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电脑系统占了57g_mac的系统占很大内存
1.macbook pro ME664/665
2.cpu的历史、现状和展望是怎样的?
3.苹果电脑装双系统的优势和劣势是?
4.sony电脑可以装mac ox系统吗
win7 系统下安装 mac os x 10.7方法:前期准备在正式开始前,请先确保满足如下几个条件:1. 计算机CPU为Intel系列。2. CPU需支持硬件虚拟化和64位技术。可以使用附件工具包中的“CPU虚拟化检测工具”检查是否支持这两点。3. 安装最新版本的VMware Workstation软件。例如本文就选用8.0.1版本。4. 准备好MAC OS X Lion的ISO镜像、第三方系统引导工具HJMac的ISO光盘镜像、驱动程序包Darwin的ISO光盘镜像。配置VMware Workstation。1. 打开VMware workstation 8.0.1,以“自定义”方式新建一个虚拟机。2. “硬件兼容性”选择最新的“Workstation 8.0”。3. 浏览到MAC OS X Lion的ISO安装镜像文件。4. “客户机操作系统”选择“其他”、“FreeBSD 64-bit”。5. 为虚拟机取个名字并选择虚拟机文件要保存的路径。6. 选择处理器以及核心的数量。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为提高运行速度当然是越多越好。7. 为虚拟机分配内存。请至少保证分配1.5G以上。如条件允许,为了提高运行速度当然是越大越好。8. 建议“使用网络地址翻译”的网络类型。9. 选择SCSI控制器的类型为“LSI Logic”。10. 选择“创建一个新的虚拟磁盘”。11. 选择虚拟磁盘的类型为“SCSI”。12. 指定虚拟磁盘的容量,建议至少20G。为了提高磁盘性能,建议选择“单个文件存储虚拟磁盘”。13. 为虚拟磁盘指定一个名称。14. 如果觉得有误可以点击“上一步”返回修改,无误点击“完成”。15. 虚拟机创建完成后不要直接启动,还需要修改一下虚拟机设置才行。16. 必须将软驱删除,否则系统会无限的重启。17. 将CD/DVD光驱选择一个未使用的SCSI节点。18. 为了大幅提高系统的用户体验,建议将显卡的“3D图形加速”开启。19. 接下来找到MAC OS X Lion虚拟系统的目录(路径已在图7中指定),用记事本打开虚拟机的配置文件“MAC OS X Lion.vmx”。如图20。找到GuestOS = “FreeBSD-64”修改为:GuestOS = “Darwin11”。20. 关闭VMware Workstation后重新打开,再次编辑虚拟机设置,切换到“选项”,版本就会由原来的“FreeBSD-64 bit”变成“OS X 10.7”。至此VMware的配置工作部分就完成。安装MAC OS X Lion。21. 虚拟机启动后,就能看到MAC OS X Lion的安装界面。点击“OS X Lion Install DVD”开始安装。22. 也可以看出MAC OS X Lion系统实际上也是基于命令行的,只不过它在命令行基础上还做了非常好的GUI界面而已。还能看出MAC OS X Lion系统所用的文件系统是HFS+。23. 出现各国语言文字的欢迎界面,我们选择简体中文。24. 点击“继续”开始安装MAC OS X。25. 同意软件许可协议。26. 由于硬盘没有经过初始化,所以在“请选择需要安装‘MAC OS X’的磁盘”下找不到任何磁盘。27. 点击顶部的“实用工具”、“磁盘工具”。28. 选择虚拟硬盘后,在“名称”处为该硬盘取个有意义的名字,如MAC OS X Disk。然后点击“抹掉”初始化硬盘。29. 警告抹掉操作会将硬盘上所有数据都清除,询问是否确定抹掉。继续点击“抹掉”。30. 可看到已经创建一个名为“MAC OS X Disk”的磁盘。点击左上角的“关闭”按钮。31. 这个时候就能看到可用的磁盘。选中后点击“安装”。32. 和Windows类似,MAC系统也是模块化安装的。可以点击“自定”按钮选择需要安装的组件,这里保持默认就可以了。33. 开始正式安装。34. 经过一定的时间后,MAC OS X Lion就安装完毕。35. 重启虚拟机后会看到多出来了一个苹果Logo,表明硬盘MAC OS X Disk中已经存在了苹果系统。通过键盘上的左右按键选择它启动。36. 进行一下简单的后续注册和设置工作。不过会发现这个欢迎界面中的“继续”按钮没法点击,鼠标安全不工作。虚拟机并不是真正的苹果电脑,由于兼容性等原因,不能使用原版的安装光盘进行系统引导。37. 使用附件工具包中“HJMac.iso”重新引导系统就可以。38. 重新启动虚拟机后会发现引导界面和原版的不一样了。通过键盘上的左右按键选择“MAC OS X Disk”按回车启动系统。39. 再次进入注册和设置的欢迎界面,会发现“继续”按钮已经可以点击了。选择“中国”后点“继续”。40. 选择键盘。41. 询问是否有数据要传输到这台MAC系统,这里选择“现在不传输”。42. 如果有的话就输入可以用来连接苹果商店、购物等的Apple ID,没有的话点击“继续”。43. 输入注册信息,当然也可以直接留空点击“继续”。44. 和Windows 7一样,需要创建第一个账号。输入相关信息后点击“继续”。如图47。45. 选择时区。46. 完成安装,点击“开始使用Lion”。47. 输入用户密码进行登录。48. 终于看到激动的系统桌面了。49. 用内置的Safari浏览器打开公司的游戏官网看看。至此MAC OS X Lion安装部分就完成。安装驱动。50. 为了提高虚拟机的性能,尤其是显示性能,安装包含驱动程序包的Darwin.iso。将其挂载到虚拟机的光驱中。51. 点击光驱,选择“安装VMware Tools”。52. 点击“继续”。53. 再次点击“继续”。54. 选择要将VMware Tools安装到哪个磁盘,选好后点击“继续”。55. 点击“安装”。56. 输入密码。57. 告知安装VMware Tools后系统需要重新启动,是否继续,点击“继续安装”。58. 正在安装VMware Tools。 59. 安装成功后点击“重新启动”。60. 再次进入系统,点击“苹果按钮”、“关于本机”就能看到基本的系统信息,如已驱动起来的显卡等。点击“系统报告”还能查看详细的设备信息。至此在VMWare Workstation 8.0.1中安装苹果MAC OS X 系统就全部结束。
