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用的什么电脑系统,潜艇武器配置

中国半潜船发展概况

中国是继荷兰之后第二个建造自航式半潜运输船的国家。

1999年12月,中远航运股份有限公司向广船国际订造了“泰安口”号18000吨级半潜船,和姊妹船“康盛口”号。同时,台湾高雄造船厂为挪威船东建造了世界最大的半潜船BLUE MARLIN(蓝色马林鱼)号。(“口”字系列是中远集团对滚装船和半潜式船的命名方式)

“泰安口”号是中国大陆建造的第一艘大型自航式半潜运输船,由荷兰Vuyk Engineering Centre公司完成基本设计,然后由广船国际委托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完成详细设计。2001年9月18日在广州广船国际下水,2002年12月18日交付客户首航。该船总长156米,型宽32.26米,型深10米,干舷吃水7.50米,航速14节,续航力13000海里,造价2.75亿元,挂中国旗,入挪威船级社(DNV)。拥有一个32×126米的装货甲板,总面积4065平方米,总载重量17550吨,甲板负荷18t/m2。全船共有43个压载水舱和2个浮箱,借助4台大排量低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每小时可快速压排水4500立方米,压入及排出压载时间少于4小时,可让开放式载货甲板垂直下潜至9米深度。可在海上承运重10000吨以上的货物。主要用于海洋托运大型钢结构件、海上石油开采平台、潜艇、军舰等。该轮在设计上符合无限航区要求,能够满足各种气候的海区(如北冰洋海区)。

2004年投入营运一年多的泰安口轮进行加宽技术改造,以使适货范围更广。经过改造的泰安口轮,由32.2米加宽到36米,载重吨由1.8万吨增加到20620吨。以更适货的技术规范承运了多项大型海上钻井平台。

在海洋尤其是深海海域中,要精确固位船身位置有一定难度,普通船舶需要抛锚定位。而泰安口轮配备有国际最先进的DP动态定位系统和SSP-5吊舱式全回转电力推进系统。机舱采用高自动化一人驾驶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按电脑设定的航线自动行驶。DP动态定位系统,通过卫星定位、高精度的位置传感器、风力风速仪、电罗经等各种参数的运算,可敏锐地进行动态定位,自动控制主推进器、侧推器,使船舶稳定定位在任何预先设定的位置。遥控整个压载水系统,使船舶保持合适的纵倾、稳性和摇摆周期。

泰安口安装有两套船艏侧推器,每套功率800KW。船尾两套SSP-5吊舱式全回转电力推进系统,总功率达2×4700KW,由德国SIMENS公司和Schottel公司联合研制,采用双螺旋桨形式,分别装在一加长轴的两端,转向相同。采用三台中压3900KW发电机组为两台4700KW吊舱推进器和两台800KW侧推器供电。为防止谐波对低压系统的影响,电力系统中增加了两台交流机组向低压配电板供电,实现了中、低压系统的电、磁隔离。

由于采用吊舱式电力推进器替代了传统的大型主柴油机、巨型舵叶推进形式,使得轻巧的螺旋桨可以360度回转,配合DP动态定位系统,能够控制船舶在极小的回旋半径和范围内灵活操纵,实现船舶精确定位,即使是遭遇8级风浪仍能不受影响。

姊妹船“康盛口”号与泰安口技术参数一致,于2003年8月28日在广州交船,8月29日首航前往新加坡装载Transocean公司的Ron Tappmeyer钻井平台到印度KUTCH湾。该平台长74米,宽61米,高134.44米,重达12500吨,属于超重、超长、超宽、超高的“四超货物,下潜深度达到17米。10月17日运至印度,首航取得圆满成功。2008年8月,中远航运根据市场需要又对康盛口轮进行了加宽改造。

