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系统是固定吗_电脑系统属于固定资产吗
1.软件算固定资产吗?
只需将系统盘c盘的名称改为d盘,d盘的名称改为c盘即可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步骤如下:
1、第一步,按“win+r”打开运行,输入“regedit”,并点击确定进入注册表,如下图所示。
2、第二步,在注册表中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YSTEM\MountedDevices”这个路径点进去,如下图所示。
3、第三步,进去之后,在右边的详情栏中找到c盘和d盘,如下图所示。
4、第四步,找到两个盘之后,修改对调这两个盘的名称并点击确定即可将系统盘从新换为c盘,如下图所示。
软件算固定资产吗?
简单些:::32与64位 与硬件的内存有关系。
详细些:
那怎么查看呢?1.在开始运行中输入“winver”,如果你的系统是64位的,会明确标示出“x64 Edition”。
2.运行中输入“cmd”,然后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输入“systeminfo”,如果你的系统是64位的,会在 MicrosoftXP Professional一行后明确标示出“x64 Edition”,否则你的系统就是32位的。
在cmd下输入systeminfo,或者输入dxdiag,都可以察看。
我的电脑属性里也有,32的不显示,64的才显示
================
简单的说32位系统就是指地址总线是32位的的系统。
以下是一些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所谓的32位与64位实际上是指计算机的寻址空间大小,也就是在一个时钟频率动作下寻找内存做出多少位的计算动作。2的5次方是32,而6次方则是64,对于采用二进制的计算机运算来说,寻址位数增加了,性能就能大幅度跃升。就如同286PC是16位,跃升到386的32位带来的性能变革一样。
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史上,中央处理器寻址空间的演变往往是牵动整个计算机发展的要害。1975年,8位寻址能力的英特尔8080处理器的出现,造就了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辍学为Altair计算机编写Basic语言;1980年286芯片的发明直接孕育了个人电脑的诞生,其16位寻址能力决定了今天仍是软件运行根基的640KB基础内存;接下来386DX芯片横空出世,32位计算能力造就了复杂的图形界面程序,使我们以绚丽的Windows告别了黑暗的DOS程序;而32位计算的杰出代表Pentium芯片,更是推动了整个多媒体PC时代的发展。延续这条发展道路,64位寻址空间的 Opteron的到来,无疑宣布大众性计算机将向高性能方面发展。
4GB内存依然是安装32位处理器计算机的瓶颈,因为它寻址和编码范围偏小,只能适用于低端、小规模应用,一旦业务发展和数据量超过每日500万条时,系统就很容易出现故障甚至崩溃。64位平台高达180亿GB内存的寻址能力,使它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解决高端应用中存储器寻址的瓶颈。
总之,从各种数字表明,32位到64位,是计算机性能提高的一次革命!
32位和16位指的是寻址方式,不是指色彩。windows98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32位操作系统,而是一个16/32位混合操作系统,这也是9x/me不稳定的原因之一。基于NT架构的操作系统都是32位的。
操作系统只是硬件和应用软件中间的一个平台。
32位操作系统针对的32位的CPU设计。 64位操作系统针对的64位的CPU设计。操作系统只是硬件和应用软件中间的一个平台。
32位操作系统针对的32位的CPU设计。 64位操作系统针对的64位的CPU设计。
我们的CPU从原来的8位,16位,到现在的32位和64位。
cpu处理计算的时候“数据”和“指令”是不同对待的。
8位的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8位的“数据”或者一个8位的"指令"。比如'00001101'.