macbook pro ME664/665
苹果笔记本电脑新的价格一般在六七千以上,贵的能达到上万元。如果家里不是很富裕的情况下,不建议购买苹果笔记本电脑,可以选择一些别的品牌的笔记本电脑。
一般来说,电脑如果是家用,建议选择台式电脑。同价位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一般来说,台式电脑的性能是要更好的,也会带来更好的体验。
苹果笔记本电脑的发展史
1976年,由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简称沃兹)创立。在当年开发并销售Apple I电脑。
1977年,发售最早的个人电脑Apple II。
年,推出革命性的Macintosh电脑。
2001年,推出iPod数位音乐随身听。
2003年,推出最早的64位元个人电脑Apple PowerMac G5。
2005年6月6日,斯蒂夫·乔布斯宣布下一年度将采用英特尔处理器。
2007年1月9日,苹果电脑公司正式推出iPhone手机,并正式更名为苹果公司。
cpu的历史、现状和展望是怎样的?
,665? 512G,,!664 256G?,,
,,?,
苹果电脑装双系统的优势和劣势是?
CPU发展历史
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微处理器)的缩写,它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如果把计算机比作人,那么CPU就是人的大脑。CPU的发展非常迅速,个人电脑从8088(XT)发展到现在的Pentium 4时代,只经过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
从生产技术来说,最初的8088集成了29000个晶体管,而PentiumⅢ的集成度超过了2810万个晶体管;CPU的运行速度,以MIPS(百万个指令每秒)为单位,8088是0.75MIPS,到高能奔腾时已超过了1000MIPS。不管什么样的CPU,其内部结构归纳起来都可以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这三个部分相互协调,对命令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运算并控制计算机各部分协调工作。
CPU从最初发展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这期间,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CPU可以分为:4位微处理器、8位微处理器、16位微处理器、32位微处理器以及正在酝酿构建的64位微处理器,可以说个人电脑的发展是随着CPU的发展而前进的。
Intel 4004
1971年,英特尔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这是第一个可用于微型计算机的四位微处理器,它包含2300个晶体管。随后英特尔又推出了8008,由于运算性能很差,其市场反应十分不理想。1974年,8008发展成8080,成为第二代微处理器。8080作为代替电子逻辑电路的器件被用于各种应用电路和设备中,如果没有微处理器,这些应用就无法实现。
由于微处理器可用来完成很多以前需要用较大设备完成的计算任务,价格又便宜,于是各半导体公司开始竞相生产微处理器芯片。Zilog公司生产了8080的增强型Z80,摩托罗拉公司生产了6800,英特尔公司于1976年又生产了增强型8085,但这些芯片基本没有改变8080的基本特点,都属于第二代微处理器。它们均采用NMOS工艺,集成度约9000只晶体管,平均指令执行时间为1μS~2μS,采用汇编语言、BASIC、Fortran编程,使用单用户操作系统。
Intel 8086
1978年英特尔公司生产的8086是第一个16位的微处理器。很快Zilog公司和摩托罗拉公司也宣布计划生产Z8000和68000。这就是第三代微处理器的起点。
8086微处理器最高主频速度为8MHz,具有16位数据通道,内存寻址能力为1MB。同时英特尔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i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的指令。人们将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 x86指令集。虽然以后英特尔又陆续生产出第二代、第三代等更先进和更快的新型CPU,但都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而且英特尔在后续CPU的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直到后来因商标注册问题,才放弃了继续用阿拉伯数字命名。
