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个电脑操作系统和软件是怎么开发出来的?

2.深入解析编程与电脑工作原理,打破你对开发的误解!

3.电脑诞生记:从研发到市场,每一步都精心打造!

4.嵌入式软件开发:计算机软件的另一面

5.如何开发嵌入式系统 arm7 at91sam7x

怎么样开发电脑系统,开发电脑系统有多难

自己开发办公自动系统,无论你是懂编程还是不懂编程,都建议你采用快速开发平台进行开发,这类开发工具不用编程,配置业务参数搭建系统,速度快,成本低。有些开发平台(如天纵智能开发平台)本身就带有OA办公系统标准模块,你可以直接在上面进行个性化修改成自己的办公系统,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一次开发,同时生成WEB网页+移动端APP+微信端+钉钉端,多种方式均可以操作。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需求分析

我召集他们所有业务相关部门开了几次会议,将各部门的功能需求进行了整理和统一,写成的功能需求说明书,文中详细列出了软件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及要达到的目标。他们要求软件要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带来真正的价值。比如直接给他们带来更多订单,帮助他们寻找客户并留住,同时在经营中节省人力成本及防止不必要的浪费,最终实现公司利润的增长。我认为,如果一个软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经济价值,仅仅只是用来装点公司门面,提高一点工作效率,那还不如不要。这也是他们为什么看不上有些成品软件,而要选择定制开发的原因。每个公司情况均不一样,成品软件商往往无法知道每个客户的痛处,所以做出来的产品无法真正适合客户。只有自己针对性的开发,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客户才知道他们公司最需要什么,他们的客户应如何获得和留住,业务流程应如何设计等等。有针对性开发一些实用功能,才是最适合的软件。

通过这个项目,我认识到编写软件需求说明书的过程非常重要,这决定了以后的开发过程是不是会走弯路,是否因为开发了不必要的功能浪费时间和金钱,是不是存在程序功能模块上的冲突。我在需求说明编写上花了较大精力,有种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感觉。最后在所有人员一致通过这个需求说明书后才决定走下一步。

第二步:开发方案书

开发方案书是将功能需求说明书转化为可开发的具体行动方案,我根据开发平台的开发规则进行编写的,将软件需求说明书中的功能模块进行组合优化,分析出各个模块的数据结构及数据关系、运算逻辑,理清各模块之间的业务流程,最后根据各业务部门人员的实际情况规划各模块的界面样式。

我的开发方案书也写得很详细,不过相比功能需求说明书,感觉容易些,毕竟大方向已有了。开发方案书中我将数据结构中的表及字段全部规划好,并命名好,包括其数据类型、长度等,做成表格,并将各字段数据来源及编辑方式等均做好说明。前面忘记说明了,我虽然对编程不懂,但由于以前有过管理软件操作方面经验,对数据库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但也只是懂一些皮毛,不过用我们快速开发平台开发,这点数据库方面的知识够用了,以后使用过程中如果需要更复杂的一些SQL语句再网上搜索一下吧。

开发方案书对后期的系统开发非常重要,下面的开发过程其实就是将开发方案书的内容在快速开发平台进行配置的过程。

第三步:开发及测试

有开发方案书,接下来的开发就非常容易了,其实就是将开发方案书的内容配置到开发平台上的过程,这就是我前面说的为什么找这样一个开发平台开发这个系统的原因。

用配置型开发平台开发软件相当简单快速,一般的模块三步就可以搞定了,第一步设置模块信息,第二步设置表单属性,第三步设置表中每个字段。也许我这样说你还是不太相信,那好吧。上图!

我公司快速开发平台分开发后台和应用前台。顾名思义,开发后台是供开发者使用的,应用前台是开发好的系统进行使用的地方。好了,进入开发后台吧,如下图:

点击模块设计,就可以开始配置模块了。

选择模块类型是这一步的关健,就是你要开发的功能模块属性什么类型的模块,开发平台内置了很多功能模板,你要做的是分析你要开发的模块属于哪种模板,选中模板就可以将你的模块界面及功能实现了。模块类型有很多,包括了常用管理软件的方方面面,有专门的模块功能模板介绍及操作手册,你在开发时看下操作手册就知道了。模块定义好后,就可以定义模块中的表了,一个模块可能有多个表,一一定义下来,并建立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表单定义过程中会要求设置表单编辑界面样式,及一些数据规则。表单设置好后,就是设置每个表的字段了。如下图:

通过这三步的配置,一个功能模块基本完成了。是不是非常简单快速!整体开发过程是不是全部是通过配置来完成的。当然上面提到的是一些最基本的配置,对于复杂功能要求的模块,可能还要进行更详细的配置。