随后,在2007年,中远船运再次向广船国际订购2艘五万吨级半潜船“祥云口”和“祥瑞口”号,此2艘船50000载重吨,总长216.7米,装货甲板178米,型宽43米,总面积超过了1个标准的足球场,可承运世界上90 %以上(单件货物重量48000吨以内)的各种石油钻井平台及大型海洋工程产品,是目前世界上能够承运单件货物重量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船舶之一。该船型采用先进的双独立机舱、双螺旋桨电力推进系统,在一个机舱或推进系统发生意外的情况下,凭借另一个独立机舱和推进系统,可继续提供稳定的动力;配备了同类型船舶中最先进的压载系统,船舶从最大下潜吃水的26米起浮至正常状态比同类船要快,大大降低了货物装卸的时间和风险,这些先进的设计和配置可以最大限度确保船货安全,以满足大型海工产品对运输安全的特殊需求。首制船祥云口轮2011年1月20日投入经营,并首航圆满完成了在新加坡装载两艘118.8米、宽30.40米、共重31000多吨的大型海洋工程驳船往非洲任务。

中交集团下属的中交航运有限公司拥有2条自航式半潜船,其中一条名为“发展之路”(DEVELOPING ROAD)的半潜船子母船,该船1978年建造,长215米,宽38米,总吨位28592,挂马耳他船旗。“发展之路”是25000吨级的航行于无限航区的半潜船。是国内自行设计的第一艘( 也是世界首创的) 由LPG 船改装成的自航式半潜船。悬挂别国国旗从事营运,主要是为了降低经营成本、航行地域航线少受限制,有利于航运企业的经营。另一台新建半潜船“希望之路”(WISH WAY)也已在2010年10月22日装载着单件重约4000吨的货物从山东蓬莱巨涛海工基地驶往澳大利亚丹皮尔港,开始首航。

“希望之路”型长156米,型宽36米,型深10米,最大潜深19米,举升甲板总面积4300平方米。该船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第一艘大吨位自航半潜船,将主要承载海洋石油开采平台、大型工程船舶、大型海洋工程构件、海上风力发电设施等特种大型货物。“希望之路”通过变压、变频装置联合或独立控制2套推进电动机驱动螺旋桨,在首部设2个首侧推器,尾部设2个襟翼舵,具备DP-1级动力定位能力。在左右尾浮箱上各设一个钢丝绳锚绞车及辅助作业锚,具有浅水锚泊功能。同时,“希望之路”在国内创新采用24全脉冲交流—直流—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大量采用以总线通讯和光纤传输技术为平台的人工智能技术,所有控制均可通过计算机可视界面遥控完成,实现全船数字化远程遥控;新研发的船用多媒体综合数据处理及通信系统(MDPCS),通过可视化智能化人机界面,远程监测观察各系统及设备运行状态和自动工况评估,实现了岸基部门对船舶远程调度、远程指挥、远程管理的可视实时监控。

广州打捞局拥有一艘3万吨级自航式半潜船“华海龙”号。华海龙”号总长182.2 米,型宽43.6米,型深11米,满载航行吃水7.5米,载重量3万吨,举力2万吨,主甲板面积6270平方米,航速12节,具有DP-1级动力定位功能,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承建,续航力10000海里,自持力60天,可在无限航区航行及进行半潜作业。该船已于2012年3月完成首航。

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拥有一艘5万吨级自航式半潜船“海洋石油278”。“海洋石油278”由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全额投资,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承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第708研究所担任设计方。2010年3月31日,海油工程公司与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签订建造合同,2010年7月19日,“海洋石油278”开工建造是招商局重工继“华海龙”之后建造的第二条半潜船。船东、船厂、708所和中国船级社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历时近两年,以同类船舶最短的建造周期建成了这艘世界上先进的半潜式自航工程船,并于2012年3月15日成功交船。该船船体总长221.6米,型宽42.0米,型深13.3米,半潜吃水26.8米,含压载水的装载量为50424吨,总载重量53500吨,是世界上第一艘带动力定位的5万吨级以上的自航式半潜船。该船具有DP-2级动力定位功能,全电力驱动,自动化程度是目前国际上同类船中最高的。

“海洋石油278”甲板面积750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可用于大型组块的浮托法安装、装卸,运输钻井平台以及其他大型钢结构物;“海洋石油278”亦可可作为浮船坞,承担特种工程船舶坞修;可以运输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第六代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还能兼做深水工程支持船,其先进强大的动力定位系统和自航能力,能与深水铺管船“海洋石油201”同步航行,提供海管等大型工程物料供应,服务于无限航区。“海洋石油278”由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委托荷兰DOCKWISE运行。