又比如:“+1”这个运算,你要先指示CPU做“+”,完成后再输入“1”数据给CPU。
8位的CPU优点是设计简单,处理速度比较快。
缺点就是:软件设计复杂,繁琐。不利于计算机的发展。
后来推出了16位的CPU,我们就可以一次处理两个字节(16位)的数据了,比如“加1”这个命令。“加”是一个指令,占用8个位,余下的8位我们可以存放数据“1”了。
32位的CPU就更加方便了,我们就可以一次处理一个a=a+b这样的命令了。
优点:简化了软件设计的复杂度 缺点:硬件设计更加复杂,计算速度下降。
一般来讲32位的CPU对于我们来讲是最理性的CPU,对于软件开发来讲足够了。
但是2的32次方 = 4294967296bit = 4G左右
很显然32位CPU只有4G左右的内存寻址空间,对于一些服务器来讲4G的内存的远远不够的了。我们需要更加大的内存寻址空间的话就需要对CPU进升级。64位CPU就这样诞生了。64位CPU的内存寻址空间是多少你算算看!呵呵。
2的64次方(理论上)。
但是现在的AMD和Inter的64位CPU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64CPU,只是进行了部分64位的改进,比如64位的内存寻址等。 要是真的全部都是64位的了,那么现在市场上的软件将全部被淘汰不能使用了~呵呵,想像一下会是什么样子。
64位的操作系统针对64位CPU设计的,增加了一些64位的指令,但还是和32兼容的。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讲64位系统意义不大。
问题一:计算机软件属于固定资产吗 单独计价的计算机软件,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根据一,“固定资产是企业实物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不变”。计算机软件不是具有物质形态的实物资产。根据二,现行《企业会计制度》所附“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明确指锭,“企业购置计算机硬件所附带的、未单独计价的软件,与所购置的计算机硬件一并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意即,不是硬件附带的单独计价的软件,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二:财务-软件属于固定资产吗? 一般情况下,对于购进金额比较大的软件,我们习惯上把它列入固定资产,同样要对它计提折旧。它不应该在无形资产中列示,软件本身也是有实物形式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是通过特定的工具(也就是计算机)表达出来,不是无法表现的。再一个,软件不只是一个光盘里的内容,更重要的实物是加密狗,一套软件中90%以上的价值都集中在加密狗那里,因此我们习惯上把金额较大的软件列入固定资产进行核算。
问题三:购买的软件是固定资产还是无形资产 购买的软件是固定资产,因为购买的软件也是有实体的。
无形资产特征如下:
1、没有实物形态。
2、将在较长时间内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
3、企业持有无形资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是用于企业的管理而不是其他方面。
4、所提供的未来经济利益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问题四:软件开发属于固定资产吗 软件开发成功,计入“无形资产”,开发不成功计入“管理费用”。
问题五:软件到底是固定资产还是无形资产? 很高兴认识您,我有问题向您求教,恳望您能在有明确的答案后email 给我。 根据准则的定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 认非 货币性资产。 而固定资产的定义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它们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形。 但我认为软件是有形的,比如财务软件,你安装后就能看到它。再说,微软 的window的版权,微软有发许可证书的,而且这些软件必须和电脑 捆绑在一起。 所以我不知道该怎样对其分类。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 无形资产包括的内容 也未提及。我真的感到困惑! 谢谢。盼复为荷! Song yongmei---------------------------------------------------------------------------------------------Song yongmei: 谢谢你的提问! 这里我要明确地回答你:你对软件如何作会计处理的理解不恰当! 根据的规定:计算机软件属于著作权,因此应当按照会计准则将其归入 无形资产核算. 国家税务局也规定: 纳税人购买计算机硬件所附带的软件,未单独计价的,应并入计算机 硬件作为固定 资产管理;购买的可以单独计价的软件,应作为无形资产管理。 问好! 郭晋龙
问题六:系统软件属于固定资产吗 如果是贵公司开发的系统软件属于知识产权,如果是购买安装的不属于固定资产。
问题七:工具能不能算作固定资产 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所以,理论上讲,只要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耐用工具就属于固定资产.在实务操作上,根据成本效益原则,金额太小的就不列为固定资产了.
对于上市公司,将耐用工具当年费用化,会致使当年利润减少.造成当年的每股收益相对减少.所以,要看公司领导层的意思,如果想让当年的财务报表好看点的话,就将耐用工具列为固定资产.,按预计使用年限摊销.
问题八:软件算不算固定资产 首先,入固定资产还是无形资产,都不影响进项的抵扣;
其次,只要不是内嵌的软件,不论合同与发票上的价格是否单列,都不影响你的判断和会计处理。如果将软件与设备金额处理在一起,则入固定资产;如果分别单列,则软件可列无形资产。
问题九:系统软件属于固定资产吗 一般情况下,对于购进金额比较大的软件,我们习惯上把它列入固定资产,同样要对它计提折旧。它不应该在无形资产中列示,软件本身也是有实物形式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是通过特定的工具(也就是计算机)表达出来,不是无法表现的。再一个,软件不只是一个光盘里的内容,更重要的实物是加密狗,一套软件中90%以上的价值都集中在加密狗那里,因此我们习惯上把金额较大的软件列入固定资产进行核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