配置型开发平台由于省去代码编写,开发速度大大提高,由于界面是由开发平台中间件根据配置的业务参数自动生成,不用每个界面均去编写一套代码,因此出错率大大降低,软件的性能和稳定性自然也就有了保障。

第四步:编写操作手册

系统开发好后,有一个收尾工作是不能省的,那就是编写操作手册。好在我平时没事就喜欢写点博客,对写作没有畏惧心。操作手册是供使用者学习和操作时用的,在操作手册中我将系统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详细列出,事后我才知道,操作手册也是这个系统正式能使用起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我写的操作手册有声有色,条理清晰,操作这个系统的同事很快就能理解并上手了。

我得出的经验是:操作手册越早编写越好,最好是在开发的同时就进行编写,开发过程中一些重点内容要立即记录下来,提醒以后的使用者,时间一长了,就算是开发者本人也可能都忘记了,最后导致使用者走弯路。

第五步:上线试运行

折腾了半个多月,一个共有50多个模块的内部管理系统基本算是大功告成了,请客户的几个部门领导一起演示操作走了一遍,大家十分满意,总算没辜负老他们板的期望。他们老板一高兴,批准买一台服务器专门运行这个系统。我花了一天时间,部署到服务器上,开始上线试运行。

第六步:正式运行

经过了半个月的试运行,调整了其中出现一些小问题,就开始召集所有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几天的操作培训,开始正式在公司内全面运行。

第一个电脑操作系统和软件是怎么开发出来的?

操作系统使用C语言和汇编编写的,Windows,UNIX,Linux都是这样的。绝大部分是C,极少情况使用汇编。

操作系统的编写需要与硬件厂商紧密配合,两者相辅相成。操作系统的实现要对硬件作出假设,硬件的设计要对操作系统的使用做出假设。所以开发操作系统很大的难度就是要和众多硬件设备供应商保持紧密的合作。

编写操作系统,和开发应用程序很大的不同是,他没有平台的库函数使用,很多时候是直接面向硬件,而且不是像应用程序是靠事件来驱动,而是靠中端机制来促使操作系统运行

深入解析编程与电脑工作原理,打破你对开发的误解!

最早的程序直接写的是二进制机器代码,没有编译器,将编好的代码通过读卡机读入机器,直接执行。

然后出现的是汇编语言,通过二进制的机器代码来实现汇编的编译连接工作,

然后在用汇编语言完善优化汇编语言;

接着才是高级语言,使用汇编语言编译,逐渐实现高级语言编译高级语言。

第一个操作系统是通过最早的计算机是直接用电信号控制,然后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逐渐才发展到诸如C语言、BASIC语言之类的高级语言,微软早期的DOS操作系统主要用汇编语言编写,Windows开始用C/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写,最后形成软件。

电脑诞生记:从研发到市场,每一步都精心打造!

编程和电脑工作原理一直是人们感到神秘的领域。本文将揭开这些领域的神秘面纱,让你更好地了解编程语言、电脑工作原理和编译等方面的知识。

微软与编程语言

微软并没有开发C语言、Pasic或Basic等编程语言。他们的专长在于开发操作系统,如Windows。编程语言只是工具,用于与电脑交流。

电脑的“语言”

电脑实际上是通过二进制代码来运行的。这些代码由生产厂家预设,确保硬件与软件的顺畅沟通。为了通用性,厂家提供了驱动作为接口程序。

编程“语言”的角色

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就像是翻译官。它们让编程者能够与复杂的二进制代码轻松交流。

编译的魅力

编程后,代码需要编译(或解释执行)。真编译会将源代码转化为机器能直接执行的二进制代码。

操作系统的开放性

为了确保硬件厂商和软件开发者能够为其编写驱动程序和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的部分核心资料必须公开。

苹果系统的转变

过去,苹果因其封闭的操作系统而受到限制。但现在,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它也开始逐步开放其核心资料。

深入了解编程语言和工具

虽然自己开发编程语言的想法很有创意,但实施起来却充满挑战。与其如此,不如深入了解现有的编程语言和工具,为保护我们的数字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嵌入式软件开发:计算机软件的另一面

电脑的生产过程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它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道工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台你每天使用的电脑是如何诞生的吧!

