周期中和实际发布之前能够每天进行这些测试,这就使那些只关注完整发行版本的测试者可以将精力集中于更严重和耗时的缺陷。
可扩展测试平台
另外一个名为开放源代码开发实验室(OpenSourceDevelopmentLabs,OSDL)的团队也为Linux测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4内核发布后不久,OSDL创建了一个叫做可扩展测试平台(ScalableTestPlatform,STP)的系统。STP是一个自动化的测试平台,让开发者和测试者可以运行OSDL硬件之上的系统所提供的测试。开发者甚至可以使用这个系统来测试他们自己的针对内核的补丁。可扩展测试平台简化了测试的步骤,因为STP可以构建内核、设置测试、运行测试,并收集结果。然后得到结果以进行深入地比较。很多人无法接触大型系统,比如具有8个处理器的SMP机器,而通过STP,任何人都可以在像这样的大型系统上运行测试,这个系统(STP)的另一个好处就在于此。
追踪缺陷
自从2.4发布以来,对Linux内核的有组织测试最大的改进之一是缺陷追踪。过去,在Linux内核中发现的缺陷会报告给Linux内核邮件列表,报告给特定组件或者特定体系的邮件列表,或者直接报告给维护发现缺陷的那部分代码的个人。随着开发和测试Linux的人数的增加,这个系统的不足之处很快就暴露了出来。在以前,除非人们对缺陷的报告可以惊人地维持下去,缺陷经常被遗漏、遗忘或者忽略。
现在,OSDL安装了一个缺陷追踪系统(请参阅参考资料中的链接),来报告和追踪Linux内核的缺陷。系统经过了配置,这样当某个组件的缺陷被报告时,那个组件的维护者就会得到通知。维护者既可以接受并修复那个缺陷,或重新指定缺陷(如果最终确定实际上那是内核另外一部分的缺陷),也可以排除它(如果最终确定并不是真正的缺陷,比如错误配置的系统)。报告给邮件列表的缺陷还有丢失的危险,因为越来越多的电子邮件涌向那个列表。然而,在缺陷追踪系统中,始终有对每一个缺陷及其当前状态的记录。
大量信息
在为将来的2.6Linux内核进行开的过程中,除了这些自动化的信息管理方法之外,开放源代码社区的不同成员还收集和追踪了数量惊人的信息。
例如,在KernelNewbies站点上创建了一个状态列表,来保持对已经提出的内核新部件的追踪。这个列表包含了以状态排序的条目,如果它们已经完成了,则说明它们已经包含在哪个内核中,如果还没有完成,则指出还需要多长时间。列表上很多条目的链接指向大型项目的Web站点,或者当条目较小时,链接指向一个解释相应部件的电子邮件信息的拷贝。
内核版本历史
到现在我们很多人已经熟悉了Linux内核的版本编号系统,不过AndriesBrouwer提醒了我们实际上它是如何不规则的。
Linux的第一个公开版本是1991年10月的0.02版本。两个月以后,在1991年12月,Linus发布了0.11版本,这是第一个可以不依赖于Minix就可以使用的独立内核。
0.12版本发布一个月以后,在3月,版本号跳到了0.95,反映出系统正变得成熟。不仅如此,直到两年后,也就是1994年3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0.0才完成。
大约从这时起开始使用两“路”编号方法标注内核的开发。偶数号的内核(比如1.0、2.2、2.4,现在是2.6)是稳定的,“产品”型号。同时,奇数号的内核版本(1.1、2.3)是前沿的或者“发展中的”内核。直接最近,一个稳定的内核发布以后几个月就开始新内核的开发工作。然而,2.5的开发工作是在2.4完成后几ten个月以后才开始的。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期待2.7呢?这不好说,不过在KernelTrap已经有了一个讨论的头绪。
在那之前,您可以阅读RagibHasan的文章以深入了解Linux的历史。
同时,“post-halloween文档”告诉用户即将到来的2.6内核有哪些可期待的东西(参阅参考资料中的链接)。post-halloween文档的大部分讨论内容是用户需要注意的主要改变,以及需要更新的系统工具(为了利用它们)。关心这一信息人的主要是那些期望提前了解2.6内核中有哪些内容的Linux发行商,还有终端用户,这可以让他们确定为了能利用新部件是否有需要升级的程序。
KernelJanitors项目保持了(实际上现在还在保持)一个列表,内容是需要修复的较小缺陷和解决方法。这些缺陷解决方法中大部分是由于向内核打较大的补丁时需要改动很多部分代码而导致的,比如有些地方会影响设备驱动程序。那些新近从事内核开发的人开始时的工作可以选择列表中的条目,这样让他们可以通过小项目学习如何编写内核代码,同时有机会为社区做出贡献。
还有,在另一个预发布的项目中,JohnCherry追踪了在对每个已经发布的内核版本进行编译时发现的错误和警告。这些编译统计数字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直持续下降,而且,以系统的形式来发布这些结果使得所取得的进展一目了然。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像使用KernelJanitors列表一样来利用这些警告和错误消息中的一部分,因为编译错误通常是由小的缺陷引起的,需要一些努力去修复。
最后,还有AndrewMorton的“must-fix”列表。由于他已经被选定为2.6内核发布后的维护者,他运用他的特权概括地列出了那些他认为在最终的2.6内核发布前最迫切需要解决方案的问题。must-fix列表中包含了内核Bugzilla系统中的缺陷,需要完成的部件,以及其他已知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阻碍2.6发布。这一信息可以帮助指明在新内核发布前还需要哪些步骤;对那些关心这一万众期待的2.6内核发布何时能完成的人来说,它还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自从去年年底2.6内核发布以后,这些资料中有一些已经明显不再进行维护了。其他的相关工作在主要版本发布后仍未结束,还要继续进行后期的更新。有趣的是能看到哪些又被重新提起,有了哪些革新,我们又一次接近了一个主要发布版本。
结束语
多数人在考虑内核的一个新的稳定版本时,第一个问题通常是“这一版本中有什么新东西吗?”实际上除了一些新特性和修复之外,在幕后还有一个随着时间而不断改进的过程。
在Linux社区中,开放源代码开发日益兴旺。致力于Linux内核和其他方面工作的编码者之间联系是松散的,这就使得团队可以成功地适应变化。在许多方面,相对于已经完成的很多单个的改进和缺陷修复而言,Linux的开发和测试方法——尤其是这些方法随时间的推移得到了改进——对新内核的可靠性影响更为深远。
[编辑本段]天文学意义上的内核
从天文学意义上讲,一颗行星(或一颗恒星)都有两个核:内核和外核,星体内核的温度可高达几千摄氏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