此外,浙江夏之远船务也拥有一艘4万吨级自航式半潜船“夏之远6”轮。“夏之远6”轮是一艘采用先进电力推进技术的自航半潜船,该轮船长195.2米,船宽41.5米,总吨32793,载重吨38000,最大下潜深度23米,甲板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该船于2012年11月开始首航。

中远航运五万吨半潜船

除了泰安口和康盛口外,2008年8月28日,中远航运委托广船国际建造的两艘5万吨新型半潜船,首制船正式在广州黄埔造船厂开工建造,该船预计将在2010年9月正式交付使用,届时将成为亚洲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半潜船。

5万吨半潜船是广州龙穴造船基地开建的第一艘海洋工程船,由广船国际和黄埔造船厂联手建造,两艘总造价约7亿元。该船采用数字化操控、双独立机舱、双螺旋桨、电力推进等先进技术,总长216.7米,型宽43米,型深13米,装货甲板长178米、宽43米,总面积超过1个标准足球场,载重量50000吨;上浮满载货物吃水9.68米,下潜吃水26.8米,配有DPZ级动力定位系统,设计航速14节,续航力达18000海里;全船压载舱容量达8万吨,压载水舱达90多个,借助大型空气压缩机压载时间仅需4小时;该船主电网为6600V,60HZ中压电网;全船结构设计上己考虑日后稍加改装,即可增大尺度和载重量。能以下潜方式装运重3万吨、重心高25米的钻井平台,还可通过船侧或艉部将重2万吨的成套设备装船。

该船船体为钢质全焊接结构,带球鼻艏,配双桨双舵和双艏侧推,四台主柴油机发电和电力推进,船型为重载甲板船,全船用板量两万余吨,主船体钢板厚35毫米,高强度钢用量大,在建造过程中对电站调试、船体焊接、密性试验等方面有较高要求。按照合同,首制船将于2010年9月30日前交付。另一艘姊妹船2009年3月30日在黄埔造船长洲厂区开工建造,预计2011年3月30日交付使用。至2009年8月31日,5万吨半潜船首制船船体首个分段(机舱后段底部分段)已经吊装进坞搭载。这标志着该船由分段制造转入实质性分段搭载总装阶段。 2011年6月28日,5万吨半潜船“祥瑞口”号在广州市南沙中船龙穴造船基地举行建成命名仪式,并将在下月正式投入运营。这标志着我国华南地区在高端、高附加值的特种船舶建造水平再上新台阶,并将提升我国远洋特种船舶运输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

随着全球石油消费快速增长,油价屡创新高,深海油气工程投资方兴未艾,钻井平台、油气生产设备等相关设备的运输需求快速增长。而全球适合海上大型平台运输的自航式半潜船仅有19艘,运力严重不足。而全球5万吨级别以上半潜船只有10条,除中远航运外暂无其他新船订单,这10艘半潜船中有6艘为平均船龄超过21年的单壳油轮改造而成,2艘为船龄19年的杂货船改造而成,剩余2艘也是预计2013-2014年将要退役的老旧船。中远航运这两艘5万吨新型半潜船投入使用后,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公司已签订68项大型海上工程设备运输合同,合同档期已排到2010年。继2011年初成功联手打造了华南地区首艘5万吨半潜船“祥云口”号之后,2011年7月23日,由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与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合作建造的亚洲最大、世界领先的5万吨半潜船2号船——“祥瑞口”号也顺利交付船东,即日投入运营。

该型船是中远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为满足全球深海油田开发和建设运输需求而量身订造的特种船舶,共计两艘,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力推进、数字化操控等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极高、设计难度大、结构复杂、建造要求高、建造计划性强等特点,是中船龙穴造船基地海工区打造“华南最大的海洋工程建造基地”的标志性产品,也是华南地区船企首次详细设计与建造如此复杂和高难度的特种海洋工程船,开创了中船集团公司两家船企合作造船的先河,标志着我国华南地区高端、高附加值特种船的建造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5万吨半潜船的建造和核心建造关键技术的突破,黄埔造船在海洋工程领域的实力得到了跨越式提升。而随着两艘半潜船的相继投入运营,船东中远航运的特种专业船队能力也再次得到了提升,其在海洋工程运输技术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海军首艘半潜船加入战斗序列 排水量2万吨