研发阶段

在研发阶段,工程师们进行系统设计和部件开发。他们要完成总体设计、子系统设计、子系统原型和规格制定,还要进行部件设计并确定规格。完成这些后,他们会对部件进行测试及工程化,确保每个部件都能完美地协同工作。

生产制造环节

接下来是生产制造环节。首先,准备好所需的原材料,然后进行严格的IQC检验,确保品质达标。接着,进行零部件的配餐和装配,这是电脑生产的核心环节。完成装配后,产品会进行基本功能检测,确保功能正常。最后,通过常温和高温测试,检验产品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严格的环境测试

最后,电脑还要经历一系列严格的环境测试,包括噪音测试、散热测试和抗干扰测试等。这些测试都是为了确保电脑在各种环境下都能表现出色,为用户提供稳定、高效的使用体验。

如何开发嵌入式系统 arm7 at91sam7x

嵌入式软件开发是软件开发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与嵌入式系统紧密相连,是计算机软件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将揭秘嵌入式软件开发的流程和特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

清晰严谨的流程

嵌入式软件开发有一个清晰且严谨的流程。从需求分析开始,逐步进入软件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到了最关键的环节——软件实现,它又可以分为编译和调试两部分。

计算能力有限的CPU

嵌入式软件开发主要针对计算能力有限的CPU进行,旨在充分利用每一分计算资源。这是因为嵌入式系统通常面临计算能力有限的挑战。

三个部分的开发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系统总体开发、嵌入式硬件开发和嵌入式软件开发。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

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

嵌入式软件开发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如果您对此感兴趣,欢迎进一步探索。

嵌入式系统开发就是对于除了电脑之外的所有电子设备上操作系统的开发,开发对象有手机,掌上电脑,机电系统等。

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

第一步:建立开发环境

操作系统一般使用Redhat Linux,选择定制安装或全部安装,通过网络下载相应的GCC交叉编译器进行安装(比如,arm-linux-gcc、arm-uclibc-gcc),或者安装产品厂家提供的相关交叉编译器;

第二步:配置开发主机

配置MINICOM,一般的参数为波特率115200 Baud/s,数据位8位,停止位为1,9,无奇偶校验,软件硬件流控设为无。在Windows下的超级终端的配置也是这样。MINICOM软件的作用是作为调试嵌入式开发板的信息输出的监视器和键盘输入的工具。配置网络主要是配置NFS网络文件系统,需要关闭防火墙,简化嵌入式网络调试环境设置过程。

第三步:建立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

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公开源代码的BOOTLOADER,如U.BOOT、BLOB、VIVI、LILO、ARM-BOOT、RED-BOOT等,根据具体芯片进行移植修改。有些芯片没有内置引导装载程序,比如,三星的ARV17、ARM9系列芯片,这样就需要编写开发板上FLASH的烧写程序,可以在网上下载相应的烧写程序,也有Linux下的公开源代码的J-FLASH程序。如果不能烧写自己的开发板,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电路进行源代码修改。这是让系统可以正常运行的第一步。如果用户购买了厂家的仿真器比较容易烧写FLASH,虽然无法了解其中的核心技术,但对于需要迅速开发自己的应用的人来说可以极大提高开发速度。

第四步:下载已经移植好的Linux操作系统

如MCLiunx、ARM-Linux、PPC-Linux等,如果有专门针对所使用的CPU移植好的Linux操作系统那是再好不过,下载后再添加特定硬件的驱动程序,然后进行调试修改,对于带MMU的CPU可以使用模块方式调试驱动,而对于MCLiunx这样的系统只能编译内核进行调试。

第五步:建立根文件系统

下载使用BUSYBOX软件进行功能裁减,产生一个最基本的根文件系统,再根据自己的应用需要添加其他的程序。由于默认的启动脚本一般都不会符合应用的需要,所以就要修改根文件系统中的启动脚本,它的存放位置位于/etc目录下,包括:/etc/init.d/rc.S、/etc/profile、/etc/.profile等,自动挂装文件系统的配置文件/etc/fstab,具体情况会随系统不同而不同。根文件系统在嵌入式系统中一般设为只读,需要使用mkcramfs genromfs等工具产生烧写映像文件。

第六步:建立应用程序的FLASH磁盘分区

一般使用JFFS2或YAFFS文件系统,这需要在内核中提供这些文件系统的驱动,有的系统使用一个线性FLASH(NOR型)512KB~32MB,有的系统使用非线性FLASH(NAND型)8MB~512MB,有的两个同时使用,需要根据应用规划FLASH的分区方案。

第七步:开发应用程序

可以放入根文件系统中,也可以放入YAFFS、JFFS2文件系统中,有的应用不使用根文件系统,直接将应用程序和内核设计在一起,这有点类似于μC/OS-II的方式。

第八步:烧写内核

根文件系统和应用程序,发布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