1979年,英特尔公司又开发出了8088。8086和8088在芯片内部均采用16位数据传输,所以都称为16位微处理器,但8086每周期能传送或接收16位数据,而8088每周期只采用8位。因为最初的大部分设备和芯片是8位的,而8088的外部8位数据传送、接收能与这些设备相兼容。8088采用40针的DIP封装,工作频率为6.66MHz、7.16MHz或8MHz,微处理器集成了大约29000个晶体管。
8086和8088问世后不久,英特尔公司就开始对他们进行改进,他们将更多功能集成在芯片上,这样就诞生了80186和80188。这两款微处理器内部均以16位工作,在外部输入输出上80186采用16位,而80188和8088一样是采用8位工作。
1981年,美国IBM公司将8088芯片用于其研制的PC机中,从而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也正是从8088开始,个人电脑(PC)的概念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从8088应用到IBM PC机上开始,个人电脑真正走进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它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Intel 80286
1982年,英特尔公司在8086的基础上,研制出了80286微处理器,该微处理器的最大主频为20MHz,内、外部数据传输均为16位,使用24位内存储器的寻址,内存寻址能力为16MB。80286可工作于两种方式,一种叫实模式,另一种叫保护方式。
在实模式下,微处理器可以访问的内存总量限制在1兆字节;而在保护方式之下,80286可直接访问16兆字节的内存。此外,80286工作在保护方式之下,可以保护操作系统,使之不像实模式或8086等不受保护的微处理器那样,在遇到异常应用时会使系统停机。
IBM公司将80286微处理器用在先进技术微机即AT机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80286在以下四个方面比它的前辈有显著的改进:支持更大的内存;能够模拟内存空间;能同时运行多个任务;提高了处理速度。最早PC机的速度是4MHz,第一台基于80286的AT机运行速度为6MHz至8MHz,一些制造商还自行提高速度,使80286达到了20MHz,这意味着性能上有了重大的进步。
80286的封装是一种被称为PGA的正方形包装。PGA是源于PLCC的便宜封装,它有一块内部和外部固体插脚,在这个封装中,80286集成了大约130000个晶体管。
IBM PC/AT微机的总线保持了XT的三层总线结构,并增加了高低位字节总线驱动器转换逻辑和高位字节总线。与XT机一样,CPU也是焊接在主板上的。
那时的原装机仅指IBM PC机,而兼容机就是除了IBM PC以外的其它机器。在当时,生产CPU的公司除英特尔外,还有AMD及西门子公司等,而人们对自己电脑用的什么CPU也不关心,因为AMD等公司生产的CPU几乎同英特尔的一样,直到486时代人们才关心起自己的CPU来。
8086~80286这个时代是个人电脑起步的时代,当时在国内使用甚至见到过PC机的人很少,它在人们心中是一个神秘的东西。到九十年代初,国内才开始普及计算机。
Intel 80386
1985年春天的时候,英特尔公司已经成为了第一流的芯片公司,它决心全力开发新一代的32位核心的CPU—80386。Intel给80386设计了三个技术要点:使用“类286”结构,开发80387微处理器增强浮点运算能力,开发高速缓存解决内存速度瓶颈。
1985年10月17日,英特尔划时代的产品——80386DX正式发布了,其内部包含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2.5MHz,后逐步提高到20MHz、25MHz、33MHz,最后还有少量的40MHz产品。
80386DX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以寻址到4GB内存,并可以管理64TB的虚拟存储空间。它的运算模式除了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以外,还增加了一种“虚拟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86微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
80386DX有比80286更多的指令,频率为12.5MHz的80386每秒钟可执行6百万条指令,比频率为16MHz的80286快2.2倍。80386最经典的产品为80386DX-33MHz,一般我们说的80386就是指它。
由于32位微处理器的强大运算能力,PC的应用扩展到很多的领域,如商业办公和计算、工程设计和计算、数据中心、个人。80386使32位CPU成为了PC工业的标准。
虽然当时80386没有完善和强大的浮点运算单元,但配上80387协处理器,80386就可以顺利完成许多需要大量浮点运算的任务,从而顺利进入了主流的商用电脑市场。另外,30386还有其他丰富的外围配件支持,如82258(DMA控制器)、8259A(中断控制器)、8272(磁盘控制器)、82385(Cache控制器)、82062(硬盘控制器)等。针对内存的速度瓶颈,英特尔为80386设计了高速缓存(Cache),采取预读内存的方法来缓解这个速度瓶颈,从此以后,Cache就和CPU成为了如影随形的东西。
Intel 80387/80287
严格地说,80387并不是一块真正意义上的CPU,而是配合80386DX的协处理芯片,也就是说,80387只能协助80386完成浮点运算方面的功能,功能很单一。