2015年7月10日上午,首艘半潜船东海岛船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舷号868,长175.5米,宽32.4米,排水量20000余吨,装备潜浮压载系统,有较强的滚装能力,可对重型装备构件及小型舰艇进行拖带、运输,同时可作为临时船坞对受损舰艇实施海上抢修。

世界半潜船市场概况

世界上主要有四家公司经营半潜船业务,处于寡头垄断状态。除了中远航运外,另外三家是荷兰道克维斯(DOCKWISE)航运公司、挪威OCEAN HEAVYLIFT(OHT)公司和荷兰FAIRSTAR公司。

荷兰DOCKWISE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多用途海洋重型运输公司,有各类半潜船共计22艘,载重吨合计78.3万吨。其中5艘为运送游艇专用,6艘为改装油轮(T系列),9艘为开放式甲板,平均船龄为22年。其中船龄超过20年的有19艘,多数将在10年内退役。2006年12月23日,Heerema(76%)和WW(24%)把其持有的Dockwise股权全部出售给全球著名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3i,成交价格超过7亿美金。3i决定Dockwise当时的管理团队继续管理公司。

挪威OCEAN HEAVYLIFT(OHT)公司现有半潜船4艘,全部为油轮改造而来,载重共计1.73万吨,平均船龄23年。第一条由油轮改装而成的半潜船“Eagle”轮于2006年11月下水投入营运。第四条船“Hawk”轮于2008年10月下水投入营运。

荷兰FAIRSTAR公司成立于2005年7月8日,总部位于鹿特丹。该公司将两条半潜驳船改造成带有自航能力的半潜船。其中“Fjord”号轮,船龄8年,载重24500吨,2008年初交付使用。“Fjell”号轮2008年底交付,船龄也是8年,载重19300吨。

其他潜在竞争对手主要是挪威SEAMETRIC、荷兰ROLLDOCK、COMBI-LIFT三家。其中挪威SEAMETRIC投资5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建造全球首台起吊能力2万吨的双承重吊船,以及两艘35000吨级半潜运输船。荷兰ROLLDOCK订造了8艘8300DWT和4艘10000DWT的半潜式重件运输船,首条于2009年初交付使用。COMBI-LIFT订造了4艘11000DWT的半潜式重件运输船,已下水了2条。

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竞争对手是中国振华港机集团。1998年以前,荷兰DOCKWISE公司的半潜船,垄断了全球港口机械远洋运输。振华港机建造的港口机械均要花费巨额资金租用其船舶运至欧美。既贵又不准时,还屡屡加价。逼得振华港机一口气建设了22艘六万吨级整机运输船,将荷兰DOCKWISE挤出了港口机械运输市场。面对传统市场萎缩,荷兰Dockwise抓住深海油田开发的机会,将半潜船逐步深度介入石油钻井平台市场。而振华集团在近两年也开始迅速进入半潜船运输市场,改建的半潜船有四艘。

2006年,墨西哥湾受到两场飓风毁坏的113个石油钻井平台多数需要移往韩国等亚洲地区修复,而且随着近海石油资源逐渐枯竭,开采远海石油的大型海上钻井平台需求迅速增长,因此半潜船业务也进入繁荣期。

世界最大半潜船

荷兰DOCKWISE公司旗下BLUE MARLIN(蓝色马林鱼)号半潜船,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半潜船。由台湾中船集团高雄小港造船厂建造(HNO.725),2000年4月交付,最初为挪威奥斯陆海上重型运输公司所有,2001年7月6日转卖给荷兰DOCKWISE公司。该船长217米,宽42米,吃水10米,无遮拦装货甲板长178.2米,面积7215平方米,主发动机功率12640千瓦,2台推进器功率各为2000千瓦,总吨位57000吨级,航速14.5节,航程25000海里,船员55人。该船还有条姊妹船,叫BLACK MARLIN号,也是57000吨级。