Intel 80386SX
1989年英特尔公司又推出准32位微处理器芯片80386SX。这是Intel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而推出的一种较便宜的普及型CPU,它的内部数据总线为32位,外部数据总线为16位,它可以接受为80286开发的16位输入/输出接口芯片,降低整机成本。
80386SX推出后,受到市场的广泛的欢迎,因为80386SX的性能大大优于80286,而价格只是80386的三分之一。
Intel 80386SL/80386DL
英特尔在1990年推出了专门用于笔记本电脑的80386SL和80386DL两种型号的386芯片。这两个类型的芯片可以说是80386DX/SX的节能型,其中,80386DL是基于80386DX内核,而80386SL是基于80386SX内核的。这两种类型的芯片,不但耗电少,而且具有电源管理功能,在CPU不工作的时候,自动切断电源供应。
Motorola 68000
摩托罗拉的68000是最早推出的32位微微处理器,当时是年,推出后,性能超群,并获得如日中天的苹果公司青睐,在自己的划时代个人电脑“PC-MAC”中采用该芯片。但80386推出后,日渐没落。
AMD Am386SX/DX
AMD的Am386SX/DX是兼容80386DX的第三方芯片,性能上和英特尔的80386DX相差无己,也成为当时的主流产品之一。
IBM 386SLC
这个是由IBM在研究80386的基础上设计的,和80386完全兼容,由英特尔生产制造。386SLC基本上是一个在80386SX的基础上配上内置Cache,同时包含80486SX的指令集,性能也不错。
Intel 80486
1989年,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80486芯片由英特尔推出。这款经过四年开发和3亿美元资金投入的芯片的伟大之处在于它首次实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使用1微米的制造工艺。80486的时钟频率从25MHz逐步提高到33MHz、40MHz、50MHz。
80486是将80386和数学协微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80486中集成的80487的数字运算速度是以前80387的两倍,内部缓存缩短了微处理器与慢速DRAM的等待时间。并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采用了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它还采用了突发总线方式,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由于这些改进,80486的性能比带有80387数学协微处理器的80386 DX性能提高了4倍。
随着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CPU的频率越来越快,而PC机外部设备受工艺限制,能够承受的工作频率有限,这就阻碍了CPU主频的进一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CPU倍频技术,该技术使CPU内部工作频率为微处理器外频的2~3倍,486 DX2、486 DX4的名字便是由此而来。
Intel 80486 DX
常见的80486 CPU有80486 DX-33、40、50。486 CPU与386 DX一样内外都是32位的,但是最慢的486 CPU也比最快的386 CPU要快,这是因为486 SX/DX执行一条指令,只需要一个振荡周期,而386DX CPU却需要两个周期。
Intel 80486 SX
因为80486 DX CPU具有内置的浮点协微处理器,功能强大,当然价格也就比较昂贵。为了适应普通的用户的需要,尤其是不需要进行大量浮点运算的用户,英特尔公司推出了486 SX CPU。80486 SX主板上一般都有80487协微处理器插座,如果需要浮点协微处理器的功能,可以插上一个80487协微处理器芯片,这样就等同于486 DX了。常见的80486 SX CPU有:80486 SX-25、33。
Intel 80486 DX2/DX4
其实这种CPU的名字与频率是有关的,这种CPU的内部频率是主板频率的两/四倍,如80486 DX2-66,CPU的频率是66MHz,而主板的频率只要是33MHz就可以了。
Intel 80486 SL CPU
80486 SL CPU最初是为笔记本电脑和其他便携机设计的,与386SL一样,这种芯片使用3.3V而不是5V电源,而且也有内部切断电路,使微处理器和其他一些可选择的部件在不工作时,处于休眠状态,这样就可以减少笔记本电脑和其他便携机的能耗,延长使用时间。
Intel 486 OverDrive
升级486 SX可以在主板的协微处理器插槽上安装一个80487SX芯片,使其等效于486 DX,但是这样升级后,只是增加了浮点协微处理器的能力,并没有提高系统的速度。为了提高系统的速度,还有另外一种升级的方法,就是在协微处理器插槽上插上一个486 OverDrive CPU,它的原理与486 DX2 CPU一样,其内部操作速度可以是外部速度的两倍。如一个20MHz的主板上安插了OverDrive CPU之后,CPU内部的操作速度可以达到40MHz。486 OverDrive CPU也有浮点协微处理器的功能,常见的有:OverDrive-50、66、80。
TI 486 DX
作为全球知名的半导体厂商之一,美国德州仪器(TI)也在486时代异军突起,它自行生产了486 DX系列CPU,尤其在486DX2成为主流后,其DX2-80因较高的性价比成为当时主流产品之一,TI 486最高主频为DX4-100,但其后再也没有进入过CPU市场。
Cyrix 486DLC
这是Cyrix公司生产的486 CPU,说它是486 CPU,是指它的效率上逼近486 CPU,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486 CPU,这是由486 CPU的特点而定的。486DLC CPU只是将386DX CPU与1K Cache组合在一块芯片里,没有内含浮点协微处理器,执行一条指令需要两个振荡周期。但是由于486DLC CPU设计精巧,486DLC-33 CPU的效率逼近英特尔公司的486 SX-25,而486DLC-40 CPU则超过了486 SX-25,并且486DLC-40 CPU的价格比486 SX-25便宜。486DLC CPU是为了升级386DM而设计的,如果原来有一台386电脑,想升级到486,但是又不想更换主板,就可以拔下原来的386 CPU,插上一块486DLC CPU就可以了。
Cyrix 5x86
自从英特尔另辟蹊径,开发了Pentium之后,Cyrix也很快推出了自己的新一代产品5x86。它仍然延用原来486系列的CPU插座,而将主频从100MHz提高到120MHz。5x86比起486来说性能是有所增加,可是比起Pentium来说,不但浮点性能远远不足,就连Cyrix一向自豪的整数运算性能也不那么高超,给人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感觉。由于5x86可以使用486的主板,因此一般将它看成是过渡产品。
AMD 5x86
AMD 486DX是AMD公司在 486市场的利器,它内置16KB回写缓存,并且开始了单周期多指令的时代,还具有分页虚拟内存管理技术。由于后期TI推出了486DX2-80,价格非常低,英特尔又推出了Pentium系列,AMD为了抢占市场的空缺,推出了5x86系列CPU。它是486级最高主频的产品,为5x86-120及133。它采用了一体的16K回写缓存,0.35微米工艺,33×4的133频率,性能直指Pentiun 75,并且功耗要小于Pentium。
Intel Pentium
1993年,全面超越486的新一代586 CPU问世,为了摆脱486时代微处理器名称混乱的困扰,英特尔公司把自己的新一代产品命名为Pentium(奔腾)以区别AMD和Cyrix的产品。AMD和Cyrix也分别推出了K5和6x86微处理器来对付芯片巨人,但是由于奔腾微处理器的性能最佳,英特尔逐渐占据了大部分市场。
Pentium最初级的CPU是Pentium 60和Pentium 66,分别工作在与系统总线频率相同的60MHz和66MHz两种频率下,没有我们现在所说的倍频设置。
早期的奔腾75MHz~120MHz使用0.5微米的制造工艺,后期120MHz频率以上的奔腾则改用0.35微米工艺。经典奔腾的性能相当平均,整数运算和浮点运算都不错。
Intel Pentium MMX
为了提高电脑在多媒体、3D图形方面的应用能力,许多新指令集应运而生,其中最著名的三种便是英特尔的MMX、SSE和AMD的3D NOW!。 MMX(MultiMedia Extensions,多媒体扩展指令集)是英特尔于1996年发明的一项多媒体指令增强技术,包括57条多媒体指令,这些指令可以一次处理多个数据,MMX技术在软件的配合下,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性能。
多能奔腾(Pentium MMX)的正式名称就是“带有MMX技术的Pentium”,是在1996年底发布的。从多能奔腾开始,英特尔就对其生产的CPU开始锁倍频了,但是MMX的CPU超外频能力特别强,而且还可以通过提高核心电压来超倍频,所以那个时候超频是一个很时髦的行动。超频这个词语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流行的。
多能奔腾是继Pentium后英特尔又一个成功的产品,其生命力也相当顽强。多能奔腾在原Pentium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的改进,增加了片内16KB数据缓存和16KB指令缓存,4路写缓存以及分支预测单元和返回堆栈技术。特别是新增加的57条MMX多媒体指令,使得多能奔腾即使在运行非MMX优化的程序时,也比同主频的Pentium CPU要快得多。
这57条MMX指令专门用来处理音频、视频等数据。这些指令可以大大缩短CPU在处理多媒体数据时的等待时间,使CPU拥有更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与经典奔腾不同,多能奔腾采用了双电压设计,其内核电压为2.8V,系统I/O电压仍为原来的3.3V。如果主板不支持双电压设计,那么就无法升级到多能奔腾。
多能奔腾的代号为P55C,是第一个有MMX技术(整量型单元执行)的CPU,拥有16KB数据L1 Cache,16KB指令L1 Cache,兼容SMM,64位总线,528MB/s的频宽,2时钟等待时间,450万个晶体管,功耗17瓦。支持的工作频率有:133MHz、150MHz、166MHz、200MHz、233MHz。
Intel Pentium Pro
曾几何时,Pentium Pro是高端CPU的代名词,Pentium Pro所表现的性能在当时让很多人大吃一惊,但是Pentium Pro是32位数据结构设计的CPU,所以Pentium Pro运行16位应用程序时性能一般,但仍然是32位的赢家,但是后来,MMX的出现使它黯然失色。