2004年,蓝色马林鱼号在韩国现代蔚山尾浦造船厂经过3个月改装,将船身加长7.5米,达到224.5米;船身加宽21米,达到63米;型深13.3米,总吨位提高到76410吨。正常吃水10米,最大下潜深度28.4米,船尾甲板最大淹没深度16米。无遮挡甲板面积增加到11227平方米,甲板负荷27.5t/m2,能运送73000吨以下的货物,航速13.3节。推进主机改为2台Azimuth吊舱式推进器,每台Azimuth功率为4500KW,可360度旋转,能提供运载重大件货物时极佳的操纵性和耐波性。

世界最危险的海运任务

半潜船建造复杂,而使用过程更是凶险异常,由于装载的都是成千上万吨重的超大型部件,重心高,稳性差,易受风浪打击。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船毁人亡的严重事故。因此在每个航次前,都必须用专业软件计算船舶装载运输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以控制风险。1999年11月2日,荷兰Dockwise航运公司的“Mighty Servant 2”号半潜船在印尼海域触礁沉没,当时有5名船员遇难。2006年12月6日上午,装载着钻井平台“Aleutian Key”号的荷兰Dockwise航运公司的半潜船“Mighty Servant 3”号在安哥拉Luanda港水域作业时意外沉没。事故发生时海面风平浪静,但从事故发生到半潜船沉没仅30分钟。“Mighty Servant 3号”上21名船员都被救出。钻井平台“Aleutian Key”号也安然无恙,钻井平台上83名乘员无一伤亡。

在国外同行屡屡失手的时候,2003年2月,中远航运泰安口轮首航从印尼顺利承运重约3000多吨的新型船坞抵达韩国,标志着中远航运成功进入了市场。

2003年5月,泰安口轮第二航次,从新加坡成功运载Atlantia公司的Seastar收紧式海上钻井平台(长98 x宽98 x高36米,重5800吨) 到美国得克萨斯州Corpus Christi。这是新加坡有史以来首次建造的超大型深海石油开采设备,也创下了中当时中远航运货物单件重量最大的记录。

2003年7月,泰安口轮在越南现代造船厂装载马来西亚Talisman公司的大型石油天然气钻井平台中央处理模块(TOPSIDE)到泰国湾,该模块长60米、宽32米、高64.2米、重心高度30.35米、重10900吨、造价近9亿元人民币。然而由于货主故意少报了货物重量,导致该钻井平台模块滚装过程中稳定性极差,严重影响船舶和货物的安全。技术人员经过测算后,认为原因是货物重量多出100多吨。船长几次与货主协商,要求采取减轻货重措施,但对方却说超重问题是由船舶水舱存水量不准所致。为了用事实说服货主和厂方,三方人员组成联合核查组,把水舱逐个打开,核查存水量,最后所得的数据充分证实了船员的计算是完全准确的。货主不得不接受了船长的建议,将平台高处120多吨淡水排出,减低了重心高度,最终顺利完成了海上定位安装。

2004年1月,泰安口轮第四次任务,采用潜装潜卸方式,从韩国三星船厂运载Conoco-Phillip公司的Magnolia收紧式钻井平台模块到美国Corpus Christi,该模块长85米,宽85米,高45米,重10900吨。泰安口轮不仅要将这一庞然大物顺利承运到目的地,而且还要在海上与钻井平台支柱进行以厘米计的高精度动态定位对接。在全体船员努力下,运用DP动态定位系统,创造了一次成功的纪录。

随后在第5航次中,泰安口轮要在美国密西西比河航道内装载长64米、宽29.98米、高13.6米、重4678吨的海上天然气生产加工平台和长30米、宽28米、高10米、重量2771吨的控制平台。由于内河航道狭窄,过往船只频繁,潮水流速较大,下潜装载时又不准封航,还需进行2次下潜作业。可以说操作起来异常复杂。货主对此十分担心,专门请来10多位国际专家进行专题论证。为了消除货主的忧虑,时任船长主动向货主和专家介绍船舶的先进性能及泰安口轮的装载经验,在船员齐心协力下,克服了风大、流急、来往船只频繁等诸多不利因素,顺利将货物装上了船舶,赢得了货主和专家的称赞。