Pentium Pro(高能奔腾,686级的CPU)的核心架构代号为P6(也是未来PⅡ、PⅢ所使用的核心架构),这是第一代产品,二级Cache有256KB或512KB,最大有1MB的二级Cache。工作频率有:133/66MHz(工程样品),150/60MHz、166/66MHz、180/60MHz、200/66MHz。
AMD K5
K5是AMD公司第一个独立生产的x86级CPU,发布时间在1996年。由于K5在开发上遇到了问题,其上市时间比英特尔的Pentium晚了许多,再加上性能不好,这个不成功的产品一度使得AMD的市场份额大量丧失。K5的性能非常一般,整数运算能力不如Cyrix的6x86,但是仍比Pentium略强,浮点运算能力远远比不上Pentium,但稍强于Cyrix。综合来看,K5属于实力比较平均的那一种产品。K5低廉的价格显然比其性能更能吸引消费者,低价是这款CPU最大的卖点。
AMD K6
AMD 自然不甘心Pentium在CPU市场上呼风唤雨,因此它们在1997年又推出了K6。K6这款CPU的设计指标是相当高的,它拥有全新的MMX指令以及64KB L1 Cache(比奔腾MMX多了一倍),整体性能要优于奔腾MMX,接近同主频PⅡ的水平。K6与K5相比,可以平行地处理更多的指令,并运行在更高的时钟频率上。AMD在整数运算方面做得非常成功,K6稍微落后的地方是在运行需要使用到MMX或浮点运算的应用程序方面,比起同样频率的Pentium 要差许多。
K6拥有32KB数据L1 Cache,32KB指令L1 Cache,集成了880万个晶体管,采用0.35微米技术,五层CMOS,C4工艺反装晶片,内核面积168平方毫米(新产品为68平方毫米),使用Socket7架构。
Cyrix 6x86/MX
Cyrix 也算是一家老资格的CPU开发商了,早在x86时代,它和英特尔,AMD就形成了三雄并立的局面。
自从Cyrix与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合并后,使它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芯片生产线,成品也日益完善和完备。Cyrix的6x86是投放到市场上与Pentium兼容的微处理器。
IDT WinChip
美国IDT公司(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作为新加入此领域的CPU生产厂商,在1997年推出的第一个微微处理器产品是WinChip(即C6),在整个CPU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还不足1%。1998年5月,IDT宣布了它的第二代产品WinChip 2 。
WinChip 2在原有WinChip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增加了一个双指令的MMX单元,增强了浮点运算功能。改进后的WinChip 2比相同频率的WinChip性能提高约10%,基本达到Intel Pentium微处理器的性能。
Intel PentiumⅡ
1997年~1998年是CPU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一年,这一时期的CPU芯片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PentiumⅡ的中文名称叫“奔腾二代”,它有Klamath、Deschutes、Mendocino、Katmai等几种不同核心结构的系列产品,其中第一代采用Klamath核心,0.35微米工艺制造,内部集成750万个晶体管,核心工作电压为2.8V。
PentiumⅡ微处理器采用了双重独立总线结构,即其中一条总线连通二级缓存,另一条负责主要内存。PentiumⅡ使用了一种脱离芯片的外部高速L2 Cache,容量为512KB,并以CPU主频的一半速度运行。作为一种补偿,英特尔将PentiumⅡ的L1 Cache从16KB增至32KB。另外,为了打败竞争对手,英特尔第一次在PentiumⅡ中采用了具有专利权保护的Slot 1接口标准和SECC(单边接触盒)封装技术。
1998年4月16日,英特尔第一个支持100MHz额定外频的、代号为Deschutes的350、400MHz CPU正式推出。采用新核心的PentiumⅡ微处理器不但外频提升至100MHz,而且它们采用0.25微米工艺制造,其核心工作电压也由2.8V降至2.0V,L1 Cache和L2 Cache分别是32KB、512KB。支持芯片组主要是Intel的440BX。
在1998年至1999年间,英特尔公司推出了比PentiumⅡ功能更强大的CPU--Xeon(至强微处理器)。该款微处理器采用的核心和PentiumⅡ差不多,0.25微米制造工艺,支持100MHz外频。Xeon最大可配备2MB Cache,并运行在CPU核心频率下,它和PentiumⅡ采用的芯片不同,被称为CSRAM(Custom StaticRAM,定制静态存储器)。除此之外,它支持八个CPU系统;使用36位内存地址和PSE模式(PSE36模式),最大800MB/s的内存带宽。Xeon微处理器主要面向对性能要求更高的服务器和工作站系统,另外,Xeon的接口形式也有所变化,采用了比Slot 1稍大一些的Slot 2架构(可支持四个微处理器)。
Intel Celeron(赛扬)
英特尔为进一步抢占低端市场,于1998年4月推出了一款廉价的CPU—Celeron(中文名叫赛扬)。最初推出的Celeron有266MHz、300MHz两个版本,且都采用Covington核心,0.35微米工艺制造,内部集成1900万个晶体管和32KB一级缓存,工作电压为2.0V,外频66MHz。Celeron与PentiumⅡ相比,去掉了片上的L2 Cache,此举虽然大大降低了成本,但也正因为没有二级缓存,该微处理器在性能上大打折扣,其整数性能甚至不如Pentium MMX。
为弥补缺乏二级缓存的Celeron微处理器性能上的不足,进一步在低端市场上打击竞争对手,英特尔在Celeron266、300推出后不久,又发布了采用Mendocino核心的新Celeron微处理器—Celeron300A、333、366。与旧Celeron不同的是,新Celeron采用0.25微米工艺制造,同时它采用Slot 1架构及SEPP封装形式,内建32KB L1 Cache、128KB L2 Cache,且以CPU相同的核心频率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L2 Cache的工作效率。
AMD K6-2
AMD于1998年4月正式推出了K6-2微处理器。它采用0.25微米工艺制造,芯片面积减小到了68平方毫米,晶体管数目也增加到930万个。另外,K6-2具有64KB L1 Cache,二级缓存集成在主板上,容量从512KB到2MB之间,速度与系统总线频率同步,工作电压为2.2V,支持Socket 7架构。
K6-2是一个K6芯片加上100MHz总线频率和支持3D Now!浮点指令的“结合物”。3D Now!技术是对x86体系的重大突破,它大大加强了处理3D图形和多媒体所需要的密集浮点运算性能。此外,K6-2支持超标量MMX技术,支持100MHz总线频率,这意味着系统与L2缓存和内存的传输率提高近50%,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表现。
Cyrix MⅡ
作为Cyrix公司独自研发的最后一款微处理器,Cyrix MⅡ是于1998年3月开始生产的。除了具有6x86本身的特性外,该微处理器还支持MMX指令,其核心电压为2.9V,具有256字节指令;3.5X倍频;核心内集成650万个晶体管,功耗20.6瓦;64KB一级缓存。
Rise mp6
Rise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3年11月的美国公司,主要生产x86兼容的CPU,在1998年推出了mP6 CPU。mp6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性能优异,有着很好的多媒体性能和强大的浮点运算。mp6使用Socket 7/Super 7兼容插座,只有16KB的一级缓存。
Intel PentiumⅢ
1999年春节刚过,英特尔公司就发布了采用Katmai核心的新一代微处理器—PentiumⅢ。该微处理器除采用0.25微米工艺制造,内部集成950万个晶体管,Slot 1架构之外,它还具有以下新特点:系统总线频率为100MHz;采用第六代CPU核心—P6微架构,针对32位应用程序进行优化,双重独立总线;一级缓存为32KB(16KB指令缓存加16KB数据缓存),二级缓存大小为512KB,以CPU核心速度的一半运行;采用SECC2封装形式;新增加了能够增强音频、视频和3D图形效果的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数据流单指令多数据扩展)指令集,共70条新指令。PentiumⅢ的起始主频速度为450MHz。
和PentiumⅡ Xeon一样,英特尔同样也推出了面向服务器和工作站系统的高性能CPU—PentiumⅢ Xeon至强微处理器。除前期的PentiumⅡ Xeon500、550采用0.25微米技术外,该款微处理器是采用0.18微米工艺制造,Slot 2架构和SECC封装形式,内置32KB一级缓存和512KB二级缓存,工作电压为1.6V。
Intel CeleronⅡ
为进一步巩固低端市场优势,英特尔于2000年3月29日推出了采用Coppermine核心CeleronⅡ。该款微处理器同样采用0.18微米工艺制造,核心集成1900万个晶体管,采用FC-PGA封装形式,它和赛扬Mendocino一样内建128KB和CPU同步运行的L2 Cache,故其内核也称为Coppermine 128。CeleronⅡ不支持多微处理器系统。但是,CeleronⅡ的外频仍然只有66MHz,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性能的发挥。
AMD K6-Ⅲ
AMD于1999年2月推出了代号为“Sharptooth”(利齿)的K6-Ⅲ,它是该公司最后一款支持Super 7架构和CPGA封装形式的CPU,采用0.25微米制造工艺、内核面积是135平方毫米,集成了2130万个晶体管,工作电压为2.2V/2.4V。
相对于
sony电脑可以装mac ox系统吗
我用了年的macbook,最开始的时候,和你想的一样,认为mac不好用,装了个双系统,但是win在苹果电脑上其实更不好用,各种不爽,问题总是莫名其妙,后来直接崩溃了。
等用回mac系统之后,我才发现mac确实比win要好用。你可以尝试着用一段时间的mac,越用越习惯,越用越喜欢的。
针对你的问题,
1.装双系统应该不存在你说的这种问题。mac发热很正常,习惯就好,win下跑,确实更容易发热。
2.我想问你装双系统干嘛去?一般情况用mac足矣,补充的话,一个虚拟机,方便又省事。不存在两个系统之间切换的麻烦。而且,我pro用vmware虚拟win7,照样打dota。各种数据处理软件,照样流畅的跑。
3.这个不知道,之前装的直接把盘抹掉了合并了,应该影响不大。
下面是我详细说明,mac系统的好处,你可以对比一下。
若满意,望采纳
可以的,就是有些麻烦,服从具体如下.首先要能达到硬件的最低要求.