在泰安口轮投入营运前,世界超大型货物运输市场一直被欧洲国家所垄断。在中国海运商的努力下,成功打破了这个局面。2004年9月,在世界最大石油企业—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对泰安口轮审核过程中,2名特派随船国际资深审核员以苛刻方式对407项内容进行了严格审核,最终以90.7高分通过,成为中远系统第一艘通过埃克森美孚高级客户第二方管理审核的船舶。

2006年8月14日,泰安口的姊妹船——康盛口轮,只用了约8小时,在韩国蔚山成功滚装海上重达6386吨的石油平台PUQC,创下了世界同类船、同类货物滚装新纪录。整个装载过程只用了7小时54分钟,比计划的装载时间缩短了3个半小时,同时也创造了滚装同类货物的新纪录。

2009年1月3日上午,中远航运新型半潜船泰安口轮在马来西亚,利用DP动态定位系统将高94米、宽102米、重约12900吨的BOA项目上层模块定点安装成功,再次刷新了半潜船DP安装作业单件货物重量的历史纪录。

水下战舰

潜艇的样子并不威武,甚至可以说不怎么象普通的舰艇,它那钝圆形的头部,棒锤形的身子,尖尖的尾巴,好似一条在水中游动的大海豚。

这种形状也称做“水滴型”或“纺锤形”,能减少水的阻力,使潜艇在水下游得又快又远。

潜艇的外壳里面还有一个内壳,也叫固壳。它是一个圆柱形的大筒子,主要用来承受海水压力的,由于海水压力随着海水的深度增加而增大,而潜艇主要是在深海活动的,所以就要求潜艇的内壳特别坚固,能承受住巨大的海水压力。为了使内壳受压时变形均匀,而且其容积更大一些,潜艇的内壳都做成圆柱形。这样,还可节省材料,制造也较方便。内壳里面用隔板分开,分成为指挥舱、导弹舱、鱼雷舱、士兵舱等许多舱室。内壳的两头是封闭的,形成了一个密闭的长圆桶状。

潜艇内外壳之间的容积,叫做水柜。它的用途可大啦,潜艇之所以能潜善浮,主要就靠水柜起作用。

潜艇的艇首和艇尾都装有升降舵,它们和鱼的鳍一样,只要改变舵与水面的角度,就能使在水中航行的潜艇改变深度,向上或向下航行,操作很方便。

另外,艇尾还装有方向舵。因为它是垂直安装的,所以也叫垂直舵。它和鱼尾巴的作用一样,能使潜艇左、右转弯或保持航行方向。

目前,大多数潜艇所用的动力是柴油机和蓄电池。潜艇上装备的武器主要是鱼雷、水雷和导弹。现代潜艇的首要任务是攻击大中型水面舰艇,也可用来完成侦察、布雷和巡逻等任务。

潜艇在水下怎样发现水面和水下的目标呢?在潜艇上装有用于侦察目标的“耳目”,这就是潜望镜、雷达和声呐。

潜望镜是一个长达8~15米的镜筒,里面安装有不同角度的许多镜片。如果把潜望镜的镜头由潜艇伸出水面。在艇内将眼睛对准镜筒下面的目镜,就能看到由镜片反射回来的水面上的情况,加上其他装置,还能测出目标的距离,甚至能将目标拍摄下来。

雷达是通过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目标反射的回波来发现目标并测出目标的方位和距离的。它和潜望镜的缺点一样,容易暴露潜艇位置,而且使用的范围有限。

声呐能使潜艇在较深的水下发现水面和水下目标。它是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来探测目标的,使用比较广泛。探测出目标后,潜艇就可发射鱼雷或导弹对目标进行攻击。

在水下发射鱼雷比水上复杂多了。现代潜艇上装有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内的鱼雷射击指挥系统,以保证鱼雷准确地击中目标。

现代潜艇还经常用导弹来攻击目标。在水下发射导弹也是比较困难的。潜艇发射导弹是用导弹发射筒来发射的。平时,导弹就装在发射筒内,筒的上端有密封盖,防止海水灌入。发射前,先使筒内的气压与海水的压力相等,然后打开筒盖,再用压缩空气或高压蒸气将导弹推出发射筒。导弹借助这个推力冲出水面,这时第一级火箭发动机点火,导弹便按照预定的程序飞向目标。