安装环境:VPCEB100C、I3CPU、2G内存、5650显卡、320G硬盘、WIN7旗舰64位、VMware Workstation7.0.1 build-227600。
所需软件:
1.Mac OS X 10.6.3光盘镜像(原文件为dmg文件,为方便VM加载,请用UltraISO转成ISO文件),网上系统盘很多,就不多介绍了。
2.LegacyBootCD.ISO(安装和系统启动引导光盘)
3.darwin.ISO(安装好后,用于Mac OS X里安装VM TOOS)
4.EnsoniqAudioPCI 2.mpkg.RAR(声卡驱动)
在准备好这些东西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雪豹的安装了,
第一步:重启本本,进入BIOS设置,开启VT。StartFragment
重启电脑,在出现黑底白字VAIO的时候按F2进入BIOS后,照图开启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虚拟化技术,“Vanderpool”技术,这种技术让可以让一个CPU工作起来就像多个CPU并行运行,从而使得在一部电脑内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成为可能。),不开启这个功能的话,虚拟苹果就没法安装。
第二步:创建虚拟机
开启VMware Workstation软件,从菜单File→New→Virtual Machine...用典型创建(也可用自定义,但没典型方便,快。)? 这里是选择从哪里安装系统,为了后面可以少做一次加载LegacyBootCD.ISO的操作,在这里就直接选使用LegacyBootCD.ISO引导系统启动。选FreeBSD 64-bit系统
设为20G就够了。苹果系统安装好后就有近10G大小,还留个10G可以安装些苹果软件。
不要选立即启动。因为我们还要设置虚拟机硬件内存设为1G以上,太小会慢。如果是4G内存的话,调到2G。
因为我的本本是I3的CPU,所以我设成双核双线程。使用1核1线程也行。这里几种情况我都试过。反正调错,安装时会报错的。
将光驱设成SCSI模式,因为硬盘是SCSI 0:0,所以光驱设为SCSI 0:1。
软驱无用,删除之,基本硬件设置到此结束。
第四步:修改扩展名为vmx的文件
修改后变成了Mac OS X Server 10.6 64-bit
修改原因:不修改的话,装雪豹老自动重启,虚拟机CPU会自动关闭。
修改方法:打开新建虚拟机的所在目录,用记事本或写字板打开以扩展名为vmx的文件,查找guestOS = 这行,并将内容改为darwin10或darwin10-64。guestOS = "darwin10"
在VM里硬件设置里显示:Mac OS X Server 10.6。因为我想试苹果64位系统,所以是照下面修改。
guestOS = "darwin10-64"
在VM里硬件设置里显示:Mac OS X Server 10.6 64-bit,修改后保存退出。
第五步:用LegacyBootCD.ISO安装引导
前面的准备工作做好后,现在可以进行系统安装了。因为在创建虚拟机时,就已经选了加载LegacyBootCD.ISO的操作,所以现在直接启动虚拟机就能进行安装引导。
通过双击软件右下角的光驱图标,加载Mac OS X 10.6.3光盘镜像(原文件为dmg文件,为方便VM加载,请用UltraISO转成ISO文件,有些WIN系统能直接识别DMG格式,我的不行,所以转成ISO。)
第六步:开始安装Mac OS X 加载Mac OS X 10.6.3光盘镜像成功后,按回车开始安装系统。
第七步:进入Mac OS X设置? 重启之后,使用LegacyBootCD.ISO引导。现在多了个安装好的系统选择。选它引导。 有时会出现这个错误,不用管它,确定,让它自动重启,可能会遇到几次,还没搞懂到底是什么原因照成的,但不影响系统。以后系统安装好后,可能还会遇到。 大功告成!!!到这里,苹果系统已经在虚拟机里安装成功了。为了更好的体验和使用苹果系统,还要进行下面的一些辅助安装。第八步:安装VMware Tools安装VMware Tools后,可以设定屏幕分辨率,可以主机共享文件等功能。
安装后,有多个分辨率选择,而且可以使用主机共享
第九步:与主机共享文件并安装声卡驱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