核潜艇水下显威风

潜艇通常以柴油机和蓄电池作动力。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实际上使用的是蓄电池,柴油机只是用来给蓄电池充电的。蓄电池储存的电能总是有限的。潜艇上蓄电池的电能用完时,就需要用柴油带动发电机为蓄电池充电。由于柴油机在工作时需要大量的空气,而且还要排出废气,这样潜艇就不得不浮到水面来充电。然而潜艇一浮到水面,就会暴露自己,遭到敌人的袭击。

另外,用蓄电池作动力,潜艇的水下航行速度慢,约为十余节;航程也短,最远可航行几百海里。在这种情况下,潜艇就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不能长期隐蔽在水下作战。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人们很早就想把核反应堆搬到潜艇上,以提高潜艇的作战能力。

1954年,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即美国的“鹦鹉螺”号核潜艇下水了。它一投入使用,就显露出超群的本领。在4年多的航行中,航程共达15万海里,其中有11万海里是在水下航行的。然而在这样长的时间内,一共才装过两次燃料。

核潜艇在水下能长时间航行,隐蔽性好,对目标可突然进行攻击,加之航行的速度快(比普通潜艇速度快一倍多),因而能及时跟踪追击敌方潜艇。在核潜艇上装备弹道导弹和鱼雷后,使它的攻击能力大大增强,不仅能在水下大显威风,进行反潜作战,而且能用来攻击敌方陆地上的战略目标,如交通枢纽、机场和工业中心等。

潜艇的核动力装置由核反应堆、蒸汽发生器、循环泵和透平机等组成。核动力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循环管路中的水经过反应堆时,吸收了由核燃料裂变所产生的高温,水被加热而处于高温状态。在循环泵的作用下,高温水在蒸汽发生器中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汽,再用蒸汽推动透平机转动,进而带动潜艇上的螺旋桨旋转,使潜艇在水中前进。

核动力潜艇的功率很大,有的可达2~3万匹马力。它的航行距离比一般潜艇远多啦,可达10~20万海里,航行速度达到25节至30节以上。

核潜艇上的反应堆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可能给潜艇乘员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因此在核潜艇设有严密的防护装置。在反应堆外面包有用特殊钢板或铅板等制成的防护层,通向反应堆的管道外面也装有防护装置。潜艇上还设有防放射性辐射的监视报警系统。为了保证乘员安全和健康,艇上的空气、食品和淡水要定期进行检查和消毒。

核潜艇和普通潜艇一样,今后也将向高速度、大深度和低噪音,以及提高探测能力、自动化控制能力等方面发展。

潜水艇的原理

潜水艇工作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潜艇发明家从鱼那里得到了启发,发现鱼是靠体内的鱼鳔来控制沉浮的。鱼在水中的浮力是鱼的身体所排开的海水体积和海水比重的乘积,而海水比重是随着水压变化而变化的。大海越深,海水的压力就越大,比重也越大;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鱼鳔就起到调节鱼体比重的作用。鱼要上浮时,鱼鳔就膨胀,体积变大,鱼体比重相应变小,当鱼体比重小于海水比重时,鱼就浮出水面了。当鱼鳔压缩时,体积就小,鱼体比重相对增加,鱼体比重大于海水比重,鱼就下潜了。鱼体比重和海水比重相等时,鱼就停留在水中。

科学家们把鱼体上浮下潜的奥秘应用到潜艇的制造上来。要使舰船上浮下沉,关键就在控制浮力。人们把潜艇的壳体做成双层。外壳是非耐压壳体,里面是固壳,是用耐压钢材焊接而成。这两层壳体之间就是浮力舱,它好比是鱼体内的鳔。当浮力舱注水时,艇体重量增加,超过海水比重,潜艇就下沉了。浮力舱排水充气,艇体浮力增加,比重小于海水,潜艇就浮了上来。潜艇上的升降舵、推进器,就好象鱼的胸鳍和尾鳍,保持了潜艇在水中的各种状态。

潜艇上的浮力舱又叫压载舱,由许多舱室组成,以舱室注水多少来控制潜艇下潜的潜深度。如要速潜时,便打开所有浮力舱的阀门,往里同时注水,潜艇就很快地下沉了。

潜艇有装在艇首的水平舵和装在艇尾的艉水平舵。当潜艇下潜时,首舵向下倾,而艉舵则向上翘,这样艇首朝下,潜艇便下潜;潜艇上浮时,首舵向上翘,艉舵向下倾,这样艇首就朝上,潜艇便浮了上来。潜艇水平舵的原理,跟鱼体上的胸腹鳍和尾鳍道理是一样的。

常规潜艇的动力有两种。在水面航行时,靠柴油机作动力。当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由于它跟水面的空气完全隔绝,这时的动力主要靠蓄电池来提供电动机的电源。所以潜艇上装有数百块电池,分成组,藏在底层舱里。当电池快要用完时,潜艇就得浮出水面,改用柴油机作动力,同时给电池充电,为下一次水下航行准备。由此,不难看出,因为受到电池电能的限制,常规潜艇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不能长时间在水下航行。

攻击型核潜艇

攻击型核潜艇诞生之初,原本执行战术任务,如攻击敌舰船、潜艇,以及担负侦察、警戒、巡逻任务。这些方面同常规动力潜艇似乎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由于核潜艇水下活动范围大,潜航时间长,能够更加有效地执行上述任务。而且由于它的水下航速高,航程无限,可用于搜索、跟踪、监视敌对国家作战舰艇编队和核潜艇,这是常规动力潜艇无法做到的。

在马岛之战中,1982年5月2日,英国海军的攻击型核潜艇“征服者”号用鱼雷一举击沉阿根廷的巡洋舰,这是核潜艇参加实际作战的第一项战果,它发起攻击的隐蔽、突然,使攻击型核潜艇一时名声大噪。

1984年3月21日,美国航空母舰“小鹰”号在日本海与苏俄一艘VI级攻击型核潜艇相撞,这是苏俄潜艇跟踪、监视美国航空母舰的一个例证。以航母编队的航速,在水下也只有核潜艇能跟踪。

1992年2月11日,美国海军的一艘“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在北极圈边缘的巴仑支海域,与俄国海军的一艘S级攻击型核潜艇在水下相撞。

1993年3月19日,美国一艘核潜艇又在巴仑支海与俄国潜艇相撞。

以上事件,充分证明,美俄两国的核潜艇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北极海域,相互跟踪、监视的频繁程度。

攻击型核潜艇的主要武器,原先是鱼雷,以后又增加了反舰导弹和反潜导弹,对海上和水下的舰艇,具备了多种攻击手段。

80年代起,美国的攻击型核潜艇又装备了能从鱼雷发射管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射程最大可达2500公里,用于对陆上战略目标进行攻击,从而使只执行战术任务的攻击型核潜艇上升为兼战术和战略任务于一身的“多面杀手”。

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打响,美国部队首先发射巡航导弹打击伊拉克的重要陆上目标,作为其航空母舰舰载机对陆进行攻击的前奏。美国的攻击型核潜艇也参与了用巡航导弹发起攻击的作战。1991年1月19日和2月6日,美国海军的“路易斯维尔”号攻击型核潜艇,两次从红海向伊拉克境内发射了共8枚巡航导弹。开创了攻击型核潜艇远程攻击陆上目标的先河。

以上事例和战例说明,攻击型核潜艇以其本身的优越条件,正在承担愈来愈多的任务,也正因为如此,它的发展、变化也更快,更加缤纷多彩。

美国海军攻击型核潜艇的发展

从世界上第1艘核潜艇诞生时起,美国海军的攻击型核潜艇已发展了4代:

第1代是采用传统的高速潜艇艇型的二轴推进核潜艇,1955年~1958年建造的“鹦鹉螺”级、“海狼”级、“鳐鱼”级都属于第1代。

第2代是采用水中性能优异的水滴型艇型的一轴推进核潜艇,1959年~1961年建造的跳鱼级属于第2代。

第3代是从第2代艇型发展出来的,艇首装备有大型声呐,并造的“长尾鲨”级、“白鱼”级、“鲟鱼”级、“一角鲸”级、“利普斯科姆”级等5级均属于第3代。

第4代是安静性好,排水量增加较多,但仍能在水下高速航行的大型潜艇,这就是1967年起陆续服役的“洛杉矶”级。